当前位置:首页>想象>

身心合一作文(身心健康作文大全)

身心合一作文(身心健康作文大全)

更新时间:2023-10-16 23:02:20
身心合一作文(身心健康作文大全)

身心合一作文【一】

行,蕴含着一个人将理论付诸实践活动的道理和动作。

有的人重言,有的人重行,其各有侧重。但依我之见,言行合一,即以个人为载体,形成言与行平衡协调的统一体,岂不更妙?

讷于言,并非只求敏于行。

程朱理学在继承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后,也说出了“大言不惭,则无以为志”的话,但他们反感厌恶的既是大言不惭,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的人,也并不称道半天打不出个什么所以然的闷葫芦。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我们倡导实践精神,呼吁“撸起袖子加油干”,可你若是一味埋头苦干,却易遭遇冷落和不解。东北的那位每天凌晨五点准备爱心早餐的大妈,不就因为过度做事又不吭一声,因着一个小疏忽被泼了一碗热粥?

善言,并非是言论的.花儿,开得愈大愈好。

正如朱熹先生所避之不及的那“大言不惭”,对于孔老先生而言,“大言不惭”是不符合礼仪的基本要求,连仁的门槛边儿都摸不到的。那些把言论的花开成巨无敌霸王花的人,行的果子因缺乏营养,长得小而又小。他们大口一张,讲得很是尽心尽兴,直把地上的粪土夸作九天明月,既违背了客观规律,也不符合礼的规制和道德规范。纸上谈兵非难事,绝知此事要躬行。某些官员为了升官,升职,为政绩添色,硬是大费口舌,给当地引进了诸项某某工程。履历也好看了,工程也开造了,官也升了,大话也说了,资金链也断了,工程也停了,然后也没有然后了。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言行合一的高境界。

开国总理周恩来先生,他是言的典范,从不讲废话或大话,他的言用在了刀刃上。同时,他勤勤恳恳日夜处理政事,彰显了行的高标。又如“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先生,他是FAST的领军人物,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造就世界口径最大望远镜,他做到了他曾说的,向宇宙外看得没做到言行合一?

言与行并不是相互对立不可共存的,两者存在一定的斗争性,而正是斗争性,才使得这对矛盾统一体可以继续。

言行合一,并非两者都擅长或者有侧重。它是我们在礼义法的基础上,对言与行平衡协调的统一状态的日臻完善和不懈追求。

身心合一作文【二】

陶行知先生有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而后行,行如明灯引路;行而后知,知则深入骨髓。知与行,如风火相借、山水相依,

合而为一,可晓万物。

知行合一,宜当以知之星,引行之路。没有知识一味前行者,如被蒙住双眼的鸥鸟,于狂风骤雨中飘摇将倾。民众便是那鸥鸟,被盲目追求产量之风裹挟,却忽略了客观经济规律,发展盛状昙花一现而后低迷。惟有用理论指导实践,方能有所建树。自古云文人用兵误国,而王阳明平江西、伏宁王,一介文臣凭腹中文墨,戎马数载予大明和平。建此千秋奇功,必不离融所学于实践。以知引路,其路不欹。

知行合一,宜当以行之水,载知之舟。若无实践支持,所学不过空中楼阁,巍巍然将倾。量子速读便是那楼阁,闭眼翻书、额头吸勺,诸多实践架在捏造理论的.浮云上,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彭芝校长则不然。掌舵人大附中伊始,她立即提出创办“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学校的办学目标,吸取三十余年教授经验,大刀阔斧改革课程。岁月骛过,山陵浸远,人大附中已由普通重点学校一跃成为国际名校。树此赫奕名声,必不离融实践于所学。以行载知,其知愈深。

古今仁人志士,因知行合一可名耀丹青;今朝菁菁学子,因知行合一可立志成学。吾辈青年,当以知行合一为舵,以凌云壮志为棹,驶向梦想与远方。读《信天游》访黄土坡,于引吭高歌中读一分豪迈;学中国地理游淮河南北,赏灼灼橘枳伴北国雪飘。知锻炼有益则日夜奔跑,知游戏误己则敬而远之。得人青眼,则鼓帆前行;闻得谣诼,则自察自省。于山川中觅己所学,于人言中修正自身,得道后实践,实践中悟道,道便能烂熟于心,内化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知与行,相依相生。以知行合一为地基,铸就自己的知识大厦。

身心合一作文【三】

我们总喜欢抱怨遇到这样那样的不美好,直白的说,这就是因为我们的心境不够平和,造成我们无法平淡处事。

一份忧虑,就会造成一步失误。一份不计后果,就会多出一些麻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拥有一颗平和的身心?拥有处事淡然的性情?

对于我来说,假期是无聊的,这种无聊会催使我带上一本书,带上MP3,骑着单车,到河边的那棵梨花树下阅读一小会儿,以我看来,这属于一种享受。

潺潺而清凉的河水,柔和而轻快的音乐,妙不可言的文之墨韵,这些都会伴随着淡雅的花香物语,浸入我的心中。

一方自然的禅之意境随之悄然构成,我会随和的,将身心寄属于这方空灵的意境中。缓缓的让自己平静下来,感受其中上善若水的禅意,最终让身心得到一次完美的蜕变,如此一来,我的心境也就渐渐的趋于平和了。

一位喜欢对山水写生感悟的朋友说:“一个人的性情要变得高洁平和,需要的就是让身心在这种自然意境中经受蜕变。让自身的情调升华,让心灵接受洗礼,并凝聚成自己的个性,绽放出深意而平和的理性光辉。”听了这话,我深感与大自然契合的身心是多么的悠远平和。它不会被繁琐的事物影响,还能够自然的展现自己平和的性情。

若是能够将这些独特的性情光辉播撒向他人,也许就可以指引一部分在迷途绝望的人,让他们进一步看到人性的美好,更加平和的面对生活,迷途知返。有很多伟人亦是如此,就好比贝多芬,海伦凯勒,他们无不是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挫折与苦恼,经历无数坎坷,最后获得了成功。我想,平和的身心需要自己去培养,简单的说,多散散步,多看看书,多微笑,这也就是在从细节培养更加平和的性情。

我的好多朋友会因和知心朋友发生了矛盾而苦恼,他们只是一个劲的'说好烦。不断埋怨对方,还会向我吐露,他们和对方的感情不一般之类的话语,埋汰对方竟然会因那么一点小事而生气。他们却完全不会理性的,以平和的心态去审视下自己,更别说在一时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之后,他们就会因为这事纠结一整天,到头来还是会自己去给对方承认错误。想想,这是何必呢?既然是知心朋友,那有什么不可以用心意去解决呢?那又是为什么不早点说声抱歉,问清楚缘由呢?这样也好用多余的时间反省一下,让自己的性情改观一下啊!说到底,这还是得怪自己的身心不平和啊!

平和,能用轻柔的意境投影;心境,能用理性的光辉改变;苦恼,能用真挚的话语消除;焦躁,能用悠然的心态抚平。所以,根据所处境地的或好或差来陶冶情操,好好审视自己。从而让身心空灵平和,真的很不错呢。

身心合一作文【四】

这种渗入佛教的天人合一观念也是以佛法的面貌出现的,具有较强的蒙蔽性。最肤浅的表现形式就是佛我合一,误解众生本来是佛的真实含义,认为通过一些祈祷祭祀和其他宗教仪式可以与某尊佛合为一体。其实这就是印度教梵我合一的翻版,而印度后期大乘佛教深受印度教影响的事实已经为学界共识,迄今一般的印度人也都把佛教当作印度教的一个分支。众生本来是佛的本来意思仅仅是众生本来具有解脱的可能性。

还有一种更隐蔽的表现形式就是对佛性,如来藏,真我,真如的错解,把它们当成了宇宙本体的“天”,而追求自我与这种代表最高法则的“天”的合一,也就是舍弃小我成就大我,当然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在追求大我,他们以为证到有为法的无我并非就是究竟解脱,否则就堕入二乘或者断灭了。他们认为无为法一定是有本体的,并非仅仅是空,而产生独立于缘起法外的.佛性,如来藏,真我,真如的观念。其实这还是未能证到无我空性的表现,而产生的一种不生不灭的大我的妄想。所谓的佛性,如来藏,真我,真如仅仅是缘起空性的一种方便说法,而缘起空性非断非常。持这种观念的人最难理解万法皆空下的无穷妙用是如何展开的,破了假我,如果不安立真我,这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但任何真我的安立,无论说得如何巧妙,根深蒂固的还是那个我执。所以对此产生疑惑的人应该反省一下是谁在疑惑?就是我执。

第三种表现形式更加狡猾,危害也更深,在当今这个时代尤其值得警惕。他们会把欲乐当成解脱的手段,这原本也是印度教某派的教义,对性力的崇拜,将情欲神圣化,企图在感官的狂欢中寻求解脱。稍有理智和历史常识的人都能明白,虽然它外表深奥,但怎么可能是释迦牟尼佛陀的教法呢?这种狂欢会造成一种类似解脱的幻觉,甚至是成佛的幻觉,自我会急剧膨胀,极大的我慢会幻觉到假我的消失,神我的出现,俨然把自己当成了造物主,却自认为是佛慢或与本尊合一了。他们也会把肉体修成天色身或化成什么光当作成佛的重要标志之一,却不知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天人乃至魔王也都成佛了。“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陀的警诫我们切不可遗忘。

总之,一切含有天人合一的观念,皆非佛教的,一切佛法都概括在“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三法印之中。三法印就是一乘法,就是究竟了义。画蛇添足者,只能越搞越糊涂!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