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想象>

辩证地看待问题作文高中(辩证地看问题作文素材)

辩证地看待问题作文高中(辩证地看问题作文素材)

更新时间:2023-12-23 13:08:55
辩证地看待问题作文高中(辩证地看问题作文素材)

辩证地看待问题作文高中【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发展是事物运动最本质的特征。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并且事物还可能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因此,我们应该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这就是辩证分析。

议论文写作,应抓住这一最本质的特征,透彻分析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规律,思路才能纵横掉阖,论述才能辩证有力。

对于素材扛起责任,做一领跑者(介绍格力空调董事长董明珠,一位学生围绕责任写道:仰首瞻望,我看见一袭红裙的她,执着刚柔两面旗帜,便感动了一片天地。她在管理企业时的刚毅原则可能会让人觉得很冷,但那都是为了事业发展的责任心使然。纵然尘世浮华,还是不能掩盖她身上夺目的光彩,亦不能抹去她兼济天下的情怀。传奇女子董明珠用责任的如椽大笔,描绘了她独一无二的人生。对内,她始终以企业员工为生命线,努力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对外,则扛起了服务社会的.大旗,积极地投身公益,为社会减轻负担。

诚然,事物本身都存在对立的两个方面,董明珠这个素材也是如此。此片段深入挖掘董明珠刚性之美的丰富内涵,同时兼顾柔之品性,辩证分析中明确了观点。

同是面对这则素材,一位学生则转换思路,就坚持与改变这个话题写道:

虽然她36岁前的人生平淡无奇,但36岁后的她用自己的坚忍和执着走出了一条别人无法复制的路其实,能够在36岁时重新选择和定位自己的人生,并且一直坚持,本身就需要种令人敬佩的勇气,人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面对困境时,我们必须勇于改变自己但一味地改变,会让自己毫无方向,适度的改变则能让自己走得更远我从来就没有失误过,我从不认错,我永远是对的量明珠的这份自信与霸气在有些人看来是执拗的,但这也正是她刚毅、有坚持的表现董明珠正是改变了该改变的,坚持了该坚持的,所以,她的人生很精彩

学会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需要在思维方面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需要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素材的丰富内涵,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说理透彻、论证严密。

辩证地看待问题作文高中【二】

爷爷老了,七十多岁快八十了吧,奶奶呢,也六十岁了。他们的年代里,男子比女子大十来岁也属正常,总之,他们是到一起了,然后就有了爸爸,再然后就有了我们,一户生活在农村里的平凡家庭。

好像从我记事起,爷爷就一直是忙碌的。他背着锄头出去侍弄他的农田、土地;他在园子里种菜,栽果树;他去给人家帮一点力所能及的忙……很健康很快乐很自在地活着。奶奶呢,就在家里喂她的那群鸡,吆喝着两只狗,洗干净爷爷的衣裳,一边等着爷爷多年不变的“命令”:“老婆子,在干什么?快煎茶吃!”奶奶就放下手中的活计,假装埋怨地说:“这么快就回来休息啦。”然后很认真地去为爷爷煎茶,端送到爷爷手中,与他坐着一边喝茶一边闲谈。

奶奶一直都勤俭朴素地持着她跟爷爷的家。虽然儿女们都早已长大成家,她不必再为吃穿而省吃俭用,可是她依旧用着最原始的柴灶。她说煤火只用来煮饭太浪费,气又太贵,所以还是烧柴好。于是,在那些野草疯长的季节里,我和妹妹就跟着爷爷的斧头活跃在山野间,砍倒、捆扎,背回家、排开、晒干,一捆捆的柴草就进了柴房。于是,无数个炊烟枭枭的时刻,我和妹妹就可以在奶奶的灶堂里看到毕毕剥剥的声响里奶奶通红的笑脸。特别是在冬日,爷爷烧火,奶奶做菜,我和妹妹则抢着依偎在爷爷身边取暖。一串串欢声笑语随着炊烟升上天空,诉说着冬日的温暖。

我不知道,爷爷奶奶是否也有爱情,也懂得爱情。奶奶曾告诉我,她是别人介绍给爷爷的。也许一开始,他们之间是什么也没有的。可是在时间的磨砺下,在相互的依赖与信任里,他们之间的感情却是超越了爱情的。有一次,爷爷很突然地病了,病得很重,奶奶背着爷爷偷偷流泪,我安慰她没事的,爷爷会好的。可是她说了一句话,让我几乎热泪盈眶。她说:“要是老头子了,那我就随他一起去。”从那次以后,奶奶对爷爷就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我从那时起,才知道,原来这世间真有永恒的存在。

我时常望着爷爷奶奶夫唱妇随的身影想,真正诗意的生活,就该是这样的吧,诗意,就在最平凡的生活里呀!

辩证地看待问题作文高中【三】

没有蓝天的旷远,能够有白云的飘逸;没有江海的奔腾,能够有溪流的秀美;没有红花的'耀眼,能够有绿叶的悠然。

选取壮阔?选取显贵?选取平静?或是选取隐退?不如选取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蒿人”的桀骜,是王维既知“都护来燕然”,还有心品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旷达,还是听凭“云卷云舒”的闲适?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像诗人一样记录完美的生活,但每个人都有权诗意地生活。

黑暗选取了她,她却选取诗意地生活,她用心体验大自然赋予她的一切,她用情为自己黑暗的世界画上太阳,画上彩虹,更用毅力充实着自己的智慧,完善着自己的人生,她甚至还能够笑着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诗意地生活着,享受着,更收获着,她的名字叫海伦凯勒。

财富选取了他,他却选取诗意地生活,他总是穿着古补的中山装,提着文具袋徜徉于燕园,他所追求的只是学术,功名利禄与他无关,富贵荣华也不能吸引他,他只爱看看北大的花花草草,爱看看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他是文学界的“常青树”,他的名字叫季羡林。

“丑陋”选取了她,她却选取了诗意地生活,她的脸是一张“奇怪”的脸,眼睛小得只是道缝,鼻子塌得仿佛容不下空气,而且是张“倒瓜子”,她乐观对自己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她乐观地欣赏着自己的独特,用内涵完美自己的人生,活在当下,她的名字叫吕燕。

诗意地生活,让人们体验自由,无拘无束地遨游于纷繁的世界。

诗意地生活,是对自己的肯定,是看遍人生的大起大落,处变不惊的淡定与从容。

诗意地生活,是对自己精神的负责,是在纷繁的物质生活的刺激下,坚持心灵的准则,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清醒。

诗意地生活,是对自己的褒奖,是在疲劳的奔波后,选取悠闲的方式体验简单与自在。

诗意地生活,更是勇敢的体现,不为利禄所羁绊,只为寻得心灵的享受,超然世外。

选取诗意地生活,选取精彩的人生。

辩证地看待问题作文高中【四】

现代人评论古代人,或者说写小说传记之类,喜欢用“熟读百经,通晓文史”来形容一些人的博学,可见在我们的观念中还是有“用典是好的”这种想法。我说用典是好的,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喜欢用典,还因为用典可以佐证自己想要说的道理。

用典还可以让读者知道你所处的环境及你的风骨。辛弃疾的词中多见班固、曹操、周瑜等人的事例,一听就知道他是历史军事迷;纳兰性德的词中有时会看见柳永、李商隐、李贺等人的影子,一看就知道属于忧郁型的人。其实,用典是一面旗帜,表示你倾向什么。

卖弄与用典不是一回事,卖弄是没来由的`——没道理地用在一个地方。没道理就是生硬,生硬就是套,套就是卖弄。贴合文意的用典,多少都不嫌多,不符合文意就是卖弄。我就犯过很多这样的错误,一次看到某网友写的诗,开头好像是“路过山的时候,山不说话”,然后接连用了几个意象,比如“脚步”“哒哒”,印象特别深的是最后一句“我不是归人,只是过客”。那个时候没读多少书,只凭记忆说是仿宗白华的,用典了,别人都很诧异。后来才发现这首诗是改编郑愁予的《错误》,我之前的做法就叫卖弄。

用典在现代散文家梁衡看来是非常必要的。他的文论随笔《文章五诀》介绍了写文章需要的五种方法,分别是“形、事、情、理、典”五个要素。他说:“‘五诀’俱全,如山立岸,沉稳雄健,生机勃勃。”刘勰具体地阐释了用典的问题,《文心雕龙》中“故其大体所资,必枢纽经典,采故实于前代,观通变于当今”“然则明理引乎成辞,征义举乎人事,乃圣贤之鸿谟,经籍之通矩也”“遂捃摭经史,华实布漠,因书立功,皆后人之范式也”“用人若已,古来无懵”等等一系列评论都说明用典之作用意义。

有人说不用典也行,为什么非要用典呢?那就再举个例子吧。(范文网 胡适先生开创了白话诗的先河,他在一篇诗论里提出了新诗的十点要求,其中一点就是不能用典。可就是因为他这十点要求,使自己的止步于类似顺口溜与绕口令的水平上……不过这样说也实在是太贬低他了,当然没有俗不可耐,但是也俗得可以。虽说在白话诗起步阶段,不可能一开始就非常好,不过基本原则是:不应该追求通俗,应该追求高雅,但是要求形式的朴素。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