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想象>

作文大纲描写动物(描写动物的作文如何讲)

作文大纲描写动物(描写动物的作文如何讲)

更新时间:2023-11-15 02:17:29
作文大纲描写动物(描写动物的作文如何讲)

作文大纲描写动物【一】

一天,动物们正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举行动物运动会。

主持人鹦鹉小姐高声说道:“动物运动会正式开始。首先,举行长跑比赛,请马和豹子闪亮登常”顿时,场下热闹起来,马和豹子来到了跑场,裁判员小猫枪声一响,豹子就象闪电一样跑到了终点,把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第二个项目是爬杆比赛,猴子和熊猫依次来到了赛常爬杆对于猴子来说是小菜一碟,比赛刚开始不久,小猴就顺利地爬到了竿顶,而熊猫呢?还在原地打转转。小猴见了,高兴得直跳。

第三个项目是举重,由小熊和小猴参赛。小熊身强力壮,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杠铃高高地举过头顶,全场观众都为它喝彩。可杠铃偏偏跟小猴唱对台戏,你看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已经满头大汗了,可杠铃还没有动一下。小猴羞得满脸通红,心想:小熊举重那么好,可是一点也没有骄傲,不像我,有了一点成绩就觉得自己了不起。

第四个项目是跳远,由小狗、小熊和马“拼”。小熊动作笨拙,一跳才8厘米。马是“f”型动物,根本跳不远,只得放弃比赛。小狗特别轻巧,一跳就以1.8米的成绩夺冠,全场观众都为它喝彩。

鹦鹉小姐宣布说:“本届运动会结束了,现在请评委狮子讲话。”狮子开口了:“动物们都以自己的实力、特长赢得了比赛,我非常满意。”这时,观众们热烈地鼓起掌来。动物运动会就在这欢乐的笑声中结束了。

作文大纲描写动物【二】

假如人类有动物语言机,会发生什么事呢?

动物生气时,人类不懂,人类愤怒时,动物也不懂,根本无法沟通,这该如何是好呀?一只犹太人组成的科学队里的其中一位成员说。研发个动物语言机呗!队长一本正经的说。这简直是天马行空!另一个队员说。要有抱负,要尝试不可能,不尝试怎么知道结果?队长振振有词地说。

一天,他们真的研发成功了,还让百姓们人手一台,因为每台只要50块,嘻嘻

我坐着可以瞬间移动的车来到了非洲,降落在一个草丛里。突然眼前一亮,我看到了智商仅次于人类的动物猩猩。我想:你就是我的小白鼠了。我用动物语言机在猩猩旁说了句:嘿,伙计,你认得我吗?你是谁,你为什么会在这儿?那只猩猩仓皇失措的说。在三百万年前,我们人类跟你们猩猩一模一样。我不紧不慢的说。你这完全是无中生有!猩猩怒发冲冠的说。你怎么就不明白我的意思呢?我们人类从猩猩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明白了!猩猩活蹦乱跳,兴高采烈的说。

我带了一点儿熟的辣椒炒肉,我奶奶做的,你要不要来一口?行!猩猩开口答应了。不过我以为他只吃一口,谁知一口后,他竟然把菜全吃完了。我生气了:我还没吃呢!猩猩满齿留香,满足地说:太好吃了,没忍住。

正当我们交谈地正欢,一头狮子扑了过来,扫了我们的雅兴,可猩猩不知道用了什么法术,召唤了一群猩猩,他们直接空降奇兵,把狮子打得狼狈不堪,最后狮子因失过多,直接当场亡。

猩猩群体欢呼雀跃,庆祝这场战争的胜利。不好,五点半了,我得回去了!下次还得来呀!猩猩群大声的说。一定的!我开心的说。

这新的黑科技动物语言机真厉害呀,竟然能让我和猩猩相处得这么融洽!

作文大纲描写动物【三】

早就听说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是如何的振聋发聩,充满着真知灼见,只是一直没有心思拜读。直到最近,在等考研成绩的百无聊赖之中,才硬着头皮啃起了这部竖排繁体的历史教科书。不过,钱先生的文笔显然比我们的那些苗正根红的史书要好读的多,再加之条分缕析的分析和多如浩海又恰到好处的史实,任何关心历史的人都会爱不试卷。

说起历史教科书是怎么样的,大家恐怕都不会陌生。以分阶段的社会进化史为纵线,阶级斗争为轴线,从政治辐射到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条目虽然清晰,但文字干枯发涩,千篇一律。我们所做的是将一些冷冰冰的事件从历史长河中抽出来让你记硬背,不许质疑书本,不许有独立思考,这根本不是学历史,这是把意识形态强行灌输到人们的潜意识中去。我常常在想,如果没有对历史的反思,即使将整本课本都背的滚瓜烂熟,也不知道中国是怎样形成怎样兴盛起来的,又是怎样落后下去的。像义和团运动那部分,书上只说这场运动是如何爱国,如何轰轰烈烈,一点没提那些团民是如何愚昧,如何残忍。爱国主义教育固然重要,但不能理性对待就容易变成民粹主义,只知帝国主义罪恶,不知我们怎么给了帝国主义罪恶的口实。

钱穆先生想做的就是这一点。在全书的序言中,先生就说的很清楚,他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全盘否定,以为整个中国封建史就是黑暗专制的代名词,没有任何光明可言;一种是全盘美化,以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两种泾渭分明的倾向到现在依然如此,前段时间关于中医关于新儒学的争论就是很好的例子。先生看来(其实我们也是这样看的,只是有时候不是这么做的)两种态度都失之偏颇,前者以西方现代政治理念为标准进行生搬硬套,自然看来事事不顺;后者则是抱残守缺,这种观点本来没什么市场,但现在有些却因着民粹主义而复活,说什么儒家文明是人类未来的出路这样不着边际的话。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说起来很简单,但我们在没分清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的情况下,要形成理性的共识无疑是缘木求鱼。

不能理性对待国史不能算是懂得历史的人,不懂历史就不是一个有知识的公民。要对本国的历史有一种敬畏之心,知道本民族繁衍生息之不易,同时又要明白中国落后之根源。作为一本教科书,《国史大纲》达到了目的,它明白无误地表明了先生理性、进步的历史观,那它和现在的教科书究竟不同在哪里呢?

《国史》反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样阶梯式进步的历史观,这是最大的不同,因为文明的延续不能用某种标准斩断,让前后之间截然不同。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指明,这样的观点来源于历史不断进步这一乐观主义的信念,以为社会是从低到高慢慢演化的。这种划分历史阶段的思维是经济基础决定论的产物,划分的依据是劳动工具的不同,举个例子,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开的标志是铁器的使用,我们书上的标准说法是公元前476年春秋战国的分野为标志,之前为奴隶社会,之后为封建社会。但是,铁器的使用是一个过程,什么时候占主导地位这不好判断,占了主导之后是否引起了上层的变化这个也不清楚。先生举了《盐铁论》中的一段话,说明到了西汉仍有一部分农民用石器进行耕作,而在南方有些地区,春秋时期就广泛使用了铁器农具。

随后,钱穆先生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从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梳理社会的变化。经济是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样的论述在宏观层面还可以,但到了微观层面就容易纠缠不清。仅就政治制度的演化来说,在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经济基础变动不大,但政治制度却有了不少的变化,书中把它归结为这样一条线索,秦之前家国不分,王室即是政权,大臣皆为天子私臣;秦至唐是王室政权逐渐分开的过程,王室高高在上,丞相作为朝廷领袖是政权的最高行政长官,门下执行中书封驳,读后颇有点君主立宪的错觉;从宋开始君主集权加剧,但丞相仍然是公认的领袖,直到明太祖出私心废宰相直领六部,王室和政权又合二为一,所以先生才会借助顾炎武说出“我朝政事崩坏皆从太祖废宰相始”的话来。

反过来,专制的政府为自己的利益又限制了民间经济的生长,否则在明一朝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出于同一原因,专制的政权用八股文钳制人民思想,从此思想界再无出现大师的可能。明朝的历史表明,政治经济文化谁决定谁这个问题远不像结论表明的那样清晰。对此,先生持有的似乎是一种混合的观点,在某一具体时期,重点论述其中的某一部分,战国时期以思想流变为核心,两汉以制度变化为核心,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思想和经济变化为核心。在特定时期某一部分会占主要地位,影响其他两部分,形成那个时期的主要风貌。

钱穆先生是主张改良的,认为革命是一种极端,是矫枉过正,而真正的进步是在和平的环境中产生的,他用不同时期经济状况的对比证明这一点。革命是否正确,站在不同立场上的人有不同的结论,但社会的持续进步不能单靠革命的带动,则是确定无疑的。托克维尔说,自由是大革命的合法子女,但靠着百年的`努力才赶走了专制暴政这一革命的私生子,使得自由民主成为现代政治的首要原则。成熟政治的产生有赖于社会理性的共识,找到病根再抓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从这个角度来说,钱穆先生理性积极的态度是多么的可贵。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