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想象>

都江堰熊猫基地作文400字(推荐熊猫基地的优秀作文)

都江堰熊猫基地作文400字(推荐熊猫基地的优秀作文)

更新时间:2023-01-28 07:10:32
都江堰熊猫基地作文400字(推荐熊猫基地的优秀作文)

都江堰熊猫基地作文400字【一】

当快铁停了下来,我以踏上都江堰的土地时,感觉真的不一样,这已不是两年前的废墟了,到处高楼大厦,有许多安置房,崭新靓丽的住宅房象征着都江堰再一次的“重生”。

下午,爸爸带我和妈妈去了当地有名的离堆公园,边走边听爸爸给我讲的有关离堆公园的'故事。我知道离堆公园有一个宝瓶口,旁边耸立着一个有42级台阶的小山包,称为“离堆”,就是李冰率领劳动人民开宝瓶口后,所凿成的和玉垒分离的孤堆。没想到小小的公园还有那么多的历史。

在公园里,最漂亮的就是离堆湖,它迎水面宽45米,背水面宽28米,长76米,高出河床16-19米,看着这么纯净的河,我真像走在海边一样。

走完离堆公园,太阳已落下,月亮在向我们招手了,明天我就要离开都江堰了。

在回家的路上,回顾这两天,这真是快乐的地方,快乐的旅行!

都江堰熊猫基地作文400字【二】

一大早我们全家就去了成都熊猫基地,因为天气炎热,大熊猫午后就不出来活动了,所以我们等一开门就直接坐观光车到山上的月亮产房开始徒步浏览。

月亮产房里全是大熊猫宝宝,由于刚出生的大熊猫宝宝很脆弱,所以拍照时不能用闪光灯,只能隔着玻璃看。大熊猫宝宝像小老鼠一样,它们都趴在小小的玻璃房里面睡觉,有时小腿会一动一动的,真是太可爱了,我特别喜欢,看了五、六次都看不够。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月亮产房,来到小熊猫的活动场地,小熊猫喜欢独居,所以用铁丝网把它们分开成独立的空间,每个场所里只有一只小熊猫。小熊猫是棕黑色的,行动灵敏,尾巴又软又长,很喜欢吃南瓜。有一只小熊猫非常特别,它看到游人很多就从铁丝网的破洞中钻出来又钻回去,还在路上自在地走来走去,引得我和妹妹一直跟在它后面稀奇的看。

穿过茂密的竹林,我们来到大熊猫别墅区,瞧,有的在树干上睡觉,有的在吃竹子,还有的在嬉戏打闹,它们的身子胖呼呼的`,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像喝醉了酒一样,憨态十足。

最后我们参观了大熊猫博物馆,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我知道了大熊猫本是几百万年前的肉食动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迁才改吃竹子。尤其值得惊叹的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变化中,与大熊猫同时代的大量动物都灭绝了,而外表温顺、神态憨厚的大熊猫却活了下来。为了保护濒危珍稀国宝大熊猫,基地成立有“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我和妹妹都捐了款,为保护大熊猫出一份力,还得了证书和礼物呢。

这次来大熊猫基地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很意义。

都江堰熊猫基地作文400字【三】

都江堰包括宝瓶口、飞沙堰和鱼嘴三个主要工程。首先我们来到了宝瓶口,因其形状像个瓶口而得名,它的作用是把岷江多余的水引入四川平原,这样既可以减少水患,又可以供人们生活和灌溉所用。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飞沙堰,它是为了不让上游冲来的大大小小的石头堵住宝瓶口而修建的。然后我们继续向前走,来到了鱼嘴,它因为修建得像鱼儿的嘴巴所以被叫做鱼嘴。鱼嘴的作用是把岷江水一分为二,一部分流入外江,一部分流入内江,这样就使得流入宝瓶口的水大大增多了。鱼嘴的旁边是 一座横跨岷江的铁索桥,走在上面瑶瑶晃晃的.,低头看着下面滔滔的江水,确实让人觉得有点恐怖。走过了铁索桥,我们就来到了二王庙,它是后人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 修建的。二王庙建在玉垒山的半山腰上,非常雄伟和壮丽。走出二王庙,我们拾阶而上,来到了山顶,我们就能看到都江堰的全貌了,那景色真美丽!

游完了都江堰,我觉得古人没有机器也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建造都江堰这样伟大的水利工程,而且保持了二千多年都不坏,古人真聪明!

都江堰熊猫基地作文400字【四】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五一小长假,我们全家来到了闻名遐迩的都江堰,拜一拜那道神奇的生命之水。

虽然天空飘着蒙蒙细雨,但激动的心情丝毫未减退。我们反其道而行之,没有从正门进去,而是从后门爬山直接来到二王庙背后的观景台。

啊!这就是我们向往已久的都江堰。站在观景台俯瞰,都江堰的全貌尽收眼底。江水就像一条丝带,从远处“飘”来。爸爸用手机扫了景区二维码,我就可以边走边听讲解了。原来这是李冰父子在公元前256年,带领川西广大劳动人民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

沿着观景台顺坡而下,远远望去,两座索桥宛如两道彩虹,横跨江面,好一派壮观的景象啊!两旁古木参天,树木苍翠,千姿百态。沿路直走就到了安澜索桥,只见江水湍流而下,索桥似乎成了一艘大船。走在桥上望着滔滔不绝的江水,气势磅礴的景象让人赞叹。

走过内江索桥,我们来到了金刚堤。金刚堤好像一条鲸鱼卧于江心,堤坝顶端形状像鱼头,所以称为“鱼嘴”,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主要用于灌溉,外江主要用于排洪。

我们漫步在林荫夹道的金刚堤上,向飞沙堰走去。飞沙堰泄洪水、排沙石,将岷江水源源不断送往灌溉区。隔水观望都江堰的门户——宝瓶口,它是人工开凿的,形状像个瓶口,主要是引水供下游使用,同时与飞沙堰联合控制内江水量,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三者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面对这样宏伟的引水工程,我不由思绪万千,仿佛看到来势凶猛的洪水被“离堆”迎头拦下,转向飞沙堰泄入外江,进入宝瓶口又被驯服流向四面八方。

看着都江堰,我心里默默地呼喊着:都江堰,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你是中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象征!

我爱你,都江堰!

都江堰熊猫基地作文400字【五】

又是一个美好的夏天结束了。在这个暑假里,我去了成都。我最喜欢的景点是都江堰。

爸爸在去都江堰的途中对我说:“都江堰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它充分展现了李冰父子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一直使用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爸爸的介绍让我对都江堰景区充满了向往。

我们走过南桥,跨过岷江,进入都江堰景区。那天天空万里无云,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但景区里游人如织。在景区里,我被一处喷泉里的景物吸引住了。导游向我们解释:这些景物都是古代人民修建都江堰的工具。摆放在喷泉外面是竹笼,它是用竹条捆起石块,垒砌成墙,抵御水流的好帮手。还有一些铁棒和三角架。在喷泉底部的铁棒,是来测量沙子深度的工具。在竹笼上方的三角架,是用来固定竹笼的。看到这个,我立刻想起李老师在课堂上对我们说的,三角形最具稳定性。古代人民能在千年前就利用这个原理修建都江堰,我由衷地赞叹他们的劳动智慧。

我继续往前走,跃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茵茵的“原始森林”,一望无际的树木苍翠欲滴。我不由自主地跑进树林,在粗壮的大树间来回奔跑,夏天的炎热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周围弥漫着香甜的新鲜空气。啊,真舒服!可惜不能带走。

我终于来到了鱼嘴,一阵水汽铺面而来。前面滔滔的江水汹涌流过,在这里激起大大的水花,哗哗作响。江面上,你会看到有些地方无缘无故地发起浪涛。我问过爸爸之后才知道,其实这是江底的石头在作怪,是它打起了一朵朵浪花,目的是为了消卸掉水的冲击力,哦,这就是它为什么叫飞沙堰了!

再回头眺望远处的宝瓶口,看着水流缓缓地流进成都,我不由自主的感叹道:“都江堰真壮观啊!”

都江堰熊猫基地作文400字【六】

一提到都江堰,便让人想到那宏伟浩大的水利工程,它的清流浸润千里沃土,铸就了今天美丽的天府之国。这个暑假,我有幸再次走近都江堰,再睹他的芳容。

站在大门口,一座红砖碧瓦、雕梁画栋的大门映入我的眼帘。门的正上方,是用行书写的“都江堰”三个字,写得龙飞凤舞、字字传神,仿佛能看到蜿蜒的岷江水和秀美的青城山,让我想起古人“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的意境来。

进入景区大门,扑向我们的是一片翠绿,道路两旁是高高的大树,都长得挺胸抬头、傲然威武、郁郁葱葱,好像两排守卫都江堰的武士。习习的清风迎面扑来,脸上、手上都有了一缕清新的感觉,仿佛身体也轻了,心情也豁然开朗了。

沿着道路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了安澜索桥。踏上索桥的第一步,脚下就开始不停的发抖。继续往前走,那摇摇晃晃的桥身打断了我的思绪,桥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坠落下去,再加之桥下那滔滔江水,不禁让我心底生起一缕寒意。前半截路,我小心翼翼,脚像蜻蜓点水般地走过;后半截路,我鼓足了勇气飞奔过去。过桥之后,回头再看安澜桥,一颗悬着的心仍然怦怦在跳,可是我一种胜利的感觉,因为这次过安澜索桥让我收获了心惊肉跳的刺激和安然通过的喜悦。

过了安澜索桥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了鱼嘴。这片陆地像鱼的嘴巴,伸向宽阔的岷江水,将其一分为二,所以人们形象的称这里为“鱼嘴”。这清澈的河水,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只见那浩大的岷江水像被仙女像施了魔法一样,自觉地分开了,分水之处泛着雪白的浪花和层层涟漪,十分壮观。这里人山人海,每一个人都像在挤热活呢,居然还有人在这里游泳呢!

晚上,当我回味这次都江堰之游时,我的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静,让我不得不说都江堰“好”,不得不说都江堰“美”。

都江堰熊猫基地作文400字【七】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关键是如何让其为我所用,都江堰便是其中代表之一。

初闻都江堰,寻思着便是个寻常水利工程罢了,远远没有美食对我的吸引力大,但既然到了,便去看看好了。

一进门,便是竖立着5A级功绩的石块,是何德何能让一个水利工程获得世界遗产称号呢?

再往里走,两旁是青铜色的人物石像。一列排开,服饰各异,其中不缺乏我们的熟人诸葛亮,更有着许多为维护都江堰耗尽心却不为人知的功臣匠人。他们,不仅是都江堰的功臣,更是几千年来保天府之国安定的功臣。

望着一尊尊铜像的陌生面孔,我有些失神,有些可以理解世界遗产的名不虚传了。他们只是众多匠人中的代表部分,而都江堰也只是历史建筑的代表之一。其实这些铜像是一份淳朴的缩影,一种对文化长河传承保护的坚定与智慧。因为有着人与自然的相辅相成,因为一直以来人类并未对大自然丢下尊重与敬畏,所以水是生命之源,而不是常有洪涝之灾;所以我们才能平安幸福地生活,而不是妻离子散。

余秋雨先生曾道: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

未见其流,先闻其声。

声音是慢慢变大的,像是蓄力着,等待着高潮。过了人山人海的铁索桥,视线便明朗了,水是不甘被驯服的,它在狭窄的石壁间冲荡,溅起白色的浪花,可终是一滴水也未脱离石壁的怀抱,望着水流去的方向,是云雾缭绕的青山与稀稀落落的人家。闭上眼帘,觉得水便是活的,是有灵性的,浪声是沉稳有力的心跳与不甘的嘶叫,便是如此,为庄稼浇灌,将一滴滴水的灵性给了人类。站在鱼嘴旁,望着滔滔而去的江水,我的思绪往云深处去。

《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两千多年前,一位先哲懂得了水,懂得了自然。

两千多年后,人与自然,仍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