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想象>

诸葛亮人物描写作文500字(三国英雄人物诸葛亮作文500字)

诸葛亮人物描写作文500字(三国英雄人物诸葛亮作文500字)

更新时间:2023-11-19 14:15:09
诸葛亮人物描写作文500字(三国英雄人物诸葛亮作文500字)

诸葛亮人物描写作文500字【一】

大家都喜欢看古代的小说或者是电视剧吗?我想觉得有喜欢的历史人物吧,我最喜欢的就是诸葛孔明!

记得小时侯,外公经常抱着我在电视机前看《三国演义》,稍大些时候,妈妈帮我买了三国彩色连环画,再大些到了读书的年龄,爸爸妈妈带我到影院看了《赤壁》,而在我四年级下册语文中就有《三顾茅庐》这一课,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阅读《三国演义》这部著作……就这样,我与《三国演义》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国演义》中最令我感动的人物,就是诸葛老师了。电视(影上的诸葛老师容貌轩昂、鹅毛扇不离手,非常潇洒,运筹帷幄,有决胜千里的气势!通过对《三国演义》书籍的阅读,我更感到诸葛老师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是智慧的化身。我敬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我敬佩他为了天下黎民,放弃了平静的田园生活,陷入惊涛骇浪般的政治斗争中;更敬佩他大公无私,为汉室江山鞠躬尽瘁、而后已的精神品质。我觉得做人就应该这样,不能为自己的一丝利益而不顾他人,不顾大局。

自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诸葛老师辅佐刘备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和“空城计”等,充分显示出他的大智大勇、足智多谋;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胆果断,善于发现敌将的弱点,攻其不备。他根据自然现象,巧用大雾天气,“草船借箭”的故事至今仍令后人津津乐道。他利用司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计”,吓退了追赶蜀兵的魏军……我真是太佩服他了!另外诸葛老师还是一个大发明家呢,他发明了脚踏水车、木牛流马,为农民灌溉农田、军粮的运输解决了大问题!这些都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诸葛老师一生为蜀国兴亡、为天下百姓鞠躬敬瘁,而后已,最终积劳成疾,去世前不久还写下了感人肺腑的《出师表》,为蜀国的未来殚精竭虑。看过之后,不禁为他感叹,惋惜,他高雅的气节,永远定格在了我的心中。他就像是天上的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我们的前途;他的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将教导我们的一生!

诸葛老师,你让我感动!虽然我不能像您那样神机妙算、聪明过人,但我也可以有宽广的胸怀,远大志向,以及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气节,与满身傲骨。

我一生的偶像:诸葛老师!

诸葛亮人物描写作文500字【二】

我眼中的诸葛亮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我也十分佩服他。诸葛亮,字孔明,南阳人氏,人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他辅佐刘备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故五丈原,享年54岁。

诸葛亮之所以在我心目中占有这么大的位置,是因为他是位足智多谋的天才军事家。“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和“空城计”等,充分显示出他的大智大勇。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胆果断,善于发现敌将的弱点,攻其不备。他根据自然现象,巧用大雾天,“草船借箭”是其成功的范例。他利用司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计”,吓退了追赶蜀兵的魏军。

诸葛亮不仅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为了使农民更方便地灌溉农田,发明了脚踏水车。为了解决军粮运输的困难,发明了“木牛流马”。据说木牛流马的肚子装粮草,把舌头一扭就会走动或停止。诸葛亮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身在茅庐”以知“三分天下”,使刘备能有安身之处。他的“联吴攻魏”的策略,使蜀兵节节胜利。他采取“抚民生息”的方针,让蜀国一步步走向强盛。诸葛亮有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刘备在“三顾茅庐”时,听到农夫唱的歌词,就是诸葛亮写的。可惜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少。

诸葛亮,这位有杰出成就的军事家、发明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这就是我眼中的'诸葛亮。

诸葛亮人物描写作文500字【三】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是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足智多谋、心胸宽广,对待刘备忠心耿耿,“鞠躬尽瘁,而后已”是他一生的写照。如果我是诸葛亮,如果我拥有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我会做出和他不同的选择。

假如我是诸葛亮,我会去投奔一代枭雄曹操,因为曹操精通兵法、才华横溢、爱惜人才,我会毛遂自荐,主动找到曹操,辅助曹操。

我会劝说曹操,让他广纳天下人才,并尽其所用,做到“天下人才尽归曹”,并建议曹操重用人才。

假如我是诸葛亮,我建议曹操带领人马挥师南下,准备吞并东吴。如果东吴也广纳人才,那么我会劝告曹操,派遣人才假意投靠东吴,最后釜底抽薪,渗透江东,占领东吴。

我会劝告曹操占领东吴后要安抚东吴的百姓。对待百姓就如家属一样,还济贫罚盗。贫苦的人家要多关心,发钱发粮救济。偷盗者必斩,但要照顾他们的家人,这样做可以得到民心。如果东吴的百姓过上和平安定的日子,大家自然就都会顺从曹操。

我要建议曹操不要害孙权,但要把孙权和夫人发配到荒无人烟的边疆。还要礼贤下士,诚心厚待周瑜,优待周瑜夫人小乔,让小乔自愿劝说周瑜归顺曹操。宫内的家眷更要优待,以便一统天下。

假如我是诸葛亮,我会投靠曹操,对他忠心耿耿,忠贞不渝地辅佐他,帮助他实现统一大业,让天下百姓尽开颜!

诸葛亮人物描写作文500字【四】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写成一个智慧的化身,可谓是聪明绝顶。但是,也是从《三国演义》中,我发现诸葛亮并不聪明。

首先,作为执掌蜀国军政大权的诸葛亮,每日陷入具体事物的烦扰之中,事情不分大小皆决于己,这是领导者的大忌。一个聪明的领导者是决不会这么做的。难怪司马懿会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诸葛亮53岁病毒与他事必躬亲、操劳过度有关。这能说他聪明吗?

其次,诸葛亮不仅不会用人,而且往往在关键时刻或重要地方用错人,并导致严重后果。战争无情义可言,倘若在赤壁之战中,在华容道上把关、张或关、赵两人的位置对换一下,这样不就是既让关羽还当年过五关斩六将时曹操不之恩,又可以捉住曹操,岂不是两全其美?但是,诸葛亮没有这样做。他错用关羽,结果放虎归山,曹操得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后来在荆州驻守人选上,他选择关羽,结果荆州失守,关羽被。尔后,刘备又被东吴火烧连营,从此蜀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这一连串的事件,其源皆出于错用关羽。至于错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自己差点成了司马懿的阶下囚,则是妇孺皆知的事。宋欧阳修说:“用兵之要,先择于将臣。”而诸葛亮表会用人和错用人,却用“天意”或“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说法轻描淡写地掩饰过去。

第三,诸葛亮的不聪明还反映在他不能招纳贤才。蜀国君臣平庸,后期更无大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烈锋”,便是一个明证。刘备后,虽招了个姜维,但也未能保住蜀国江山,足见其才平平。

第四,不自量力和缺乏自知之明最能说明诸葛亮不是一个聪明的人。蜀国和魏国,力量对比悬殊,况且刘备后,蜀国元气大伤,但诸葛亮还要六出祁山,进攻魏国。虽说吴蜀这时已重归于好,诸葛亮口上说是联合东吴,行动却一意孤行,六出祁山。当时陆逊还在,倘若吴蜀联手,东西夹击,司马懿也要在漫长战线上疲于奔命。但诸葛亮没有这样做,结果屡战屡败。如果一两次失败还情有可原,那么三四五六次失败只能说诸葛亮不智了。

第五,阿斗平庸,无才无德,诸葛亮不取而代之,实无天下为己任的大志,缺少勇气和决断。刘备前,曾对诸葛亮说:“若阿斗无才,可取而代之。”这是群臣听见的,还怕什么?扶不起的刘阿斗,诸葛亮硬扶,此乃愚忠,不足为训。

总之,诸葛亮虽在具体某一仗中能取胜,但往往在统筹全局或关键性的问题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误,这能说诸葛亮聪明吗?

诸葛亮人物描写作文500字【五】

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对它印象深刻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有诸葛亮。

诸葛亮聪明盖世、神机妙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号称“卧龙”。这样一个明星般闪耀发光的人,历史绝不会任由他像小蚂蚁一样无声无息的生存着,所以才有了刘备“三顾茅庐”这段流芳千古的故事。诸葛亮被请出山后,很快协助刘备建立了蜀国。

诸葛亮的聪明盖世体现在许多具体实例中,譬如,七擒七纵孟获。当时蜀国很多人都反对诸葛亮这样的做法,认为既然抓住了孟获,就应该立即斩首,以示蜀国国威。可那些人哪里明白诸葛亮的长久大计?若斩了一个孟获,南蛮还会有更多的“孟获”一辈又一辈、一次又一次的起来造反,那样,蜀国何时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宁?与其那样,不如辛苦点,做的彻底些,让孟获真正心服口服,回去统领南蛮,从此永不造反。这体现了诸葛亮的大智慧。

诸葛亮忠心耿耿的精神更值得我敬佩。刘备临终前叮嘱诸葛亮,如果他的儿子刘禅有本事统治蜀国,希望诸葛亮能竭尽所能辅佐他;反之,诸葛亮可以自立为王。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禅是位“乐不思蜀”的“安乐公”,他的智力和能力是众所周知的。但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无论如何都不肯自立为王,一直尽心尽力的辅佐着刘禅,直至命丧五丈原。

这就是我眼中的诸葛亮——忠心耿耿、聪明盖世,一个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