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想象>

教师如何指导作文(语文老师怎样指导学生写作)

教师如何指导作文(语文老师怎样指导学生写作)

更新时间:2023-11-17 15:15:43
教师如何指导作文(语文老师怎样指导学生写作)

教师如何指导作文【一】

要全面考虑,忌失之于偏

有一《关于命名表彰上海市双拥模范区县和爱国拥军模范街道(乡镇的决定》初稿,在决定命名16个区县为"上海市双拥模范区县"、146个街道(乡镇为"上海市爱国拥军模范街道(乡镇"后提出:

希望上述受到表彰的.区县和街道(乡镇再接再厉,不断创新,继续努力,开拓进取,进一步做好双拥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推动上海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这段中,只是要求受到表彰的区县、街道(乡镇"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推动上海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是不够的,本市各单位和驻沪各部队都要这样做。同时,表彰性的《决定》最后写"希望"时,希望的对象一般包括两个:一个是受到表彰的单位(个人,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另一个是其他单位(个人,希望他们向受到表彰的单位(个人学习。公文中,特别是提出的希望和要求,要全面考虑,兼顾各方,反映出整体思维。

后来,这段修改为:

希望上述被命名的区县和街道(乡镇再接再厉,不断进取,争取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并在其后补充了一段:

希望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驻沪各部队向上述被命名的区县和街道(乡镇学习,进一步做好双拥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推动上海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这样,"希望"的对象比较周全,所提的要求也比较切合实际。

教师如何指导作文【二】

学校暑期读书,我阅读了《幼儿教师六项教学技能指导》这本书,读后我受益多多。

《幼儿教师六项教学技能指导》这本书从语言、音乐、美术、舞蹈、游戏和手工六个方面讲述了幼儿教师所要掌握的技能。教师的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根本保证。《语言》这部分内容。通过仔细阅读,我深深地了解到:

第一,教师的语言要做到口齿清晰、鲜明、准确。

教师语言的表达,首先要让幼儿听懂、听清教师在说什么,只有听得清楚,才能逐渐理解。教师的语言发音必须准确,力求做到字正腔圆。教师的语言要用词准确,言不在多而在于精,教师的用语必须规范化,用词要求准确、符合科学性。

第二,教师的语言还应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特别是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平铺直叙的讲下去,根本就提不起孩子的兴趣,孩子也无法领悟出故事所揭示的道理,而作为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在讲故事时要运用不同的语气,利用肢体语言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当故事讲完时,教师应将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孩子说出故事中的主人公,理出故事的线索,总结故事的主题。最后还可以让孩子创编故事情节,提高幼儿的.概括能力,从而促进幼儿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三,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多层次和多适应性。

每个幼儿在家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因此幼儿的性格各异,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多层次和多适应性。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应针对幼儿现有语言基础而定。对不同的幼儿应采用不同的语言:对性格敏感、容易紧张、心理及能力较差的孩子,教师语言应采用亲切的语调、关怀的语气对他们说话,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对反应较慢的幼儿,教师的语言适当地慢一些,显得更有耐心;对性格较急的孩子说话时,教师的语调要显得沉稳,语速适中,使幼儿急躁的情绪得以缓和。这样才能拉近师幼间的距离,使教师的语言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书里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我们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去更好的装备自己,加强自身的修养,还是那句老话“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教师如何指导作文【三】

借景抒情,总是以抒情为宗旨的。无论是寓情于景的间接抒情,还是写景基础上的直接抒情,都要做到感情真挚,不能虚假。虚假的感情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在感情真挚的基础上,抒情方式还要自然,要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千万不能牵强附会,或给景物强加上一些生硬的情感,或没有写景基础的空洞抒情,这些都是借景抒情法最忌讳的。

描写景物时要注意的几种方法

一:五觉法

五觉法就是通过人的感官(眼、耳、鼻、舌、口、手等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表达方式(光、声、味、嗅、触等对物体的多重感知。我们观察景物,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其结果文章犹如一幅静止的并无生机的平面画作。如果能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去描摹景物,那麽文章会生动许多。著名作家余光中说: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写景状物时,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是主要的,如果视、听、嗅、味、触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如果我们对所需要描写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加以每一种感觉的分解、描摹便会联想得更加丰富多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示例]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涛冲击岩石的声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幕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听潮》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用视觉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又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样一幅立体的春花图就展现在眼前,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

二:分解法

写景状物一般要对所写植物、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社区环境作镜头特写,特写不能太笼统,要逼真、有层次,这就必须把一个整体的东西分解为右干细部来描写。如《白杨礼赞》,就是把白杨树分解成为干、枝、叶、皮来写。分解有序,抓住特征描绘,就把事物描写得形象、具体、可感。无论是描写人物的外貌,还是写动植物形状,迹或是写景,如果想写得逼真、具体,就可利用分解法,使人物特征更加突出,使动物五官肢体活动起来,使景物层次分明,使结构有条理,也就完成了物、意、文的多重转化。

[示例]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之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中,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的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青色。这是虽然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白杨礼赞》

三:烘托法

有时候,描写的对象很单调,不适宜用分解法,可运用联想、打比方多方烘托,突出其特征,表现其神韵。

[示例]这可是个好瓜。在青蔓绿叶的掩映下,透露着碧绿的瓜皮,反射着几点柔和的阳光。拔开枝蔓,你看吧,好大的个儿啊!它静静地躺在那儿,仿佛远古留下的一颗未曾孵化的恐龙蛋。瓜皮上的浅绿和深绿布成了许许多多奇异的图案,深绿的似漫江碧透的湘江,浅绿的似朱自清先生眼里的女儿绿。它映着阳光像是在用离合的神光招引着你:快来欣赏,快来品尝这造化为你为我为他奉献的神出鬼奇的甜密的圆。《西瓜》

四:组合式

描写景物时,既有特写,又有背景式的画面广写。所谓广写,就是把众多的场景艺术地组合起来,展现出一幅生动广阔的画面。常见的组合方式有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周围到中心等空间组合式,还有春夏秋冬、晨午昏夜、四季四时等时间组合式。

[示例]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地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子边靠河的乌柏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烟囱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性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时候了。老人、男人坐着矮凳,摇着大芭蕉扇闲谈,孩子飞也似跑,或者蹲在乌柏树下赌玩石子。女性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河里驰过文人的酒船,文豪见了,大发诗兴,说无忧无虑,这真是田家乐呵!《风波》

写景的方法多样,它的作用也是多样的,除借景抒情外还可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我们学过的《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智取生辰纲》《羚羊木雕》《观沧海》等文章中都有体现,课下要好好品味。可见,写景可因文而异,因需要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