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抒情>

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a语文作文(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答案语文)

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a语文作文(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答案语文)

更新时间:2024-05-24 12:11:35
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a语文作文(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答案语文)

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a语文作文【一】

在我的枕边有一个可爱的洋娃娃,它是妈妈送给我的,我很喜欢它。因为它能在我有困难时鼓励我,在我心情差的时候为我开心。

洋娃娃长着苹果似的小脸,长长的眉毛底下有两颗又黒又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微微上翘,弯弯的小嘴像天上的月牙,金黄色的卷发披在肩膀上,头上戴着一顶红色的小帽子,真是漂亮极了。

有一次,期中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读着语文书里的词语、课文讲解等,读着读着睡着了。在梦里我梦见洋娃娃在对我说:“环环,快起来,明天要考试了,快起来念书吧!要不然考不好就会受老师、爸爸、妈妈骂的,快起来吧!”我一下子从梦里醒来了,忽然又听见妈妈的脚步声,就赶紧拿起书来读。妈妈推开门看见我正在读书,很关怀地问我:“环环,你的课文背完了吗?”我紧张的说:“还没有呢。”妈妈有点生气地说:“别背了,睡觉吧,明天还要考试呢。”

考完试的第二天下午,语文成绩就出来了,课堂上,老师正在念成绩,而我的心直跳,害怕没考好被爸爸妈妈骂。当我还在紧张时,老师念:“李蕊环,95分”我的心才一下子轻松多了。

还有一次,考试前我没有预习,最后才考了85分,回到家我难过极了,看见了洋娃娃,洋娃娃好像在说:“环环,这次没考好,还有下次,别灰心,下次再努力吧。”

洋娃娃不仅是我的玩具,而且还是我的朋友,我喜欢我的这个朋友,它能在我考试的时候帮助我,它能在我伤心的时候鼓励我,我最后想说一句:“洋娃娃,我喜欢你!”

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a语文作文【二】

大家好,我是今天带你们旅行的导游,我叫孔星雨,大家可以叫我孔导。今天我们游览的是著名历史文化遗产--襄阳古隆中,请大家做一个文明的游客,不要乱涂乱画,不要乱扔果皮纸屑。

古隆中位于襄阳市郊区,之所以出名,不仅因为它风景优美,更重要的因为它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在此隐居读书躬耕,刘备“三顾茅庐”以及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策的地方。

请大家看我们前方的这座高约6米,宽约10米的石碑坊,它是清朝光绪十九年所建,在石碑坊的正中央刻着三个大字“古隆中”,石碑坊的两边门柱正面上雕刻着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侧的小门上刻着诸葛亮的古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走过石碑坊大家可以看到一座小桥,它叫小虹桥。别看这座桥小,它的故事可大着咧!据说刘备冒大风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在这座小桥上看到了一个人,以为是诸葛亮,连忙上去拜访,交谈中才知道这是诸葛亮的岳父,刘备得知诸葛亮不在,便回去了。

接下来,大家看我手指的地方,这座祠堂叫做武侯祠,是用来纪念诸葛亮的,大家一定很奇怪,为什么这座祠堂叫武侯祠呢?诸葛亮又不姓候?原来是因为刘备在临终前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让诸葛亮来教育他,又把诸葛亮封为“武乡侯”。所以这座祠堂叫做武侯祠。

这里还有不少景点,大家可再自由走走、看看。

今天的旅行结束了,大家一定还陶醉在这美景之中吧,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配合,谢谢。再见!

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a语文作文【三】

我有一个可爱的兔子洋娃娃,是我在商店的抓娃娃机抓到的。

兔子洋娃娃的名字叫“可可”,“可可”长着两只又大又圆、水汪汪的眼睛,又小又圆的鼻子,三瓣嘴,还有一张微笑着的嘴,好像随时欢迎你。长长的耳朵,胖乎乎的小手,穿着一件花花绿绿的衣服,粗粗的小腿。

我现在天天晚上抱着“可可”睡觉,以前,没“可可”陪我睡觉时,要是打雷下雨,雷声把我吓得害怕极了!只有把自己蒙在被子里,悄悄地哭。可自从有了“可可”,情况大不一样了。

有一次,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又不会炒菜,煮饭,我哭了起来。这时,“可可”好像在说:“小主人,你别哭,我陪着你呢!凡事都有第一次,或许,你试一试自己煮饭?”听了“可可”的话,我就鼓起勇气,自己淘米、做饭和炒菜。经过一番折腾,饭菜做好了,虽然饭放太多水了,菜里的盐放少了,但是,有“可可”陪着我,我还是开开心心地吃完了。

还有一次,我考试只得了78。5分,一进家门就被妈妈劈头盖脸地臭骂了一顿,我委屈地跑回房间痛哭起来。当我泪眼婆娑地抬眼看向“可可”,这时,“可可”好像在安慰我:“主人,你要坚强,不要灰心,只要努力、加把劲,你一定能行!”听了“可可”的话,我开始努力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又迎来了一次考试,我以100+10分的好成绩名列班级第一。我开心极了!我笑了,“可可”也笑了。

我对“可可”说:“‘可可’,谢谢你,要不是你鼓励我,让我没有灰心,努力学习,是不会取得今天的好成绩的!”“可可”微笑着看着我,好像在说:“不用谢哦,小主人!我相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你还会取得更优秀的成绩的。”

这就是我喜爱的洋娃娃——兔子“可可。”

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a语文作文【四】

先说第一大题,是选择题,考的是所谓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来便是教人闻风丧胆的天下第一题,考拼音,多少英雄好汉折戟与此,老师尝云:“第一题皆送分题也。”果然送分,不过是送给出卷老师。“小弟出来乍到,小小意思,不成敬意。”“老兄太客气了,且看下一题。”考生一看,大呼后悔,该在第一题上磨蹭几分钟,好做心理准备。第二题乃字形,其畸形程度毫不逊于第一题,A,B,C,D俨然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不做DNA鉴定,鬼才知道谁真谁假,“对了,我会用语感。”纯正的普通话,字正腔圆,一两题做完,才知道出卷者的意图就是为了让你明白语文同英语的差别。罢了罢了,再看第三题,第三题一惯来讲是修改病句,读一遍,怎么四个都对,不可能,一定有错的,深入读几遍,咦?不好,好象四个都是错的。生离别了好久,挥泪斩了三个,由天吧!爬出了前三题的幽暗昏惑,只有第四题才绽放出一点人性的光辉,排序或文学常识。排序体现能力,考“标”;文学常识展现知识素养,考“本”。让真正喜欢文学懂文学的人找回了一丝自信。

前三题说是考基础,但试问又有多少文学大家做这种题目能做全对呢?恐怕很少,因为他们所着的文学大作里也会有一些错字,病句。难道就说他们基础不行根基不稳?同样的句子,放在名着里便是名句,放在语文试卷里则是病句,这只怕会让热爱文学的人心寒。名人讲演,其间难免会有一些字音错误,若是被耳尖又极富责任心的优秀学子听到,少不得会大呼错了错了,随即跳将起来纠正发音,维护真理,不言而喻,下面便是“献身”了。

着实滑稽,想想也没什么意思,真理是少数人发现的,但却掌握在多数人手上。即便是真理,也未必不会成为谬误,所谓通假字,其实许多也就是古人写的错别字而已,只是由于众人都将错就错,错别字也就被办了证,成了我们现在拼要记的东西了。

原本所谓的事实与真理,也会被轻易打倒,有据可查的“据”也会变得子虚乌有,《现代汉语大辞典》常常修订,不就是在干这事么?比如“空穴来风”一词,原意为:有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的产生,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同样一个成语,到了后来的修订版中,引申意却正好相反,比喻消息和传说的产生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管中窥豹,由此可见一斑。

再说阅读,近些年高考阅读题分值在攀高的'趋势,分值走高,文章也愈见水平,可出的题却愈发玄乎了。常常题目一出,让人摸不着头脑,瞪圆双眼,绞尽脑汁,也没发现题目是在说文章的。总有这么几道题,问某个字用得好不好,请说理由。答曰:不好。但凡见这两个字,评卷老师便会翻翻白眼,坦然而诚恳地吐出两个字:白痴。随即一个交叉的符号落于纸间,尘埃落定。那就说“好”,但具体好在哪里,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对于这样的情况,有一个通用的法子——打擦边球,既然是打擦边球,自然是球做得越大,越容易擦边,于是乎一篇阅读做下来,好似写了一篇六百字文章,答案终究是简单的,长篇大论,多是废话,有用的只有寥寥数字而已,这还要看评卷老师爽不爽帮你找到它。还有的题问作者为何要发出这样的感叹,不用看,答案中定然会有与国仇家恨、作者背景相关的文字,其实欣赏文学作品考虑作者背景这没错,但却万不可陷入这个胡同里,并不是所有的作品写出来的时候,作者都想到了国家和社会,也许只是一时触景生情发出的喟叹,具体是什么情感,恐怕连作者本人也未必知道,因为文章是感性的。而现在出的阅读题,明明是作者的闲情文字,却硬要和劳什子国仇家恨扯上关系,好像作者每一次动笔之前都要在心中默念三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并为黎民苍生祈祷求福一般。

着实教人恼火,怪不得有传言说韩寒写按自己文章出的阅读题却考不及格,张爱玲国文不过,真是讽刺。现今有许多阅读题出的与文意相去甚远,高考乃人生之重大关口,如此出题,岂不怕招人唾骂。

最后说说,作文分值很高,这是对的。文学的最终表现形式就是写文章。既是写文章,除去题目,其余便不该再做限定。单纯的考生总是一味的信“评分标准”,却忽视了“评分细则”,这种错误与混淆“原则”和“原则上”的所产生的后果是一样的。只要与万恶的社会、丑陋的政府接上火,任你思想再深刻,文采再斐然,也是徒然。于是乎,众多考生避开交锋,纷纷拥上高楼,怀古伤今,你拽了李白的一条胳膊,我扯了苏轼的一条腿,屈原投江投了又投,韩愈胯下钻了又钻。任题千遍,我意不变,以不变应万变,写作文,就得讲究个无招胜有招。怪不得,我一朋友说,他在初三抄了一个排比句式,以后每次作文都能博得个波浪线,拿个高分。基本上是:“人生就像一个五味瓶,装着酸甜苦辣咸”云云。

有人说,高考写作文,就像是“戴着镣铐跳舞”,笔者认为形容的十分贴切,可搞不明白的是国家教育部门为什么要给学生戴上镣铐,无论从政治上还是文学教育上来说,我以为都是弊大于利。

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说一只青蛙被放入一个瓶子里,扣上带了孔的盖子,青蛙刚开始还会努力撞击瓶盖,意图跳出去,可反复跳了许多次后,发现没用,时候久了,将盖子打开,青蛙便再也不会跳出去了。同样,长时间的“戴着镣铐”,受着拘束与压迫的人,也终究会失去创造力与斗志。

中学语文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培养文学悟性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同时也为将来走文学之路的热爱文学的学生打基础,因此尤为重要。而现今的语文教育模式与原意却大相径庭,适得其反,这终归不是大多数人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