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抒情>

年的意味作文(年的来历小作文)

年的意味作文(年的来历小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21 08:43:56
年的意味作文(年的来历小作文)

年的意味作文【一】

春节刚过,满眼还可见火红的灯笼和散落地上的炮竹残片,四下里仿佛还残存着年的味道。可内心却不由地浮生这样的感叹:“过年,不过如此嘛。”年关已逝,然而内心并未有太多的留恋。对于过年,早已少了太多的欣喜和乐趣。看着电视里热闹的春晚,望着天空中五彩缤纷的礼花,我怎么也找不回过年的感觉。年的味道,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变淡……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习惯的放下了对年的等待与期盼。不喜欢街上挤满置办年货的人,不喜欢看每个人脸上急忙而又开心的表情。不懂得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不喜欢,只是有时会这样想:难道过年已成为了渗入人们骨子当中的习惯,难道没有了过年,就等于没有了生活吗?可不管怎样,年的味道真的在我心中渐渐散去,可我,却怎么也不想去追。如今过年,尽管多了各式各样的选择,尽管少了这样那样的忙碌,但也丢掉了原汁原味的年味儿。很多人喜欢走出家门,在富丽堂皇的酒店中吃上一顿年夜饭。更有甚者,在吵闹的KTV中唱通宵以示对节日的庆祝。在各种新奇的想法中,年似乎不再是我们举杯欢庆的中国节,反倒是张显时尚的好日子。还有很多的年轻人,把外国的节日过得有滋有味,对于春节却是意趣冷淡。如此过年,年的味道还怎能韵味十足。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不是年疏远了我们,而是我们有意无意地离它远去。

我不知道今后的年是否会变回原来的样子,但希望它不会继续变得更糟糕。其实在我心中我是喜爱过年的,只是这份喜爱伴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的变得含蓄,变得不再强烈。大概很多的人也是如此,或许我们在心底默默地呼唤一声,年就会恢复它本来的面目。大年初一的夜晚,耳边依旧会传来稀稀散散的爆竹声,街道上也依旧会看到高挂的红光。希望明年,心中会增添几分对于年的欣喜,也希望年的味道,可以重回人们的心中。

年的意味作文【二】

20XX年已接近末端,20XX年的钟声马上敲响。回想快要结束的\'20XX,我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或许当我初三毕业时,我会感慨:“又一年又三年,你为何走得如此之快?……”

于是,我开始回忆,狠狠地回忆……

“新年到啦!新年到啦!快去看‘春节联欢晚会’!今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初一的我……单纯,天真。谈不上可爱,只能说是幼稚。想想,那时,一年中我最爱时刻,莫过于春节。因为,会拿到好多好多的压岁钱。随便吃,随便玩。和其他学生一样,讨厌在学校的日子。

呵呵,然而现在呢?反而讨厌春节,不,不应该是讨厌,而是恨……应该说是憎恶。看着那些沉浸在过年的喜悦的人们,我不会像以往一样去加入。我只会笑笑从他们身旁走过。笑他们傻,笑他们白痴:“不就是新的一年到了,有必要这样么?”我曾经这样问过我爸。他说:“因为是新的一年,新的收获,新的希望。”他把“新”字的音调念得特别重。我却不理解:“那照这么说,新的一天,不也是新吗?为什么无人庆祝每新的一天的到来?”爸爸无言。

在我眼里,每一天都可以划上等号。因为这每一天,是我自己过的,是我自己创造的。但,我还是更喜欢在学校的每一天。在学校,有同学,有老师。只有在学校,我才有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只有在学校,才会有人让我生气,让我开心。而在家呢?要不就是上上网,麻木……要不就是睡睡觉,空虚……可以说在家的每一天我都是混过去的。没有同学的欢声笑语,没有老师的表扬责骂。我已习惯在学校的日子,的每一个细节。

我在想我将来离开学校后该怎么办……

20XX,好一个20XX……让我从幼稚走向成熟的20XX,让我既哭又笑的20XX。20XX……我难忘!

又一年,又三年。我会成为怎样一个人?

年的意味作文【三】

父母的心理是:这个假期是孩子学习的好机会,不可以让孩子浪费了啊!一些父母把孩子在学校学习课程中不好的科目作为假期的攻克重点,一些父母把孩子下学期要学习的内容提前到了假期,一些父母没有给孩子安排学习文化课,却也将孩子的假期安排了过于多的活动……于是,孩子的假期就这样被侵占了。

孩子想过一个怎样的假期?孩子们的想法是什么呢?没有人知道,父母也没有想到要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假期是孩子的,而孩子的.想法都没有人去注意,没有人去聆听,重要的是:没有人想知道孩子对自己的假期有什么想法!我们的文化中,认为儿童是没有什么想法的,儿童需要成年人全权安排。

为什么我们不去聆听孩子对假期的想法呢?因为我们不相信孩子会“安排好”假期!在我们的头脑里,我们认为安排得好的假期一定是让孩子学习知识,而且时间要安排得满满,不能够让孩子有空闲和无聊的时间,我们认为这样的安排对孩子最有利。

而我认为,放假意味着这个假期属于孩子。当孩子还不能够具备完全安排整个假期的能力时,我们要和孩子一起来安排他们的假期。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先用心听一下孩子对自己假期的想法呢?然后,用我们的感觉来感觉一下孩子内心需要的是什么——他奋斗了一个学期,他现在感觉累吗?他对自己的学业满意吗?他有幸福感吗?他的情绪是怎样的?他需要我们为他做些什么?……假期是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休整我们心灵的时间,孩子也是一样的!

我们的孩子被安排得太多,在家被父母全权安排,在学校被老师全权安排,孩子们只有完全服从,接受这样的安排才能够让日子顺利的过下去,这无可厚非。那么假期呢?假期对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孩子们有权利发呆、有权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权利让自己不接受成人的全部安排,这是孩子发展自我的强烈需要,这样的需求要在什么时候来满足一下孩子呢?我们的孩子已经丧失了太多的权利,假期老师都不被安排上课,而孩子却既要完成老师的作业,还要被父母安排学习更多的课业,这不公平啊。假期对每个人来说都应该是自由的,尤其是儿童。在我们的文化中,儿童的权利意味着可以被不尊重,可以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