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抒情>

通过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一个人作文(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作文)

通过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一个人作文(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23 08:04:14
通过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一个人作文(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作文)

通过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一个人作文【一】

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成长故事,我也不例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六岁那年回老家劳动。

那是十月一日国庆节长假,妈妈要回老家帮忙摘玉米,所以我也回去了。

回到老家,妈妈休息了一会,就去地里了,我也要去,我说,妈妈说那好吧,到了地里,妈妈让我在小路上玩。可是我也想掰玉米呀,妈妈说行呀,让你体验体验劳动的滋味,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到地里,想拜一个大玉米,可是玉米长得太高了,我够不到,我看着爸爸妈妈干得很有劲,不费劲轻而易举的就掰下来了,于是,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把玉米杆弯下来不就够到了吗?我试了一下,这个办法还真行,一个个的玉米被我脱掉了外衣,露出了金灿灿的身子,干了一会,我又累又热又渴,玉米的叶子扎的我脸生疼,我心里想,干着活又累又热又辛苦,我一屁股坐到地上不干了。我看了看爸爸妈妈他们,干的热火朝天的,又看了看那掰下来的玉米,堆在一起像一座金黄黄的小山,看到了丰收的喜悦,我也不觉的累了,又去干活了,过了一会终于干完了。

这是我才真正到了农民伯伯干活的辛苦,我也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体会到了劳动是快乐的、光荣的。

通过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一个人作文【二】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成长,在成长的路程上,我的故事有太多太多。我打开记忆的闸门,回想起那件事。

那是很久以前了,那一次,我只学了一年的钢琴,要考二级,那时候我被老师批评过几次,都因为弹得不熟。不但我担心考不过去,老师和妈妈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怕我考不过去,老师说:“唉!如果考不过去,那下一年也不能考了,只能等下下一年了。”我感觉老师对我有点没希望了。

回到家,我就赶紧练习,把该背的都背下来了,我想:这回老师应该对我有希望了吧。

星期六,我们又到马老师家里学琴,这一次是爸爸跟着我去的,来到马老师家,马老师就问我:“弹熟了吗?”我点了点头,马老师就把书合上让我谈,我弹了一首曲子,弹得非常流利,马老师吃惊的张大嘴巴,我又弹了一首,马老师已经喜出望外了,老师说:“下一周可以不用来了,好好在家练就行了,如果你好好练肯定能过。”说完,就告诉了我什么时候考级和考级的地方在哪里,我和爸爸高兴地回家了。

到了考级的那一天,我格外紧张,因为离得远,坐车坐了好大一会,到了那里我就赶紧排队,我排到了第三个,前面两个人都弹完了,我怀着紧张的心情到了考级的那间屋子里,那个评委说弹最熟的,我就弹了几曲,评委一说好了,我就站起来走了。回去的路上,我对爸爸说:“我觉得我能过。”

过了几天,马老师说我考级通过了!我很高兴!

我从这件事上知道了:做什么事,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成功!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啊!作文

通过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一个人作文【三】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快乐有趣的事,尤其是我们学校进行的足球比赛,它给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那是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们班对四三班大战足球。听说他们的实力很强,我对队员们说:“不管这个班级实力有多强,我们一定要赢。”队员们有信心地说:“好。”一上场,我们互相盯着对方,我看到对方的眼神里充满了“气”。从他们专业的三角阵队行和敏捷的动作看出他们不一般。特别是他们中的一名打员,他双腿分开,站得稳稳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球。李启甜提醒大家要提高警戒,加倍小心,不让对方进球。对员们说:“没问题。”

球赛开始了,是对方发球。突然,一个如闪电般得球向我冲来。我做好准备,来迎接足球,我的双腿把球踩住,传给了李启甜,李启甜开了一个非常猛得球,向对方的禁区攻去,这时有一个男孩飞快地拦住球,右脚踩住,赵致颢跑到他面前抢球,那个男孩把球一传,给了别人,这是常桢去抢球,把球抢了回来,给了王鑫驰,王鑫驰用尽了全力把球踢了进去。我们很高兴。这时,老师说:“好,还有下半场,加油。”“好”我们信心十足地说。

下半场开始了,是我们发球。李启甜把球给了赵致颢,赵致颢给了王鑫驰。这时,王鑫驰被四三班的人给包围了,王鑫驰看见常桢在他前面,于是他把球给了常桢,常桢给了赵致颢,赵致颢狠狠地射了一脚,球想老虎一样,向球门奔去,守门员见了扑上去,球想长了眼,拐了一个弯,球进了。我们高兴的无法形容。

这场比赛我们赢了,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了团结心,这颗团结心是无法战胜的。

到现在,这件事还在我脑海中无法忘记这场十分精彩的`比赛。

通过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一个人作文【四】

浓浓碘酒香

我(加“像往常一样”)走进了乱成一团的教室,开始和同桌眉飞色舞地神侃。忽然,同桌说嗅到了一股很奇怪的味道。果不其然,我一向迟钝的鼻子也受到了“侵袭”。【一个“眉飞色舞”的神态描写,足以说明学生浑然不觉自己身在教室。】

我(加“皱了皱眉”)向门口望去。“嘿,是史老师!”眼尖的同桌说,“哎,怎么跛了呢?”只见史老师一瘸一拐(改为“一只脚悬空,用另一只脚蹦着”)走了进来,然后(改为“气喘吁吁地”)说:“下楼梯太急,不小心把脚崴了一下,不过请大家放心,耽误不了上课。”【一个“哎”字显现出了学生的调皮,不懂事。】

“老师,你不要紧吧?”一个声音打破了沉默。不懂事的我们已经习惯了用“你”这个称呼。史老师坐了下来,(加“硬咧了咧嘴”)说(改为“笑”)道:“你们不怕碘酒难闻就行了。”【“硬咧了咧嘴”,加得好,足可见老师的痛苦与坚强。】

她让我们轮流向她提问题。“老师,我的问题是——”看着她脚踝肿得老高(改为“肿得老高的脚踝”),我竟忘了想问什么,“您真的不用休息吗?”  (加“史老师笑了:”)“谢谢你,真的不用。”(加“她的笑容在碘酒味儿的萦绕中显得异常美丽。”)

看着(加“忍痛”)为我们上课的史老师,大家全都站了起来,由班长带头表态:“史老师,您去医院吧,我们一定遵守纪律。”【由“你”到“您”这一称呼变化,实际暗含了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变化,语言很准。】

就在这时,四周的一切似乎都停止了。【环境描写得好,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二天学校通知:史老师因为骨折不来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都在担心着史老师的病情。忽然,大家鼻子里,好像嗅到了什么味道,是碘酒?是碘酒味!【 “是碘酒?是碘酒味!”这里的标点其实是心理描写的标志:“?”是猜测,不敢相信;“。”是肯定,是惊喜。】

史老师来了,我们都很感动,于是又开始认真学习。史老师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从此,我们班的学风变好了,同学们的成绩也一路上升,多次受到学校的表扬。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那是史老师的功劳。(要加上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老师的无私一直感染着我,无论我走到哪里,我永远也忘不了敬爱的史老师,忘不了那记忆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碘酒香……【结尾再次点题,余音袅袅,让读者产生“绕梁三日”之感。】

(作者及评点同学均系河南省安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学生,旁批、指导教师/周晓北)

教师立场

这篇叙事具体、清楚,感情真挚,文字不乏美感。但语言表现力不够,尤其是人物形象的刻画不够鲜明。虽然一篇600字的文章不可能把人物描写的方法用得面面俱到,但关键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是不可少的。几位修改作文的`同学就深深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修改后的文章人物的形象就饱满了。在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来描写,会使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