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抒情>

2020江西卷高考作文(2020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

2020江西卷高考作文(2020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

更新时间:2022-09-17 11:53:13
2020江西卷高考作文(2020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

2020江西卷高考作文【一】

近千万考生汇聚在这一刻,在人潮中,我挤上通向理想彼岸的独木桥——高考,面对这个热了40年的还将持续热下去的“高考”,写下《我看高考》的题目,我不想说我挤过去了就成了人才,也说不透高考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的道理。我只能说说我十年寒窗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书一说这一刻我的醒悟:

当我走过2017的6月7日,我应该开启我生命的阳关道。

26年前,高考让老爸从农村到城市成功突围,喜脱“农皮”。十年二寒窗苦读,听惯了“要好好读书,不然将来没有出息”之类的谆谆教诲,我心里也扎根了成功走过高考就有了好人生的观念。这不只属于我。

不过,这一刻,我突然想:如果我经过高考,却掉下了独木桥,那该如何?就算是人生失败吗?十二年的苦读就白费了吗?我小学的同学小林,高二读完就留学去了,高考都不参加呢,他是不是比我更加失败?反过来,我记过了高考的独木桥,就算成功了吗?高考之于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说:“人类惟有在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过程中才能前进。”我以为者也适合每一个个体的人。十二年寒窗十二年高考备考,我从懵懂孩童成长为奋斗的青年,这期间,有知识的不断增长和成绩进步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和受挫的.伤痛,体味到学习的艰辛和酸楚,也磨砺了意志的不屈和顽强,还学会了学习和一些人生的道理。

写到这里,我瞬时明白,高考这座独木桥我是挤过去了还是掉下去了不是太重要,能够挤上这座桥,本身就是这一种成功。高考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重点,而是开启人生新天地的起点。

尽管每年大学录取比例在提高,但每年高考结束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落榜的考生和不如意者不在少数,周浩弃北大转学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也并非傻子。每年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也大有人在,甚至有些还是名牌大学的。理想大学梦的实现不一定是人生的必须选择。

因此我想,假如我挤过独木桥进入了心仪的大学,我定然会珍惜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才。但如果我掉下了独木桥,我也不会黯然神伤,游泳上岸,还是可以从无数条道路中选择一条通向我人生幸福的道路,因为经历过十二年备考的磨砺,承受了今朝高考的淬炼,我已经获得了不少成长的和前行的力量,足以让我走上人生的阳关道。

流星之所以美丽在于燃烧的过程,人生之所以美丽在于奋斗的过程。高考的独木桥,是人生奋斗过程中的重要一段,认真对待过,这就够了,重要的是走过之后,还要开启人生的阳关道,继续努力奋斗。

最后再我写下“走过独木桥,开启阳关道”这个标题的时候,我想说,这是我的想法,也应该引起战友们和未来者的思考。

2020江西卷高考作文【二】

老师,你有没有常识啊?

俗话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作为一个时代的人族子民,每天去上学让我感到非常无语,我总是哀学生之多灾多难。这种感觉,有时候让人宁愿回到石器时代,那个时代,谁不让我睡觉?我捡一块石头就可以表达我的强烈不满了。每当晚自习放学走出学校,抬头看见天空一轮凄凉的明月,我不禁发出千古一问:老师,你有没有常识啊?难道你不知道是人都要睡觉的吗?竟然不让我在课堂上睡觉。

从早上很早就要回到学校了,有多早?7点。作为一个老师,你竟然还很无耻地告诉我们,人家哪间哪间学校,6点多就全部回到教室看书了。我靠,这种语气,和那些白痴女人一整天喜欢说我那个friend,我有个friend的调调完全一样白痴。本来我想举个例子说,人家美国……可惜啊,信息来源实在是太封闭了,只能听见老师说,人家哪间哪间学校,却从来不会听见老师说人家美国。不举美国的例子没关系,老师,我告诉你,中东那边,很生气的人,喜欢玩人肉炸弹的.,这是CCTV的新闻连播说的。

中东啊,水深火热,我们新一代的祖国花朵多幸福,天天早上7点回到学校。但是,我要睡觉啊。我晚上12点才睡,早上6点多起床。早上7点回到学校,一直到晚上10点多才放学。我肯定不够睡。午休?老师,你有没有常识啊?有些人中午睡那么一个小时,不睡还好,越睡越头晕。没办法,我上课打瞌睡。很累了,打瞌睡,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老师你竟然说,上课要睡觉的同学回家睡,我靠,你以为我不想回家睡?我真的好痛苦,好痛苦。我觉得老师没常识,校长没常识,教育界没常识,现在高考写常识,无疑就是给我机会,表达我对整个中国教育界的强烈的不满,还有深深的鄙视。你们没常识。学生是要睡觉的……学校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人是要睡觉的……我要睡觉……睡觉……

2020江西卷高考作文【三】

我听过一个富豪小羽的发家史,看似简单实则绝非偶然。

那是起于一种创新,对传统工艺的革新铺陈出光明的前景。创新是人类不竭的动力,历史的车辙转过时间的经纶,无数的事物被创造,被赋予新生,也有无数的旧物被淘汰,被时代遗弃。推陈出新,就如同物种的进化,就如同工业革命,就如同信息化产品的频频换代,是世界太过于正常的现象。物极必反,伪劣产品就是打击新锐的利器。那么最终成为一届富豪的小羽,是靠什么扭转局势的呢?

答曰:一为创新二为取舍是也。

所谓创新,小羽产业的兴起,是因为对工艺的创新;而扭转乾坤的关键,是对自身定位,产业结构的创新。通过试验个专利,一个新的产业平地而生;通过规范整个想要分蛋糕的人的市场,来促进产业的集体发展,树立自己的声望。

所谓取舍,试想,倘若小羽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又何尝能想到放弃独断,公开工艺,通过宏观的产业调控产业规则来实现致富呢?他舍弃了正版和专利的独断性,收获了名望、财富和由技术者像领导者的完美蜕变。

想要成功,要有从内部打破鸡蛋的勇气,要学会创新,告别固步自封。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是自然世界的法则;闭关锁国和改革开放,这是历史的教训……凡此种种,不尽详述。

想要成功,还要有敢于取舍的魄力,果决地主动出击和懦弱的坚守逃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轨道。各有对错,但是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被动的一方,没有选择成功与失败的权利。一个成功者,当是自己的主人,对于自己的意志,要有当有的决断。有舍必有得,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

言而总之,敢创敢舍的天下,说的就是小羽这类人的成功之道吧。

2020江西卷高考作文【四】

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更注重“鞭打快牛”,追求好上加好,容易忽视“鞭打慢牛”,促使迎头赶上。对待优者,过于苛刻,对于差者,过于宽容。实际上,优者,更需要宽容。

俗语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健康的社会评价心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建立公平、公正社会的基本保障之一。对于个体而言,关系到个人前途命运;对于单位和组织而言,关系群体的生存发展,对于国家而言,关乎国运兴衰。

今天的中国,升腾着伟大的梦想。这需要各领域涌现出一大批敢于担责,勇于创造的“能臣”和“干将”来支撑。行业发展的引领者、区域发展的带动者,无疑是助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快牛”,对于他们,应该给予更加科学社会评价和激励,以激发和带动全社会、多领域更多的人,想事干事、创新创造,让中国加速向梦想航行。

对于混在一些重要领域、行业和单位的庸官、懒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其无能力、不作为、不担责,所形成的庸政、懒政,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危害难以估量,甚至令人发指,超过一些有为但有过的官员。这里指的是谁,你们自己清楚,请自觉对号入座。对于这样“慢牛”、“懒牛”、“害牛”,决不能仅仅因为一些浮闪的表象成绩而给予过高评价,而应该看成绩背后的本质和基础,务实评价,严加处置。

环视中国社会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持续增速发展,近年来经济增速有所减缓,但在全球范围,依然保持相对较高增速发展。国际国内一些舆论就因此看衰中国经济,对中国给予不客观的评价。在中国民主政治、人权、民生、环保等事业不断进步中,国际国内一些舆论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对于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民主、人权等方面改善,舆论却大加赞美。这无疑也是一种不科学的认知。

作为领导者,当我们“鞭打快牛”时,更应该关注更多的.“慢牛”,适当的时候,也应该抽打几下;作为舆论的关注者,当我们从“鸡蛋里挑骨头”看待优秀者的时候,应该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后进者那里,给予必要审视;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当我们学会用宽容的心理,容纳“快牛”之“慢”,我们就更懂得如何让“慢牛”变“快”。

如此,国家将更美好。

2020江西卷高考作文【五】

一考生

自二战中一台图录机发明,网络遍及全球,虚拟世界一点点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曾以为这些被我们人类所创造的机器只是一个服务于我们的无智的编程,但当谷歌阿尔法狗轻松打败棋王,当在一个被视为人类引以为傲的思维,创新领域被人工智能轻易战胜时,我们不能不正视AI、VR将在未来扮演的角色,当“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虚拟比真实更真时,我们是否还需要费力区别这两者?

于是便会有人视VR为猛虎洪水,悲观地认为若我们允许虚拟进入、干涉我们的生活,人类便将灭亡,而我认为大可不必如此,虚拟蓬勃发展带来的利处是明显的。VR可以大大降低社会的沟通成本,购物、看病、交流、娱乐的定义都将被改写。想象一下,一些生下来就被认定残废的人们,一些本自以为一生都无法看到光折射下的七彩人间,无法用脚接触泥土的人,在拥有VR后可以再一次认知这个世界。不仅仅是残疾,一些因经济原因无法见识世界的人也可借此开阔视界。虚拟是在帮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世界,甚至我们可以这么说,虚拟使人更加为“人”。

我从不反对虚拟与生活的结合,但在我们欢喜于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时,我更想提醒,我们不能一味的沉浸于虚拟中,从而被虚拟所奴役。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中提到:“人终将毁于他所热爱的东西。”一味甚至盲目的赞美虚拟,甚至将虚拟当做全部的人生并以此为平常,人类便将失去他最宝贵的东西——人性及思维创造,若我们完全拥抱这个虚拟构成的新世界,沉迷于虚拟对我们感官上的刺激,我们便会渐渐依赖虚拟,从而成为虚拟的奴隶,甚至走向灭亡。

我们对虚拟保持距离,是因为我们还在乎真假,也许虚拟可以营造真实,但我们无法欺骗自己的内心。

事实上,虚拟与真实的靠近,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相似,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考虑一个问题,即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人”这个事终究与我们创造出来的虚拟有什么区别?人究竟区别于其它的地方在哪里?

我认为,这便是人性,便是人愿超越“人”的思想,如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所言,人之所以为人,便在于人是一个桥梁,人应当被超越,若我们沉迷虚拟,我们便将停滞。我希望,我们应该在VR的帮助下,更好的追求更高的东西,VR为物,应被我所用,也许终有一天我们人类将进化为尼采所预言的“超人”。

虚拟让我们更加成为人,并借此我们应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人应超越虚拟、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