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抒情>

南通联考作文讲解(苏北四市联考语文作文)

南通联考作文讲解(苏北四市联考语文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16 00:21:05
南通联考作文讲解(苏北四市联考语文作文)

南通联考作文讲解【一】

今年的清明节不同以往,阳光格外灿烂,让人的心情也顿时明朗起来。“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这样的天气,不正是踏青好时节?于是,日落前爸爸妈妈携我去南通盆景园观赏盆景。园子位于濠河西侧,依水而建,走在濠西路上便能望见园内古色古香的建筑和错落有致的风景,让人神往。

一迈进园子,就有几位“身材魁梧”的“罗汉”来迎接我们。这是几株罗汉松,枝干遒劲,蜿蜒盘曲,一幅饱经风霜的模样,猜它们年龄一定比我大好几倍呢!不过它们雀舌般的叶子油绿茂密,且被修剪出丰伟的造型,看上去一点也不像老人,而像年轻壮小伙儿。跨过一道圆形门槛,好像进入了大观园,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美丽迷人的春光。满地都是洁白的樱花瓣,好似下过一场花雨,缕缕微风送来淡淡清香。桃花也不甘落后,红的、粉的、白的都在春风中微笑。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一盆盆巧夺天工的盆景。瞧,前面一棵黄绿色的盆景在向我们招手,它是一棵威风凛凛的黄杨树——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黄杨,别说它高大的个儿,就那碗口粗的树干已够唬人的。黄杨的叶片是小小的椭圆形,脉络清晰,绿中泛黄,真是名副其实。黄杨旁边有几棵五针松,它们的叶子形似针,但摸上去不但不扎手还挺舒服呢!远看一簇簇针叶像一团团绿绒球,煞是可爱。倒是刺柏短短的小刺叶看上去蛮温柔,其实倔得很,是带刺的玫瑰……园中的盆景造型奇特,有的\'像拄着拐杖的仙人,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像巨大的蘑菇云,有的像突出的奇峰怪石……高超的制作手艺与自然景物的完美结合令人赞叹不已。

不知不觉中夜幕降临了,四周亮起五光十色的灯,将原本美丽的盆景园映衬得更加神秘动人。突然,身旁跳跃出一团团粉红的光,转过身来一看,啊,是海棠花!冰心奶奶说它“在阳光下像一座喷花的飞泉”,那么,在夜色下我觉得它就像一位披着霓裳羽衣的仙女。凑近仔细闻闻,一股幽幽的香气袭来,让你心醉神迷。一边的石榴树盆景乍看还是光秃秃的,实际上那细细的、零乱的枝桠上已爆出许许多多米粒大小的芽儿,像红红的小尖嘴,碰碰它,如婴孩的皮肤,滑滑嫩嫩的。还有一盆盆榆桩,形态各异,盘根错节,“铜筋铁骨”,值得品味。

盆景园的美还在于它的一畔有清清的濠河水相依相伴。夜灯照射下,水面波光粼粼,水边绿柳婆娑,玉带似的的濠河将远处的建筑景物与近处的盆景园融为一体,美不胜收。漫步在鹅卵石铺就的小道上,忽然眼前明亮起来,抬望眼,“双喜亭”三个金色大字在橘色灯光的衬托下格外温和。顾名思义,双喜亭有两座,首尾各一,中间连着一条九曲桥——友爱桥。走在桥上,聆听着脚下“叮咚”的水声,感觉无比惬意。走过亭子便有一座巨大的石墩吸引了我,一抬头,“濠河明珠”四个字映入眼帘,再一抬头,只见四片“叶子”像四只手一般共同托起一个大石球。虽然明珠“不明”,但它却在我心中发出美轮美奂的光芒,因为它是我们团结友爱、勤劳质朴的南通人的象征!

暮色更浓,入园的人愈发多了起来,年老的夫妇,年轻的情侣,带小孩的爸爸妈妈……呵,小小的盆景园还真是魅力非凡呀!

“芳草拾翠暮忘归”,依依不舍地从园子返回,我深为它沉静幽雅的美所折服,更为我们南通有如此美丽的景点而自豪!今年的清明节真是不枉此行!

南通联考作文讲解【二】

阳春三月的一个星期六,我和爸爸到滨江公园赏春。我们沐浴着明媚的春光,兴高采烈的来到滨江公园的大门。

在高大雄伟的公园牌坊前,琳琅满目的风筝小摊摆满了整条街,各式各样的风筝令我眼花缭乱。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时传来阵阵欢快的笑声,寻声望去,公园中心广场内,到处都是举着风筝放飞的人们。抬头仰望天空,啊!只见蔚蓝的天空中,数不清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风筝,正在金色的阳光里翩翩起舞呢!有张开美丽翅膀的“蝴蝶”、有展翅高飞的“雄鹰”、有憨厚可爱的“金鱼”、还有拖着长长身躯翱翔在天空中的“蜈蚣”……我兴奋地抓住爸爸的手,一边欢呼,一边蹦跳地数着风筝的种类。

我们来到公园的河堤边,呀!我惊奇地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江水突然由冬天的土黄色变成了碧玉般的翠绿色。只见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渔夫正在撒网捕鱼,巨轮驶过江面翻起一朵朵金色的浪花,青翠的磨基山倒映在江面上,更增添了几分春意。啊!真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呀!

放眼公园的四周,草坪里,休闲的人们或坐或卧的在阳光下享受着春的温暖;亭台里,一对伴侣眺望着远处的夷陵长江大桥感悟着春的甜蜜;葡萄架下,爱好音乐的人们正用自己心爱的乐器演奏着春的赞歌;儿童欢乐城里,天真无邪的小朋友们用欢声笑语诉说着春的美好……

回家的路上,爸爸问我:“你见到滨江公园的春天了吗?”我笑了笑,没有回答,但我知道,滨江公园的春天已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南通联考作文讲解【三】

一大早,我和妈妈便起床了。一切准备完后,妈妈开着汽车,我坐在车上急切地问妈妈:“妈妈,今天我们去哪儿玩啊?”妈妈说:“小鬼头呀,去了你就知道了。”过了一两个小时,我们终于到了军山风景区。我高兴地问:“这儿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么?”“是的。”“哇,太好了!”买了门票,我们便兴冲冲地走进景区大门。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白色瓶子,据说这是观音菩萨的净瓶,那瓶子又高又大,看了介绍,我知道这个瓶子足有28米高,上面垂挂的杨柳是观音菩萨洒水用的。“妈妈,《西游记》里的`菩萨手拿的瓶子也没有这么大的啊!”我大喊道。

继续前行,远处隐隐约约传来哗哗的瀑布声,我循声跑去,只见瀑布从高处直冲下来,撞在石头上,溅起了水花,像给谷底蒙上了一层白纱,壮丽极了!我身临其中,不禁想起那首诗句“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让我更能到诗中的意境,并惊叹于诗人那神奇的想象。

看完瀑布,我们拾级而上,开始向山上攀登,爬到半山腰,妈妈早已嚷开了:“受不了啦,休息一会儿吧!”于是,我们便在一个亭子里休息,我放眼远眺,发现远处烟波浩渺,一条大河似长龙般壮观。我问妈妈:“那条河是什么河?”“那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啊!”

休息片刻后,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栋古老的房子,进去一看,原来是气象站。在气象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测天气的精密仪器,气象记录和古老的无线电话,传真机,打字机等等,真是大开了眼界。

军山的风景真是迷人啊!一天的旅程很快结束了,虽然很累,但是我感觉很快乐。

南通联考作文讲解【四】

二、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海不》、《向沙漠进军》等。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三、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四、说明的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9种: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

3、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如《海不》一文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将苏州园林同其他园林作比较。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中就给“食物”“自养”“异养”“光合作用”等概念下了定义。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7、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出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一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成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人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如“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如《海不》一文“这大概就是‘海’得名的原因吧。”用的便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这里的“”指的是鱼虾草木的.,因为海咸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长,所以叫“海”,这就部分地揭示了海的特征。

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五、说明的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常见的说

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如《海不》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成因揭示了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六、说明文的语言: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对“到处都有”作了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处都有”,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到处都有。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七、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说明文的阅读,从全国各地的中题看,所选文章以课外为主;内容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题型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其中开放性试题已占一席之地,并有扩大的趋势。所谓“开放”是指解题思路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在训练理解能力的同时,训练表达能力,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如200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试题的说明语段是《西部地区》,其中的第5题是你从第二段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在西部大开发中,你认为恩施州最具开发价值的资源有哪些?”在答题的同时,一方面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生为本地建设出谋划策,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个开放性试题出得非常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