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抒情>

人与自然和谐的作文高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文600高中)

人与自然和谐的作文高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文600高中)

更新时间:2024-06-02 06:35:38
人与自然和谐的作文高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文600高中)

人与自然和谐的作文高二【一】

但是,“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眼中百分之百的希望”。每当想起这句话时,不禁就觉得遗憾,觉得愧疚,觉得我对这样的孩子关心得太少了。新的课改形势摆在我们眼前,它要求我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于是这部分后进生中的后进生就进入了我的视野。该怎样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呢?我努力地尝试着,摸索着。

一.一视同仁,尊重鼓励

特殊学生往往也是情困生,因为他们感受不到集体生活的温暖,也无法成功的快乐,有的只是自卑自弃。这时候教师的关心帮助是至关重要的。关心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要保护特殊儿童的自尊心。

去年,我接手的班中有一个叫赵飞燕的学生。一开始她从不做作业,才二十几分。由于上课随便讲话,捣乱,行为近乎“疯癫”,影响了旁边的同学,班主任让她单独坐在最前面。但是我却发现她虽然对生字记忆力差,思维缓慢,但爱表现,常常想发言。随便讲话捣乱这些行为只是她设法想引起老师注意。她与其他同学一样需要被重视,渴望被赏识。新学期开始后,我给她安排了一个同桌,是成绩好,威信又高的副班长,一方面能管住她,另一方面在学习上也可以给予她帮助和影响。课堂上我还经常让她朗读课文,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很快,她的反常行为少了,课上认真读课文,专心听的时候多了。更可喜的是作业也经常交了。/youer/虽然有时候由于回答不出,她还是会捣乱,但当我用眼神或者表情提醒她之后她就重新坐好了。

其次,关心特殊学生还要注意积极引导和鼓励。对于特殊学生来说,每一次表扬和鼓励都是弥足珍贵的,它如同雨露一般滋润学生的心田,它如同一缕阳光,照亮了孩子的心田,让这些特殊学生感到无比的温暖。

今年,我们班有一位叫AA的学生,他属于有读写障碍的弱智生,平常很少交作业,就算交上来也看不出他写了什么,多几笔少几画的。上完《一路花香》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自由对班中缺乏自信的同学说几句话。这时,刘梦同学站起来:“AA,你不要灰心,通过努力,你一定能把字练好。”`同学们都点着头。我扫视了全班同学一眼,微笑着说:“老师也想对AA说,虽然你学习上并不出色,但你劳动很积极,每次老师问谁能把垃圾倒一下,你总抢着说‘我来’;每次老师说地面脏了,你二话不说就奔三角橱拿扫把……”这时候,同学们都望着AA,使劲鼓起了掌。我发现AA腼腆地笑了,于是接着引导:“AA,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你,也希望你把劳动中的勤奋带到学习中来,你说行吗?”第二天,AA主动交上了作业,还对了几道题。表扬和鼓励能让这些特殊儿童到来无穷的力量,就像缕缕阳光给予他们温暖,也照亮了他们前进的道路。

二.放低要求,耐心辅导

由于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原因,特殊儿童的学习成绩往往非常差,所以在教学中得根据他们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制定合适的目标,提出合适的教学要求。让特殊儿童感到:我能行,激发其学习动机。

教学中,我发现赵飞燕同学尽管思维较缓,反应不灵敏,但朗读课文口齿清楚,声音优美。她认真写的字也较端正、清楚,只是个别字会多笔少划。但是她非常任性贪玩,看到人家在玩她就不愿写了,特别是需要动脑筋的\'题目,更不肯做。这时候我一方面表扬她肯定她的优点,另一方面鼓励她努力学习,克服懒惰,畏惧的思想,争取认真完成抄写、听写作业。其他形式的练习题我要求她会做的做,不会做的可以空着。有了明确而合适的目标,赵飞燕学习认真多了,特别是抄写本,完成得很漂亮。而我在课内课外也经常给她开小灶,让她尽快地跟上其他同学。

当然特殊儿童由于各方面原因,他们的行为往往既有反复性,过一段时间可能又会“老毛病”犯了,和你唱反调,捣乱,不愿写作业。这时,教师需要的是细心和耐心,她这样做的原因可能仅仅是上课时你没喊他朗读课文,或者某一道题目他不会做,又对学习产生反感了。耐心的疏导、教育和课后辅导是使该生重新激起学习热情的首选途径。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关心辅导,赵飞燕的成绩有了一点提高,我及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她,使她明白只要努力就有回报,同时也让她更加充满自信,以更高的热情对待学习。到期末考试时,赵飞燕竟然考了及格,着实让全班同学吃惊不小。

当然,每个班中的特殊学生都存在不同特点,比如有的学生会读会认而不会写,有的学生只会认,读写都不会。这个时候教师放低要求就好象给学生开了一扇门,让他感受到阳光与信心;而教师的耐心辅导是源源不断的营养,使这课瘦弱的幼苗渐渐成长。

三.正确引导,团结互助

除了以上所说的主观因素外,班级、学校、家庭、社会这些客观因素对特殊儿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班集体中教师要善于引导良好的集体舆论,使学生不歧视,不嘲笑特殊儿童,而要真诚地帮助他们。从而为特殊儿童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记得有一位叫bb的弱智学生。第一天上课我偶然叫到她回答问题,想不到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有几位学生还在喊:“老师,她是弱智生。”我一听,反问道:“弱智生怎么了?弱智生就不能回答问题吗?”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老师,我们以前的老师从来不喊她,因为她不会回答。”“不,谁说她不会?”我立刻反驳道,“我看她听得比有些人认真。俗话说‘笨鸟先飞’嘛。我看她一定行!”我灵机一动,让她朗读了一段比较简短的文字。在我的帮助和鼓励下,bb把这段话读完了。我就对同学们说:“你们看,她虽然发音有些不标准,但学得很认真,能把这段话读通顺,多棒啊!”同学们都鼓起了掌。我便趁势引导:“所以我们可不能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bb同学认真学习,不怕失败的精神可能是我们许多人所没有的。”同学们点起了头。从那以后,大家再也没有嘲笑过bb。有的还自愿当起了小老师,为她辅导功课。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bb后来学习热情一直较高,语文作业一直能交,考试还得了五十几分呢。

特殊儿童也是学生,他们也渴望充满阳光的教育。让我们努力探索,积极实践,让师爱、友爱的阳光洒向他们,让他们在和谐的课堂里快乐成长吧!

人与自然和谐的作文高二【二】

和谐像阳光,人们在它的照耀下感受温暖;和谐像雨露,万物在她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和谐像大海,世界在她的怀抱里充满爱。

——题记

如果有人问我,时代的主旋律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时代的主旋律是和谐。

那什么是和谐呢?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冲突。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

是啊,纵观历史,和谐怎么不是社会的主旋律呢?汉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使原本遥远而陌生的国度之间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经贸科技交流,使人们对古代各国民俗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使整个社会和平繁荣。而与之带来的文化观念的碰撞,物产的交换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唐太宗,唐玄宗更是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广开言论、轻徭薄赋,使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并且以开放的胸怀大开国门,与日本等国密切来往,使人们感受到他族文化的魅力,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繁荣与民族和谐。

而到了现代,近年来我国不断加深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制度改革,也都是社会和谐进步的力证。其中,面对改革发展所带来的矛盾,党中央更是主动应对,通过宏观调控等政策,使社会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这正体现着和谐这一理念在新时期发展形式下的应用。

而从民俗来看,中国人民也是极其注重民俗文化的和谐的。新年彼此温暖的祝福,那热闹的隆隆炮竹声,喜洋洋的灯笼元宵等,无不表达着人们对于新年生活幸福美满的期待。同样地,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佳节,更是人们长久以来对于社会和谐的一种祝愿和热盼,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于文化积淀的继承与重视。可以说长久以来,我们都以“和”为我们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仁者爱人”、“以和为贵”等更是成为我们民族的千古名训。儒家的“礼、义、仁”,道家的对“美”、“道”的探究等,无不成为我们五千年来华夏文明厚厚的积淀。而这样厚重的文化积淀更是我们和谐社会所长久向往与推崇的。可以说,中华文化的基调,便是和谐这一永恒不变的旋律。

也许你会说当蒸汽机代替了手工作业,当电能、核能代替了煤炭石油时,不知道多少黑烟毒气排入了原本湛蓝的天空,不知多少农药灰尘在大地飞舞。而一次性餐具、电池等不可再生物也破坏了生态的和谐,破坏了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和谐,这些能和说和谐是时代的主旋律吗?

对此我想说的是暂时的不和谐不是真正的不和谐,而长久的和谐,主要的和谐,相对的和谐才是真正的和谐,况且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而这些所谓的不和谐不也正在和谐强大力量的感召下,影响下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吗?这不正是你我共同企盼的吗?

所以,和谐是时代的主旋律。朋友们,让我们新世纪的一代高举和谐大旗,唱响和谐大歌,在和谐的指引下,阔步前进吧!

人与自然和谐的作文高二【三】

风吹过草原现牛羊,雄鹰在天空翱翔,一望无际的茂密森林,其中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奥秘。

盛夏刚过,暖暖的秋风拂过脸面。手捧着金色封面的《沙乡年鉴》,一页一页地翻着,那翻书的声音巧妙地和风声融合在了一起。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天,可是手中的书却是凉凉的,书中的内容让人有些凉意。

这本书讲述的是:奥尔多·利奥波德先生在美国的沙乡、田野的所见所闻——人类与自然从和谐到不和谐的转变过程。

他在上面写道:“我对于狩猎有一种天生的狂热。我有三个儿子,他们小的时候整天和我的鸟玩儿,有时拿着木枪在空地上来回奔跑。可是当他们长大后,山中可能不会再有鹿的声音;夜幕降临的沼泽地里,也许再也不会有野鸭和水鸭的嘎嘎声;晨曦中,也许再也不会有风吹过鸟儿翅膀的声音。当黄昏的微风拂过古老的北美白杨树林,当银灰色的阳光洒在古老的河流上,温柔地笼罩在宽广的棕色沙洲时,假如没有大雁的音乐伴奏,他们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而这一切环境的改变,都源于人类的无知与自私。

比如说为了保护大型食草动物,去消灭狼和狮子,结果,鹿和赤鹿大量增加,几乎将草地全部啃光。比如说为鼓励猎人猎动物,修建了许多道路,野地因此不断被道路分割。作者感慨到:“如果我们永远无法做到与土地的完美协调,那我们永远无法获得绝对的自由。”是啊,我们原本应当与自然完美结合的。

事实上,甚至连原始文明也与野生动物有关:水牛不仅为住在平原上的古印第安人提供了食物,也对他们的建筑、服饰、宗教、语言、艺术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过去是这样,现代依然如此。

但是,人类因为对大自然的了解不足,从而以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可事实真是这样吗?在《海洋》这部纪录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因为鱼翅好吃,所以每年都有许多人大量地捕鲨鱼,甚至有些人捕了鲨鱼之后,只将它的鱼鳍割下来,将没有鱼鳍的鲨鱼重新扔回大海,让其自生自灭。就这样,一只误入人们布下的“亡陷阱”的鲨鱼,它付出的代价不但是亡,更是生不如的煎熬。因为没有鳍,它不能动弹,被人类“残废”后鲜融入海水中,而其它的动物在它身上啄食。人类啊,为什么不去体会一下一个生物坐以待毙的感觉!海洋生物会越来越少,珍稀动物濒临绝迹。

有些人请客吃饭时,点了不下几千块钱的饭菜,可实际上只吃了十分之一也不到。事后为了显得大方,不打包,将食物全倒进垃圾桶。据统计,每年剩下的饭菜足以给两亿人吃上一年,这是因为有些人不知道什么是饥饿。在柬埔寨,每天都会有许多小朋友出来讨糖吃,见到旅客,就跑过来问:“姐姐,有没有糖果?”

有些家庭、小孩一年四季不是开暖气就是用冷气;有时用起餐巾纸来就象天天吃饭一样平常,动不动就抽几张抹抹嘴、擦擦鼻;洗头时让水哗哗地流过;一边刷牙一边让水流淌着;开完会随手就将喝了一两口的“农夫山泉”扔进了垃圾桶……砍树不用一分钟吧?抽出一张纸,更无需一秒钟吧?水似乎是多得不得了的吧?而事实是水的流失已加快了全球的沙漠化。森林的生长周期是多么的漫长。

种。种事例说明,人类离不开自然,可却不爱惜它。许多看似平常的小事,造成的结果却是我们的未来不再有鸟语花香,不再有风景如画。曾经,大自然养育了我们,如今,依然带给我们快乐与富足。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将地球当做自己的第二个母亲,呵护她身上每一寸土地呢?如果,我们可以时刻想着节水省电节约能源,时刻想着爱护动物保护环境,是否可以期待地球早日脱掉“枯黄的外衣”,重披绿色的盛装呢?“保护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来吧,让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一起营造我们美丽的家园吧。因为——我们也是地球的一部分。

人与自然和谐的作文高二【四】

当动物们憧憬着美好的明天时,一只魔爪正伸向它们,当白云正享受蓝天时,黑色的“手”近在其眼前,当大自然正悠闲地睡着,做着美梦时,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梦断人间。

人类———这一切恐怖的制造者,正在摧残着自然界的一切,他们击碎的是大自然的梦,也是自己的梦。

当那只怀着小羊的藏羚羊母亲沉重的跪下时,那支枪仍会射击,流出的是,失去的是心;当母牛仰天长鸣时,鞭子仍在继续,击溃的是肉体,也是一颗之心……

美梦已断送人间,而恶梦仍在继续。

为了研究出为什么唱歌,人类了2000多只小鸟,“它低着头唱歌,脑袋就掉下来了!”鸟儿的梦也断在人间。

人类是大自然的,但大自然不是人类的。

人,应该是最理智的动物,而现在,人,是最可怕的动物。

不仅仅是动物的梦在破灭,资源也在被人类无情地摧毁。

本来就不算充足的水资源正在大幅度地减少,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水越来越少,当一种可再生资源在不断减少时,不知道留给人们的会是多大的创伤。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它的消失留给人类的是一个巨大的感叹号,它警告着所有的人。

它的美丽无可比拟,碧波荡漾,林木茁壮,胡杨曾是一个个整装待发的士兵,保卫着罗布泊,给罗布泊增添一份生气,一丝魅力,野鸭三五成群在水中嬉戏。

可是,当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肆意“改变”和“吸食”罗布泊,在罗布泊上大举破坏时,罗布泊,成了流干了眼泪的戈壁。

黄沙满天,飞沙走石,“大荒孤烟直”的悲凉毫无掩饰地暴露在所有人眼里,胡杨几乎全部消失,留下的也只是歪斜的老弱残兵,罗布泊的上空,一只鸟也没有,显得阴森恐怖,格外沉寂———这,就是现在的罗布泊。

自然界中一切的一切都被人类无情剥削。

如果我是最后一只蓝鲸,我会用泪水撕裂痛苦的记忆;如果我是最后一个湖泊,我会用身躯淹没人类的罪记,如果我是最后一滴水;我会用行动抨击人类的梦;如果我是最后一个人,我会为失去的东西叹息……

当人们真正提高警惕,自然界将重新定义;当人们保护自然,恶梦永远成为过去;当人们与动物和谐相处,一切都会美妙至极。

我们不为自己挖掘坟墓;

我们不让一切梦断人间。

不要让最后一滴水变成我们的眼泪;

不要让我们也梦断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