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抒情>

有志者事未必竟成作文(我的座右铭是有志者事竟成作文)

有志者事未必竟成作文(我的座右铭是有志者事竟成作文)

更新时间:2024-04-29 18:22:32
有志者事未必竟成作文(我的座右铭是有志者事竟成作文)

有志者事未必竟成作文【一】

人在一生中所立下的志向,对于自己来说就是一座航标,志向一旦立定,就要穷尽自己毕生的精力,锲而不舍地为之努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如今的社会,有志者而不付出行动的大有人在,他们嘴上说的那么激动人心,多么奋发进取,却没有为之努力。而没有志向的青年更不在少数,他们安于现状,过着平庸的生活。爱因斯坦曾说过:“我从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小时曾在一本童话书中看过:一只寒号鸟,在深秋的夜晚没有食物也没有家,冻得直打哆嗦,于是发誓第二天就垒窝。第二天风和日丽,这只寒号鸟便忘了晚上的誓言,自在玩耍去了。夜晚再次降临,寒号鸟冻得受不了,有重复起昨天的誓言。然而第三天却依然如故。终于有一天,寒号鸟在不知第几次发誓时,冻在寒夜里……

“常立志者,志不立”很好的诠释了这只寒号鸟的经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算少吧。他们吹嘘自己有多么伟大的志向,自己会如何如何的去奋斗,以此而搏得一些单纯的人的崇拜与敬佩,其实“妄自尊大的只不过是无知的假面具而已。”

一旦立下志向,就要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努力实现,它不是遥不可及的,古往今来成功的例子不少。蒲松龄曾说过:“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呑吴。”由此可见,只要有恒心,努力奋斗,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莫扎特小时候就在谱写钢琴协奏曲,他的父亲看了看他写的东西,故意跟他开玩笑说:“你要知道啊,你这个曲子是不能演奏的啊!”小莫扎特有点生气了,但还一本正经地说:“我知道,爸爸,你说哪个曲子在演奏之前,不要练习,不要修改呀!”五岁的莫扎特就立下了坚定的志愿,要在实践中千锤百炼,将来当一名出色的音乐家。事实证明,他确实做到了。

所以说,志愿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只要我们去努力,去追逐,终有一天会实现的。

有志者事未必竟成作文【二】

蒲松龄说过:“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历史事实给我们一个正确的答案:有志者事竟成。

那么什么是有志者事竟成呢?我认为这里的有志者是指那些有远大目标并为之不断奋斗的强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就是因为在他们身上有别人所没有的志向。

古往今来,有志者成功的例子很多。陈涉吴广起义能取得起义成功,一方面是由于人民受秦王的压迫太深,对秦王恨之入骨;另一方面也是陈涉的远大志向。因为早在征发戍守边疆时,他就发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远大志向。越王勾践曾沦为亡国奴,但是卧薪尝胆,自强不息,立志为国家为个人打个翻身,最终反败为胜。我们人人敬仰的总理周恩来,在小的时候看到了中国破烂不堪、人民深受侵略的事实,就发出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铮铮誓言,最终担当起革命的重任。

相反有的人却因为没有志向而失败了。他们就像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没有了方向舵,没有了灯塔的指引,随波逐流,最终将被波浪吞噬。如有天赋的仲永,小时候聪明惹人注目,但是没有自己的志向,不思进取,最终落得个“江浪才尽”的下场。后唐李后主当上国君却无治国之志,整天沉迷于声色之中,国家已经被奸人所夺也没有察觉,最终沦为亡国奴。

古来英雄皆为胸怀大志之人,有改变命运或局势的大才。试想,一个心胸狭窄、鼠目寸光、时刻为眼前利益患得患失的人如何实现“大志”?一个安于猪栏一样生活、没有目标的人如何能做出一番成就?

有志者事竟成是一句哲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志”而后有所成就呢?

首先,志当存高远,树立远大的目标。只有清楚路的方向,才不至于走错了而后悔。“志在山顶就不会在半山停下”。人一生当中,你求上,有可能居中;求中,有可能居下;而你一旦只求下,那就肯定不会有什么价值了。正视自己的目标价值,不要在生活的山脚下望洋兴叹。

其次,以他人之“志”激发自己之“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接近伟人,你离成功也就近了一步。体会伟人的大志大勇,改变自己的人生航标。

再次,变“志”为动力,变“志”为压力。有“志”是个必要条件,但真正利用好“志”才能“事成”。

最后让我们告别浑浑噩噩的生活,立下坚定的志向,向着成功不断前进。

有志者事未必竟成作文【三】

中国有句名言:“有志者事竟成。”说明立志的重要性,并鼓励人们拼搏向前。然而真理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任何事理、名言警句都是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而存在的。那么,是不是“有志”就一定能“事成”呢?

自古以来,阐述“有志者事竟成”的事例不胜枚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终于灭吴复国成为一方霸主;诸葛孔明通晓时世将才引来刘备三顾茅庐终成一代名相。这些名人事迹无不教育我们:立志方能有所作为。

有了志向,努力才不会盲目;有了志向,前进就有了动力。

古今中外多少有才能的人,就因为志向不明,最终只能碌碌无为,遗憾终生。在空中飞翔是许多人的梦想,但为何只有莱特兄弟成功?探寻生命的起源是许多人努力的目标,但为何只有达尔文写出《物种起源》?成败得失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有志!

然而,“立志就能成功”这句话不是绝对成立的。

王安石的游记名篇《游褒禅山记》中有段文字:“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这肯定了有志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事物的外因与内因同时作用并影响事物的发展。

徜若越国父老没有同仇敌忾上下一心,吴王精明强干没有沉迷美色耽误朝政,勾践能一举得胜吗?徜若汉朝统治天下太平没有割据混战,刘备恃才傲物没有仁德兼备礼贤下士,诸葛亮能闻达于诸侯吗?

由此可见,“有志”是“事成”的前提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