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抒情>

语文作文语言神态描写方法(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在写作中的好处)

语文作文语言神态描写方法(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在写作中的好处)

更新时间:2024-05-27 18:16:42
语文作文语言神态描写方法(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在写作中的好处)

语文作文语言神态描写方法【一】

读了这篇文章,史老师那一切为了学生,即使有病痛也不愿意离开课堂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们。老师就像是我们的家长,时时刻刻都在为我们着想。原文对老师的观察不是很细致。只有细致地观察,准确地描写,才能让文章更有感染力。(关萌珂)  人物描写要使其一笑一颦、举手投足都符合当时的情境,符合人物的身份,很自然地流露出人物的个性。注意观察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在生活中多积累素材,才能做到下笔自如。

语文作文语言神态描写方法【二】

【案例】教学《松鼠》,引导学生品读说明松鼠的讨人喜欢的“讨人喜欢的语言”,王君老师以第二段为例,具体做法如下:

⑴自由说说,这段文字的讨人喜欢的语言。

⑵理层次,这段话从几个层次写松鼠。

⑶看表达方式。

⑷把玩修辞。

⑸揣摩用词:褒义词、形容词、动词

【品析】王君老师这种引领学生欣赏语言的方式堪称经典,是用显微镜在观察语言的精妙之处。首先,这种逐步的分层次的欣赏语言的方法,层次明晰,一次阅读,解决一个问题,目标指向明确,重点突出,绝不杂糅,问题解决得就高效,学生收获得会实在。比如,在“看表达方式”环节,教师将每个层次划分成两个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揣摩“描写+议论”的表达形式。这样,就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了如何去说明事物特征,像“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这样描写,再加上“非常敏捷,非常机警”这样的议论即可。其次,用显微的方式欣赏语言,入微入情入心,不仅让学生领略到了语言之美,还让学生**得了运用“美的语言”的能力。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用词之美的时候,教师分别从“褒义词”、“形容词”、“动词”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揣摩,体会语言的“讨人喜欢”和松鼠的“讨人喜欢”。教师将这些好的词语,和含有这些词语的短语,进行了摘录投影,也为学生的积累运用提供了方便。

语文作文语言神态描写方法【三】

【案例】教学《湖心亭看雪》,增添表达张岱心情的句子,引导学生比较体会张岱“强饮三大白”时的心情。王君老师的做法是:

⑴提出问题。这两人见到张岱,以为遇到知音,问题是,张岱是怎么想的呢?如果张岱也说了话,他会如何说呢?老师设计了两种情景,你觉得,哪一种更合理?

⑵投影展示两种设计。一种是在“拉余同饮”后增添“余亦大喜曰:‘知音也!知音也!’”另一种是在“拉余同饮”后增添“余心曰:‘憾也!憾也!’”

⑶朗读两种增添语句后的文本。

⑷组织讨论,教师提出要求:联系前后文,咬文嚼字,判断。不要想象,而要在字里行间中找出理由出来。在讨论过程中进行点评、点拨。

【品析】《湖心亭看雪》是经典名篇,很多藏在字里行间的秘密很难给学生讲清楚,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学生体味也有一定难度。怎样激发学生探究语言文字的妙处,从而透过这些精妙的语言文字读懂张岱这位奇人?王君老师采取了“增添比较法”。增加的两个句子,是两种很有争议的观点,也都能在文章中找到一些支撑。因此,这就有了探究、争议的可能。在引导学生探究、争议的过程中,王君老师反复强调“联系前后文”、“一字一句地读”、“咬文嚼字地读”。这样,师生在探究“独”、“两人”、“正沸”、“强饮”、“拉”、“三大白”、“别”以及答非所问的语句中,逐渐读懂了张岱此时的心境。这样的探究,目的是读懂人物,过程是咀嚼语言,学生在读懂人物的过程中提升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咀嚼语言文字的妙处中读懂了人物心性。

语文作文语言神态描写方法【四】

要想写好人物,要在描写上下功夫,尤其是抓住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才能使其丰满起来。在修改这篇文章时,同学们先让我认真回忆当时史老师给我们上那节课的情形。后来我才知道这一切其实是在为描写做准备。回想起来,以前我写文章,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经过同学们的修改,我的作文更加流畅了,史老师的形象也鲜活起来。一篇文章经过修改可以增色那么多,我尝到了修改的甜头,今后写作文一定要多修改。

语文作文语言神态描写方法【五】

浓浓碘酒香

碘酒的气味很刺鼻,可它被赋予某种意义后,却成为我心中最香的味道。

——题记

我和同桌正眉飞色舞地神侃。忽然,一股奇怪的味道直钻鼻孔。

我皱了皱眉,向教室门口望去。“嘿,是史老师!”眼尖的同桌说,“哎,怎么跛了呢?”只见史老师一只脚悬空着,另一只脚蹦着走了进来,气喘吁吁地说:“不小心崴了一下脚,请大家放心,误不了课……”慢慢地,一股呛鼻的气味儿弥漫开来。  “下面我们开始奥数学习。”史老师咬着牙说道。

“老师,你不要紧吧?”一个声音打破了沉默。不懂事的我们已经习惯了用“你”这个称呼。史老师坐了下来,硬咧了咧嘴笑道:“你们不怕碘酒难闻就行了。”

课堂上,她让我们轮流向她提问题,我也走了过去。“老师,我的问题是——”看着她肿得老高的脚踝,我竟忘了想问什么,“您真的不用休息吗?”  史老师笑了:“谢谢你,真的不用。”她的笑容在碘酒味儿的萦绕中显得异常美丽。

看着忍痛为我们上课的史老师,大家全都站了起来,由班长带头表态:“史老师,您去医院吧,我们一定遵守纪律。”

就在这时,四周的一切似乎都停止了。而我们也像长大了似的,恳切地看着史老师。史老师拗不过我们,终于答应去医院了。

第二天学校通知:史老师因为骨折不来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都在担心着史老师的病情。忽然,大家鼻子里,好像嗅到了什么味道,是碘酒?是碘酒味!

阳光中,一个身影正拄着拐向教室走来,碘酒的香味也随之弥漫在每个人的周围。史老师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从此,我们班的学风变好了,同学们的成绩也一路上升,多次受到学校的表扬。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那是史老师的功劳。

这种无私的大爱一直感染着我,无论走到哪里,我永远也忘不了敬爱的史老师,忘不了那挥之不去的碘酒香……

语文作文语言神态描写方法【六】

【案例】教学《国宝大熊猫》,教学生用“三步上篮法”分析说明文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王君老师的具体做法是:

⑴投影展示,点拨说明文语言的有关知识。

⑵投影展示,教师提供“三步上篮”分析法范例。“分析‘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需两年左右时间’的‘左右’表达很准确。第一步:‘左右’一词表示约数。第二步:说明“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需要的“两年时间”是个估计的数字,是大概,不确定。第三步:这个词语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⑶学生练**,教师投影展示了一个参考练**。

⑷分组发言,教师点拨评价。

⑸教师提供“参考练**”的“三步上篮”分析法范例。

【品析】语言品读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知语言运用之美,**得运用美的语言的能力。那么,如何检测学生感知到了语言运用之美或**得了运用美的语言的能力?这个时候,我们还需要运用书面检测的方式。我们的语言欣赏教学,多是师生间的口头谈话,无论是教师的点拨,还是学生的分析作答,都停留在口头上。等到需要作答的时候,学生多眼高手低,还是不会作答。在这个案例中,王君老师非常好的采用了书面的示范教学方式,用“三步上篮”分析法,教会学生如何分析说明文语言。在知识教学和示范引路的基础上,再是学生分组练**和教师点评,最后教师再辅以示范引路。这样,学生就较好地掌握了如何欣赏、分析说明文语言,并懂得如何将这种赏析形成书面文字。

语文作文语言神态描写方法【七】

1、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同学看见别的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 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 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 公认的巨著。

语文作文语言神态描写方法【八】

【案例】教学《纸船》,教师组织学生举行“评改会”,师生就文章语言进行反复琢磨,比较优劣,体会作者的用语、用情。王君老师的做法是:

⑴投影展示冰心《又寄小读者》,指出冰心愿望:“举行一次‘诗歌评改会’,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⑵朗读诗歌。

⑶四人一组,字斟句酌,修改诗歌。

⑷班长主持同学们进行讨论。教师进行了少量点拨。

【品析】即使是大家的作品,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引导学生给大家的作品挑毛病,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学生会极有兴趣。何况,是冰心《又寄小读者》中提出的愿望。王君老师的高明之处在于,给学生提供了冰心的这封信,给了学生信心和勇气,挑逗起了学生的。王君老师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她让学生分组讨论,让班长主持全班的集中讨论,自己只是充当一个组织者、参与者、点拨者。由于铺垫、组织、激发的成功,学生的讨论也就异常热烈。他们先后就用“抛”与“放”、“舟”与“轮船”等词语展开了热烈地争论。这种讨论、比较、争论,岂不是感知语言之美最好的形式?这种挑刺找错的方法,岂不是培养学生言语素养的好途径?

王君老师引导学生赏读语言的方法还有很多,本文仅例举以上十种,与大家共同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