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抒情>

围绕掌声的作文(以掌声为话题写篇作文)

围绕掌声的作文(以掌声为话题写篇作文)

更新时间:2024-03-13 17:57:45
围绕掌声的作文(以掌声为话题写篇作文)

围绕掌声的作文【一】

一大早,我们匆匆吃完早餐就赶往崂山。一路上,我激动,我非常激动,我超极激动。我的心砰砰直跳,好像揣了一只小兔子。

经过一个小时的漫长等待,我们终于到达了风景秀丽的崂山。我兴高采烈的下了车,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凉风,并贪婪的吸了几口新鲜的空气,有一种说不出爽快。我望了望湛蓝的天空,天空像一匹蓝色的绸布,和崂山相衬相映,有平添了几分情趣。

“一号车的同志们注意跟紧,我们要上山了!”哦,原来是导游叫我们上山啦!崂山的路并不是崎岖难走更不是平坦的小路,而是那一层接着一层的石阶。我们一边走马观花,一边欣赏美景。这里的山层峦叠嶂,连绵起伏,数一数山头,呀,有七八座呢向上走到潮音瀑,又是一派景象。这里流水潺潺、怪石嶙峋,我像走进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再向脚下一看,汽车像甲虫一样你追我赶,行人像小蚂蚁一样爬来爬去,真有趣。

崂山不仅景色秀丽,还是块宝地呢!着里不仅能挖出水晶,还种着许多竹子,还有,大家一定听说过蜚声全国的崂山啤酒吧,就是用这里的水做的呢!

时间如流水,不知不觉中,时间到了,我们不得不下山了。这回可真是大饱眼福,可不知怎么的,我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

围绕掌声的作文【二】

小时候缺钙,个头小小的。这可急坏了妈妈,便每天强迫我喝一杯牛奶。

说实话,牛奶味道腥腥的,还真不好喝,我只能硬着头皮,在妈妈的监督下喝到肚子里。望着那个大大的杯子,多希望世界上的牛都不产奶了。

偶尔几次,我实在不想喝了,便趁妈妈不注意,偷偷倒掉,妈妈也没有发现,我为此兴奋了好久。从此,那大杯的牛奶便大都归水池了。

也不记得是哪年冬天了,我习惯性地赖在被子里,眯着眼睛,等着妈妈送暖暖的牛奶来,先焐焐手嘛,然后再倒掉。可等了好久,也没有动静。一阵好奇,便蹑手蹑脚地下床去看。刚巧妈妈从外面拿奶回来,我连忙躲起来,发现妈妈的脸已经被冻得通红了,双手也不停地哆嗦,身上还有残余的雪花。

我一阵惊诧,又回到床上。听着妈妈在厨房里热牛奶的声音,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般。

“吱”的一声门开了,习惯性地听到一声:“小懒虫,起床喝奶了。”接着一缕白气便飘了进来,“今天下雪,奶店的人开门晚了,等急了吧……”

我不说话,紧紧抓着杯子,就着眼泪把牛奶喝下去,竟发现格外的香甜……从此,大杯的牛奶再也没水池的份儿了!

围绕掌声的作文【三】

老师是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学生的头脑中烙下深深的印迹。我们要从老师平时教学,关心、教育学生,教书育人等平凡、细小的事中选材,以小见大,以一点见光辉,突出老师的可敬、难忘。例一位学生写《迎接洪水中的老师》这是一篇“以小见大”的文章,小作者选取了闽北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洪涝灾害中的一个小故事,集中表现了“洪水无情人有情”这一大主题。当五位老师被洪水围困,汽车不能过桥回校时,“我”和阿姨一起把老师迎接到家中,热情招待老师,还举办联欢会。文章情节生动感人,体现家长、学生尊师重教,关心爱戴老师的可贵品质。这样写“以小见大”, 突出尊师重教的新风尚。

围绕掌声的作文【四】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可向难忘的老师写信,祝贺教师节日愉快。可以做书签、贺卡,写上祝贺的话,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敬意。例如,一位学生写的贺词:“老师就像一颗启明星,照亮了我们成长的道路;老师就像一支火把,点燃了我们求知的火种;老师又像春雨,无声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无论我将来取得多大的成绩,做出多大的贡献,最难忘的是恩师。”这样写祝贺语就显得生动、有新意。例如一位学生写的《做鲜花给老师》选材新颖、有意义。

以“送鲜花” 的形式,体现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敬佩。文章按照“讨论送什么礼物——做鲜花——送鲜花” 的顺序写,重点写了“做鲜花”、“送鲜花”的过程。同时插写“我” 生病时,老师把“我” 送进医院的事例生动、感人。结尾还写了许多同学送书签、花蓝,表达学生对园丁教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这样写文章才真实感人。

围绕掌声的作文【五】

一位好教师必然是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崇高的使命感。这种责任心和使命感反映在教师平时的工作中,表现一种敬业精神,一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一种对教学工作完美境界的追求。教师的言谈举止,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园丁精神,都是你写作的内容。可写老师教育顽皮的学生,用诚信和真挚的爱心教育学生,让学生充满希望的阳光,从而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敬佩之情;可写教师刻苦钻研教材,写好教案,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讲课……例如:一位同学写蔡老师,“你讲课声音洪亮,娓娓动听,我特别喜欢听您的课。您会把《西门豹》这一课改编成课本剧,让同学们当堂表演,让我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这样写赞美了老师教学艺术高超,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