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抒情>

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题的作文(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写一篇议论文)

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题的作文(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写一篇议论文)

更新时间:2024-06-20 17:12:45
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题的作文(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写一篇议论文)

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题的作文【一】

英雄,自有一股英雄气;英雄,不能以成败而论。有一些人,他们在历史书卷中吐露芬芳,虽然失败了,但是却被人们永远铭记。他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或慷慨,或伟大,或荡气回肠。失败阻挡不了他们的光荣事迹;失败阻挡不了他们的一腔热;失败阻挡不了他们的满腹才华。成功固然可喜,但是失败有时也让人受到震撼。

不以成败论英雄,是一种良好的看法;不以成败论英雄,是一种豁达的态度。因为,英雄自有英雄的品质。

项羽自刎乌江,却不失为一位英雄。

项羽与刘邦划江而治,最后战争爆发了,刘邦节节胜利,步步为营,最终把项羽逼到绝路,项羽逃到乌江边,只剩下很少的兵马。但是项羽还是命令他们冲,我们可以看到项羽的性。因为刘邦兵多,项羽自刎乌江,一代豪杰就此亡。虽然项羽不敌刘邦,但是我们可以欣赏项羽霸王举鼎的霸气,我们可以看到项羽拨兵给刘邦的大气。不以成败论英雄,项羽是一位人间英雄。

曹操虽遭赤壁大败,却不失为一位英雄。

三国是一个充满刀光剑影的时代。那次,曹操举大军伐吴,孙刘联盟结成了。因为曹操的军士不适应于船上作战,于是曹操听人建议,把战船连在一起,如同陆地。但是招来了无穷的祸患。东吴大都督周瑜与诸葛亮一下就看到了破敌之策——用火攻。但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借来了大风,消除了不足之处。两军交战时,孙刘联军一把火把曹军烧的灰飞烟灭,在一片火海中,曹军损兵折将,丢盔弃甲,抱头鼠窜。最后曹操败走华容道,差点丧命。曹操遭受赤壁之败,元气大伤。虽然曹操败了,但他藐视天下的气概却让我们动容,不以成败论英雄,曹操是一位鼎鼎大名的英雄。

刘翔虽然没有跑完,却不失为一位英雄。

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110米跨栏的赛场,被亿万观众聚燃。刘翔因为脚伤跑了几步就停下来,可令人意外的是刘翔没有退后,而是坚持跑完了比赛。我们可以看到别人的矫健英姿,但也可以看到刘翔的体育精神,我们可以记起2004年刘翔的惊人表现。不以成败论英雄,刘翔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英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气概。

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题的作文【二】

上帝既造就天才,也造就傻瓜,这不取决于天赋,完全是个人努力不同的结果。

——霍金

每个人一生都会遭遇无数的磨难与挫折,第一类会果断选择逃避,进而一蹶不振;第二类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小心翼翼的触碰着那微渺的希望,一点点前行。但他们只要稍微遇到一点点磨难,就会立刻从试探的边缘退回来,将自己全副武装,再不踏出半步。还有一些人,他们不会顾及太多,只会披坚执锐,勇往直前,拼尽全力到达成功的彼岸。

有智者对成功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在成功的道路上,有三件东西是必不可少的——一志、力、物。志是指引轮船航行的灯塔,有了灯塔的指引,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力是牵引巨轮前进的发动机,没有强劲的动力,巨轮就会搁浅;物是照亮人类前进道路的火把,失去了它的光亮,人们就会迷了路。显而易见,其中“志”是最重要的一个。坚定的意志会给我们源源不断的动力,清晰的志向会给我们指明正确的方向。凡志不坚者,会像第二类人一样半途而废,落得和第一类人一样的下场。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旨在告诉我们做事须竭尽全力。王安石在游褒禅山时,由于自己没有坚定继续游览的决心,为自己留下了莫大的遗憾。由此可见志的重要性。

也许有些人会感到疑惑:你看王安石、桑地亚哥,他们的“志”多么坚定,可他们到最后还不是失败了。王安石变法被半路叫停,桑地亚哥到最后也只带回来一副鱼骨啊。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志”很重要,但有时做事是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人为因素我们可以轻易改变,但通向成功的外力和物质基础那也是必不可少的。二者虽比不上志的重要性,但有时阻碍成功的还真就在这二者上。如果桑地亚哥能有好一点的捕鱼设备,王安石身边出现一位能说服他慢下来的人,那结果会不会不同?

有些人对这些不屑一顾:不管再怎么样,他们不还是失败了么。还有人要我们向失败者学习,真让人笑掉大牙。

古人说过,不以成败论英雄。桑地亚哥是失败了,但他告诉我们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失败者身上也有我们可以学习的品质,不能一叶障目,片面的否定一个人的价值。

成功,不过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一个结果,失败也并不那么可怕。

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题的作文【三】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们眼前的事物,往往与我们的想象差距甚远。《庄子?徐无鬼》云:“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看来,真正的良犬、贤人,往往都是深沉的。

水深的河寂静,博学的人谦逊。

一个人是否贤能,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如果一个老师将书本背的滚瓜烂熟,上课可以滔滔不绝地将书本上的内容反复讲上四、五遍;但他仍算不上一个好老师,因为他讲的.东西都是书中的,却毫无自己的创新,那他又怎么称得上“贤师”呢?

有人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有人抱怨自己大材小用。但很少有人想到自己为什么会“怀才不遇”,为什么会“大材小用”;他们只是气呼呼地在生活中吵吵闹闹,却总是想不到自己“腹内原来草莽”。

要知道一个人自卑什么,就看他炫耀什么。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卖橘子的人声嘶力竭地炫耀自己的橘子,但却落得一个骂名;原因何在?就在于他炫耀的东西恰恰是他最缺乏的!

我曾碰到一个对狗颇有研究的人,他告诉我说:“咬人的狗往往是不叫的。”正因为狗不叫,所以人们才会被它看似温顺的外表所迷惑,然后贸然的接近它,结果却一不小心被咬了个正着。

人也是如此。一个学者若是天天到外面大肆演讲;谈方法、谈理论、谈感想、谈哲学……那他还有什么时间真正静下心来好好地进行学术研究呢?看起来似乎嘴上功夫极好,但肚内却依旧是空空。

一个人若炫耀,那是因为他想要掩盖他所没有的东西。

是金子总会发光。

一个人学富五车,他便不会到处嚷嚷:“我很有学问。”一个人富甲一方,他便不会肆意宣扬:“我很富有。”一个人智勇双全,他便不会逢人便说:“我很勇敢。”他们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正如一块被放置在墙角的金子一般,日日夜夜闪耀着夺目的光辉。而一旦被人发现,自然是价值连城。

溢于言表,总是让人感到虚浮不定;沉着内敛,则让人体味到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