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抒情>

遗传基因的作文(关于基因代代传作文)

遗传基因的作文(关于基因代代传作文)

更新时间:2024-02-24 18:17:11
遗传基因的作文(关于基因代代传作文)

遗传基因的作文【一】

我看过很多关于科学知识的书籍,其中《大英漫画儿童百科》是我最喜欢的一系列书。它以故事和漫画的形式来讲述科学知识,非常地有趣!

我要分享的.是这套书中的第24本《遗传与型》。来,快快跟着我去探索吧!小朋友们,你们好不好奇自己为什么会长得像你们的爸爸妈妈呢?这是因为遗传的关系呀!遗传指的是父母所具有的特性会传递给子女。我们可以遗传型、外貌特征、甚至是个别疾病。遗传与DNA有关,DNA是遗传最重要的因子。DNA是生命的设计图。随着人类对DNA的研究和解读,现在DNA可以用于犯罪侦查、离散家人的基因确认、病毒学的研究和考古学的研究等等。所以,遗传学的研究十分重要并且必要!

知道么?液有三种成分:运送氧气的红细胞、吞噬细菌的白细胞和凝固液的小板。液有很多类型,一种类型的液就是一个型。型可以分为A型、B型、O型和AB型。我们会遗传到父母的型的基因信息。我们还可以在根据自己的型推断出自己爸爸妈妈液的基因型哦!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可以根据在液的遗传中相对0型,A型和B型为显性这一特性来进行推断。举个例子,我是O型,我型的基因型是OO,爸爸是O型,基因型当然也是OO,由于这个前提,从而得出了妈妈型的基因型为AO型。因为只有妈妈的液中含有O型的信息我才有会遗传到O型。同时,由于爸爸是O型,那爷爷奶奶的型中当然也含有O型基因型的遗传信息!

小朋友们,明白了么?那让我提一个问题来考下你们!如果爸爸妈妈都是A型或者B型,或者一方是A型,另一方是B型的时候,有可能生出O型的宝宝吗?答案是可以的。如果爸爸妈妈的型都带有O型基因,那么宝宝就有25%的几率是O型。

小朋友们,是不是有点绕晕了呢?不怕,让我们好好阅读和学习吧!你会发现这真是一本相当有趣的书啊!你会知道更多关于遗传的秘密!

遗传基因的作文【二】

我们从何处来?将要到哪里去?

在达尔文之前的人类,都觉得自己是神的子孙,或者是跟神有某种关系,然后达尔文横空出世,拿着一堆动物的骸骨和化石,对狂妄自大的人类说:别做梦了,咱们不过是猴子的亲戚而已,咱们的老祖宗包括地球上一切卑贱的生物,咱们也终将被更高级的生物所代替。

达尔文的这些话即使是在今天看来,也是很难接受的,看看日本人就知道了,让他们承认自己的爷爷辈曾经干过伤天害理的事情都那么难,更何况承认自己是猪狗的后代呢?

不过《自私的基因》的作者又给我们提供了另一条思路,当然作者自己也说,这种新思路甚至在达尔文时期就已经初现端倪了,什么思路呢?那就是,我们只不过是基因制造出来的保护壳而已,世间的生物只不过是各种不同形式的保护壳,大家存在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基因繁衍下去。

说得更简单一点儿,作者认为,咱们其实就是一辆坦克,而驾驶员就是基因。

不太好接受是吧?没关系,如作者所说,这只是一种思路而已,当然他觉得这种思路更加符合事实。

暂且接受这个观点,看由此出发能推导出什么结论。

首先,这个理论肯定了人类在生物界的特殊性。因为人类之前的进化,全是依靠基因的突变,这种方式漫长而无效率,而人类产生之后,人类就可以利用杂交等技术使得进化变得有方向性了,而更进一步,人类可以改变基因,创造出任何生物。

这个结论听上去有伦理问题,而且也很可怕呵呵,没关系,后面的结论大多是比较有意思的。

基因的寿命无限长,而它的载体却没必要很长。这是对生老病的一种解释,因为只要有繁殖,基因就可以把自己延续下去,而我们--基因的载体,只要完成了这个任务,那继续活下去也就没啥用了,所以当人完成了抚养未成年人的任务之后,就要面对亡。

基因不会直接控制我们,而是生产出我们之后听之任之,就像程序员与电子游戏,程序员编出来游戏后就不做什么大的修改了,只要把它放到市场上就好,成功的游戏留在市场上卖钱。

一个社会的领导者总是少的,群众总是多的,厉害的人总是少的,受欺负的总是多的,因为基因博弈论证明,少数鹰派和多数鸽派是种群的最佳搭配方式。

遗传基因的作文【三】

我们从来不知道最早的英国人到底是什么人,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来到这里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在潮湿的岛屿上,创造出了王室和政府理论、财产与契约的理论、法律和税赋的理论,这些理论改变并最终提升了我们,不列颠岛曾是罗马的行省,伴随着罗马的衰老,公元410年罗马军团被召回帝国首都后,不列颠行省三面受敌(西是爱尔兰部族、东面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北面是皮克特人),只能自求多福。

在整个5世纪,来自现在德国、丹麦和低地国家的人作为英国人的先辈开始大量定居下来。到6世纪末,一共有12个王国,后来兼并为7个。

到8世纪末维京人入侵,7国合并为4国:诺森比亚、麦西亚、东安格利亚和韦塞克斯北方维京人一点一点征服了盎格鲁—撒克逊王国,吞并了东安格利亚,在诺森比亚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蚕食了一半麦西亚。当他们最终觊觎韦塞克斯时,被阿尔弗雷德国王击败。

在定义一个民族的地位时,除了语言,民族意识是一个很重要标准,事实上,一个民族总是需要借助一个“外国身份”的对照来形成,比如,对意大利人来说,奥地利人就是外国身份9世纪的英吉利人,他们面临的外国人就是维京人到10世纪时,英国完成了英格兰的民族统一,形成了完整独立的民族国家,将其他欧洲国家远远甩在了身后,当然,英格兰的民族融合体现为一个过程,边界也具有某种程度的模糊性,读后感·盎格鲁—撒克逊人逐渐向西扩张,被征服的不列吞人被称为“陌生人”或者“外族人”,后来被称为“威尔士人”,威尔士人的原意就是“陌生人”或“外国人”。

历史学家苏珊·雷诺兹说:“英格兰王国的居民习惯称自己为英国人,而不是盎格鲁—撒克逊人。这不是一个用连字符连接起来的王国,而是国民认为它们归属同一个民族国家”

10世纪是这个早期英吉利国家的黄金时期:统一,富裕,依照法律施治,后来发展出了议会民主、司法独立和个人自由等,逐渐形成了区别与邻国的种种特质。

遗传基因的作文【四】

外国影评把电影跟《魔鬼圣婴》(Rosemary's Baby)和《驱魔人》(The Exorcist)齐名,在北美叫好又叫座,也掀起很多对电影的解读和讨论,话题性极高。之前在网络上看过一段自拍影片,内容是一个女人刚看完《遗传厄运》从电影院岀来,她一边驾车一边哭闹说着WTF,好像被电影下了降一样,不断说这片很恐怖。假如这不是电影公司的病毒宣传,本片在美国则是非常有效果而且成功的。不过换转在中国上映,观众群不同,就不同说法了。

《遗传厄运》跟波兰斯基的《魔鬼圣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Ari Aster 都希望将恐惧的重点放在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导演的方向是走对了,从人心岀发,整出戏几乎都不是讲鬼的,反像家庭剧。两个女性角色——母亲Annie 和女儿Charlie 给人不寻常、诡异的`感觉,一家人貌合神离的关系令人无从入手,没有一个主角是我们可以代入和认同。而这样抽离的故事设计和叙事角度,其实大大削弱了电影的恐怖感。观众可以从它的剧情铺排及视觉暗示(微型模型)知道主角的命运备受摆布,例如一个拍主角在公路驾车的横摇镜头,最后镜头是停在那特殊的宗教符号,无疑是一个功能性的铺排,我们都在等待看着他们如何被控制、搬弄,站在一个很安全、与角色有一定距离的位置,我们知道他们有危险,但无法感受其中主观的心情。跟同类经典电影如《闪灵》(The Shining)、《魔鬼圣婴》相比,主人翁所面对的险境都是不能比拟的,更能感觉导演在背后看着自己的布局而沾沾自喜。

《遗传厄运》让我想起《圣鹿之》(The Killing of a Sacred Deer),两片同样有借古希腊悲剧进行现代化的改编,不过前者内容比后者好多了,起码有基本的对白暗示来引导观众,不像后者那样流于空洞、作状卖弄。可是此片还是走不岀美国传统恐怖片格局,永远在电影的最后30 分钟进行解谜,所有超自然的东西也有明确的解释,而那老是诸于宗教的邪恶。骨子里仍是传统的恐怖电影,只是导演克制不用刺激观众的手法,然后人们便把电影捧到上天了。

看见陆续很多各方的媒体为《遗传厄运》的宗教符号进行神秘学的拆解,我是有点不明所以的。又或者说,我不理解就算电影有大量圣经指涉,知道它把圣经章节反过来拍,那又怎能代表电影就有趣味性?电影本身是视听的体验,最真实的趣味不应该落入解读符号的层面,而是看它的画面、故事内容。假如要翻查书本字典,搞一大轮才清楚创作的意思,这就不是看电影的乐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