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抒情>

22世纪的一天作文400个字(22世纪的一天作文四年级)

22世纪的一天作文400个字(22世纪的一天作文四年级)

更新时间:2023-11-15 16:27:47
22世纪的一天作文400个字(22世纪的一天作文四年级)

22世纪的一天作文400个字【一】

英国生物化学家。1958年,测定出胰岛素的氨基酸排列顺序,首次荣获诺贝尔化学奖。1980年,又发明测定DNA碱基排列的方法,再次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致21世纪中国青年科学家的一封信

我很幸运地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我的工作能得到这么高度的认可,这当然是非常令人激动的,但真正的乐趣却蕴含在工作本身之中。科学研究就像发现新大陆,你不断地尝试以前没有尝试过的新事物。这些尝试中有很多是没有效果的,使你不得不尝试另外一些新的事物。有时,尝试是奏效的,并且告诉你某些新东西,这的确是令人兴奋的。不管怎样,也许一点点新发现就能伟大到足以让人产生“我是知道它的惟一的人”的想法,然后你就会有兴趣思考所发现的东西将指导和决定下一次尝试应是什么。科学研究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你总是可以进行一些不同的尝试,它从来不会使人厌倦。事情进展顺利是令人高兴的,事情进展不顺利是令人痛苦的。有些人在遭到困难时就泄气,但我在计划遭受挫折时从来不着急,我会开始设计下一次实验,整个探索的过程都充满了欢乐。

有了新发现,这是非常令人激动的。有的人也许会做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来宣泄自己的激动,比如驾热气球周游世界或步行到北极。现在,地球上可供人类发现的新地方不多了,但在科学领域却可以发现许多新东西。踏上探索未知领域的征程是相当有意义的,也是相当激动人心的。

有时候我问自己:“要获得诺贝尔奖,什么是我必须做的?” 我的答案是“我不知道,我从没试过”,但我知道有一种方法是得不了奖的。有的人投身于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得奖,而且一直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才能得奖,这样的人是不会成功的。要想真正在科学领域有所成就,你必须对它有兴趣,你必须做好进行艰苦的工作和遇到挫折时不会太泄气的思想准备。

在这个国家,如果你在大众报纸上阅读到一些有关科学的文章,也许你会有这样一种感觉:科学很像是奥林匹克运动或一场足球赛,所有的科学家彼此之间互相竞争,看看到底谁能首先作出发现和获奖。事实不是这样的,科学家为了人类利益一起工作,就像一支队伍,他们不仅仅为了“看看谁是最聪明的”而竞争。我所取得的任何一点进步都是紧密建立在其他实验室别人的前期工作、建立在与别的科学家有益的讨论和建议的基础之上的,而我的一些工作成绩也为其他人的发现作出了贡献。当然,也有很多明显的对抗存在,但这不是有益的,也常常不是严肃的。

我认为我最重要的发现是测定DNA核苷酸顺序的“直读法”,这一方法现在正被用来解读人类基因组序列。人类基因组也许是最重要的化学物质,因为它包含了我们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所有信息。如果我们把它比作一本说明书,那么它就是一本大部头的书,事实上它更像一个图书馆,因为它包含了30亿个字母。一本书也就由26个字母不同的组合组成,要想表达的意思和想传达的信息都包容在这26个字母的顺序中。DNA仅有4个“字母”,即A、G、C、T(当然这些不是真正的字母,而是化学物质),基因的信息就包含在这顺序中。现在,许多国家的许多研究机构都在研究这一顺序。实际上,DNA不仅仅像一本包含遗传信息的说明书,DNA也做许多诸如催化生命进程的事。

人们对了解基因组序列能实现什么目的已经有很多推测,一些政治家和报纸已经预言“它将可能治愈癌症或使人活到130岁,这些在目前还是无用的推测,但我认为它也许将对医学有益。如果你有一部机器,比如一辆汽车,它出了故障,那么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说明”书,了解一下它是如何运转的。到目前为止,这在医学上还不可能,但我相信如果我们搞清了基因组序列,那么就能更好地了解我们的身体是如何动作的,并且当我们生病时,我们就能知道是什么出了毛病,这是可能实现的事。的确,科学家对遗传性疾病的了解已经越来越多,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你有一本书,它是用你所不懂的一种语言写的,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字母的顺序。在你能弄懂这种语言并且搞清它说的是什么意思之前,你还将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做。同样地,当我们有了基因组序列,在完全明白它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能让我们达到什么目的之前,我们也还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这将是这个新世纪的重要课题,它将导致激动人心的新发现,它给每个有兴趣加入这项带有冒险性的探索、有志于成为科学家的年轻人提供了好机会。

让·多塞

法国免疫学家、医学家。发现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系统及其在输和器官移植中的作用,荣获1980年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

致中国的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

我向青少年和青少年的父母们建议:

一、请尊重他人,每个人都与众不同;他和你一样,也是这个世界上的独一无二的人。

二、请尊重他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惟有让其自立,才能使其自尊。

三、不要给他人造成痛苦,不论伤及的是肉体还是精神;在你伤害他人时,也将给自身造成伤痛。

福井谦一

日本化学家。提出化学反应中的前线轨道理论,成为解释、探索化学反应的有力工具,荣获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

大自然引导我走上科学研究之路

我喜欢在雨后的山路上散步。我常走的那条山路是一条自然形成的崎岖小路。雨后走在路上,泥水裹脚,一步一滑,常常弄得浑身是泥。不过我还是乐于此道。尽管我已年逾六旬,然而这种弄得我浑身是泥的散步,至今仍给我带来说不出的喜悦。我喜欢把自己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儿时的回忆,几乎都是那些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得来的体验。也许这些体验并不那么可靠,但这些体验使我认识了大自然,它给了我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切身体验到大自然那无比的深奥、美丽和微妙。我生长在一个与科学没有什么缘分的普通家庭,正是在大自然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的切身体验,使我后来选择了从事科学研究的道路。大自然不仅把我引向了化学王国,它也是我探求化学理论时的一位不可缺少的老师。我正是由于在少年时代亲近大自然、被大自然的深奥所吸引,才走上了研究科学之路。当自然科学已成为我终生事业的时候,当我要尽力从事创造性工作的时候,我进一步感受到大自然那令人无比敬畏的存在。

西德尼·奥尔特曼

加拿大分子生物学家。发现核糖核酸RNA的生物催化功能,荣获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

关于科学的一些想法

在我12岁的时候,得到了一本塞里格·海茨所写的《原子的说明》一书。这本书简明地概述了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的结构,它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本书使我了解到:元素周期表的设计不仅是科学的,并且是十分优美的,而元素周期表对于当时人们尚不知道的元素也作出了科学的预见。这一切都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可以肯定地说,这本书唤起了我对原子物理学的爱好。

我的父母总是鼓励我学习,并培养起我对学习的兴趣。他们认为:读书、接受教育和努力工作,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我相信,这些道理在任何地方,对任何人都是至理。

皮埃尔-吉勒·热纳

法国理论物理学家。将为研究简单体系中的有序现象而创造的方法,推广到比较复杂的物质形式,特别是推广到液晶和聚合物的研究之中,荣获199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致辞中国青年

善于做精细工作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这在工艺和艺术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现代科学研究中,中国人也能够显示出同样的优势。

年轻的中国学子们不应当只关心计算机、通信等流行技术,你们首先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自然的深入理解上。或许下个世纪指21世纪,编者注,最需要我们加深了解的是有关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方面的问题,以及我们对未来社会伦理道德的思考!

科学发展加重了我们建立公正、自由的新世界的责任感。

乔治·夏帕克

波兰裔法国物理学家。开发了高能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粒子探测装置———多丝正比计数管,荣获199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永远不怕为时已晚

如果还为时不晚的话,我也愿意离开我生命旅途中的这个阶段,离开粒子物理学的战场,做一些其它尝试。那将是一个情况更复杂、更触及人性本质的新战场。我在集中营时的同伴教会我:永远不要怕为时已晚。梦想明天,就是已经设计了未来……那么,也就是做好了一生的安排。

詹斯·C·斯科

丹麦生物化学家。首先发现人体细胞内转运离子的酶———钠离子、钾离子-腺三磷酶,荣获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

致中国青年

科学进步对社会发展是重要的,而年轻人对科学和科学传播的兴趣更重要。

科学包含许多方面,可区分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基础科学以增加我们对自然界的理解为目标,并没有直接的.实用价值。基础科学质疑已被人们接受的事物,拓展我们的知识疆界。应用科学利用基础科学获得的成果,并把它们转化为有用的东西。

基础科学研究首先是在大学里进行的,它的特点是其研究结果不可预测。为了促进基础科学的发展,让科学家排除经济和政治的影响自由地选择研究课题是很重要的。即使这些研究的成果在开始时似乎是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但它最终———有时会延迟许多年——会变得有用。因此基础科学是应用科学的基础,从而也是全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

做基础研究是令人激动的事,在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时你是自由的,或者至少应当是自由的。质疑人们已接受的事物、努力拓展知识的疆界、得到从未有人获取过的新信息,是对你想象力的挑战。你决不会知道你将取得什么成就,从平凡的、到最出人意料的、以及最重要的成果,都有可能。但是,如果你仅对结果感兴趣的话,就不要作出当科学家的选择,否则这种选择就可能成为一件令你失望的事。

绝大多数科学成果,都是全世界科学家共同参与建筑的科学大厦的一砖一木,因此自由交换信息是很重要的。那种某一研究成果直接构成新大厦基础的情况极为罕见。只有乐于思辨和系统地阐述问题,乐于努力追寻解决的办法,并且能够从日常的理论或实验中获得满足,你才能真正成为一名科学家。而且一旦你成了科学家,你就不可能再找到比做科学家更好的工作。谨致最诚挚的祝福。

如果你选择作为一名科学家,祝你好运!

汉斯·德默尔特

德裔美国物理学家。发展了原子精确光谱学和改进了离子陷阱技术,荣获198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致中国青年

或许你会对科学产生兴趣,那就去读一下《浮士德》这本书吧!

(摘自《48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寄语中国》)

近来,类似“中国女博士打破牛津大学八百年纪录,功课全满分”、“19岁的牛津博士———中国天才少女扬威英伦”等激动人心的文章被一些报刊、网站炒得热气腾腾。

昨日,文中的主人公致电本报,认为这一批和她有关的新闻存在部分“想当然”的事实错误,对科学精神、对其本人名誉均有损害,希望通过本报澄清一下。她声明:

一、我没有获得博士学位。

二、我所学的学科———数学和计算科学不是百分制。

三、所有关于我的新闻报道,记者均未亲自采访过我本人,成稿后也从没有经我核对或同意。

四、敬请各新闻媒体、杂志、网站不要再转载关于我的这类文章。

记者附记

主人公吴杨,英国牛津大学本科学生,现在中盛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实习。

一些报道误称吴杨“获得博士学位”,将其优异的专业成绩写成“满分100分”。吴杨一直谢绝记者采访。不幸,依然让执着的记者们在迂回的探访之后,写出了此类文字。不知内情者,会以为这些故事都出自她自己之口,这使她感到非常窘困和尴尬。

而碰上对“正面”赞扬自己的文章如此“挑三拣四”者,也是记者难得一遇的“不幸”。

一个20岁的大学生,面对国内外的“盛誉”,以平常心待之;对非己之荣,绝不泰然领受。其严谨求实的生活态度,令人心生敬意。(李志强

■新闻事件:

神话流传已近一年

近一年来,关于“牛津少女”的报道引人注目。去年12月20日,某报称吴杨“在大学一年级期末中,数学、计算机等11门功课全部考取了第一,这在牛津大学建校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并称牛津大学破格授予这位中国女孩博士学位和6万英镑的最高奖学金。

然而昨天,牛津大学圣休斯学院院长德里克·伍德声明,关于吴杨的报道严重失实。吴杨本人也称,记者根本没采访过她。

据报道,“牛津少女”神话的出笼始于吴杨的父亲和客人的一次饭局谈话。人们想知道,为什么这种根本经不起推敲的神话能流传如此长的时间。

■社会学者:

杜撰英雄是落后心态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沈杰博士说,此前有百多篇关于“牛津女孩”的报道,其实只要我们冷静想想:在法制化程度较高的西方发达国家,获得奖学金、学位的程序非常严格,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神话?我们的现代化属于“晚发型”,在这一阶段,急于求成是国民的典型心态,通过杜撰英雄表达对社会发展的愿望有一定的社会需求,迎合了部分人在海外成功成名的愿望。但科学和学术上的英雄从来不可能横空出世,杜撰英雄本身就是一种落后的心态。

■教育专家:

要珍视孩子的独特性

北师大教育系主任劳凯声教授说,许多人为了进入高层次生活,把梦想寄托于教育,对子女产生过高的期望值。但家长应该看到,每个孩子的天分不一样,要珍视孩子的独特性,让孩子在适合的方向发展。如果全社会的父母都将目光只盯着哈佛、牛津,将给多数孩子造成更大的损伤。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应予以正确引导,不能随波逐流。如果媒体当初就尽快对“牛津女孩”神话予以质疑并正确引导,就不会出现今天的结果了。

■国际交流官员:

不要虚拟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尤少忠认为,近年来,诸如《哈佛女孩刘亦婷》、《轻轻松松上哈佛》等书籍大受家长欢迎,反映了中国人迫切走出国门深造的心理。的确,中国绝大多数学生在海外都非常优秀,学成回国的也不少。在这种背景下,介绍中国学生在海外取得的成绩能满足许多人的需求。但这种介绍必须尊重事实,不能炒作,否则将形成虚幻的民族自豪感。梦幻破灭时,带来的更多的是伤害。

22世纪的一天作文400个字【二】

让我衷心地说一声:“对不起。”不要问我为什么,先来听听下面的这个故事吧。

地球曾经很美丽,她深深地爱着每一个小生灵,她给了他们许多财富:蓝天,绿树,红日,彩霞……而最令她感到痛心的是人——那些疯狂得不可理喻的孩子。地球妈妈给了他们生命,抚养他们长大,而他们却把母亲的爱抛在脑后,肆意地践踏那美丽的圣土。

他们惊醒了山林的沉静,随着电锯那令人心碎的声音,一排排树木倒下了,他们却用它们做了家具,堂而皇之地摆在家里;他们打破了自然的安宁,伴着一声声划破夜空的枪声,一个个小动物倒下了,他们却用它们的毛皮做了衣裳,得意洋洋地穿在身上;他们把废气排向天空,他们把污水倒入河流……可恨而又可悲的人们啊,他们毁了地球母亲,也毁了他们自己。

聪明的孩子们,你们一定可以猜得到,我就是那无数无知愚蠢的人群中的'一员。你们说我怎能不道歉呢?是我们夺去了你们应该得到的东西:天空的蔚蓝,草木的碧绿,红日的鲜艳,彩霞的缤纷……

我们写下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却把最悲惨的结尾留给了你们:你们平时不敢出门,因为到处都是有害的气体;你们一盆水要派好多用场,因为所有的河流都已干涸;你们没见过任何一种动物,因为他们早已灭绝;你们唯一能见到的绿色,是交通信号灯。

亲爱的孩子们啊,你们有和我们一样的黄金时代,然而你们却只能够在黑暗中度过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对不起,真的对不起!

一个上一世纪的孩子

22世纪的一天作文400个字【三】

您好!

我是一名21世纪的中学生,能和您这样的大圣人通信,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学生不才,请多多包涵。

您生活的时代,虽然和我的相差好几个世纪,但是,我挺了解您的。因为,在我们所学习的课程中,已经接触了许多有关您的故事和您的著作,特别是您的语录体——《论语》,有几句我们都背的朗朗上口。

以前,我对唐诗宋词提不起精神,更是在接触了文言文之后,我就对自己以前所喜爱的语文产生了反感。我曾一度认为我们这些新时代的学生,与那些文人墨客根本就没有共同语言,他们所写的文章、诗词歌赋一些无稽之谈。面对试卷上的诗词、文言理解,我都会手忙脚乱,感到无从下手。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而我一直无法解决。

课余时间,我喜欢听广播(尽管现在科技发达,电视、电脑扎堆,可在这个时代,学生们只有眼福的`份),又一次,我无意中听到了于丹教授讲《论语》,我觉得很新鲜,就停下拨动的手指,开始听。原本枯燥无味的《论语》,居然被她讲得有声有色,我渐渐被吸引了。

于是我每天准时守着广播,通过听觉,“读”了《论语》。我知道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与同学们搞好关系的法宝;我学会了“日三省吾身”,对自己一天的总结,是开始第二天的前提;我发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于是,我经常向周围同学请教问题,从中受益匪浅;我明白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我坚持做到学、思结合,更深入,更透彻地看问题;我也知道了“温故而知新”,所以,每天的功课,我都会坚持复习……

特别是对于您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很有感触。学校的课程多种多样,难免会有自己的薄弱之处,所以,我会向理科方面擅长的同学请教,当然,我也会给予他们在学习上的帮助。大家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也许您不知道吧,现在,《论语》已被译成好几种文字,您的后人,将您的思想传播开来。就连金发碧眼的老外,也知道您了呢!不知您有没有去过孔庙,这也是因为后人对您的崇敬,专门为您修建的。

您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我们真的很感谢您!

祝:

身体健康

长命百岁

福如东海!

21世纪的一个中学生

20xx-5-7

顾国和外国语学校外二一班

xxx

22世纪的一天作文400个字【四】

亲爱的宝宝:

时光机器的碾压让未来变成过往,十八年前的今天你来到这个世界,第一米阳光唤醒你睁开迷蒙的双眼。“腹中之娃”“跳”出母体狭小的空间,面对全新的世界,你隐隐感受到眼前世界的迷幻曼妙。也正是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你生命的时间节序被切割成三个维度:对你个人而言,你所面对的世界也就有了昨天、今天和明天;相对于你所生活的世界,也就有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时间的淘洗可以带走很多,但被刻录在骨髓里面的历史印痕却永远无法磨平。积贫积弱,书写的是一段屈辱史;忍辱负重,彰显的是一段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内外交困,中华儿女负重前行。华夏一春雷,当改革开放的号角响彻中华大地时,百废待兴似久旱花木迎甘霖。历史由勤劳勇敢者书写,从一穷二白中走来,战天斗地的激情挥洒,旧貌换新颜。

带着伤痛,带着喜悦,怀揣着梦想,历史的滚滚车轮驶入新时代。新千年钟声的敲响是对过去的告别,更是对充满美好未来的畅想。希望变成现实,不是“守株待兔”的守候,而是需要脚踏实地“一犁一锄”的精耕细作;理想变成现实,不是坐享其成的旁观,而是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拼搏。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与民族,只有砥砺前行,并时时仰望星空,才能从山重水复中突围,才会迎来柳暗花明的别有洞天。

行走在路上,都希望能够一马平川,都渴望一帆风顺。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裂痕永远不可能弥合,个人的成长如此,国家的发展也不例外。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在世界大舞台上,黄皮肤黑眼睛的

正是凭借不服输,不气馁的顽强拼搏,在强大的经济基础支撑和综合国力的`护航下,浩淼宇宙才有了“神舟”家族的常客,浩瀚深蓝的大海深处才有了“蛟龙”的“龙宫寻宝”。“嫦娥”问天,“天宫”安家,外太空也留下五枚闪闪的星星和一面红艳艳的旗帜。随着温饱问题不再是人们纠结的主问题时,在举国奔小康时代洪流的冲击下,破旧低矮的草房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泥泞与坑洼也让位于水泥与柏油。贫穷,让国人吃尽苦头。面对发展的大蛋糕,只有让更多人分享,社会才会变得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变得融洽。

抓住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找到了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处”,国家的发展如此,个人的成长也是这样。过往充满了喜怒哀乐,但都随着泛黄日历的撕下而变成了记忆。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当你展卷品读历史,感受前行的不易时,面对未来,该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经营自己的生活与人生,决定了你人生的成色。在多梦的时代,每一个人都会播种下种子。从生根发芽到枝繁叶茂,再到硕果累累,除了需要热情,更需要不忘初心的坚守。

“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恰似地上的路一般,只有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梦醒时没有了方向。”宝宝,人生需要仰望星空,生活更需要脚踏实地。跨进十八岁的大门,站在新的人生起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在搏击风浪中挥洒,你的世界才会绚丽斑斓!

xxx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