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抒情>

中考作文模板免费阅读(中考语文作文模板可打印)

中考作文模板免费阅读(中考语文作文模板可打印)

更新时间:2023-12-03 11:58:47
中考作文模板免费阅读(中考语文作文模板可打印)

中考作文模板免费阅读【一】

1.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的顺序,如《落地的红枣也不能吃》。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线索来写的。

2.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

3.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以写景、参观访问过程为内容的文章一般用地点变化顺序作线索,叙述时要写清每个地点上的事情。

4.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

5.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干作用,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事

6.以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为线索。

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只有一条线索,有的文章是双线并行甚至是三条线索展开的。如《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明线是在写闰土的特点,暗线写出了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中考作文模板免费阅读【二】

1.不能。因为“唯一的”即“独一无二”,准确地说明了要改变这种困难,除找到既环保又可再生的替代性能源外,别无他法。

2.因为氢燃烧后产生的是水,而这种水对自然界完全无污染,所以氢动力汽车可以实现“零污染”。

3.①科技的发展和巨大市场利润的刺激;②石油面临枯竭的威胁,汽车终有一天会无油可有;③氢既环保又可再生;④氢无处不在

4.中心句是:氢能源的开发技术是氢动力汽车最终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关键。

中考作文模板免费阅读【三】

15.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世界上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是武汉到广州的高铁客运专线。

B.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铁路的高速化,旨在减少废气排放,节约石油资源。

C.从武汉到广州,如果你坐在“和谐号”列车六号车厢,那么,你就是坐在动车车厢内。

D.为了防止高速列车行进在弯道时造成脱轨事故,在路轨的设计上采取了尽量提高PQ值的技术措施。

16.第⑤至⑨自然段介绍了高速铁路的特别要求,其中⑦至⑨三段各介绍了哪一个方面的要求?(3分

17.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8.高速铁路“将改变人们的地理概念和生活方式”。高铁现已修到我们家乡,它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新的变化?(至少答出两点(3分

中考作文模板免费阅读【四】

1、具备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能较熟练地利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分析课外语段或短语

2、弄清记叙的六个要素

3、明确记叙的顺序和人称

4、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材料的主次与详略,过渡与照应,线索、层次)

5、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

6、能结合语境理解和辨析一些关键字词,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7、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某些相似之处的段落或文章进行比较

中考作文模板免费阅读【五】

(一)记叙文的特点

1、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

内容的文章。

2、分类:

A、按样式分:通讯、回忆录、游记、新闻、参观访问记、民间故事。

B、记叙内容分:写人、叙事、写景、状物。

(二)记叙的要素和人称

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A、时间:一般用时间词表示;也有的间接表示事件的发生时间。

B、地点:单一地点,事件在一处发生;还有的事件随情节发展而转换。

C、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

主要人物往往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次要人物帮助形成完整

的情节,并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

D、起因:指引发事件的原因,一般在开头,也有在后头(倒叙)

E、经过:指事件发展的过程,复杂事件的经过往往包含若干阶段,可先概括再综合。

F、结果:指事件的结尾,一般也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它是事件的一部分。如以抒情议论结尾的不能当作结果。

记叙的人称:

A、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我”是其中的一个人物,

文章记叙的人和事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容易使读者产生真实而亲切的感觉。文中如有心理活动描写必定是“我”的,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只能是“我”猜测的,不可直接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

B、第二人称: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中,出于直接抒情

的需要。但记叙文通篇一般不采用第二人称。

C、第三人称:指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

经过告诉读者。文中每人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或称谓,没有“我”这个代词。其好处在于人物事件的展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便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题,文中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都可描写。

中考作文模板免费阅读【六】

①首先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的记叙文,还是抒情散文,表现手法是不是借物喻人,借物抒情。

②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文章的线索,特别是标题是物的。

③有时文章中的某个词或某个事物从头至尾反复出现。

④有时候用议论或抒情来显示线索。

⑤有的文章同时具备两条线索,明线和暗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