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抒情>

青春时的孤独和怅惘作文(孤独但也向阳而生的作文)

青春时的孤独和怅惘作文(孤独但也向阳而生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1 02:02:10
青春时的孤独和怅惘作文(孤独但也向阳而生的作文)

青春时的孤独和怅惘作文【一】

一个安静的夜晚,能够静下心细细品尝张德芬老师的新书《我们终将遇见爱和孤独》,感觉到无比的喜悦和宁静,她带我进入了一个自我探索的世界,让我能够更加了解自己和别人。这的确是个神奇的世界,而我们能够有幸作为一个体验者,去经历人生的喜怒哀乐,让自己和世界有更多的链接,这本来就是我们的幸运。

这本书是作者经历过一些生活中的创伤后分享自己走出来的感受,希望读者能够少吃些苦。这些苦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经历,受苦比解决问题来得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来得简单。受苦和承受不幸是容易的,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经历痛苦可能就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你不需要做任何努力,保持现状就可以。如果想要幸福,脱离受苦的状态,就是要承担起全部的责任。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去承担责任,我们会习惯于逃避。比如说,当亲密关系中出现问题,我们会把自己的负面情绪转嫁给对方或者孩子,指责他们,想通过指责别人的方式让自己好受些,可是这样不仅会伤害对方,还会让自己更加难受。正确的方式是去接纳自己的情绪,看到此刻自己确实很生气很难受,甚至感觉到自己不值得被爱,自己不够好等,没关系,接纳它,当开始接纳的时候,你就开始在往好的方向变化。接纳情绪后,去思考有没有好的解决方式?有没有可能双赢?当能够从正面去思考的时候,你会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我们的目光不要放在外面,老是想着去从外面抓取东西,比如说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可,要去证明自己的好,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去关注自己有没有成长,开不开心?这样,我们的幸福权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而不是在别人的手中。

你最爱的人是谁?可能你脑子当中第一个闪现出来的是父母,爱人或者孩子。可是你最应该爱的人就是你自己啊,当自己能够爱自己的时候,你才有可能爱别人。如果自己都是空虚的,怎么会给别人圆满呢?也许在你处于高潮的时候爱自己是很容易的,当你犯了错误,被别人指责的时候,你还爱自己吗?你看到你身上的缺点,你会爱自己吗?这个确实不容易,但是一旦开始践行就简单多了,所以我每天会读三遍爱的祈愿文。

青春时的孤独和怅惘作文【二】

我们90后、 这是最真实的映照!

我们会爱、 我们懂爱、 都别说我们90后不懂爱、 不知道爱! 这就是爱!

这是最真实的我们、 属于90后!

曾经的我也是这其中的一样放任自。。。

但我们90后 重情、 重爱、 重义气、

不管我们90后变得多么情何以堪、

但我们90后都懂得、 都做的到的一些事情、 你们不一定会懂、你们不一定做得到、甚至说做的更加难以入目!

我并不是想为我们90后辩解什么、 我只是想说说我们真实的\'90!因为这是最真的我们!

拿我自己来说、我也是90的一份子、我骄傲我出生于属于我们的那个时代、我自豪!

对、 没错!

你们前些年代的人都说我们90后叛逆、怎样怎样的、

但是。。。

抱歉先请你们自己先下、 你们没有犯过错、没有叛逆期。。。

还有请你们思考下、

我们90后有些变得不堪、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变成那样?

还有、别急!我们之所以变坏总的有仿照的吧!

我们仿照的是谁?

仿照的还是80年代和80年代以前存在的你们。。。

我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80后都很会赚钱、

但是请你们口下留情、不要再说我们90后了!

你们伤不起。。。

90后的我们、你们懂不起!

重情、 重爱、 重义气、 多么简单的几个字啊!

但我们90后 做到了 。 。 。

请记得、90后的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

我们骄傲、我们是90后!

我骄傲、因为:我是《90后》。。。

青春时的孤独和怅惘作文【三】

宇宙有一本公平的账,得到多少付出多少是公平的。如果你的付出后面是带着钩子的,那么对方可能不会真正感谢,这笔帐也无法给你加分。如果你是付出的一方,记得不要把自己的付出挂在嘴上,动不动用来绑架对方,让自己成为一个受害者。你不要认为自己为别人付出了很多,他们就会因为你的付出得到的好处而改变自己的习性,或是为了你做出什么改变。他们遵循自己那机械性的习性,该生气就生气,该背叛就背叛,不会因为你的付出会有所改变。要知道没有人逼你付出,是你自己心甘情愿的,对方没有回应、不知好歹、恩将仇报都是对方应该有的正常权益,我们必须看到自己付出背后的真相,并且愿意去承担。

亲密关系是人生修行的最大道场,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没有搞明白,我自己也吃过苦头,通过学习也逐渐有所领悟,生活就是一场修行,希望自己在今后的亲密关系当中能够学会设定边界,学会爱,学会尊重,学会为自己起责任。

青春时的孤独和怅惘作文【四】

小时候,我常住在农村奶奶家,奶奶每日干完活都会陪我玩儿,而爷爷每天去田里收拾庄稼。爷爷一回来我都会到窗口前喊爷爷,爷爷也会将这一天最开心的笑脸给我。

渐渐地,我长大了。爷爷家院里的大树落了一次叶。

步入小学,我回老家的时间也少了许多,只有寒暑假和春节才能回去一两次。我在老家的时间少了,而爷爷在外忙活的时间却越来越多了。爷爷希望多干活、多种田、多挣钱。爸爸也劝过爷爷随我们进城一起住,可爷爷说他喜欢乡下,喜欢乡村生活,因为那毕竟是他难舍的故土。爷爷秋收的时候就去应聘,帮别人家打枣儿、锄地,然后领会几十块钱的工资。每次回来总会给我买来一些不起眼的小食品,虽然只是一根糖葫芦、或是一包爆米花,但我心里还是暖暖的。每逢过年过节爷爷都会从同一个柜子里拿出同一个小盒子,打开同一把锁,然后从里面抽出一张红色的人民币给我。但我发现平日里爷爷奶奶却从不用那个盒子里的钱,每次买东西都是从茶盘底下的`那些零钱中抽出一些。有一次我悄悄问奶奶,为什么不用盒子里的钱,每次都用那些碎零钱呢?奶奶说那是爷爷特地为我存的。爷爷家种了很多果树,有苹果树、梨树爷爷每次都摘回来,精心挑选一番,把最红最大的苹果先给我,然后再精挑细选后装进纸箱给我带回家吃。自己却总是捡着坏的、小的吃。

流水匆匆,时光匆匆,爷爷家院里的大树悄悄的又落了一次叶。

初中学期,我几乎没有回过老家。也只是周末有时间匆匆的回去看一眼,然后又急匆匆的离开。从初二开学一直到现在我都没到爷爷家,也只是通上几次电话。在电话里爷爷对我说:回来吧,秋收的苹果已经装好了箱了,回来尝尝吧!可想你们啦说到这儿,我眼圈红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儿。我截断了爷爷的话说:爷爷,有时间我一定回去看您。随后把电话交给了爸爸。

爷爷,我就如同大树,您就如同树叶,您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叶黄了,您老了,您却依然在为我付出,就如秋叶飘落时也要为大树提供营养。虽然它不再有光泽,不在嫩绿,却依然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也因为您我爱上了秋天,爱上了秋叶。

又是一年落叶时,爷爷,您还好吗?

青春时的孤独和怅惘作文【五】

认识张德芬,源于《遇见未知的自己》,可以说,是这本书引发了我对自我的探索,让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这本书对我的意义,无异于给了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门,才有后来去考心理咨询师的兴趣。记得苏格拉底说过:“人啊,认识你自己”,从《遇见未知的自己》开始,我踏上了认识自己的旅程。

后来陆续又看了《活出全新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我心温柔,自有力量》等,但收获不大,不过,因为关注张德芬,她推荐的《少有人走的路》《一念之转》《回到当下的力量》也粗略地看了,可以说,这些书,让我学会了换一种思维认识世界,换一种生活方式。

时隔几年,又看到了《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这本书类似自传,是张德芬离婚之后写的,在这本书里她反思了这段亲密关系结束的原因,反思了自己性格当中的弱点,她写的是自己的人生,却映照出每位阅读者的内心世界。她沉静有力地剖析自身的婚恋经历、亲密和亲子关系,写尽内心暗流涌动的秘密;她以凤凰涅槃的姿态,不惧以身试炼,历经种种遗憾却依旧怀抱热爱。

一开始知道她婚变的故事,我也怀疑,一个心灵导师为什么连自己的婚姻都经营不好,但在张德芬毫无掩饰的剖析中,我认识到,要学会接受自己,我们不是神仙,如果做错了事,接受,改正是正确的做法,而不是一味的否定自己,或者怨恨别人。

这一路走来,我一直在期待着被爱,小时候希望能得到父母的爱,老师的爱,长大了,希望能得到男朋友的爱,同事的爱,后来,又希望孩子的`爱,老公的爱,到现在才发现,只有自己爱自己,才有能力去爱别人,才能赢得爱。世上没人可以陪你走一辈子,一定学会和自己好好相处。爱自己,让自己变得更美好!

很喜欢文中的一句话:

“跳舞,像没有人在看一样。

唱歌,像没有人在听一样。

因为,我们跳舞和歌唱是为了取悦自己,自我享受,不是为了别人的眼光,不为别人的目光而活着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青春时的孤独和怅惘作文【六】

——摘自豆瓣

先看了《霍乱时期的爱情》,后看《百年孤独》,前者有点像是把后者的一个切片做得充实复杂,两本书都浓的老人味,说话方式以及老人才有的智慧和阅历。

阅读时的愉悦多来自惊愕和服气,脑袋里小剧场不停,充满画面感(据说作者为了保留读者脑中具体而各异的画面一直没有出售电影版权)。《百年孤独》布满神来之笔,各种泪点笑点不断,看完既充盈又轻逸舒畅。从这一部书中读出了许多部书的乐趣,《无人生还》般笼罩着冥冥之中宿命,《聊斋》式魔幻现实随意切换,同《红楼梦》般由一个人精老太串着大家族的几度兴衰,又有《金瓶梅》式世俗情爱和,还似《三体》给读者充满质感的时空流转。读到真是赚到。

读书时印象深刻的除了孤独这一主题(没有人比加西亚更能将本不可言的孤独刻画得如此透彻入骨,有如此深切的理解),还有名字。名字很重要,不同文明按照各自脉络发展出的文明不约而同透露了这一讯息。日本电影《你的名字》和《千与千寻》都在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自己是谁。林奈发明了双名法,让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也变得有名有姓。拿拉丁学名或者俗名去呼唤一只飞鸟,它不会答应。但我还是热衷于打听他们的名字,那里可以找到了解他们的线索和钥匙。即便是单纯地知晓名字也好,这样我们就认识了,下回见到可以将它从另外的鸟儿区分出来。

读书的时候会忍不住自制名字谱系,因为布恩迪亚家族使用重复的名字,和《红楼梦》中的“原应叹息”起名字一样藏着作者的巧思——拥有相同名字的\'人总是有着相似性格,因而也有类似的宿命。即使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沿着不同的路子成长,曾有自己芳华绝代引领世界的时候,但最终却在时间的齿轮里依了宿命。正如原文所说“若不是车轴在进程中必不可免地磨损,这旋转的车轮将永远滚动下去”。好似无论人物如何生活,都逃不脱既定的宿命。

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和父辈祖辈相似的时候,是这个人衰老的开始,衰老的后期便活成像个影子,自身和外界都恍惚,分不清幻觉与现实。

刘同有本书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虽未拜读,借此书名送给布恩迪亚家族的人们,以及偶尔感到孤独的我们。在属于我们的轮回里努力蹦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