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抒情>

有关葬礼的作文(描写葬礼的场景的作文)

有关葬礼的作文(描写葬礼的场景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10 20:39:55
有关葬礼的作文(描写葬礼的场景的作文)

有关葬礼的作文【一】

上学期,我和室友在宿舍的阳台上各养了一盆小绿植。因为不便,暑假我们都没有把它们带走。我心里很惋惜,觉得我的绿植会活不下来,因为它本来就是喜阴的植物。一个暑假过后,室友养的那颗根系发达的小发财树茁壮成长,叶子绿得发亮,叶尖一顺儿朝下,一片盖住一片,不留一点儿空隙。而往旁边一看,我养的那颗“袖珍椰子”就显得十分可怜了:细长的叶子大约有二分之一都呈现的是被晒干后的枯黄。但是,它还活着,这让我十分惊讶。它本来就是不宜暴晒的植物,我已经做好了它会枯萎的准备,没想到它到如今也顽强生长着。它奋力挣扎,努力生存,也许只是想告诉我它也有选择茁壮的权利,即使被放弃。

选择?权利?这是两个很深刻的词。选择的意思是为自己所做的决定,而权利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每个人都有选择权利。有的人选择去做一粒尘埃,散落在这个世界的边缘地带,浑浑噩噩度过一生。而有的人选择成为一棵大树,努力茁壮成长,撒下片片阴凉。这都是他们的选择,他们都有选择的权利。

但是,如果你真的选择去做一粒尘埃,你不觉得遗憾吗?《穆斯林的葬礼》中新月即使病重,但她对生活仍充满希望,没有放弃过活下去的希望。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还在盼着天亮,她也仍有开花的权利。那生在这个新时代,拥有健康身体的我们呢?就直接浪费我们拥有的这一切资源,浑浑噩噩地度日,按部就班地去过每一天,让生活就如一潭水,不起一丝波澜吗?人生本就像一只导管,欢乐流过,悲伤流过,一切流过,最后都是一场空,所以,我们更要留下我们来过的印记。今朝如醉终须醒,病马昏鸦踏前程。趁年轻去奋斗吧!不要害怕前程渺茫,未来的一切本来就是未知的。不要害怕艰难辛苦,人生本来就是一段修炼之旅。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如果你向往广阔,就去拥抱大海;如果你喜欢自由,就去遨游天际;如果你热衷挑战,就去攀登高峰。只愿你是一棵小树,任何情绪都只会滋养着你长大,而不是将你击垮。只愿你能长成参天大树,去触摸星星。只愿你不负韶华不负己!

有关葬礼的作文【二】

六十多年的风雨,三代人的沉浮,一切已没人记得;水凳上的梦想,美玉中的历史,交汇在一起,构筑成了一个凄婉的梦。

霍达在《后记》中写到:“请接住她,这是一个母亲在捧着自己的婴儿。”这部五十万字的巨著,霍达只写了四个半月,但前期的准备却相当漫长。这本自打她记事起,就酝酿着想写的书,以独特的视角,描绘出了两个时间不同、内容不同,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令人回味无穷。

梁亦清,一位普通的穆斯林琢玉人,为了撑起一个四口之家,在北平辛勤劳动,创立了奇珍斋。一次偶然的相遇,他结识了准备前往麦加的长者吐罗耶定以及孤儿易卜拉欣。在交往中,易卜拉欣被玉所吸引,拜梁亦清为师,改名韩子奇,学习琢玉。

三年后,韩子奇进步飞快,已成为一名可以独当的一面的优秀工匠,而且梁亦清平生最为伟大的作品——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也即将完工。可天有不测风云,多年的劳作使梁亦清身心俱疲,在完工的最后一晚倒在了旋转的砂轮上,船毁人亡。奇珍斋也因此消亡。三易寒暑,韩子奇重新雕成了宝船,完成了师傅的遗愿,又借助自己的一双巧手收集珍宝,重振奇珍斋,娶师妹梁君璧,生下了儿子天星,而自己的另一个师妹梁冰玉也考上了燕京大学。“览玉盛会”的举办更为这一切锦上添花,韩子奇更是获得“玉王”的美称。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

可是突如其来的战争打破了这一切。为了保护自己的玉,韩子奇把自己固执的妻子和幼小的儿子留在了国内,自己和好友亨利踏上了前往英国的旅途。同样固执的梁冰玉偷偷跟上了他们。从此,一家人天涯两隔。在英国的几年中,韩子奇与梁冰玉相爱,生下了女儿新月。战争结束后,韩子奇和梁冰玉回到了中国。但是一切都变了,妻子因猜忌而毁掉了奇珍斋,整个家庭也因韩子奇与梁冰玉的爱情而产生了隔膜。结果梁冰玉离开了博雅斋中的家,留下了新月。

春去秋来,韩新月长大了,她发现了家庭中父母越来越多的争吵与父亲一味的让步。但她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因为在北大的的学习需要她投入更多的精力。在那里,她有关心她的同学,有和蔼的班主任楚老师,有美丽的未名湖。在那里,她与同学一起学习,和老师讨论问题,在未名湖畔散步,一切都十分圆满。然而,新月在这时候被检出患有心脏病,她只好暂时放弃求学,进行治疗。她依然想在做完手术后重新学习。但病情因新月的一次发烧而加重,只能进行保守治疗。这是支持她的,是她与楚老师之间的爱情。但因民族差异而无法结婚。最终,在一次病发后,新月离开了人间,故事在葬礼的悼词中结束......

看完此书后,我感慨颇多。看到韩子奇为了重振奇珍斋,低下了自己的头,进入了进入了仇人的店铺工作。在那期间,他摸清了做买卖的方法,最终击败仇敌,使奇珍斋的生意做大,使我见到了意志的力量。看到韩新月为了夺得第一,独自一人在灯下复习;帮助落后的罗秀竹,使其渡过“俄转英”的难关;为了不让自己的好友难过,偷偷提前出发……新月是个多好的孩子,她善良,无私,为人着想。但心脏病毁了她来之不易的爱情,她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她美好的前途,毁了她的一切。我看到了生命的珍贵与脆弱。

拥有生命,就拥有了一切。对于新月,她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走完自己生命的全程。对我们来说,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还年轻,有时间去学习,去成长,去追逐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抱负。朋友,不要再为小事而抱怨,未来是光明的,要循着自己的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要记住,热爱生命,相信未来。

有关葬礼的作文【三】

这本最有生命力的矛盾文学奖经典作品我也记不清翻阅多少遍了,每次都为其陷入深深的沉思。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它以其独特的情节和行文风格引起了"轰动的效应"。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代回族人之间的家庭故事。关于回民我所知甚少,看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就如同走进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觉得这是一部穆斯林的圣洁诗篇,充满悲剧的美感。过去的生活过去了,新的生活开始了。这本书场面十分宏大,头绪那样纷繁,通过一个玉器世家几代盛衰,唱出一曲人生的惊叹。

我想这是玉的长河,不,是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河,悲剧的长河。到新月之,我实在无法抑制,不能不流下眼泪。如果不是把人生的真谛写得如此深邃,如此动情,能有如此摧肝裂胆的艺术魅力吗?

的确,一页一页读下来,我进入一个庄严而伟大的世界。独到《玉殇》梁亦清之,这是一个大斧铿锵的雕塑,悲壮淋漓,令人震撼;读到《玉王》,韩子奇青云得意,勾心斗角,用笔如此老练,千万世态,游刃有余,我深为这种艺术动力而赞叹。围绕着这一条清澈而晶莹的玉的长河,梁军璧,韩子奇,各有鲜明的性格,各有独特的内心世界。但在这庞条的人生之林中,却响起一支幽幽的乐曲,它由小而大,由轻而重,由弱而强,一个形象而轻盈而出这就是新月,正是这一纯洁、幽静、美丽的灵魂。本来是一道活泼的小溪,却一下跌入人生的劫难,由梁启璧之拒绝楚雁潮波澜乍起,掀起可怕的命运的巨变……似的,正如作者所言,她是为人心作传无论是优美的还是残酷的,人的心灵,压倒一切,镇住一切。新月之,令人悲痛欲绝。新月之,是祝英台之,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苍天泣。人们的心志正是从这悲剧之美中得到净化的。

我的室友说这本小说的结局太悲惨了,但是在尾声部分,梁冰玉看到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出现在门边,洁白的皮肤,俊秀的脸庞,黑色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正吃惊地看着她新月!新月!。……她一把抱住了少女似的,默默苍天,沉沉大地,过去的过去了,新的生活开始了,梁冰玉抱着的人不是新月,而是梁家的三代人,她抱住的不是一个新的新月,是一个关于未来的梦,一个希望。

梁冰玉轻轻地走过去,心里只想着自己的女儿。和那个人一样。

暮色悄悄的降临,婆娑树影渐渐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满目雄浑的黛色,满目温馨的清香。

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出现了,淡淡的,朦胧的,若有如无。

有关葬礼的作文【四】

这个人物的出场就给人一种沉稳平静的感觉,他带着刚入职场的羞涩,又带着与生俱来的成熟,他极具责任心,有主见又有事业心,和新月一样,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也是一种希望,同时,也从他身上看到了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定。

在围绕着这四个主要人物的故事中,璧儿,淑彦是被思想禁锢的牺牲者,她们做好了自己,却忘记了,人是可以有思维的。

这部作品读完了,我所感慨的是荡气回肠的故事情节?是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是宏伟庄严的穆斯林盛典?其实,都不是。触动我内心的是在那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平常百姓的渺小,与迷茫。所以,不管怎样,如果新月还活着,她的人生最重要的主题词应该是希望和探索。

有关葬礼的作文【五】

我从小就是个书迷,几乎看遍了我所有能看到的书,但一直没有时间,也没有毅力去看完一本完完整整的小说。那一天,妹妹带来了一本厚厚的小说,说是专门为我借的。惊讶之余,我细细打量了这样一本拿在手里仿佛有着浓厚岁月沧桑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精致的封面,引人入胜的介绍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球,我静下心来,开始翻阅。令我没想到的是,这本书的文风那么符合我的胃口,就好像一个赤脚走在遍布荆棘的荒路上的人突然穿上了一双舒服的鞋子,那种感觉是无法表达出来的,只能用心去体会。

书里的文字,就像一件件华美的羽衣,不仅语言优美,韵味悠长,还经得起细细的推敲。它给我一种远离人间,像是在另一个世界的感觉。清新脱俗,华丽精致,既不庸俗,也不拖拉。这才是我一直想要阅读的作品啊!

书里的主人公韩子奇痴迷于玉,促使了他与梁君璧的婚姻,但是那是逆境中的自然结合,没有爱情。但是在海外流浪十年之久让他与梁冰玉惺惺相惜,产生感情,最终生得一女,新月。而她,又是另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了。她始终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和自己相爱的人阴阳相隔,只有一首《梁祝》永永远远的陪着楚雁潮,陪着他寂寞的心……

这是一个悲剧,却充满着力量。也许是我还小,对于这本书的真正含义我理解得并不透彻,但是我无法否认对它的喜爱,它所表达的情感远远超出了文字本身,它的身上有着浓浓的民族气息,它的身上烙着鲜明的时代的印记,成为了一个民族,乃至一个时代的记忆。

我用了四天的休息时间将它看完,才发觉自己已深深陷入了霍达用文字编织的世界里。那个似真似幻,欲语泪先流的世界,成为了我心中永远的神圣。直至现在,那婉转千回的故事仍似历历在目,只要脑中一想起它,各种刻骨铭心的爱情悲剧便会蜂拥而至,要思考好久才能回味过来,心中早已不复平静。

指尖磨砂着精致的封面,我的嘴角却勾起了笑容,经典便是经典,只可永远在心中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