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抒情>

美丽人生没有绝对的自由作文(生命因自由而美丽的作文)

美丽人生没有绝对的自由作文(生命因自由而美丽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06-18 00:53:29
美丽人生没有绝对的自由作文(生命因自由而美丽的作文)

美丽人生没有绝对的自由作文【一】

既然谁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那就做最好的自己。人之为人,就在与能自己做好自己,在于有自己的风格、于生活中有自己的个性,而不是复制别人、模仿别人。胡适先生曾言“发展个人的个性需要有两个条件:第一,须使个人有自由的意志。第二,须使个人担干系,负责任”。我本人是非常赞同胡先生的所言,人之为人,就是要善于思考、敢于担当、勇于做事。舍此而外,人生便如行尸走肉、忙忙碌碌而已,那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娜拉》戏中写郝尔茂的最大错处只在他把娜拉当作“玩意儿”看待,既不许她有自由意志,又不许她担负家庭的责任,所以娜拉竟没有发展她自己个性的机会。所以娜拉一旦觉悟时,恨极她的丈夫,决意弃家远去。也正为这个原故,易卜生又有一本戏,叫做《海上夫人》,里面写一个女子哀梨妲少年时嫁给人家做后母,她丈夫和前妻的两个女儿看她年纪轻,不让她管家务,只叫她过安闲日子。哀梨妲在家觉得做这种不自由的妻子、不负责任的后母,是极没趣的事。因此她天天想着有甚么事情可以做,甚至想着到外面跟人去过那海阔天空的生活。

人生本有很多羁縻,很多人一生大半时间都在沉湎于追求一些其实于他自己本无甚么相干的东西。而人生的脚步正是被这些不相干的“羁縻”所绊。《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对羁縻一词的解释是:“羁,马络头也;縻,牛蚓也”,引申为笼络控制。现实中,在人生路上有很多的“笼络控制”诱惑着我们,以至于走着走着,很快就容易丢失了自我。《尚书?大禹谟》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唯有行得公正、坦荡为人,才不会被这些“羁縻”所困。我以为人生的羁縻之一就是对一朝入得仕、锦衣把家还的过分追求,以至于我们十年寒窗苦读,只为“著成好文章、售与帝王家”,然后权色名利皆于手,一朝成名天下知。人生的羁縻之二就是陷入对追求物质享乐的无穷。纵有千万厦,只居一间室。这些物质的东西多半都是浮云。简单而平凡的生活才是我们所选,人生有很多有意义的东西值得我们追求,为什么一定要花上大半人生去追求甚么豪宅名楼、香车宝马、五彩珠宝呢?为什么一定要在不断攀比中马不停蹄地换房子、换车子、赚票子呢?为什么要不断地抱怨自己挣的钱没有别人多、自己家楼没有别人大、家里的液晶电视没有墙壁宽、苹果电脑样式永远赶不上潮流呢?生活中那些平淡无奇的东西——就像在高原上呼吸、在花园中漫步、在草地里晒太阳之对于人的.健康那般意义久远。羁縻之三就是被漫天盖地的信息所累。过多的信息摄入或者过度的信息依赖让我们的人生不自由。不是么?打开几个网页,关掉,一天过去了。打开无数个网页,关掉,就怎样自己的生活不由自己做主,一辈子过去了,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里对过度依赖信息的现象作了如下精彩的表述:“当人们使用着相同的网络,阅读着相同的头条,因为相同的信息垃圾而消化不良,信息社会同样造就了无数“单向度的思想”与标准化的人。确切地说,不是“标准化的人”,而是‘标准化的阅读器’”。人生为何一定要像别人那样强迫自己做这种‘标准化的阅读器’,做这个“单向度的人”呢?

生活是自己选择的,我选择的生活本只属于自己。“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周星驰吟诵的这首由明唐寅作的《桃花庵歌》注定将成为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经典。古往今来不乏有一些名人豪士热衷于做这种“他人看不穿”的事情。公元五世纪初,当那些东晋儒生都在为追求名利禄而穷经皓首,为博得君王赏而站在朝堂上战战兢兢时,陶渊明宁愿不为五斗米折腰,满心欢喜辞了官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桃花源”,竟成一代山水田园宗师。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一》),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是那样的悠闲自得,淡然超俗。19世纪的美国,当西部牛仔们正在到处乐滋滋的进行工业革命而废寝忘食时,梭罗带着一把借来的斧子,一脸悠闲地走进了瓦尔登湖边的青葱密林,在美国独立日的那天,开始搭建他的湖边小湖。对梭罗来说,这或许只不过是一场有关生活的实验,是一次梭罗自己所选择的生活。

人生而自由,生活才自由。自由是一片天空、一片草地、一种思想、一种精神,自由是《肖申克的救赎》监狱的上空,是鸟儿的翅膀。自由还是陶渊明笔下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百度百科名片对“自由”的定义是:“自由,即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约束。顺天道而行之。”南朝陈国徐陵的《玉台新咏?古诗》曰:“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晋袁宏在《后汉纪?灵帝纪中》言:“今方权宦羣居,同恶如市,上不自由,政出左右。”我以为其实自由就是一种权利,一种选择属于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当我们身居庙堂时,选择心怀天下,为我们的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是我们的自由;当我们处在庙堂之外时,选择独善自身,积极生活,爱社会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也是我们的自由。自由天生而赋予,禁止别人的肆意辱夺。熊佩云在《自由在高地》关于自由有着精彩的表述,他说“只有自由,才能体现人的创造,才能获得人的高贵,才能恢复人的尊严,并且最大可能使社会趋于平等。进一步说,自由是一切价值的出发点,而平等则是个人或社会不断实现的过程,其目的仍是捍卫自由”。我们追求的自由,正是一种高尚的价值,一种独立人格的精神,因为只有自己的自由,才能有做自己的尊严,让自己活得更好,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这个时代赋予了我们的权利和自由,赋予了我们选择的生活自由。

人生多羁縻,自由做自己。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以为,放下“羁縻”,可得自由。佛又曰“谄曲贪嗔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我以为,多抛弃一些羁縻,可多得一些自由。裴多斐说过“不自由,宁可”,我以为,不自由,乃可活。好好活着,是对社会和家庭负责,是对家人和朋友负责。自由在哪里,我以为自由在心里,自由在高地。自由是什么?我以为自由是那片蓝天、那片草地、那缕阳光。

美丽人生没有绝对的自由作文【二】

近日,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张桂梅,由于拒收了一名毕业学生的捐赠引起了热议,而张校长拒绝捐赠的原因,正是因为这名学生如今已是一名家庭主妇。网友高喊“职业自由”。替这位太太打抱不平,可平心而论,这份自由,有几分自尊,又有多少卑微呢?这不是自由,人没有向下的自由。

余秋雨曾说,“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在许多女性当中,这个太太似乎算是较为幸运的,她在该读书的年纪遇到了她的恩师,获得了多少人可遇不可求的机会。校长过着贫苦的生活,为这些女孩造一座桥,一座通往独立、自由、强大的桥,而这位太太做了什么呢?她亲手将这座桥撕碎,她不走这座桥,还要踏入冰冷的深渊,在无知的江水中沉睡。她选的路不止践踏了自己的人生,还辜负了张校长的栽培。做家庭主妇如何自强,是自由还是牢笼?愿君慎思!

如今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并没有消除,性别歧视,总是于无形中束缚者女性的思维。正如波伏娃所说的:“人们将女人关闭在厨房里或者闺房内,却惊奇于她的视野有限,人们折断了她的翅膀,却哀叹她不会飞翔。”如何拯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的女性?唯有经济独立!首先要做到生活上不依附他人,才能在思想上不受制于他人。张校长省吃俭用培养出一批学生,为的就是让女孩们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可这位太太却将丈夫的钱递到校长面前,完全违背了校长的建校初衷。年轻时依靠校长的资助读书,成年后依靠丈天的钱生活消费,无异于植物上的菟丝,赖于他人的生活真的自由吗?当依附变成了理所应当,这是历史的`倒退。

在我看来,这位太太的捐赠行为是极不负责的。建校之风,是让女性站起来,张校长毕生所求,不过是让大山里的女孩也能走出狭窄的小屋,嗅到平等的空气。若是接过这位太太的捐赠,那些在读的学生怎么看?她们要将梦想的幼芽扼吗?她们要对学校失望,重拾“读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吗?所有女性都在一艘船上,请不要对一个人的沉没无动于衷,而要团结起来,自强自立。造物者赋予女性美丽的权利,从未给她们服务于人的义务,而所有女性都应记住的是,人没有向下的自由。

美丽人生没有绝对的自由作文【三】

若您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那就让我给您上一课吧!

您的师尊最喜爱的.学生,颜回。他算是很讲道义了吧,最后因仁义,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您应该很崇拜他吧,觉得他非常了不起。呵,您又错了。他在当时也是很有名气的人了,若他放弃了小仁小义,让自己活着为社会多做些有价值的事岂不是更好?再说,他的父母因他去世,在老年便得不到照顾,这可是不孝啊。可谓百善孝为先,孝都没尽谈何仁义?所以,没有纯粹的仁义,要慎重选择一定的利益。

再如,公叔文子,也是位贤人,但他有求利之心。否则,他怎么会义然后取呢?他那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去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所以要在符合仁义的情况下谋求利益,不能只有纯粹的仁义。

请您换位思考一下,一位君王,若不为国家谋求利益,如何让人民生存?一个人若无利益之心、无所追求,还有什么发展可言呢?只不过在仁义的基础上谋取应得的利益,才能生存与发展啊。

没有绝对的仁义,但,可以有仁义上的利益。

美丽人生没有绝对的自由作文【四】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有和它相对的一面。所有既然有这个“善良的天使”—爱,那就自然少不了“可怕的.魔鬼”—恨。这个可怕的魔鬼他可以使人变得邪恶可怕。虽然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有相对的,但是最后的胜者始终都只有一个,那么胜者最终会是谁呢?我不知道,我相信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人会知道。

起初这个世界上有一位神奇的预言师,他曾说过:胜者永远都是正义的一方。事实也证实了这个预言,但又有谁会知道正义的一方是“爱”还是“恨”。我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有句话叫“由爱生恨”,所以恨即爱。甚至可以说的是,恨是比爱更高一个级别的爱的方式。所以我们可以说成恨就是最终的胜者吗?不可以。因为爱也是正义的一方,虽然恨比爱更加具有代表性,但是恨中还是有一定的邪恶的。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胜者。就比如说中国和日本的战争,有很多人会认为我们中国是胜者,但是也有人会认为日本是胜者,因为我们都说:努力的人都是胜者。

所以如果你认为“爱”是胜者,那么它就是胜者,反之如果你认为“恨”是胜者,那么在你的世界里它也会如你所愿。我们并没有资格去否定别人的思想,因为我们自己的思想也会被别人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