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抒情>

工匠精神话题的作文结尾

工匠精神话题的作文结尾

更新时间:2023-12-04 01:07:08
工匠精神话题的作文结尾

工匠精神话题的作文结尾【一】

旧时,有一位画家在画马时觉得不像,便将其改成了老虎。他的两个儿子问他时,他便解释道一个是马,另一个是老虎。于是他的儿子出去打猎时,一个将马误看,射了一匹千里马,另一个将虎误看,骑上去被咬了。凑合看着像,却终酿成了悲剧。

 

工匠精神话题的作文结尾【二】

现代社会,每每提到买汽车,买手机,买手表,中国人总会侃侃而谈:手机要买老美的苹果,汽车还是德国人制造的保险,手表要小日本的用期较长久……那么国货呢?为什么国人口中大谈特谈的没有一件国货呢?

哦,因为我们国家的工匠都成为了商人。

从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等官员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精心制作,诚信品质,坦然而有力的:“我有一船之力即抵洋人一船之力。”那时即使中体西用的思想有种种弊端,但我国学习西方器具,制造本国工业品的诚意却是令人感动的!在那些动荡的时代,我国出现了如邓稼先般无数爱国工匠,为国家工业捐躯。他们对零件,对一个小数点的执著充分体现了一个工匠认真负责的态度及敬业精神。

反观现代,化身为商人的工匠们不知廉耻的赚黑心钱,小到毫无技术便敢沿街摆摊修手机贴膜,大到为了赚钱将客人一点小问题的用品说得天花乱坠,干脆骗人家花大价钱修复……

仅仅是因为逐利之心造就了一批披着工匠外衣的商人么?

当然不。

现代人对待工业品的态度也是造就这一情况的致命缘由。老人们常言以前人的东西坏了去修而现代人的东西坏了却会扔掉。然而正是这看似平常的举动使中国工业久久停滞不前。时代在进步,科技日新月异,于是人们习惯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尤其中国人更从自身便追求品牌,追求新兴。人们对工匠劳动成果不再尊重,甚至淡去民族危机时的爱国之心去支持外国货,于是工匠们也只好只挣一时利益,化身商人。

中国商人已太多太多,工匠却如脱发般日渐稀少。我真心希望首先国家可以倡导人们支持国货,扶持工匠;其次国人把目光放长远,为我国工匠开辟一条道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工匠们要认清身份,担起责任与义务,真正造福人民,敬业务本!

别等N年以后,提起中国只空有一个文明古国的外号,实则一群黑心商家的无工匠国度!

工匠精神话题的作文结尾【三】

这本书是日本秋山木工的创始人秋山利辉先生关于如何培养具有日本特色的合格“匠人”的作品。秋山利辉现身说法,讲述自己从进入木工行业,努力自我培养,直到成长为一名行业领袖的人生历程。通过列举“秋山木工”的“匠人须知三十条”,阐释了自己心目中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即对一个人品格的重视远高于对其技术的要求。

读完全书,有三点体会:

一、很喜欢这本书的名字,“匠人”旧指技术精湛的手工艺人,而“匠人精神”则是一种态度,或者可以说是工匠的灵魂。我喜欢并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样的人,穷尽一生,磨练一项技能。

二、对照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我将“匠人须知三十条”进行了分类。“打招呼,联络、报告、协商,听懂并回应别人的话,随时准备好以及熟练使用工具,做好自我介绍,好好发表意见,勤写书信,善于打电话,会打算盘,能够撰写工作报告”,这些归于“能力”。天赋固然重要,后天的努力必不可少。“匠人须知三十条”中能力部分又可以分为自身硬件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的磨练和提高自己,才能在机会降临的时候将牢牢抓住,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当今社会,再也不能“闭门造车”,只有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开朗,不使他人焦躁,和蔼可亲、好相处,执着”,这些可以看做是方程式中的“热情”。事业的成功离不开热情,离不开执着。积极乐观的形态以及对事情的“不抛弃”、“不放弃”都是将工作做到极致的必要条件。“明白自身立场,积极思考,拥有自豪”,这些相当于成功方程式中的“思维方式”。“匠人须知三十条”与“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异曲同工,都告诫我们:“先德行,后技能”,想把事做好,先把人做好,“己成,则物成”,“有成人而后有成事”。此外,三十条还涉及到了感恩和自我总结。

三、“守破离”讲得很好。“守”是学习,是传承,别怀疑,不批判,因为你是初学者。“破”是吸收,在“守”的基础上,将自身的经历和体会融入到所学之中,不拘泥,有突破。“离”是实践,将所学所思去运用,成也好,败也罢,能修正,有提高。

《匠人精神》这本书的读者群很广,可以是工匠、商人,也可以是教师、学生。培养严谨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对于每个人、每个国家,都十分必要。瑞士的钟表、德国的汽车、日本的电器,虽不敢说是理想中“匠人精神”的现实体现,但至少那种追求卓越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