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抒情>

留住心中的感动作文(留在心中的那份感动优秀作文)

留住心中的感动作文(留在心中的那份感动优秀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19 13:18:33
留住心中的感动作文(留在心中的那份感动优秀作文)

留住心中的感动作文【一】

天气好闷热啊!太阳就像一盘火似的烤着大地,四周一丝风也没有。人坐在屋子了什么也不做,还是会不住的冒着汗水。

怎么样才能凉快一些呢?哦!对了,去游泳!我迫不及待的拿起泳衣,就往西枝江奔去!眼前的我,早已把安全抛在一旁。

到了那儿,我立即换上泳衣,然后马上就跳进河里,啊!可真凉爽啊!这凉爽的快感马上让我忘了一切,越游越远,最后,我游到了河中心,啊!够不着脚了!怎么办?我已经再没有力气游回去了,我边努力的往回游边大声呼着救命,可是,怎么?他们都只在一旁看着,讨论着,却不出手相救呢?

我快不行了,游不动了。口里呼出的救命声越来越弱,终于,上天好像听到了我的祷告,一位经过的好心叔叔,看到我呼着救命,毫不犹豫也跳了下来。叔叔正努力的向我这边游来,我的意识越来越弱了。看着叔叔那努力的身影,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挺住!

终于,叔叔游到这儿了,一把抱住了我就往回游,着动作是多么的困难啊!两个人游,这可是很累的,何况,他刚才还是游过来的!不行了,我再也挺不住了,昏了过去。之后,我的意识都很模糊,只知道是叔叔把我抱了上岸,然后,又对我进行了急救――人工呼吸。

我慢慢的醒过来了,我看见叔叔正拿着我的学生证,看上面的号码给我的.家人打电话。不一会儿,我的爸爸、妈妈赶来,一过来,就拉着我东看看西看看,问我的身体好不好!这样一来,我只顾着哭了,没有注意到我的救命恩人――那个陌生的叔叔,不知什么时候已然离去!而我,却始终没来得急对他说一声谢谢!

叔叔虽然走了,但留给我的,却是一份不寻常的感动!那份不一样的感动,一直荡漾在我的心中,永远,永远~!

留住心中的感动作文【二】

这令我感动的是什么?为什么会令我感动?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我和闺蜜去了一个公园散步,聊天。这天,是我的生日。

五年前,有三个别人都羡慕的姊妹,可现在却剩下两姐妹,因为某些事情让我们分离了。

阳光照射着我们,美丽的背景,可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话打断了气氛,小溪轻轻地说道:“我要移民去外国。”我惊讶的说道:”为什么?””因为外国的教学比较好,我后天就要走了。”小溪压低了声音。我不知道如何问她“我们后天去送你”。她点了点头,我们的眼泪情不自禁的落下。

到了傍晚,三个人的手紧紧牵在一起,我们都不愿意放开。我把她们送到家里。我便一个人走在路上,走到一条荒凉的\'路上。

那两天我不断在想:“带什么礼物呢?”最后,拿出了一张我们的姊妹的合影。这张相片的后面写着一句话:

我希望你永远都记得我们,有空回来看看,因为我们会留着你的位置……

今天,是我的生日,不知不觉,五年过了。不知道她过的如何。

“叮咚”我下楼开门,“请问你是石嘉欣小姐?”“我是!”“这是你的包裹。”我接过包裹签上自己的名字。坐在沙发上,慢慢地拆开包裹。里面装的是我最喜欢的“巴黎铁塔”,里面还有一封信,我拆开信,有一张照片和一封信。那张照片使我们在公园里散步时拍的,照片背后写着:

我不会忘记你们,因为我会把你们刻在心上,可在一个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地方,祝你生日快乐!

留住心中的感动作文【三】

春节是人们最隆重的节日。临近年关,远在异乡打工和上学的乡里人经历“春运“的重重考验,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共庆新年。

快要过年了,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办年货。大年三十晚上,各家各户桌上都摆满了香喷喷的年夜饭。饭桌上,家人有说有笑,唠唠家常,合计合计来年的打算,一起看看春晚,节日的气氛变得更浓了。饭后,老人、大人和孩子一起守岁,祈求新年更加美好。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张贴春联、放鞭炮,欢渡春节。人们见面个个面带笑容、互说吉祥话。小孩到本家近房(同一家族的人)去拜年,想多攒些压岁钱。整个乡村处在热烈的喜庆之中。

特别在大年前后,小镇上的集会便成了名副其实的“相亲会”。平时在外忙于打工的青年男女,恰好利用春节回家的这次机会解决了婚姻大事,也好满足家里老人的心愿。媒人约好地点,邀来男女双方见面。媒人帮着搭桥牵线,忙着撮合。双方的家人也都帮着仔细地打量。街上热闹的相亲场面,成了乡村过年风味独特的景象。

然而,在人们的印象中,“年味”似乎淡了许多。尤其是与近几年相比,人们更加怀念过去的春节。虽然过去的物质生活比不上现在,但是“过大年”远不是吃吃喝喝那么简单。吃喝只是物质匮乏年代给人们留过的心理暗示,本身并不是过年的重要内容。主要原因应该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缺失。大多数春联由原先的家人手写变为了街市上的印刷,人们已不能到裁红纸、写毛笔字、读春联的快乐了。人们过去之间的走亲访友也变为了呆在家中看电视或上网……于是人与人之间似乎多了层隔阂。

风俗正在简化,人情也日渐淡薄。原因就在与人们在追求更高物质生活时,却忘记了生育我们的“传统的文化”,令人担忧的是,无论乡村还是城市,这种趋势还在上升。难道以后人们只能在记忆中追寻那种“年味“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