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抒情>

高中中秋节作文议论文(中秋作文议论文高中)

高中中秋节作文议论文(中秋作文议论文高中)

更新时间:2023-04-04 18:22:41
高中中秋节作文议论文(中秋作文议论文高中)

高中中秋节作文议论文【一】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很少了。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有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地方,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饼与中秋节的联系是在明代。具有关资料说,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身和赠于亲朋好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比如,山西省介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小孩们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高中中秋节作文议论文【二】

中秋给人们以回味的不仅是那轮明月和那月饼。中秋是一个奇妙的日子,中秋之夜、皓月当空、凉风习习,家家餐桌前一定会围满了亲人。平日里,大家各都为了事业学习终日奔波。难得聚在一起,此时所有的琐碎之事都被瞬间抛开,家人们围坐在一起轻松的说笑着谈论着。这时平日里很难觉察到的暖融融的`气氛开始弥漫在每一个人周围,也许就在这时我们才会发现,同辈的孩童们已经长高不少了,父母的皱纹和那丝丝银发又添加了不少,爷爷奶奶的手脚渐渐不灵活,也许在这时候心里都会有莫名的伤感,也许会发现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这些最简单的幸福却是最珍贵的。那是一种稍纵即逝的美,是一曲无词无韵的歌曲,是一首蕴含生命与活力的诗篇。

遥望中秋明月,皎洁明亮,珠圆玉润,散发着清凉的光泽,照亮孤寂的夜空,也照亮了众人的眼,那双双迷离的眼神,因为明月而神采飞扬,那双双的目光也因为月而纯真平静。

可是月亮自己呢?月,就这么孤独的驻留在夜空,将摄人心魂的冷艳植入每个人心深处。遥望整个夜空,竟然没有一颗星星可以和她争辉,她的美,是供世人观赏的,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因此,明月才会如此美丽,才能够美得让人痴迷,不知道世人的目光给了明月何种的满足,让她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青春不老,冰清玉洁。

依稀想起,初中时度过的一个中秋,在皎洁的明月下,与友人一起,学着古人的豪迈多情,踱着步子在庭院中吟诗作对,饮壶觞以醉月,举杯起而邀月。

如今的我们,离古人太远,距离诗词太远,对于诗词越来越陌生。但是我认为,中秋之夜的确需要诗词的陪伴。假想一下,如果中秋留给我们的仅仅是缠绵交织的星月神话,和那月下瓜果,没有一丝丝诗律的情调,那我们对中秋还有什么回味?

中秋,就是诗。中秋月下低吟诗词,咏赏秋香皓月。

于中秋明月下,低吟“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才有了对中秋明月更深的理解。

高中中秋节作文议论文【三】

古人常常寄思于月亮,月和月饼是中秋佳节不可缺少的东西。

中秋节来临之际,不禁让我回想起小时候的圆月,我那时用稚嫩的双手拿着两块月饼,我拿起月饼对着月亮说:“月亮真圆啊,不知道是不是跟月饼一样的美味。”外婆听到后笑得合不拢嘴,那时,估计是月饼吃多了,于是便去喝水……一不小心却发现大水缸里居然也有一个月亮,于是赶紧拿着脸盆盖上,怕它飞走。

到了另一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炫耀说我有一个月亮,他们个个都不信,于是我赶紧把他们带来我家,过了一会儿,终于到了我家,那个时候我怕他们会把月亮吓着,于是便对他们“嘘”了一声,我小心翼翼的来到有,慢慢的打开,却发现里面什么都没有,为此我被伙伴们嘲笑,说我吹牛,我被气哭了,我明明就用脸盆盖住了的……后来,妈妈回来了,看见我闷闷不乐的样子,便问我怎么了,于是我把事情都告诉她了,结果妈妈也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唉,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傻,现在的我已不会在做的傻事,因为,现在的'我已是一名五年级学生了,我已经长大了……

过几天,月亮又会再现圆,而在月亮下的我不会再是从前的黄毛丫头。所以说每看见圆月的我触动很大,因为它不光寄托了我小时候单纯简单的愿望,同时,它也见证了我们成长,让我日益的成熟。又是一轮圆月,又是一轮“岁月”……

高中中秋节作文议论文【四】

中秋节,一个全家团圆的日子,一个圆圆整整的月亮在空中走着,人们在家里的热闹声,该是多么完美的`一幅画卷。

中秋节,它来了,不管是大人或小孩我想他们应该都很高兴、快乐。

在中秋节的晚上,每家每户都会拿出柚子和月饼放在门口,然后再打爆烛,仿佛是表示让月亮来吃,但我却认为很高笑。

到了傍晚,我家每次都会一家人幸福地坐在一起赏月。那月亮又圆又大,月亮里面仿佛真的像电视剧里演的有一个叫吴刚的人在砍树。

正在开心的开着玩笑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月宫上的嫦娥,看见人间这般的欢喜,她肯定会触景生情的,我不由自主的惋惜起来。

晚上的月亮特亮,组织赏完月亮之后,我们一家人又开始去和别人家打气呼呼。初中中秋节600字

而我,经常一个人去找同学玩,那个时候还小,不懂什么事,直到到了开学之后又会想起父母。

我知道,现在已经不可能再像小时候一样黏在父母身边了。但我还是觉得中秋节是一个很特殊的日子,不管少了谁,都欢喜不起来。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是升学还是就业,不管是闲还是忙,我都会抽出空来和家人过中秋节。

在这里,我要祝福会世界的人们,中秋节快乐。

高中中秋节作文议论文【五】

中秋节的时候大家都要边吃月饼边赏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来告诉你吧!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高中中秋节作文议论文【六】

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变迁。你看,农家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越来越多的餐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肉类、蔬菜、海鲜。“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中秋节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高中中秋节作文议论文【七】

小的时候,意中同时期的孩子们管中秋节叫八月节,或八月十五,甚至是直接称呼其为月饼节。所谓月饼节,当然是到了这个节日就能吃上月饼了。孩提时代的月饼,主要是老鼎丰糕点厂、胜利糕点厂、回民糕点厂生产的月饼,售价统一为八角五分一斤,需要半斤粮票。也就是一角七分、一两粮票一块,足足有二两重。但并不是有了钱与粮票就能随便买到的,平时没有卖的,惟有到了临近节日,副食品商店的糕点柜台才开始出售。但要记住,还有一个附带条件,还要凭每户一本的副食购物证购买的,并有严格的规定,或每户二斤,或每人一斤。否则,只能用钱与粮票购买翻毛月饼了。所谓翻毛月饼,也就是那种与传统月饼大小相仿,外表面一层一层、酥酥的、白色的、也是用作月饼的馅制成的外酥有馅的,姑且称为月饼吧。有一件事,意中至今想不通,就是用料相当,同样大小,功能一致,且制作工艺明显复杂的翻毛月饼,为什么可以敞开供应,而月饼却要凭证定量供应呢?这当然不是纯出于物质紧张考虑而为之的,是否就如同那个时代每年除夕晚饭前,学生要到校吃糠与杂面混合而蒸的大饼子,俗称忆苦饭的举动一样,要铭记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一点意中不敢确定,也无法确定。

一户二斤月饼的时候,每个家庭成员能分到个人手里的,也就一两块月饼。有条件的,再买上二斤翻毛月饼,也就尝尝月饼,这个节日也就“糊弄”过去了。有几年翻毛月饼也一度脱销,只能拿桃酥顶替月饼享用了。记得二姐当时正与二姐夫处对象,这样重要的节日彼此登门看望老人是必须的,而礼品亦是必须拎的。成瓶的白酒有钱买不到而只能选择纯度极低,介于白酒与果酒之间的那类“伪”白酒,像样的月饼无法买到而用桃酥替代,这个节日怎样走动?真是难为那个时代的成年人了。

少年意中的记忆里,并没有多少与中秋有关的记忆。细想起来,处于物质匮乏年代的人们,所有的记忆仿佛均与吃有关,而忽视了永远不变的蓝、白、黄的穿戴。而几枚月饼及晚间的一顿大米饭和少许的几两猪肉炖的一锅菜,并不能唤起什么美好的回忆。而与中秋有关的记忆,几乎均与国庆节有关。当时,国庆节有两天的假期,一般都是国庆当天的10月1日和第二天的10月2日。因为明天开始可以连续休息两天了,9月30日就显得相对轻松而惬意。因为国庆节开始,每个人均可以多用一到两张肉票购买半斤或一斤的猪肉,也许还可以用别的票证额外买些鸡蛋或海鱼,而使餐桌更丰富一些,家里就有了不同于平时的“富足”,而沉浸在国庆前亢奋气氛中的人们,就会把这天晚上的饭菜打理得稍稍丰盛一些,菜里的肉就会比较多,油水会比较大而显得很“香”。这几乎是意中对于中秋、国庆的全部残存记忆。30日的晚饭,还有饭后迅速融入到大街上欢乐的人群中。这时天已经黑透了,街面上所有单位都悬挂着国旗,门脸上方写着“欢渡国庆”字样的'横标,门前或楼顶上,都亮着拉成长串的、五颜六色的灯泡,在只有荧光灯管与白炽灯的年代,能有幸亲眼目睹诸多有颜色的灯泡一同亮起,是怎样激动人心的,不是那个时代的人是无法的。而此时所有的商店都在灯火通明地开门营业,熙熙攘攘的购物人群,更增添了节日的氛围。而此时吃过晚饭的人们一下子都涌上了街头,不约而同地欢笑着,彼此调侃着,伴着不时而来的彩车的锣鼓声,一次又一次地将欢乐推向高潮。

大约晚九点钟的时候,江边开始燃放烟火了,尽管和兴路离松花江很远,但因为彼时没有高大的建筑物遮挡,仍能清晰地看到烟花的绽放。每一次升空、舒展、变幻,都会引发人们一声又一声的惊叹与欢呼,然后沉寂于等待下一次的腾空。随着烟花的此起彼伏,随着人们的赞叹与振臂,欢乐持续并延续着……。这就是意中儿时对中秋及国庆的记忆。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逐渐丰富起来,票证被取消了,甚至连用了多年的粮票都被取消了,现在只要有钱,什么东西都能买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传统的老鼎丰、回民月饼被异军突起的米旗、好利来等民营企业生产的产品替代了,并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甚至一度难寻。有些年,意中健在的父母每每到了中秋来临之际,思念老味道的老鼎丰的青红丝和回民的川酥月饼,为了满足老人的嗜好,意中要专门去道外买回几斤老鼎丰与回民月饼。这时,米旗、好利来等新产品的包装业已全部换上专门设计的精美包装盒,而老鼎丰、回民仍然沿用传统的牛皮包装纸,五块月饼一摞,用纸包好,上面覆盖一张红色的印刷纸,用纸绳捆绑起来,拎着走。想想也就明白了,有精美的包装,谁还会选择古老的纸包装?油腻腻的月饼一会就把包装纸浸透了,一大块一大块的油渍暴露在外,不要说送人,就是拎着走,也有碍观瞻。所以说,那时的老鼎丰、回民等品牌,不被替代都不可能。

月饼的样式多了起来,可供选择的余地就大了,到了中秋,家里的月饼自然就多了起来。

不仅月饼丰富了,居家的生活水平也迅速得到了提升。到了中秋这天,意中的哥哥一家会回到与意一同居住的父母家中,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面对满满一桌子的美味佳肴,举杯畅饮,在共祝佳节的同时,其乐融融地安享天伦之乐。晚宴结束的时候,正是圆月升起的时候,撤去一桌子的饭菜,把各色月饼、水果用盘子盛着,摆满了一桌子,用父母的话说,这就是传统的赏月。

尽管吃不了多少,但看着满桌子的食品,对意中这些从物质匮乏时期艰辛走过的人们,心中有多么满足,多么惬意,并于中感受美好生活的心情,毋庸言表。

当别人都安心享受这份富足的时候,倒是还没有上学的意中之子明明第一次看到餐桌摆放月饼、水果,感到新鲜有趣。于是,用手拿起这个尝尝,拿起那个瞧瞧,快乐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天吃过晚饭,明明又等着“赏月”,摆月饼、水果,于是,一家人乐着、笑着,拿来月饼、水果,反正一个中秋节家里的月饼、水果品种、数量很多,尽可以由着孩子的心性吃玩。一个中秋节,意中家里的赏月行动得连续“上演”七、八个晚上,只要老人高兴,孩子喜欢,做为上有老下有小的意中,又有什么不能担当的?

这个小插曲在意中的记忆里印象颇深,虽然过去二十多年了,当年的情景似乎就在眼前,清晰可见。可惜,明明业已长大成人了,而年迈的父母已经“远行”多年了,再也没有人唠叨老鼎丰、回民月饼了,再也没人张罗摆桌子赏月了,再也没有一桌子人围坐的场景了,再……。中秋,几成了意中追忆父母的一个痛,一个永久的痛。

曾几何时,国人陷入高消费的误区,什么都追求最高档,最贵,最好,就连月饼亦没有逃过一劫。先是几百元,上千元一盒的高端月饼,然后是动辄上万,甚至几十万一盒的天价月饼。名义上的主角月饼其实成了配角,一个偌大的月饼盒里,寥寥几块直径五、六公分的月饼填充其中,配上洋酒的有之,配上高档茶叶的有之,配上手表、首饰的有之,把金珀做进月饼的有之,后来干脆用黄金做成月饼形状的,堂而皇之加入到一大军,成了独特的中国现象。

原来的单位,每年只有一次为职工分发福利。不知从什么时候兴起又加上了中秋节的职工福利。当然了,在为职工分发福利的同时,拉关系、拜访领导、送礼也就随之而来了,其行为用甚嚣尘上来形容都不为过,其风一发不可遏制,呈愈演愈烈之势。由此引发的一触目惊心,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为此,党中央及各级政府三令五申并动用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加以打击,终使这股风气得以遏制。

今年中秋节,以往那些价格骇人的天价月饼不见了,就是性价比失真的礼品盒也少有人问津了。而普装的老鼎丰又回来了,并成了市场的主流。虽然现在的老鼎丰月饼售价已经从当初的八角五分一斤上涨到五十元一斤。意中粗算了一下,当初的普工月工资三十八元六角,现在这些人的退休工资接近两千元,工资上涨幅度与月饼上调速度相近。好在一年只有一个中秋节,好在我们有更多更好的食品可供选择,好在……。意中为我们生活在有那么多的好在而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