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抒情>

写母亲的作文大学(关于母亲的大学作文2000字)

写母亲的作文大学(关于母亲的大学作文2000字)

更新时间:2023-03-16 01:13:34
写母亲的作文大学(关于母亲的大学作文2000字)

写母亲的作文大学【一】

书中我最认同的一句话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通过探索了解道理,丰富知识,处事的意念诚实,对待事物的态度就客观了,人的心志就端正了,品行也就好了,家族也就可以整肃好,就能治理好国家,天下就太平了。如果我们都这样做,那给多好,天下能太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书中我们都应该做到的是:孝子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衰,祭则致其严。大意是:孝敬侍奉父母时,应当尊敬他们,使父母高兴,父母生病时,应当表现出焦虑,他们后,应当十分悲痛,祭拜父母时要严肃,这样才算孝敬。

钱文忠教授讲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不是一味的保守,而是有节取中!

他对于有节取中这四个字,没有作解释,所以我也不是很理解!不过他重新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古话,对现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的启示:

首先,要提升自己的修养;这样家庭就会美满、幸福、和协,家和了万事就兴;

才可以集中精力去工作、去创业;最终才能够事业有成!

今天看了钱文忠讲大学与中庸,懂得了不少礼记方面的事!尤其是他讽刺那些房地产商人们的的摘句和那段对大学中庸的高度概括的那句话,也就是我在小时候被三字经的那段话“做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德望与天下,必须要能治理国家,要想治理国家必须治理自己的家,要想治理自己的家必先治理好自己的身,要像修身必先修其心,修其心必明白道理,明白道理之前要知道这件事物,要知道事物必须先看到这件事物,这是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同时也是我们必须要明白的道理!

还有就是那段有德才有人,有人才有地,有地方有财,有财方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一个人有德是根本是关键再有才也无所谓,只会招来别人的憎恶!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

我会深刻理解这些话的,我以后会照这些话去做的,尽管别人不是这样,周围的人不是这样,但只要我能做到他们做不到我也没办法,毕竟我不是耶稣不是释迦摩尼!何况他们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相信,何况一个无能的我!我只要把我学到的自己能做到就好了!

写母亲的作文大学【二】

中科院院士韩启德先生曾言:“我们中国在传统上是把治学和做人完全结合成一体的。”是的,在儒学体系统治中国的2000多年来,大众接受的教育主要是关于怎样做人的。从仁、义、礼、智、信到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儒家思想的不断发展,似乎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人格系统,同时,也从思想文化的高度上,为华夏文明铺开了为人处世的漫漫长征。

而《大学》是在这条征途中闪烁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可能没有孔子那样声名赫赫的作者,但在我看来,它意义非凡。它似乎极早地系统而直白地把做人放在了思想的核心、学习的基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不仅直接地告诉了我们修身之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必要性,更是摆出了一条如何修身的明智之途。这样的思想高度,是前人所未达之所,亦是后来之人无法企及的`。

朱熹曾指出:“《大学》是修身治人的规则。如人起屋相似,须先打个地盘,地盘既成,则可举而行之矣。”然而,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崛起,人们似乎把做人和治学逐渐分离,学习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应用科学,即格物、致知。久而久之,社会上的一部分人失去了做人的规则,甚至还出现了应试教育这样僵化了的育人系统,令人不胜唏嘘。实际上,这样的学习风气从根本上就已经失去了方向——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正心、诚意,是修身,故而,缺乏思想道德修养的求学是无法树人的,也是无法进步的,因为这样的人做不到真心诚意地热爱学问,而只是虚情假意地将学问当做是成功的工具,那么求索又怎么可能竭尽全力、精益求精呢?

“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坚持治学与做人的统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现代教育不可逆转的涡流。同时,也只有不断追求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修身之道,方可成就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信念。

写母亲的作文大学【三】

在很多时候,我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忽略掉这个最爱我的人,在很多时候,自己也会习惯性的把她的爱当成理所当然。

大学生活是如此的丰富而又忙碌,以至于自己似乎很难找出一段时间去好好地想一想那些在远方的亲人。从自己最初的记忆开始,我好像就一直坐在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后面和她一起驶向一个叫做家的地方,无论是在飘飘洒洒的雨中,还是在冬日清冷的阳光里。再大一些时,我会在上学迟到时埋怨她的疏忽,然后赌气的随便吃几口早饭后就催促着她骑车去送我。那时她也曾“怂恿”父亲打过我,当时的疼痛和哭声已不再记得,剩下的只是她和父亲的气愤模样,那时的我偷偷拿过家里的钱,偷偷溜进满是呛鼻烟味的网吧,偷偷砸坏邻居堆放在门口的蜂窝煤,但淘气而又嘴硬的我每次被打后却又总是她来安慰我,她知不知道,那时的我曾认为她是一副怎样的假惺惺模样?

上了高中,我开始觉得母亲老了,她的额上开始出现清晰的皱纹,鬓角也开始有星星的白发。高二那年,姥爷去世的时候,她哭得痛不欲生,以至于后来十几日里嗓子都变得嘶哑,多年未愈的咽炎也严重起来。高三一年,在那个全家精神都高度紧张的时间里,她说话做事都变得小心谨慎,生怕说错什么给我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后来山东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拿到手里面时,她说起高三那一年她居然瘦了十多斤,还调侃说自己不用再减肥了,可她却不知道,她那一向蛮横的儿子在听到这句话之后也曾心酸过很长时间。

永远难以忘怀那个夏天的.深夜,还有从皂荚树上滴落在额头上的露珠和她打电话四处询问的焦急模样,当时我到同学家里面打游戏,没想到最后居然玩到了半夜;还有我生病时,她那半夜隔着门叫醒我为我倒水时的神态,现在想想,那时的我是如此的骄纵和不懂事,就像是一个活生生的叛逆少年,而她,总是为她的儿子心甘情愿的做很多事。

上大学后,她担心我无法适应住校生活,便每隔一天就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得知她那没有美术基础的儿子在大一学建筑十分吃力时,她一边为自己的儿子着急,又一边劝我只要努力就好。当我告诉她,她那个在高中从来都只拿进步奖的儿子拿了一个三等奖学金时,她竟高兴地流下了泪,她知道,她的儿子学的很不容易。

现在想想,我总会觉得愧疚,我总是习惯性的厌烦她的唠叨,习惯性的将她的叮嘱当成可有可无的事,但自己却也总是在一个人的夜里会想起她,我还像那个被欺负后被她搂在怀里的孩童,可以永远肆无忌惮的放声大哭。在很多时候,我都是羞于说出“妈妈,我爱你”这样的话,总觉得它又矫情又虚假,也很少在母亲节或者感恩节的时候给她买一束花,因为我知道她一定会说我浪费而不务实。而她,我的母亲,这个将近半百的女人,不曾对我有过半句怨言。

老妈,我爱你。

写母亲的作文大学【四】

亲爱的妈妈:

在我的印象里,这是我第一次称呼你妈妈。也许是从小叫娘叫惯了的原因,突然改口喊你妈妈,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娘,首先,最起码我要感谢你的生养之恩。树有根,水有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深知,即使这一辈子我也偿还不了你作为母亲的大恩。我多么希望下辈子还能做你的儿子。

初中,我是在县城上的。那时我年龄小,常因想家落泪。每次离家返校时,我都强忍泪水。我怕你看见,怕你伤心,但我知道你比我还难受。那次返校时,我发现你哭了,尽管是偷偷的。由于住校,我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可只要有什么好吃的你舍不得吃,而是都留着直到我回家。有时,好吃的都放坏了你还不知道,我在心里埋怨你怎么这么傻啊,可眼泪却流了出来。后来读了朱自清的《背影》,我感受更深了。

父亲病了,你细心照顾,在我面前你从没流过泪。但从你的双眼我能看出,你不知流过多少泪。父亲去世了,你承担起了所有重担,在我面前你表现的还是那么的坚强。你变白的头发,增多的皱纹,手上的老茧,脸上的泪痕,还有瘦弱的身躯足以说明你的艰辛。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大二时的一天,我鬼使神差的起了个早。走在校园里,忽然,手机响了。我一看是你打来的,心跳就加速了,我心想这个时候打电话来家中一定出什么事了。电话通了,当听到我的`声音时你似乎放心了许多。你说做了个梦,梦见我受伤了。我听了有种想哭的冲动,我强忍着笑道:没事,我挺好的。你还嘱咐我要格外的小心。挂了电话,泪水还是来了。就因为做了个梦,你就担心成这样,儿行千里母担忧啊!我想,如果天下的儿女都能像父母待孩子那样对待双亲,那该多好啊。

上了大学,虽然我很少落泪,但我依然想家,我理解了想家的概念。感恩 家是抽象的,亲人在,家就在,哪里有亲人,哪里就有家,想家不就是思念家中亲人么。

随着我的成长,我学会了向你报喜不报忧。在学校,有好的表现我都会告诉你,若是有不顺心的事我就埋藏在心里。我知道一旦我把一些事告诉你,你就会操心。儿女牵着父母的心,儿女的喜与忧就是父母的乐与悲。

百善孝为先,我却做不好;明明知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却不知把握现在;回到家能痛痛快快喊一声妈是多么幸福的事啊,我却生在福中不知福。有时我总是忍不住向你发脾气、使性子,而你呢,从不生气,还是和声和气的,满面微笑。对此,我怪自己怎么就不能忍忍呢。对于我的无知,我多希望你能骂我、打我,这样我心里也好受些。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封信是我考虑良久才落笔的,写这封信时,虽然我躺在床上,但我知道你还在忙活着。

写母亲的作文大学【五】

,实际上就是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奔走呼吁,这是有当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这里不具体阐述了。此外,孔老夫子本人,他是有深厚的内修功底的。因为他首先应是“修身”的典范,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否则,若没有内在和外在完美的统一,他的思想就不可能在漫长的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不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写母亲的作文大学【六】

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不知道在电视里面听了多少遍,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然而,自己却从未认真想过,这句话的前后来源,也并未深入了解这些词的真正含义,直到开始品读国学经典——《大学》,才开始有了点点认知,虽然理解浅薄,但也希望持续学习能够有所进益。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能够弃旧图新,使人能够达到最完美的境界。人要知道自己想要达到的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意向坚定;然后镇静不焦躁,心安理得,思虑周翔,最终能够有所收获,万物都有根本和直接,事物都有先后,我们只有弄清楚事情的本末始终,才能更加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

这里虽然是说光明正大的品德,然而所有的事情都一样。无论你想做成什么事情,你都必须要知道自己的最终目标,定下目标之后,然后静下心来,慢慢筹划,梳理事物的本末始终,做出思虑周翔的方案,无论工作、生活都会大有好处。我们时常被很多同时并行的事物缠身,工作中亦是如此,尤其创业公司,产品兼运营、运营兼销售这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一人身兼多职,有时候会觉得工作无从下手,那么你就要开始梳理这么多事情的细枝末节,优先级等,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列出详细的项目管理方案,这样便能轻松处理好事情。

之前在学校一直看到格物、致知这两个词,但却从未细细深究。直到看了《大学》,才知道这也是儒学中对“三纲八目”的追求中的两个点。古人所谓的三钢就是指: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而所谓的八目就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不知道被多少大学引做校训,但是确实很多人并未深入了解,这又多么可笑呢。

我们只有正确的认识了万事万物,将其研究透彻之后,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只有获取知识之后才能让自己的一年更为真诚;意念真诚之后才能心思端正,心思端正之后才能让自己更好的修养品行,只有品行修养好了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学会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方法之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掌握了治国的方法之后才能让国人过上太平富足的生活。

虽然这里讲的是治国、平天下之道。但是万事万物无不是如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强调的其实是内修,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中间的“修身”是链接内外的枢纽,和前面的相连接就是“独善其身”,和后面的相连接,便是兼济天下。现实生活中,也很少有人将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梦想与抱负,这世界,毕竟平凡人居多,但是却一点都不妨碍这套方法的实行。因为不管任何人,都必须具有良好的品德。想要出人头地,就必须将自己修炼好。去修养好的品行,永葆赤子赤心,去学习,钻研,丰富自己,让自己更学识更加丰富。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格物、致知,抱着一颗正念的心,去学习,去分享,去帮助......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