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抒情>

中国和美国的故事作文(关于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作文)

中国和美国的故事作文(关于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03-15 01:34:56
中国和美国的故事作文(关于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作文)

中国和美国的故事作文【一】

古时候,人们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庙里举行一种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求得神灵的庇佑,这种祭祀仪式叫“祭钟”。每逢祭钟时,不是要一头牛,就是要一只羊,然后将牛的头或者羊的头用大木盘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们就站在供桌前祈祷。

有一天,齐国都城里来了一个人,他牵着一头牛从皇宫大殿前走过。这时,恰值齐宣王在大殿门口看见了,命人叫住那牵牛的人,便问道:“你打算把这头牛牵到那里去呢?”那人回答说:“我要牵去宰了用来祭钟。”

齐宣王听了后,看了看那头牛,然后说:“这头牛本来没有罪过呀,却要白白地去,看着它那吓得颤颤抖抖、哆哆嗦嗦的样子,我真不忍心看了。把它放了吧!”

那个牵牛的人说:“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请您把祭钟这一仪式也废除了吧?”

“这怎么可以废除呢?”齐宣王严肃起来,接着说:“这样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这头牛吧!”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牛和羊都是屠生命。对牛的怜悯与对羊的残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不能算是仁慈。齐宣王的以羊替牛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可见他的虚伪。

中国和美国的故事作文【二】

移民美国的热潮已经持续了几代人,现在若问人们移民美国的原因,很多人都会回答:为了下一代的教育。那么,移民后的他们,其子女在美国得到了怎样的教育,又面临着哪些教育问题呢?上周五(20xx年4月12日晚上八点,相楠老师将透过一位曾在美国硅谷幼儿园工作的幼儿老师视角,一窥美国华人家庭的育儿生态,她将带来专题讲座:美国幼儿园的华裔孩子和家庭。

美国父母在孩子来到人世间,就会对宝宝说:无论你长大以后是健康还是病危;聪明还是愚笨;听话还是捣乱;美丽还是丑陋;成绩好与坏;爸爸妈妈都永远爱你,养育你直至能够独立自主。

中国式的教育是:父母能干的坚决不让孩子干;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无私的而是自私的。

美国人的爱是无条件的.,并不是溺爱,因为这是他们的孩子,和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无关。他们爱孩子,是享受孩子成长的过程,享受孩子带给他们快乐,他们会用准中、鼓励、欣赏、相信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当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会说“有父母支持我,肯定我,做任何事情为什么没有自信”?

美国小孩从出生,从家庭到学校社会,一直注重培养独立人格,所以自信。 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中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在政治的参与中具有独立自主精神。

中国的孩子只有分数,在学校要分数,在家里分数,就连带孩子出去见到熟人也是关心分数,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内心能自信吗?特别对于学习不好的孩子,他在学校几乎就是一无是处了,还指望有多少人能赏识他?这一点真的应该学习人家。

通过学习讲座,深切的感到真的需要改变一下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孩子画画的时候,不要总是说能不能线画得直点,写数字的时候希望孩子写的漂亮点,吃饭的时候希望孩子别弄得到都是,其实这些都是孩子在摸索学习中前进,总是想让孩子跟着自己的想法走,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多给孩子一点鼓励,不要泯灭孩子的想象。

中国和美国的故事作文【三】

??国寓言故事:老人和树

有一个老人家,在他自己的门前栽了一棵树。他每天守护着它,抱着种种的期待。

他希望这棵树长得像一把大雨伞,那么他可以欣赏一种好风景,又可以乘凉。可是他也希望它长成为一种有出息的栋梁大材,那么他可以用来建造一座大楼房,又美观,又牢靠。然而他又很想要它长得又高又直,像桅杆一般,因为他的`孙子已经在念书,将来中了状元,少不了要在门前竖旗杆的。不过,他也已经定好计划要造桥梁,做一件有益于人家的好事。此外,他还要制办床榻台几和一切木器;而最后,他就想到了自己年事已高,先做好一具寿材是刻不容缓的了,而这株树正是最适用的。

这个老人家,拿这棵树简直派了无穷尽的用场。而他都不是白派的,每次想到了一种用场的时候他就去抚摸一回,浇一回水,每天都如此。而这棵树呢,它也很想不辜负老人家的希望;可是,它不但喝得太多,而且精神负担也实在太重,这样,很不幸,不久它就掉了,虽然它还很年轻。

中国和美国的故事作文【四】

鲁哀公对拜见他的庄子深有感慨地说:“咱鲁国儒士很多,唯独缺少像先生这样从事道术的人才。”

庄子听了鲁君的判断,却不以为然地持否定态度:“别说从事道术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很缺。”

鲁哀公反问庄子:

“你看全鲁国的臣民几乎都穿戴儒者服装,能说鲁国少儒士吗?”

庄子毫不留情地指出他在鲁国的所见所闻:

“我听说在儒士中,头戴圆形礼帽的通晓天文;穿方形鞋的精通地理;佩戴五彩丝带系玉玦(jue的,遇事清醒果断。”庄子见鲁王认真听着,接着表示自己的见解:“其实那些造诣很深的儒士平日不一定穿儒服,着儒装的人未必就有真才实学。”

他向鲁王建议:“您如果认为我判断得不正确,可以在全国范围发布命令,宣布旨意,凡没有真才实学的冒牌儒士而穿儒服的一律问斩!”

鲁哀公采纳了庄子的谏言,在全国张贴命令。不过5天,鲁国上上下下再也看不见穿儒服的“儒士”了。唯独有一男子汉,穿戴儒装立于国宫门前。鲁哀公闻讯立即传旨召见。鲁哀公见来者仪态不俗,用国家大事考问他,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千变万化,对方对答如流,思维敏捷,果然是位饱学之士。

庄子了解到鲁国在下达命令后,仅有一位儒士被国君召进宫,敢于回答问题。于是他发表自己的看法:“以鲁国之大,举国上下仅只一名儒士,能说人才济济吗?”

这篇寓言很有讽喻意味。真才实学不是靠衣着来装扮的,形式不能取代实质。一种思想、学说或职业吃香与流行后,就会有人弄虚作假,附庸风雅,借以谋取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