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抒情>

浙江嘉兴2020语文中考作文(浙江嘉兴历年中考作文真题)

浙江嘉兴2020语文中考作文(浙江嘉兴历年中考作文真题)

更新时间:2023-10-26 20:34:57
浙江嘉兴2020语文中考作文(浙江嘉兴历年中考作文真题)

浙江嘉兴2020语文中考作文【一】

一、选文(1)(2)段顺序能否对调?请说明理由

这一试题有两种答法:(1)不能。因为这几段和第X段的XX几句是一一对应关系。

(2)不能。因为这几段存在着逻辑顺序或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或不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

二、问议论文开头第一段的作用?

(1)作为文章的理论论据。(2)引出论点或论题。(3)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请你简析XX段的论证过程?

(1)先(正反两方面)举出XX事例或者道理论据,然后得出什么结论(或证明什么观点)分、总。

(2)首先提出什么观点,接着用XX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或者道理论据进行论证,最后得出XX结论(或说明了XX的道理)总、分、总。

四、文段中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论证方法:道理论证(引证法)﹑举例论证(例证法)﹑比喻论证(喻证法)﹑对比论证。这是初中常用的四种论证方法。以后还可学到归谬法和类比法。

(2)论证方法的作用:

道理论证:通过引用X的话,充分有力证明Y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举例论证:通过举X的例子,具体有力的证明Y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比喻论证:把X比作Y,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证明Z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通过X与Y对比,鲜明、有力的证明Z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增强文章的趣味。

浙江嘉兴2020语文中考作文【二】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2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4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5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

(6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浙江嘉兴2020语文中考作文【三】

冬日的寒风凌冽而决绝地打击着窗,窗在“砰砰”地响,冬雨和冬风一起,演绎着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冬。

冬天的寒冷,冬天的干燥,冬日的万物凋零,都是我讨厌冬天的理由。但当有一天,我从另一个角度,欣赏到冬天的美……

早晨起床拉开窗帘,才发现阳台上的植物在入冬之后因霜冻而亡,呼出的气体变成了白白的雾。冬天的早晨,阴而冷,我穿上厚厚的大衣,向门外走去。

从楼梯走到楼下,竟发现一缕淡淡的阳光穿过冬日浓浓的雾,在这样微小的温暖之下,逐渐有了欣喜之情。忽然发现冬天的惊喜在于,最需要温暖时阳光随影而至。

不一会儿,阳光变洒满了一整个小城,从家门走出遇见了几个邻居,便寒暄了几句。

“今天的太阳可真好,要把衣服拿去晒晒了。”

“是啊是啊,今天的太阳可真好。”

厚厚的大衣在阳光之中更显温暖,此时已有许多邻居拿着一把小小的椅子,在阳光下尽情享受冬天所要给予人们的暖意了。

家门口对面的老奶奶此时也在门外,穿着厚厚的大衣,坐在舒适的椅子上。一旁的孙子直缠着老奶奶:“奶奶,给我讲故事吧。”老奶奶便捏着孙子那圆滚滚的小脸直说好。

老奶奶的儿子和儿媳走出门,儿媳手中的围巾道出了爱。她把围巾轻轻地围在老奶奶的脖子上,理了理老奶奶的衣领,笑着说:“妈,我们上班啦,你要主意身体。”

老奶奶脸上开出了花,道:“早去早回啊。”

“爸爸妈妈再见。”

一家人都笑了,多么温暖的画面。冬天的美丽在于,仅仅需要一点阳光,就可以看到暖阳下嬉戏的儿童,暖阳下织毛衣的妇女,暖阳下笑得很满足的老人。

美丽,需要走过转角欣赏,如冬天。继续向前走,看见另一个冬天。

走尽这老街小巷,竟发现许多树都在蓬勃生长,蓝空下生命力分毫不改,郁郁葱葱。尽管冬日的寒冷在打击着,树木依旧如战士一样守卫着生的尊严。叶子像夏日一样富有生的气息。拔地而起的生命又怎么会轻易被催残?

我低头,却意外看见新生的小草,浅浅的绿色,从土壤中钻出的生命,新奇地望着这个充满惊喜的世界。原来,冬天也意味着不屈服,用力量与冬对抗。冬,却也是一个审判员。只有坚强的生命才可越过寒冬,重获新生。

冬天应该是一个很容易让人满足的季节吧,比如说阳光,比如温暖,在这样的温暖与希望中也逐渐喜欢上冬天了。她虽凌冽决绝,却也不乏生命与浪漫。

而这一感受,是从欣赏中感受到的。

浙江嘉兴2020语文中考作文【四】

12.专心致志;知出知人;不求甚解

评分标准:2分。缺少一点扣1,分。

浙江嘉兴2020语文中考作文【五】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