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抒情>

关于家乡文化生活中秋节作文高中(中秋节思念家乡的作文高中800字)

关于家乡文化生活中秋节作文高中(中秋节思念家乡的作文高中800字)

更新时间:2023-05-12 11:26:26
关于家乡文化生活中秋节作文高中(中秋节思念家乡的作文高中800字)

关于家乡文化生活中秋节作文高中【一】

文化广场风景优美。走进广场中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雕像,它像一个腾飞而起的白天鹅,寓意着我们县的未来发展,底下苍劲刻着四个大字,其他方面刻着许多爱心人战士的名字。广场是由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草坪围成的,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像铺上了一个绿色的地毯。草坪上错落有致种着假槟榔、小叶榕等等。假槟榔笔直笔直的,像一个个精神抖擞的战士保护着我们的家乡。榕树的叶子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就像一个撑开的大伞一样,遮天蔽日,好让人们乘凉。

每到春天,各种各样的花如三角梅海棠,凤凰花、桃花,红的像火,黄的像金,白的像雪。树木抽出嫩绿的叶子,小草也是嫩绿色的叶子。每天晚上,广场都有很多人,热热闹闹的,人山人海,有的散步有的打球有的跳舞,到处是欢声笑语。

我喜欢文化广场,我更喜欢我的家乡。

关于家乡文化生活中秋节作文高中【二】

阿姨来了,把她儿子也带来了。妈妈和爸爸为了庆祝中秋节,都露了一手。我和姐姐正跟阿姨的儿子——鹏鹏玩得起劲,妈妈叫我们吃饭。鹏鹏嚷着要吃“月亮”,我和姐姐一看,发出一阵惊叹,原来,桌子中间放着一盘用皮蛋做成的菜,摆成一个圆圆的'月亮。看着这些菜,我都不忍心对它们下筷了。

最后,还是阿姨开了头。她夹给鹏鹏一口菜,既然己经成了“残月”,那就把它吃了吧,鹏鹏嚷着要吃花菜,我有意说:“不给你吃。”他听了,嘴一咧作出要哭的样子。我见了,赶忙夹一个花菜放进他嘴里,他立即张开小嘴笑了,真可爱!我最爱吃板栗,一边吃还一边想着今天有没有月亮。吃完晚饭,我到阳台一看,只见一轮圆月高挂在天空,它的光辉给大地披上一件银装。

我原以为今天肯定没有月亮,因为今天是阴天,谁知它却像人们一样,从很远的地方赶回来团圆,给人们增添兴致。

关于家乡文化生活中秋节作文高中【三】

这口大水塘是1958年大跃进时家乡人挖的,连同我以前曾经写过的两口水井一并挖的,开挖的目的有二:一是作为灌溉周围农田的水源,为农业的丰产提供水利命脉;二是为所建新庄提供生活用水和发展渔业提供养鱼的必要条件。那时挖水塘做土方工程不像现在有挖掘机等农业机械,人工只是辅助,相反,全部是人力畜力,靠人挖肩挑牛拉,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锹一锨一抬筐一架子车土挖出堆积起来的。水塘挖好后,右边是新建的16户人家的村庄,左边堆积成高高的黄土堆,再左边是一条通南北的宽大道,分别连接前后两个村庄,也是全村人外出的唯一出路。靠村庄的水塘岸及南北头栽植有一行杨柳刺槐香椿树等杂木,高高的黄土堆的一岸没栽树,而是经渍实后被社员们各家各户挖一至两口圆圆的红薯地窖,几十口地窖从南至北排开,很是壮观,也是当年我村的一大特色。大集体时代小麦玉米大豆高粱不够人吃,生产队春夏季就大种红薯,因为红薯高产,除晒过红薯干后哪一家,还会有几千斤的晚红薯需要窖起来过冬吃,甚至吃到次年春,下过红薯母子(春红薯就是头年的红薯作母育秧生长出的)才算完毕。那时社会上有几句顺口溜:“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红薯白薯吃全年,大米白面只过年,养鸡喂猪管花钱,年吃年干叫社员”就是当年社员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事实上,这口大水塘给我留下了儿时的诸多记忆,成为我对家乡无比怀念的窗口,给我们家乡人带来了无穷乐趣和效益。

春天,在阵阵春风的吹拂下,水塘岸边的一棵棵杨柳吐翠,枝条摇曳婀娜多姿;一束束槐花洁白盛开,芳香四溢温馨扑鼻;一株株香椿树嫩芽绽放,引得乡民们争相攀枝弄叶,采摘回家可以做成香椿炒鸡蛋、也可以做成麻油调香椿的美味佳肴,连同素面拌槐花,都成为农家就地取材待客的可口饭菜,至今回忆起来还让我直流口水!村里姑娘媳妇们,会手拿棒槌,端着脸盆,在春水荡漾的池塘里洗衣服,捶被单,嘻嘻哈哈说说笑笑间把活干完了;也有懒男人牵着老黄牛,让干完活刚卸套的牲口们到池塘边饱饮一肚子,然后,咩咩叫着心满意足地离开啦。为了到过年能吃到鱼,春天社员们还对份子买鱼苗几十万尾,固定专人定期往水塘下饲料,给鱼儿追肥。

夏天,我和小伙伴在水塘里消暑嬉戏。有时,我们在水里拿自制的水枪你射我、我射你打起了水仗,谁把谁打败了都乐得屁颠屁颠;有时,我们在水里起猛子(头朝下扎到水里)你追我赶,玩起“追逃犯抓凶手”的游戏,谁把谁抓到了,都高兴得手舞足蹈;有时,我们在水里用手摸鱼捉泥鳅,逮点水的蜻蜓扑鸣叫的青蛙,真是童趣盎然,其乐无穷!每到夜晚,忙碌了一天的大人们也会在水塘里洗澡,一般是男人们在水塘的这头,女人们在水塘的那头,高兴的时候还有人像狗刨式,打起砰砰,整个水塘都喧闹起来了!

秋天,在飒飒金风吹拂下,沿岸的树木纷纷落下了黄叶,漂浮于池塘,构树叶像莲蓬,杨树叶像浮萍,柳树叶像杂草,污染了水塘。大集体时,生产队为了净化水塘,年年都指派专人清塘,站在岸边用漏水的网兜搓水面,捞杂草,中间的够不着,还会找会泅水的到水塘中央打捞, 尽量保持池塘水质清洁,经过霜打的池水更清彻见底,。爱水的动物除了鱼儿等水生物外,老乡们家养的鸭、鹅成群,白天几乎都泅浮于水塘,来来往往,白色的羽毛在秋阳映照下,银光闪闪,一遇到调皮的孩子追赶,或用小瓦片扔到水面驱赶它们,就会下得“嘎嘎嘎”一阵乱叫, 惊恐万状,这才急忙上岸,慌不择路往自家赶。每当看到这样场面,儿时的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 觉得很有意思。

冬天,假如是初冬时分,老乡们会用池塘水淘红薯两遍,再用井水洗最后一遍,然后开始打红薯粉,用罗缸盛粉面,晒干后一部分卖到市场里换钞票花,一部分在冬季下红薯粉条,除自己吃外,也可以卖掉换钱花。假如是干冬塘水少,在快要见底时会有人自觉地甩塘泥,把沤制一年或多年的污泥从塘底甩上岸,再拉回家,掺上麦糠树叶杂草等,合水勾兑再沤制,那流油的农家肥肥力更强,上到地里,改良土壤结构,庄稼苗儿会茁壮成长,胜过化肥,所以,塘泥是庄稼人的好朋友,不用花钱只要稍费力气就可旺长庄稼,甩塘泥、拉塘泥在冬天既干活取暖又能当肥料施用,还拓深拓宽了水塘,一举三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只要不是冰封雪冻,年年冬季水塘里就会有人抢着挖塘泥,主要是为来年庄稼大丰收啊!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老家的'水塘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先是看到水塘东岸的红薯窖不见了,因为当下种红薯的实在太少了,过去的高高的土堆也被拓宽水塘而消失了;后是水塘变得更深水质坏透了,因为没人保护反而村庄的污水都往里面流,过去清澈见底清洁卫生的池塘水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竟然有三分之一的水塘面积被外地拉来的泥土填平了,因为有个临塘住的小伙子把水塘的所有权占据为己有,变成他家的收购粮食的交易场地了,在家的人敢怒不敢言,外出打工的人见惯不怪,所以,昔日的家乡人围坐水塘观景的场面不见了,剩余的臭水熏天玷污了水塘,鱼儿早已销声匿迹了,鸭儿鹅儿不见了, 连水塘岸边的各种树木也少了许多,过去那富有生气的水塘再也见不到了,每当我回老家见到一次水塘,心里就不由自主地难受一阵子,这还是我心目中憧憬的水塘吗?这还是我做梦都想跳进去自由自在地洗澡玩耍的水塘吗?短短几年的功夫,生我养我的村庄在走向进步迈向文明的今天, 生态环境遭到如此的破坏,到什么时候还能恢复往日的热闹与欢乐呢?

家乡的水塘,和家乡的村庄一样,曾经给过我无数次欢乐,曾经让我魂牵梦绕;而今这场面,令我几分遗憾,带着几分忧愁离开了。我盼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速度,我盼望我的家乡还是那鱼米之乡,我爱家乡的水塘,我更爱生我养我的故乡!

关于家乡文化生活中秋节作文高中【四】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 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虽然祭月的习俗开始年代无法确定,就现有的文字资料来看,汉代枚乘的《七发》中说,“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并往观潮于广陵之曲江”,这或许是今天中秋后观钱塘潮风俗的由来。大约到了魏晋之时,开始有了中秋赏月之举,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则寒暑匀,取之月数,则蟾魄圆。”待到宋时,才正式定为中秋节:“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月饼被列为节日佳品,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佳句。南宋中秋节活动,则更为丰富多彩: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举,或携湖海,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并在江上施放万盏“小点红”(小羊皮灯,灿如繁星,十分可观。明清以来,“赏中秋”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还形成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等特殊习俗。至今,每逢中秋佳节,民间仍盛行赏月、吃月饼和团圆饭以及舞龙、点塔灯等习俗。

关于家乡文化生活中秋节作文高中【五】

我是一个生活在小乡村的人,乡村尽管没有城市里那么喧哗,没有城市里那么美丽,可是我们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得很幸福。

我的家乡在青田,每缝过年过节都会有很多的习俗,也正是这些习俗填满了我们快乐的细胞!而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却从来都不知道我们这种快乐,更加没有过家乡习俗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下面,我就带城市里面的人们走进乡村。

我们这边的过节在我看来都是一些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的精髓就在于过节的这些习俗了!我给你们介绍一下令我记忆深刻的节日习俗!过春节的时候每家每户门前都贴着春联,小孩们都会放鞭炮,大人们则是在一旁“欣赏”或者是自己也上场。比大人们幸运的一点是小孩往往都有压岁包收!到了半夜12点的时候,原本已经安静下来的小镇将会再次热闹起来,烟花和炮竹会再次响起,为我们的小镇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过端午节时,人们往往都是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贴五毒等。中秋节是一个特别的节日,每到这个节日时,每一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坐在院子里吃着香喷喷的月饼,欣赏着美丽的夜色,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七夕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我们这边过七夕的时候,往往都是一对对的恋人出行去各个地方玩耍。元宵是我最最喜欢的一个节日,每到这一天我都会和朋友或者是同学去一些地方看烟花,烟花汇演没开始,在那周围就已经是人山人海了,观赏的队伍长得像一条龙。

这就是我的家乡,我们这儿的人随时随刻欢迎你来这游玩!

关于家乡文化生活中秋节作文高中【六】

中秋节到了,中秋节的习俗有很多,而且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太一样,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真的是耐人寻味,唯一不变的就是天上的月亮了,中秋节这天的月亮是最美的,它的月光能够照亮整片天空,为每一个想家的人指明方向。

我们福州的习俗可多了,有摆塔,吃鲤鱼饼,还有“捡月光”。

中秋摆塔,是把各种各样的塔摆在一个台上,展示给台下的观众们看。传说,曾经有一位将军打完胜仗来到福州,刚好就是中秋节,福州在当时又是一个多塔城市。所以老百姓们为了获得好运,就各自拿出自家的塔摆在门口,获得好运。现在福州出名的只剩白塔和乌塔了,其他塔呢?它们都经过时光的流失而消失了。

“吃月饼了!”我们福州吃的可不是常见的月饼,而是鲤鱼饼。做成两条鲤鱼形成对称,代表着福州人给亲朋好友送去“年年有余”和“鲤鱼跳龙门”的意思。福州人还把像鲤鱼饼的挂饰戴在儿女身上,愿儿女的学习像“鲤鱼跳龙门”一样红红火火。鲤鱼饼的味道可美了,两条鲤鱼并在一起,就像一个月亮,吃一个美滋滋的,你想不想尝一个鲤鱼饼呢?

最有意思的要数“捡月光”了。传说每当中秋节时,月亮上会掉落下一个月光,只有心地善良的孩子才能捡到它,谁捡到它就等于捡到了好运。所以孩子们一吃完晚饭后就会出来急急忙忙地找月光,8点过后月光就消失了,孩子们也就各自回家了。

这三个风俗各有各的风趣,中秋之夜,你有没有过这三个风俗呢?这就是我和爸爸、妈妈一家三口过的中秋节。这时,我突然想起在加拿大的外公、外婆和在澳大利亚的爷爷、奶奶,他们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而我又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关于家乡文化生活中秋节作文高中【七】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 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月饼的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秋节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