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抒情>

祭祀作文350字(清明祭祀作文500字)

祭祀作文350字(清明祭祀作文500字)

更新时间:2024-06-08 17:11:53
祭祀作文350字(清明祭祀作文500字)

祭祀作文350字【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听着这句诗句,大家必须会说,这就是关于清明的,这还不完整,这就应就是关于清明扫墓踏青的,也就就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就在今年,我亲自经历了一次扫墓活动。

清明节那一天,我要去扫我曾祖父和曾曾祖父的墓。我们三五成群地来到坟墓边,大家就忙忙碌碌地干了起来,有的在拔草,有的在扫地,还有的在闲聊,干完了这些,只见旁边几个老人拿出打火机,拿出一张张纸钱,在坟墓前烧了起来,纸钱越烧越多,火也越来越旺,火堆里还冒出一团团浓烟,扑鼻而来还散发着一阵阵臭味,整个墓场都乌烟瘴气。突然,一阵风吹过,一张带着火的纸钱就飘了起来,我心里想会不会引起森林火灾啊!我心里正为山上的树木们着急,它们要濒临亡了,这该怎样办呢?我正着急的时候,有个人拿着扫把上前制止了这个“火芯”,我的心才平静了下来,之后,我就问妈妈:“他们为什么要烧纸钱?,这样多危险啊?”妈妈说:“就是啊,他们还不懂科学 你也能够投稿,以为这样做就是对过世亲人的关爱,也想让他们给自我及家人带来好运,其实,这就是错误的,只要我们心里对过世的亲人存着怀念就够了。”这时我才恍然大悟。

经过了这次扫墓,我明白了清明节的好处。我更期望每个人都能用科学环保去扫墓,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丽!

祭祀作文350字【二】

中元节又称亡人节、月半。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民间普遍开展祭祖活动。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的称新亡人,三年前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

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称瓜节。佛教传说,目连(目连为佛教人物,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化为烈火,目连求救于佛,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以祭其母。近代献瓜果、陈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尝新的含义,也是盆祭的遗风。旧时,中元节为目连救母做盂兰盆会,后来逐渐演变为放河灯,祭祀无主孤魂和意外亡者。

德州的中元河灯场面十分壮观。人们用瓜皮、面碗、纸张制成灯具,并以街巷为单位,制作特大纸船,纸扎目连站在船上,手持九环禅杖。中元之夜,人们把灯具和纸船放入河内,顺流而下,河上顿时灯火通明,摇曳摆动,如同天上点点繁星。

胶东沿海地区,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灯,并奏丝竹乐。德州运河两岸的百姓,纷纷拥到河堤观灯。滕州也有放河灯的习俗,形式与德州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放河灯前,摆香案,念佛经,佛师一边念经,一边朝台下撒小馍馍,小孩子蜂拥而上,一抢而光,据说吃了能消灾。

长岛渔民为了祭祀溺海而亡的亲人,用木板秫秸制成小船,船上供溺海者的牌位和祭品,如糖果、糕点,有的甚至装上棉衣、鞋帽及者生前喜爱的生活用品,然后点燃蜡烛,由已经结婚的同辈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

小结:在祭祖的节日里,每家每户都会准备好祭品,有些祭品是习俗要求,有些祭品是去世的人生前喜欢吃的,不管是什么祭品,送去的都是亲人的想念。


祭祀作文350字【三】

广大市民:

“清明”是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并逐渐演变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为巩固林业生态和园林建设成果,积极倡导文明祭祀,树立社会新风尚,我们向广大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做一个有责任的`市民

漫步街头,香草花团相拥锦簇;穿越郊野,绿色美景如影相随,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梅州。当我们还没有被雾霾天气侵蚀和PM2.5阴影笼罩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未雨绸缪,是保护和建设而不是破坏。告诉您身边的每一位亲友,哀思不能忘却社会责任。

二、过一个绿色文明的清明

受传统习俗影响,烧香点蜡、燃放鞭炮等祭祀形式依然存在。每年的清明前后都是山林火情频发期和高发期,不仅对我们生命财产形成威胁,同时也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一滴水能折射阳光,细微处能显露品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做一个绿色祭祀的传播者,通过植树、种草、献花等文明形式来寄托哀思,教育、引导、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共同保护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还清明一个清洁明净。

三、共建美丽生态的梅州

“绿为城之美”,是希望和生命的象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共建梅州生态家园”,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万物生长时,皆清洁而明净。此时此刻,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尽一份社会责任,以主人翁的姿态踊跃投身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去,植一株树,栽一束花,添一点绿,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洁净优美的环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妆点美丽丰顺。

我们坚信,有您的支持和参与,梅州的天将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花更香!

祭祀作文350字【四】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祭祀作文350字【五】

每个人的童年总会有许许多多欢乐而有趣的事。这不,我突然想起了几年前,那件让我至今还笑破肚皮的事情。

那天是我家的祭祀,每年一次,外婆十分重视。天色刚刚暗了下来,外婆就把一桌子美味端上来。我与姐姐顺着香味,一路小跑,从院子里冲进来。

“哇~”看到这些冒着香气的美食,我与姐姐都瞬时愣住了,“好丰盛哦!”红烧鱼、鸡汤、炒胡萝卜等等。忽然,我眼前一亮,哇塞!我最爱的炸鸡腿!外壳被炸出了一层金黄,看上去香香脆脆的,有着“致命”的诱惑力,让人还没品尝就已流下口水。

我与姐姐飞似地去洗手,又以一个紧急“刹车”状奔向餐桌。“哎!先别吃!”外婆拿着汤勺,围着围裙,对着我们低声而急促地说。我们一下子停住了,十分奇怪地看着外婆。外婆放下汤勺,在围裙上粗粗擦了几下手,从抽屉里取出两支精美的红蜡烛,点着了,小心翼翼地立在桌子的一边,说:“先让太公太婆吃完,再让你们这两只小馋猫吃!”“太公太婆?在哪呀?”我指着空空如也的凳子问。“今天是祭祀,太公太婆一年才来一次。等等吧!”外婆微笑着轻声地说。姐姐凑过来,附在我耳边说:“太公太婆已经去世了,只有灵魂,灵魂在吃饭!”“哦!原来是这样!我知道的!”我装模做样的恍然大悟,可心里还有点稀里糊涂的`。

随着时间的一分一秒地推移,我们也有点等不及了,只感到肚子空空的,越来越饿。外婆经我们的强烈要求,出去买饮料了。我与姐姐皱着眉头,捂着肚子,盯着盘里的美味,围着桌子不停地绕着圈。我实在忍不住了,想出了一个妙招。我对着凳子说:“太公太婆,你们今天好精神哦!你们一点都不老!呵呵,太公太婆,我肚子太饿了,行行好,我就拿一个鸡腿!你们继续吃!继续继续!”说着,我迅速抓起三个鸡腿,笑眯眯地到一边独自享受去了。

我与姐姐按此方案“借东西吃”。外婆回来了,瞟了一眼餐桌,一愣。那原是满满一桌子的菜,好像被饿了八天八夜的人猛吃了一顿,只剩一些菜渣。外婆好像突然明白过来了,叫来一旁拿着书倒着看的我们,一脸满足地说:“你们看,太公太婆的胃口多好呀!”我与姐姐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望了望窗外,开心地笑了……

祭祀作文350字【六】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听到这两首诗,我就想起了陪伴了我8、9年的爷爷,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爷爷那慈祥的笑容,那白发苍苍的头发,额头上那一条条明显的皱纹。我,又陷到了悲痛和伤心之中去了。

每次看到爷爷的照片,他总是用那慈祥的面容看着我,往事一次次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记得8岁时,爷爷不幸摔倒,腿摔骨折了,但是,却不知道爷爷的严重性。但不管他的腿有多痛,还是用温柔体贴的微笑看着我,有东西和我一起分享。

还记得5岁那年,爷爷第一次陪我去体育馆,他那粗糙的老手拉着我的小手,爷孙俩走在体育馆的路上。我想要什么,爷爷都会给我买,我想玩什么,爷爷都会陪我一起玩,我只记得当时我在走单杠时,摔了下来,爷爷赶快来扶我,虽然爷爷当时说的什么我不记得了,但是我永远不能忘记他那慈祥的微笑。

没有了,什么也没有了,现在什么也没有了,上天你好不公平呀,为什么要夺走我爷爷的生命!

你知道吗?我现在有多想念他!

所以,每年的清明节,每当我和爸爸到了爷爷的坟前,我都会留下痛苦悲伤的眼泪。

雨,打在了我和爸爸的衣服上,风还是夹杂着冷意,虽然爷爷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他那慈祥而又和蔼的面孔都会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中,我是不会忘记的!

祭祀作文350字【七】

清明节就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古代的时候,清明节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而非节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就是寒食节,那才就是真正的节日。而作为节气的清明节,却晚了一天,可就是他却意味着春天的到来。

清明时,气温升高,正就是春耕纯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说法。

写到那里有人会问扫墓的习俗呢?—扫墓的习俗出此刻汉代,最初的清明节仅仅只有踏青的习俗,清明代表的就是踏青的最好季节。

扫墓的出现就是因为汉朝的皇帝经常在清明节时祭拜祖先,所以老百姓们也开始在这一时节扫墓了。唐朝时,皇帝在这一节日里还发过禁令,‘禁止在清明节就是扫墓和踏青一齐进行。’因为很多人在扫墓时哭哭啼啼,踏青时有嘻嘻哈哈,朝廷觉得不严肃所以才发布的。

可就是实际上,古故人们把清明这个节气看作生命转化的节气,因为它意味着过去一年的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交汇。

此刻的清明节,它不仅仅仅就是人们祖先和缅怀先人的节日,也就是中华民族之人认祖归宗的纽带,更就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维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祭祀作文350字【八】

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那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我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我所知,4月5日就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就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这天就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说:“清明节到了,祭祖坟了,这就是我们中华的风俗。”我得意地说:“谁不明白啊!好像就你明白一样。”

我和爷爷爸爸妈妈四个人来到祖坟前面,我们先拿出打火机,然后拿了几串小鞭炮放放,我们放完鞭炮点了几根香,我学着爸爸妈妈的样貌,先鞠躬,再说些什么话,我的爸爸妈妈在说什么我听不到,但我口中在说:“我要好好学习,以后考上大学,这样才对的起父母“我明白我这样只说说不做就是没有用的,而就是要实际行动起来。最后,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东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里,然后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说:“你们这样祭祖坟不怕旁边那些野草着火吗?”他们说:“当然怕啊!但只要留意点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