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作文100字(说明文100字简短)

事理说明文作文100字(说明文100字简短)

更新时间:2024-05-17 08:33:44
事理说明文作文100字(说明文100字简短)

事理说明文作文100字【一】

弄清说明对象,首先要弄清是写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弄清说明对象可以从审题入手。如《食物从何处来》,它的语法结构是“食物‖从何处来”。文章要说明的是食物“从何处来”,即要说明食物是怎么样来的。《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雄伟”是个修饰语,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人民大会堂”是说明对象。由此可以判断出《食物从何处来》是事理说明文,《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是事物说明文。

弄清说明对象之后,就要就题立意──确定中心思想。确定中心思想时,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是正确。也就是说,我们解说的`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性要有科学的根据,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其次是深刻。深刻是指说明事物要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反映事物内部的规律性。要使读者不仅了解事物“是这样的”,而且要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第三是集中。所谓集中就是重点突出,中心明确。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多方面的,感性材料是丰富的,但在确定中心时不能没有重点,没有中心,不能企图在一篇文章里面面都说到。如果面面都讲得不深不透,反而会把中心思想给湮没了。

事理说明文作文100字【二】

“学然后知不足”出于孔子的《礼记·学记》。大意是说,只有通过学习,然后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才能反过来努力学习。“知不足”表现了积极的进取精神、强烈的求知和谦虚好学的态度。对学问、对事业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是的,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读书学习亦然,越读越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越学越感到本领的缺少。

现代社会已是知识社会的年代,知识爆炸,创新和发展之快前所未有。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必须更严谨、更科学、更勤奋。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机制,都是当今社会对人们学习提出的新的`要求。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让知识的翅膀帮助人类腾飞,使每一个人展现才华,为人类的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

要真正做到知不足,首先要具备谦逊的态度,要敢于承认自己知识不足、学养欠缺,无论何时何地,不管面对何人何事。真正能够自省的人,必是态度谦卑者,必是那些有自知之明而见贤思齐者。现实生活中,谁也不是全才,谁也不可能包罗万象什么都懂都会,但对待知识对待学习的态度,确乎很重要。读书学习,除了要树立谦虚的态度,还要倡导踏实的作风。

或许有人会说,读那么多书,学那么多知识又有何用?况且知识也会被人遗忘。是的,对于读书的人们,灌输有些知识今生今世不一定用得上,但什么知识可以用得上什么知识用不上,谁又能预测呢?只有多读书、多积累知识,才能以变应变。高士其说过:“知识犹如人体液一样宝贵。人缺了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获得知识,读书学习是第一要务。热爱读书吧,读书是读书人的手段,也是读书人的目的

学习使人进步,不学习必然落后。封闭、自足,夜郎自大,只会远离进步和文明。只有不断的学习才有光明的远景。

事理说明文作文100字【三】

春日,雾蒙关,只见海天相边处,劈面立起一片从来没有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像水墨画似的。满山都是古松山柏,松柏稀疏的地方隐隐露出一带渔村、山峦时时变化,一会儿山头上出现一座宝塔,一会儿山洼里出现一座城市,市上游动着许多黑点,影影绰绰的,极像是来来往往的人马车辆。又过一会儿,山峦城市渐渐消散,越来越淡。转眼间,天青海碧,什么都不见了,原先的岛屿又出现了。这些描写,不是神话,不是仙境,而是散文名家杨朔笔下的海市。海市这种奇异的自然景象古人就有记载,他们误认为海市是蜃(一种巨大的蛤蜊)吐气而成,故又称之为“蜃影”或“厦楼”。《史记·天官书》载:“海边蜃气像楼台。”《本草纲目·鳞部一》载:“(蜃)能呼气成楼台城郭状,将雨即见,名蜃楼,亦日海市。”

海市蜃楼因其迅速消失的特性而被人们认为是虚幻的事物。其实不然,它是大气中光折射的产物,它的产生有着很多的科学道理呢!在一定的条件下,近海面或近地面的温度比高空低,空气由于热胀冷缩,上层的空气比近海面或近地面的空气稀疏,远处物体反射的太阳光在射向空中的过程中,由于空气疏密发生变化而折射,逐渐向地面或海面弯曲,进入观察者眼中,逆着光线望去,就觉得好像是从海面上空的物体射过来的一样。而当空气的密度发生变化时,光的折射消失,这种景象也就消失。这个道理也可以用个简单的实验来演示。拿一枚硬币放在一个空杯子里,观察者选择好一个位置刚好看不见杯中的硬币。再往杯中倒水,就会发现硬币在慢慢上升,并能完全看见原先看不到的硬币。这也是一种光的折射。我们后来看到的“硬币”只是一个虚像,就如空中的海市蜃楼一样。

海市蜃楼的出现有特定的自然条件、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它常发生在夏季的海面或沙漠。我国山东的蓬莱是观海市蜃楼最理想的处所,在那里常常可见渤海庙岛群岛的幻景。《梦溪笔谈》载:“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碟、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1988年6月17日下午14时20分至19时左右,在蓬莱阁出现了海市蜃楼,山东电视台记者孙玉平拍摄到现场实况,并在山东电视台播出。

海市蜃楼是大自然的杰作,是造物主给人类的一份奇妙的馈赠。

事理说明文作文100字【四】

事理说明文作文100字【五】

森林是以树木为主体的许许多多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森林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森林资源按自然属性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大类。其中生物资源又可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类。植物资源包括林木资源(乔木、灌木和竹子)和非林木资源(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其他种子植物等);动物资源主要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森林昆虫、鸟类和鱼类等;微生物资源主要包括各种菌类、支原体、衣原体等。非生物资源主要是指支撑森林生物的林地土壤、水分等资源。可见森林是地球上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资源库,而且其主要部分即森林生物资源部分,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资源。

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同时,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价值。

森林可以给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等。为人类提供这些产品无疑是森林的重要功能。

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森林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纽带,对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可以说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平衡。

森林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凭借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和减轻地表侵蚀作用。据测算,5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约有一百万立方米。在森林被破坏或无森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道和水利设施不断受到泥沙淤积,经常造成水灾。

森林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目前地球上的500~3000万种生物中,有一半以上是在森林中栖息繁衍。

森林能够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由于近代人类大量使用石化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可吸收20~40吨二氧化碳,同是放出15~30吨氧气。据有关专家研究,一公顷森林平均每年能吸引700多千克的二氧化碳,可减轻工业酸雨的危害;城市中路旁的林带可以阻挡沙尘,滞尘率高达70%~90%。同时林带还有降低噪声的作用,噪声经过3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6~8分贝。

森林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应,这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事理说明文作文100字【六】

判断文章的说明方法比较容易,复习时抓住常见说明方法的定义去理解即可。讲出说明方法的具体作用稍难,因此,复习的重点要放在这一部分。只要明白任何说明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加清楚、让说明的事理更加明了,再结合具体的说明内容,抓住语境中的重要信息,讲清其表达上的具体作用就不难了。

题例:阅读《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第二段,说说作者以“从前有一个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其具体作用是什么?

各种说明方法都有其不同的作用。如:下定义能增强文章的科学性、严密性,简明扼要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举例子能把事理说明得明白、易懂;分类别可以使文章内容条理清晰明白;列数字能准确、严密地说明事物或事理;作比较能使被说明对象特征更加突出;打比方能化抽象为具体,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摹状貌的主要作用是使说明生动形象等等。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表达作用都可以套用这些话呢?显然不行。因为任何说明方法都是针对具体的说明内容而言的,完全套用这些话,就失去了针对性。做这道题时首先应找出例子,然后在语境中筛选出它说明了哪些具体特征或事理。抓住这个信息后,说明方法的作用就明确了。原来,作者把千百年的认识史浓缩为一个人的故事,是为了说明知识越多越感到自己的无知,从而把事理介绍得通俗而生动,富有趣味。

课本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原子核本身却十分微小,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这里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精确地说明原子核十分微小。

事理说明文作文100字【七】

准确、严密、科学、简明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把话说得恰如其分、符合客观实际是对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这往往体现在文中一些表时间、表数量、表程度、表范围的词上,还表现在一些插入语或关联词上。因此,分析、这些词语是如何准确地说明事物的形态、性质、成因和功能等,将有助于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感知和理解。

1. 要体会精确、肯定的语言。

题例(1):“昆虫参与自然选择,造成各种不同的植物,也造成各种不同的花色”中的“参与”能换成“主导”吗?为什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这道题目就要求从“参与”“主导”的表意程度上去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造成各种不同植物和花色的原因有很多种,昆虫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参与”一词科学地说明了昆虫在这个过程中所起到的应有的作用,如果用“主导”就与客观实际不符了。“参与”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题例(2):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严密,请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A. 自古以来都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了。(《叫三声夸克》)

B. 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体会语言的表达作用,同样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进行,要突出针对性。“都”,强调自古以来人们的共同认识,说明“原子是不可再分割的”这一认识根深蒂固。“仅”,说明人工选择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却大大加速了花形、花色的变化过程,突出了人工选择的优越性。

2. 要特别注意那些看似模糊、不确定的词语。

这些词语也是语言运用准确、严密的体现。课本中这样的例子很多。

题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A. 基于长期的,我似乎发现,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处于这种境地:知识越浅薄的人,愈想夸夸其谈;相反,学识丰富倒使人在判断某些新事物时,变得非常优柔寡断。(《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B. 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岸边,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坐北,中呈凹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似乎”和“约”都不可以删除,因为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似乎”表明“我”的发现是无意识地形成的,从朦胧的感觉而逐步清晰,删去后就没了这层意思。“约一百米”表明这是目测、猜想的结果,作者并没有经过严密的测量,“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与严密。

事理说明文作文100字【八】

传说水仙花是“凌波仙子”的化身,其实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石蒜科,盛产于我国福建省的漳州地区,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了,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水化花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多长在水中。如果它生活的地方温度较高,就会吸收大量养料长出很多叶子,而开的花就少了。人们都希望水仙多开花,少长叶,花期长,那应该怎么办呢?

雕刻好的水仙头要放在水里浸泡一天左右。浸泡出根茎中的粘液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把刀削的伤口用干净的白色餐向纸(便于以后拿掉)轻轻地缠绕上,以利吸收水分,促进根的生长。洗净、包好的水仙头一般都摆放在紫砂水仙盆中。在盆底部码上干净漂亮的小石子,用来稳住水仙头,再注入清水后,我们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雕刻水仙。

拿到一个3年生水仙头后,应该先判断正反面。水仙头露出的芽弯曲的一面是正面。雕刻水仙花头正面的方法是:首先把水仙花外面的鳞片和干枯的根削掉,其次把水仙花头靠根部的1/3留下不动,一层一层地削掉上面2/3部分的鳞片,直到露出花芽为止,再在每片叶梢的边缘削一下,以后花芽就会弯曲生长、能形成漂亮的造型。雕刻时请注意不要把花苞削破,以免影响花蕾的生长。

水仙花盆要放在阳光照射比较少的室内,室温控制在8-10C左右,坚持每天换水。经过5-6天,水仙花的苞蕾就会一个一个地长出来,叶子会呈现弯弯的形状。这时,它生长很快,应该适时调整温度,使它在将近春节时开出花来。如果温度、湿度控制得好,花期一般在半个月左右。如果雕刻技艺精湛,便创作出一盆盆活灵活现的“天女散花”、“花篮迎宾”、“孔雀开屏”、“天鹅展翅”等盆景,使清香飘逸的水仙花更加多姿多彩,使人得到一种艺术享受。

新春佳节来临,优雅的水仙花伫立于一泓清水之上,亭亭玉立,竞相开放,散发出淡淡清香,定会给您的新春佳节增添无限的情趣,给您的居室带来春天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