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写一处景物的作文350字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作文写景色350字左右)

写一处景物的作文350字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作文写景色350字左右)

更新时间:2023-11-07 23:23:37
写一处景物的作文350字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作文写景色350字左右)

写一处景物的作文350字四年级上册【一】

寒冷的冬天已逝去,温暖、美好的春天,不知不觉已走来。温柔的春姑娘,摇摆着轻盈的双手,迈着悄悄的步伐,到了,到了!

春天是如此婀娜多姿,惹人垂青。

瞧!那一朵朵火红的木棉花,在枝头怒放着。特别是它的花骨朵,红红的,非常饱满,仿佛一下子就冒出头来!无数朵美丽的木棉花,点缀着朴实无华的树干,显得多么优雅啊!

放眼望去,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地,就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绿毯,那么柔软,那么生气勃勃!难怪古代著名诗人陆游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

春天来了!农民伯伯的期望也就不期而然了!他们忙着播种,日以继夜地耕耘着,不就是想有好收成吗?农民伯伯真伟大!但是,倘若没有春天,会有播种的期待,收获的希望吗?没有。而着一切,是春天赐予他们的,也是我们的。

啊!春天!你是天地万物的“复苏剂”!没有你,就没有美丽的花:没有你,就没有农民伯伯播种的希望。是你,赐给大地生命,创造万物的灵魂啊!

啊!我美丽的春天!

写一处景物的作文350字四年级上册【二】

注意抓住景物静态和动态的特点。

写一处景物的作文350字四年级上册【三】

枯藤伶仃的挂在枝头,故显凄凉。当她沉浸在这般情景时,突入袭来了一个电话。

电话是一个与她相隔四年未见的朋友,问她今日如何,她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朋友,她不怕背叛,因为麻木了。朋友告诉她了很多,朋友的话最让她震撼的是:“如果你继续活在过去的虚伪的欺骗中,没人能救赎你,更没人会为你的欺骗负责,被人不会因为你的改变而忏悔什么。”秋风怕打着落叶,隐约中她懂了什么。

渐渐地,她变回了原来的她,拥有了天使般的微笑。她懂了自己的方向,在时光的路途中,原地不动是倒退的另一种方式。在青春的路上,只有你前进,才会法相前方的风景更加美丽,而,本属于自己东西永远不会逝去。

在那本颓废的本上,她挥手潇洒的写到;昨日是定数,今日是变数,明日是未知数。不为定数而徘徊。

风悄悄告诉大步前进着的她:有一物不可享受,那便是悲伤;又一物不可相信,那便是时间;又一物不会失去,那便是友谊。

在青春的路上,我们要学会微笑,让悲伤换一种姿态流淌。

在青春路上的我们,大胆走吧,路上有朋友一路陪伴。

在青春的路上,下一站,风景依旧更加美丽。

写一处景物的作文350字四年级上册【四】

你别看街道普普通通的,可它非常有用。街道两旁茂密的大树吸收了飞舞的灰尘和来往车辆的噪音,人们走在上面感觉清爽舒畅。

其实街道也非常美。

夕阳西下,一片片红晕透过斑斑驳驳的树叶撒落在行人们的肩上,小脚丫上。行人们笑盈盈地抬头仰望,太阳还没下山,天空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在微风中笑容可掬地飘浮着、摇荡着。放眼远望,一排排勒杜鹃金光闪闪,娇艳欲滴。路旁的小溪在行人们的脚下向前延伸。桥墩下的溪水好像被玫瑰汁浸染过,煞是好看,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一句诗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夜幕降临,街头霓红闪烁,人来人住。太阳下山回家了,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浅红,天快黑了。一阵凉风习习,吹拂着行人们工作了一天但不显得倦怠的脸庞。溪水哗哗地流淌着,似乎在演奏一支欢快的下班舞曲。

夜色加浓,星星点点的街灯亮了起来。家家户户的窗前,灯火通明,一盏盏照明灯,随着傍晚的钟声也次第亮了起来。那一片片灯光,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

我踏着平整的水泥路,背靠着路旁的`“小卫士”,望着这夏夜的街道,心里有说不出的愉悦和自豪。

写一处景物的作文350字四年级上册【五】

来到乐山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用紫色的花做底子,黄色的花摆成的“乐山欢迎您”五个大字,这五个字表达了我们乐山人民热情好客的精神。

广场的正对面,有许多名人雕塑,如:郭沫若、苏轼、海通法师。这充分说明乐山就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在雕塑尽头,有许多表现乐山风土人情的铜像――有卖乐山名小吃“豆腐脑”、“跷脚牛肉”的;有拉黄包车的;还有一位天真可爱的小孩正帮妈妈提水的。。。。。。许多小朋友到了那里都要去看一看锅里,坐一坐黄包车,提一提水呢!这些铜像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广场还建造了小湖,湖上有弯弯曲曲的木板桥,桥的两旁种着许多鲜花;湖水中小鱼在嬉戏,水很清澈,一眼能够看见湖底的石头。小桥、流水、蓝天、白云构成绚丽的画卷,多美啊!

平时乐山广场就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人们在那里散步、晨练、跳操。到了春季,那里的人就更多了,有的人在那里放风筝;有的人那里看书、看报;还有的在那里谈心。总之,大家都喜欢这个美丽的地方。

这就就是美丽的乐山广场,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亲爱的朋友,难道不想到这儿来看看吗?乐山人民永远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