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作文写家乡的凉皮(介绍凉皮的作文600字)

作文写家乡的凉皮(介绍凉皮的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3-03-05 00:55:30
作文写家乡的凉皮(介绍凉皮的作文600字)

作文写家乡的凉皮【一】

我吃过外焦里嫩的清丰烧饼,吃过好吃的壮馍,还吃过好吃不上火的牛肉耗辣椒,但是都比不上我最爱吃的凉皮。

见到凉皮的制作方法很容易,厨师拿出一个薄薄的皮,一看就是早就准备好的,皮压得很均匀,再浇上白花花的蒜泥和金灿灿的香油,撒上绿油油的香菜,就更完美了。厨师又熟练的把凉皮的皮一裹,就算大功告成了,一碗凉皮就做好了。

刚来到凉皮店,一辆辆车排在一起,像“长龙”似的盘旋在凉皮店四周,刚进店里,店里挤满了人,有老的、有小的、有年轻的,他们都是来吃凉皮的,凉皮在我们濮阳颇负盛名。有一位看上去五、六岁的小男孩,他一看见凉皮,就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吃了一份还要吃,妈妈不让他吃了,怕撑坏了他的肚子,于是阿姨把哭着闹着的小男孩拉走了。

我也迫不及待的要了一份凉皮,凉皮的香味扑鼻而来,于是我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第一口,美味中的美味;第二口,还想吃;第三口,流连忘返。不一会功夫,我就吃完了,我也又要了一份,妈妈说:“吃完这份就不能再吃了。”我真的有点不舍得吃了,看着它美味的样子,我又不由自主的吃了起来,吃完了,我恋恋不舍的回家了。

我爱家乡——濮阳,但是我更爱濮阳的小吃——凉皮。

作文写家乡的凉皮【二】

今天,我读完《名人传》后深有感悟。本书的作者是罗曼.罗兰,他曾经说过:“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我觉得这句话说出了整本书的主旨。

这本书分别给我们介绍了三个伟人: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列夫.托尔斯泰。这几个我们“熟悉”的人,被罗曼.罗兰描写得淋漓尽致,自愧不如。

贝多芬,他在音乐方面有很大的成就,是家喻户晓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贝多芬长得并不漂亮,甚至还有几分丑态。他的人生是不幸的,贫穷围绕着他,孤独伴随着他,然而这一切还不够!双耳失聪让他变成了一名残疾人,病痛让他经常卧床不起。但贝多芬没有被打垮,仍然坚持着,当我看到他把树枝插到钢琴内部,咬着树枝感受音乐波动的事迹时,被深深地感动了。命运对他如此不公平,他却丝毫没有怨言,也从来没有放弃,甚至还在歌颂世界的美好。贝多芬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世界给他一片黑暗,他却给世界一片光明。”

书中第二位是著名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我不得不佩服米开朗基罗的毅力,尽管家庭的重担拖着他的腿,病痛扯着他的'手,他仍一步一步往前跨。人们都太注意他的成就了,并不想去了解他的生活。他出门在外,处处有人讽刺,处处有人讨厌,要不是教皇保护,早就家破人亡了。我只想说:“米开朗基罗就是一块钢铁,千万次的捶打,只会让他更具有光芒”。

最后介绍的是托尔斯泰,他是俄国民族的伟大灵魂,是当代人民的光芒,是文学世界的一个太阳!他跟其他人不同的是,他是贵族出生,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使他债台高筑,只能逃之夭夭。不过,托尔斯泰很快改邪归正,先后出版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这两部作品引起了文坛很大的风波,深受人民喜欢。然而托尔斯泰很热爱生灵,他曾说过:“世界上还有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你们为什么都在这里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作文写家乡的凉皮【三】

我的家乡江西宁都有一处很美的地方,名叫锦秀湖。

春天,锦秀湖周边的树木都长出了新的米黄色的嫩叶,随风漂着,在锦秀湖里映出若隐若现的倒影。锦秀湖的湖水很绿,绿得像是翡翠一样,锦秀湖水很清,清得你可以看见湖底的沙石。几只燕子从空中掠过,为这风景添了不少生机。

夏天,锦秀湖旁的树苍翠欲滴,花五彩斑斓,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锦秀湖中的芙蓉花(荷花了。她们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一片挨一片,像一个个大玉盘。芙蓉花从荷叶中露出来,绽开了美丽的笑容,芙蓉花上滚着几颗晶莹的露珠,美极了。真不愧是出水芙蓉啊!

秋天,天空总是碧空如洗。锦秀湖水和蓝天一样清凉,天微微有些白云,水微微有些波纹,天水之间,清净,美丽极了。有时,你也能隐隐约约地看到游动的鱼虾。

冬天,锦秀湖面的薄冰,冰渣交错而生,平时不怎么活泼的湖水更没了精神,懒洋洋的,像蛇准备冬眠一样。这透明的湖面仿佛一面镜子,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这就是美丽的锦秀湖!这就是我的家乡宁都的锦绣湖!

作文写家乡的凉皮【四】

很少写到家乡,总觉没什么可写的。

一切都那么平常,又是穷乡僻壤。

家乡的东西也都常见,没什么稀奇。

莫说景象,连像样的地方也没有,这样的地方,到底可以写些什么呢?

思来想去,惟有附近的山还可以写两笔,说是山,实际上不过是个小土丘子,或者说是小石岗,用书面语说就是培嵝。

但是,那山是我的灯塔,一看到山,我就明白自己离家不远了,望着山,也望着家,一股暖流就涌上了心头。

那山矮矮的,是地图上找不到的一个小不点儿,我们叫它“旗山”,听说有几十米高,可我觉得只有几层楼的'高度。

旗山本来并不小,连绵一大片,可人为的开山采石挖空了它,如今它只剩了一副空架子,中心的洞像怒目而视的眼睛,直直地瞪着苍穹。

从北边看,旗山倒还中看些,像一个标准的三角形,可当你登上这三角形的顶点时,你会发现,另一侧是切削整齐的石壁,削壁百仞,形容它还算合适。

旗山上很少有树。

山脚下有很多桃树,还有一些柳树,那是种在坟堆旁边的。

山脚往上也有坟堆,但由于土壤贫瘠,所以无法种树。

现在往山上看,坟包一个连一个,十分有趣。

山上没有树,所以山显得更加矮。

春天,山上有的地方冒出了绿芽,有的还是不毛之地,到了夏天,山下一片青,一片黄,青黄相交,错综复杂,就像《白杨礼赞》中描写的黄土高原一样。

秋冬时节,那仅有的草也枯萎了。

说“衰草连天”吧,它没有那么大面积,说“草木凋零”吧,它上面并没有树。

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现成的词语来形容它。

只记得那枯萎的草横七竖八地躺在那里,有些不屈的还站立着。

早上,有时还有霜结在草上,显得山也有了几分白了。

跑到山上,看着那凝霜挂露的草,也算一种悠闲的方式。

冬天,一场小雪过去,山更显得白净了。

走在盖着草的枯草上,那声音是与普通雪地上不同的。

当然,肯在冬天跑到山上喝风的人并不多,所以雪在山上能待很长时间,那是山最长也最好的妆束了。

等到雪化了,露出红褐色的土壤(平时是很难看出来的,因为那时大多是灰褐色),那柔软疏松的土壤是很有意思的,以前我们常用红色的细土捏泥巴玩,晒干了很硬,不易变形。

不过那是七八年前的事了。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

以前读赞美故乡的文章,总觉做作,自己写来,也不免同样做作。

其实,故乡是那种你不觉得美但又任何美景都比不上的地方。

生在苏杭的人未必认为苏杭美,生在大漠的也未必割舍得掉大漠。

故乡的胸怀像山一样广阔,它能包容你的全部情感。

作文写家乡的凉皮【五】

早春时节,正是赏梅的'最好时候。今天下午,我和妈妈步行去齐山植物园赏梅。我们不约而同地发现远处有一堵“红墙”,快步走近这堵“红墙”,原来是一大片红梅。我迫不及待地走进梅林观赏起来。一棵棵红梅树就像一个个阳刚的士兵,摸一摸它的树干,是那么粗糙,那么坚硬,连细小的树枝都直挺挺地周围伸展,真是一身傲骨啊!

最引人注目的是树枝上的那些小红点了。你别小瞧它们哦,这些可是红梅的花骨朵呢!有些花骨朵像蚕豆那么大,含苞欲放;有些花骨朵像赤豆那么大,挺有精神地吸在树枝上。盛开着的红梅花散发着阵阵清香,花朵颜色红得真好看,让我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梅红”,我劲头十足地欣赏着红梅,妈妈的相机对着美景拍个不停,我们都陶醉在美景之中。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红梅不愧是家乡美景之一。

作文写家乡的凉皮【六】

我爱吃麻辣辛香的麻婆豆腐,甜而不腻的.回锅肉,回味无穷的夫妻肺片,但我还是对鱼腥草情有独钟。鱼腥草又叫折耳根,它的根与藕节一样,一节一节的,只是细而短。叶子红红的,但味道却极其清新、甘爽。要在田地里找到它确实有些不容易。密密的杂草丛中,也夹杂着鱼腥草。找到后,又要挖开周围的泥土,还要防止把根挖断,真是太麻烦了!但每当我吃到鱼腥草时,之前找、挖鱼腥草的麻烦,都忘得一干二净,只记得满嘴的美味。

鱼腥草既可以炖在鸭汤里吃,又可以脆生生地凉拌着吃。我喜欢凉拌着吃,因为凉拌着吃既方便又好吃。凉拌只需要在洗好的鱼腥草里放入醋、豆油、辣椒面、胡椒粉和少许白糖,搅拌好后就可以直接食用了。夹一根鱼腥草,放到嘴里轻轻松松地嚼出“嘎吱,嘎吱”的响声,只觉得清清凉凉的感觉从嘴里透进全身,好像有一股甘泉涌进了我的心坎儿里……

鱼腥草不但好吃,而且作用也很大。它的叶子可以泡茶喝,那味道甘甜爽口,喝了以后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还能清热解暑。鱼腥草的根还能入药,止咳化痰,功效更大。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觉得这清爽甘甜的鱼腥草,绝对是名副其实的家乡一绝呢?

作文写家乡的凉皮【七】

晶莹、通透、白嫩的.色彩配上葱花的青翠欲滴与辣椒的火红娇艳,便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陕西名菜——凉皮。它入口即化,细腻的口感中不失韧性,是陕西独特地域所产的佳肴,同时也具有着能让漂泊在外之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得到缓释、感到真切温暖的魔力。

陕西西安是我的家乡。这里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厚重的历史典故,养成了陕西人粗犷豪放、老实憨厚的性格。小时候的我常常跟着妈妈去小胡同里的那家开店已有几百年历史的饭馆要上一份凉皮。做凉皮的师傅手艺实在让人惊叹,据说有祖上传下来的秘方。一锅的绿豆粉被师傅搅来搅去,转眼间便变了个模样。凝固了的绿豆粉如同一块透澈的琥珀一般嵌在锅上,亮晶晶的,煞是好看。过了不知多久,师傅娴熟的将“琥珀”划开,再经过一系列的工序,凉皮便初具雏形。最后一招是装盘,只见凉皮在师傅的摆弄下姿态万千。淋上一点儿辣椒油,撒上一把葱花和捣碎了的花生米,伴随着服务员高昂的一声“凉皮来咯!”,那种混合着辣椒油与花生米的独特香气顿时蔓延至每个角落。每当这时,便是我最兴奋的时候。妈妈总要在我吃之前先让花生米、辣椒油等充分混合,才笑眯眯的看着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筷子。凉皮滑溜溜的下了肚,那种清爽又鲜香的独特味道充斥在嘴巴里,后味十足。一顿饱餐,口齿间仍有余香,凉皮那独特的细腻触感直至我的心扉。这是家的味道,是我童年丰富的一笔,是我一生无法抹去的记忆。

现在的我随父母居住在湛江。南方与北方,气候、人文、等大有差异。尤其是饮食,北方以面食为主,而南方则大多数把稻谷当做主食。虽说是习惯了这边的米饭和汤,但是还是忍不住去怀念曾经的凉皮与面筋。母亲的厨艺见长,每逢周末,家里便会有“大餐”出现,自制凉皮和油泼面足以让我们大快朵颐。父母一个爱好:每走到一个新的地方,总要下意识的看看有没有卖凉皮的饭店,然后不自觉地与家乡的作比较。记忆犹新的是,只有那一次父母在吃凉皮时,眼眶湿润了,或许是与家乡朴素的感觉相称,他们俩人一句话也没说出来。看着他们两鬓的微微泛白的发,我的心里一酸。或许这才是家的味道吧,是对爸爸妈妈最好的慰藉,是我们对家乡的精神寄托。

凉皮,一道蕴含陕西文化的菜,一道有着丰富乡情的温暖佳肴,一道可以轻易打动人的味觉乃至心灵的美食。凉皮,我儿时梦中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