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关于年文化的作文500字(传承中国文化为题500字作文)

关于年文化的作文500字(传承中国文化为题500字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17 07:40:04
关于年文化的作文500字(传承中国文化为题500字作文)

关于年文化的作文500字【一】

近期,为了迎合学校的读书节活动,我读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本不喜欢读散文,但捧起这本书,就被深深的吸引了。《文化苦旅》是作者余秋雨第一本游记文化散文,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物来寻求文化灵魂,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历史构成,余秋雨先生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笔细腻,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本书介绍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但你千万不要因此认为读余先生的书会心旷神怡,轻松自在。整本书还没读完,我就已经被民族意识唤醒后的沉重与悲哀压的喘不过气来。在我们欣赏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形“著作”——古迹时,谁又会去潜心探究这一处处古迹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余先生恰恰做到了。他运其妙笔,给我们的心灵写下了“震撼”两个大字。

这本书在告诉我们中国古代历史的同时,告诉了我们更深一层的道理。

跟随作者走到书中,我们不得不因那历史和文化推引,走上前去——眼前出现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旧壮观,石像、壁画依然不言。跟随作者静看着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变化,如同它们静静地看着敦煌千年的变迁。千年前的一次刀划下,开启了千年后莫高窟的壮丽。它曾遭遇浩劫,多年后的今天,那神秘又充满意义的洞窟,能引起大家的注目并非外表炫丽而是一种人性的、深层的蕴藏。

余秋雨鄙弃陈词滥调,细腻又不失大气的笔触下描画着一幅苍健浑厚的山水画,书写着一首抑扬顿挫的诗歌,哼唱着一支轻柔婉转的小夜曲。那使人感同身受的旅行心情,直锲人心的历史感怀,用悠长的歌谣谱写出心中的悸动。我领略了大智大愚的李冰创造的神话般的都江堰,三峡那翻滚咆哮的`长江水;见识了中国华丽的文化瑰宝之地莫高窟与天一阁;拜访了清新婉约的江南小镇,精致幽深的苏州园林。

《文化苦旅》使我对读书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我们读书人读书不能只为自己,要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这样读书人才是读书人。

而且我们所学的文化是古人用自己一身的心换来的啊,文化的保留是艰难的,因此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文化,不虚度光阴,真正的领悟中华民族的优异文化,并且发扬古人身上的良知和意志力,坚决不做学成之后,而忘本的人。

一个人拥有了良知和强大的毅力才能领悟到我们祖先的精神,继承和发扬炎黄子孙数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余教授的《文化苦旅》就如一艘导航船,她将带领我去深思更多中国文化的发展史,我也会将其细细品尝的。

关于年文化的作文500字【二】

落日熔金,暮色四合,乘一叶扁舟,来到历史的彼岸:与苏轼探讨人的渺茫与伟大,与陶潜共享带月荷锄归的美好,与李煜分担愁如东流水的感伤……用一指墨香,看尽文化之深邃与灵动。

文化从那翻滚激荡的黄河开始,便扎植于我们的心田,镌刻于基因。那寓意吉祥的中国结,那元宵佳节的灯谜,那雄伟的华夏庭院,无一不是珍贵的传统元素。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也正因这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愈发绚烂壮美。把文化作为生命的行囊,便让灵魂与文化一道,穿行在历史的音符与文字墨香之间。

文化,流淌在悠远的箫声中,诉说着哀怨与愁绪,文化,也弥漫在阿炳的二胡中,叹尽人生的跌宕起伏;文化,亦可以流转于锦瑟之间,轻拢慢捻之间净化内心的污秽。本无生命的乐器与乐曲结合在一起,便成为了文化的载体,寄予着心灵的世界,承载厚重的文化。

不仅仅在丝竹间,文化也在素净的宣纸上蔓延而来。张大千伏在洞底绘出的梦幻敦煌,诉说着那千百年前人们的信仰;齐白石着手画出的自然风物,亦传达着生命的灵动;壮观的《清明上河图》,也刺激着美的神经。中国画中的水淡云轻,妙手丹青的一点一描,拓开的不仅仅是墨,更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之魂由笔底传承。

同样,龙飞凤舞的字亦为文化之腑脏;颜真卿规正而又洒脱的笔锋,王羲之隽秀玲珑的字体,张风子如带般拂过的清新之风,无一不是文化的符号。那挥洒自如之间掩盖不了中华文化之含蓄内敛,那笔锋回转之间亦彰显着文化之典雅深厚。亦深潭微澜,亦雪底苍松。

文化如辽远的江海,包容着一切。既有张翰的“江月年年初照人”的美好幽深,又有李白的“起舞弄清影”的飘渺烂漫。那篇篇诗词,字字珠玑,诗人惜字如金,落笔生花,留给世人一片芳华。文化之美常浮荡于我心间。那里有轩榭廊道,那里有至臻服饰的绣扣,那里更有吟唱千年的戏曲,那是中华之精髓,炎黄子孙之傲骨。它如枝头的梅花,傲吐芬芳。

愿乘文化之舟,度文化之沧海,享那份美好与挚真,低吟文化之妙语,歌呤一生,幸福一生。

这样的行囊,希望我们共同拥有,共同打造,共享文化盛宴。

关于年文化的作文500字【三】

1.解冻,多么贴切的解释。

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3.路就是书,书其实也是路。

4.水,是道教的教义的象征。

5.以使命为学校

6.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这该是游历时最好的状态。

7.藏经洞的故事不仅令人悲哀,还令人战栗,如同亲生父母把女儿送进宜春院。

8.这个想法不错——不知道马可·波罗是否同意?

9.先有生态后有文化——李希贵校长说:文化是做出来的,这有什么不同?

10.山庄背影,诸多回味。经余秋雨老师这么一写,我还真想去那里走上一遭了。

11.1927.6.2,王国维先生在颐和园投水而?

12.又了解了我不知道的清史,原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咸丰避难山庄也于此。

13.嘉庆不明不白在避暑山庄,道光不喜欢也不愿意去了,没有新的东西呈现,没有强大的内心力量支撑,不衰才是怪事。

14.文化生态意义上的认同。

15.康熙,把生命从深宫里释放出来。人的旅行是否也如此,是释放生命的过程?

16.木兰围场,秋猎,为期大约二十天,康熙共参加四十八次。

17.木兰围场,狩猎,大规模军事演习始于康熙?

18.康熙的思维方式令人惊叹

19.打、、流放,打是轻刑,是极刑,流放不轻不重。

20.宁古塔并非塔,满语宁古为“六”之意,塔为“个”之意,据说这里曾居住过六兄弟。

21.流放宁古塔,坐标:黑龙江省安宁区。

22.文本认知和现场认知有天壤之别。

23.每一块土地都是有表情的。

24.文明最集中的地带,成了仇恨最集中的地带。

25.大勇似怯,大慈无朋。

2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人生之大幸!

27.沧海归水,何问其源?来自无限,归于无限。

28.大智不群,大善无帮,何惧孤布,何惧毁谤。

29.柔软与坚韧并存,有这样的妈妈,儿子的心无旁骛,不在意流言蜚语就顺理成章了。

30.还会再读,越读越有味道。

31.以前一直没有读过余秋雨老师的作品,对他的了解也是来自媒体,当然多数都是负面的。后来偶然看到他的作品,发现文字真的极具吸引力,欲罢不能。怪不得余秋雨老师的近照看起来极其温润平和,相由心生啊!

关于年文化的作文500字【四】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都能吃到外婆包的粽子。她先买来优质的大米,再找来粽子叶。首先,把粽子叶放在锅里煮。外婆说:叶子煮煮就能发出香味。外婆又把叶子两头剪掉,把不好的挑出来。然后,开始包了。拿两三个粽叶围成一个漏斗的形状,再把大米放到叶子里再拿一根粽叶包住头部,不让大米漏出来,最后用线把粽子系的严严实实。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就这样,一个、两个、三个……直到包好为止。

最后,外婆把粽子放到锅里煮。几个小时后,香甜可口的粽子,终于出锅了。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这端午节有个来历,传说从前有一个叫屈原的伟大爱国诗人,因为反对妥协,主张联齐抗秦,受到楚国权臣的打击和陷害,先后遭到杯王和顷襄王的贬谪和放逐。屈原离开郢都以后,沿长江东下,踽踽独行,颜色憔悴,披着长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不知道为什么世界会是这样黑白混淆,忠奸颠倒,美丑不分。他禁不住内心的愤怒,一面大声呵斥吟诵,一面提起笔来,洋洋洒洒在石壁上写下一篇奇绝千古的《天问》。他深知自已无法同现实调和,最后自投于汩罗江,结束了他悲壮的一生。

当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爱戴屈原,生怕他的尸体被鱼吃掉,就投下一种用棕叶包米的东西——棕子喂鱼,好让鱼不去吃屈原。以后,每年都以此方法来纪念屈原。

今天正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闻到浓浓的棕子清香,于是赶紧洗涮,急不可待地坐到餐床边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我想:为什么象屈原这样的忠臣要被放逐,还要遭到坏人的打击和陷害,那些奸臣为什么不会考虑国家会不会被人家吞并掉,总有一天,国家肯定要栽在他们的手里,还有那个笨大王,怎么也不知道屈原是个忠臣呢,真是笨。虽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点不影响我吃棕子的好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