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作文餐桌上的变化450字(我家的变化450字以上作文)

作文餐桌上的变化450字(我家的变化450字以上作文)

更新时间:2022-07-16 19:54:42
作文餐桌上的变化450字(我家的变化450字以上作文)

作文餐桌上的变化450字【一】

每天吃晚饭的时候,是我们一家三口团聚的时候。爸爸妈妈议论着今日在工作上发生的事情,如:困难、开心、烦恼……时而也会问问我的学习情况如何。

今天,妈妈炒了一盘香喷喷的菜——清炒花蟹,我夹起一只蟹脚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突然,我的脑海里闪现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蟹是横着走呢?“爸爸,为什么蟹是横着走呢?”我笑着问爸爸。爸爸看了看妈妈说:“因为……因为……,这个问题还是问妈妈吧!”妈妈的眼睛瞪了瞪爸爸又笑眯眯地说:“可不可以看一看参考书再说呢?”我笑嘻嘻地说:“不用看参考书了,我就是‘参考书’,我来告诉你们吧!蟹的胸部左右比前后宽,八只脚是伸展在身体两侧,每只步足是由七个关节组成的,这些关节只能左右移动,无法向后弯曲,因此它只能横着走了。”“哦!

原来是这么回事,你的知识比我们还丰富嘛!”爸爸说。我想:原来也有爸爸妈妈不知道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多看课外书,丰富知识。

作文餐桌上的变化450字【二】

我的家在距离大连最近的一座“城市”——万科魅力之城。每天来往于“双城”之间,即使晚餐时刻也显得匆匆忙忙,生活有一种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的感觉。唯有周末才略显悠闲。

周末,经过万水千山的跋涉,终于回到了家。爸爸妈妈准备了一桌比较丰盛的菜肴,来慰劳我们一周的候鸟般的生活。餐桌上有“红烧鸡腿”“圆葱炒蛋”“红油金针磨”等等,我们家晚餐几乎是无声的,不像其他人家高谈阔论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偶尔几句便是父母说“把这个给小放吃”“把那个给小放吃”。清风朗月,宁谧风清,清风宛如纤手拂过碧绿的湖面,荡开圈圈细细涟漪,望着爸爸岁月的沟壑脑海中浮现斑斑往事。记得小学五年级的事候,突然间重感冒发烧40度,浑身无力,身子软的像一条虫。爸爸用他肥胖的身体吃力的背着我,那是爸爸还是个胖子,吃力的将我从家里背到小区门口打车。我们家的小区很狭长有300来米才到门口,趴在父亲的背上暖暖的,突然想起朱自清的《背影》,不仅感叹道原来爸爸都是这样的。这件事我记忆犹新,望着消瘦的爸爸默默地吃饭不时地给我夹菜,我似乎理解了父亲的含义。妈妈吃饭时偶尔会说:“祁放少吃一点,你都胖了,他爸你想给他吃成小猪啊!”妈妈是一个伟大的女人,不高的个子显得娇小,却扛着生活的艰辛,爸爸因病休息了一段时间,她一个没有我的身材高的女人默默地扛着一切。照顾我,关心爸爸,她对我总是比较宽松,每当爸爸因学习责备我的时候,她总是来圆场。这次期中我考的稀烂稀烂的,爸爸很是责备我。妈妈不时给我解围“她爸不要在说了,孩子已经知道了。”“你当他心里不难受啊!你总是责备他。”日月的辛劳在妈妈的脸上刻下了道道深纹,眼角鱼尾纹在眉目中游弋。我望着周末“丰盛”的晚餐我似乎有些哽咽,不禁在心中吟诵着那首献给父母的诗句。

如果我是狂风中的一叶孤舟,那么父母的爱便是港湾里的灯塔。

如果我是黑暗中的花朵,那么父母的爱便是一抹刺穿黑暗的月光。

如果我是迷路的孩童,那么父母的爱便是一枚指南针。

餐桌前的一家人几乎无言的进食着,我环视父母的脸,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无言胜有言,大爱无声。

作文餐桌上的变化450字【三】

第二天,画画课回来,看见奶奶已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午餐。接着,一家人围坐着餐桌开始吃饭。奶奶向我提出一连串问题:今天画什么,画的.时候有没有遇到问题,老师怎么指导的,你的画作老师是否满意等等。我都一一回答了。其实奶奶是想让我从这几方面写文章。

这时,妈妈插话了:“其实画画和写作很相似,都是先打个轮廓,再去充实内容,描绘细节,使画面和文章更加优美。”这时爸爸开腔了:“你有了材料,就要会用优美的笔调把它描述出来。基础小时候就要打好,所以爸爸建议你多读一些经典原著,汲取营养,多读点报纸和杂志,以开阔视野。我小时候就读了许多书。”

原来,爸爸小时候就住在湖州中学的校园里,图书馆就在家边上,去看书十分方便。而且,图书馆里的老师是奶奶的同事,所以,他经常去看书、借书。想看什么书就借什么书,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他读了不少经典名著,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三侠五义》、《西游记》、《封神榜》……还有许多外国名著,有的书爸爸还读了好几遍。怪不得他知识面广,读中学时写的随笔,篇篇都非常精彩。

爸爸接着又说:“不光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创意。我很佩服马云,他不怕失败,人家不敢想的,他敢想;人家不敢做的,他敢做。最后,他终于成为了一个成功者。”听到这里,我不禁点头。爸爸又滔滔不绝地说起了他们公司的事。这时,奶奶打断了爸爸的话:“这些还没必要给方缘讲。”爸爸立马刹住了车。

奶奶对我说:“方缘,你别写画画的事了,干脆就写《餐桌上的论谈》吧!”于是,我写下了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