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地震心理感受作文600字(关于地震的感动作文600字)

地震心理感受作文600字(关于地震的感动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2-04-22 13:30:42
地震心理感受作文600字(关于地震的感动作文600字)

地震心理感受作文600字【一】

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被寄予夺金厚望的中国男子体操世界冠军李小鹏在男子单项比赛中发挥失常,仅获得一枚双杠铜牌。而在2003年世界体操锦标赛时,他却获得了这两个项目的冠军,而且也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双杠金牌得主。由此我们不能说他没有夺金的实力,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这次“失误”呢?事实上,他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发挥失常的主要原因是某些特殊情况给自己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心情紧张。李小鹏的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要说的“詹森效应”。

詹森效应主要起源于有一名叫詹森的运动员,这名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让自己和他人失望。不难看出这主要是压力过大,过度紧张所致。由此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地震心理感受作文600字【二】

通过对重大事件,特别是重大的成功和失败认识自己。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的信息,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越是在成功的巅峰和失败的低谷,最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性格

地震心理感受作文600字【三】

看了这本书,第一个感受是纠正了我对一些心理学原理的认识。具体地讲,以前关于教学方面的心理学理论自己是知道一点的,但是看书之后发现,有些理论不是自己以前认识的那样,以前的认识是片面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

比如关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自己在写文章的时候好多次用到这个心理学原理。在看杂志上的文章之时,偶尔也能看到作者引用这个心理学原理。然而,殊不知,艾宾浩斯是利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来得出这个遗忘规律的。后来的研究证明,如果学习材料是有意义的概念和原理,一旦学生理解之后,就很难遗忘。这个时候,显然不能用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来描绘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与遗忘。这段论述对我的冲击是很大的。站在“心理学”面前,我感觉自己真得太渺小了。同时,这段论述也让我联想到了我们平时教学中要多多增加有意义的学习。对此,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例如根据加涅对学习的分类,可知学习有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之分。在言语信息的一个亚类——符号学习中,因为符号学习属于机械学习,故学习者可以在无意义材料中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使机械学习易于记忆。这种改进记忆的方法被称为记忆术。那么我们可否作这样的推论,对于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材料,如果记忆者采取记忆术来记忆,那么其遗忘规律就不在是“先快后慢”了。

再如,当前在讨论教学问题时,经常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说法。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一般的说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尊重学生,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等等。这些当然是对的,但显然是不具体的。当今建构主义学习观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教学时应仔细考虑学生带到教学情境中的已有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同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放弃教学责任。在“规则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一节中更是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完全由学生独立发现规则的情况较少,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这样的观点让我联想到,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的发起者是教师,同时教师也是确保这个“过程”得以顺利通畅的关键因素。

类似地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说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一直以为这种教学论是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然而事实是这些教学论就是哲学取向的教学论。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兴起。还有,如看了“学习心理”部分就会发现,机械学习在学习心理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强化刺激这些手段具有正统的心理学意义。

看了这本书,第二个感受是让我看清了我们平时一些看似“不太好”的做法,其实具有重要的心理学原理。具体地说,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一些教学方法被“素质教育”或者“新课程”套着一些“帽子”,殊不知,在这些“帽子”下面,隐藏着重要的心理学原理。

比如桑代克根据迷箱实验,提出可以把学习看做是刺激与反应的联接,并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这三个定律反应了学习动机、练习、强化和反馈在这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习的实质是条件反应形成和巩固的过程,其中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动机和强化。虽然这些研究成果与当今建构主义心理学具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的本质。据此我不得不联想到 朱国荣老师在杭州的那堂《长方形面积》:课中,在学生已经发现“长乘宽”就是“每行几个乘几行”之后,朱老师安排了一系列的关于“每行几个,有几行”的强化练习。当时我觉得这个过程有点板,或者说给予学生再次去体悟的成分少了一点,感觉“不太好”。但从今天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过程,才发现那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

看了这本书,第三个感受是增加了我对教学与心理学关系的理解。具体地说,以前只知道该这么做,但为什么这么做,有没有什么理论依据,是不知道了,而在看书之后,我找到了教学与心理学的联接。

比如张兴华老师在《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一文中提到:南京师大涂荣豹教授在其著作《数学教学认识论》中鲜明地指出,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模式就是“同化和顺应”。郑毓信教授也曾经说:“建构主义似乎并不能看成一个全新的主张。”张老师据此提出:实现建构的途径无非是传统心理学中“同化和顺应”的缘故,意义建构的过程无非是同化和顺应。这样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当时看到这里时心中打了个问号。这一次,算是对此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比如书中这样说:“学习的同化论或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结构同化(或建构)新知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同化和建构是同一件事情。因此,说“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模式就是‘同化和顺应’”是完全正确的。换句话说,传统心理学虽然只是研究动物和低级思维,例如机械记忆或反应之类的,但其原理在人的学习过程中是通用的。

再如,我们来思考“用圆规画圆”属于什么学习?一般认为这是一种动作技能。而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来看,“用圆规画圆”是智慧技能。既然是智慧技能,那么在教学时就得按照智慧技能的教学策略展开,而不是去思考“动作”的问题。

地震心理感受作文600字【四】

自教育出现之时就伴随着教育心理的产生,中外古代教育典籍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心理思想,但教育心理学在十九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刚走过的百年的历程其实就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结合并逐渐形成一个独立分枝的历史过程。期间,教育心理学家前赴后继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探索和实证研究,发表、出版了大量有影响的论文、著作、教材,使教育心理学的科学体系日臻成熟,教育心理学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不断提高,教育心理学已成为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中最具影响力的学科之一。但是,相较于国际领域学术前沿课题,和一些有代表性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国内对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论概念还亟待整合,而这恰恰可以从国内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概念与中小学实践工作明显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合拍” 反映出来。而《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的编写恰好是针对如何加强教育心理学与中小学实践之间的联系,它从教师角度,阐述教育心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促使教师学会在自己的课堂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下面,首先对本书编者、全书内容做一简介,然后对该书的特点予以评述。

地震心理感受作文600字【五】

1. 受众面广

本书虽然是为师范生教育而著,但是对目前学校中的绝大部分教师都有很重要的价值。就新教师而言,本书伊始,就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介绍了从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五个发展水平,简述了教育心理学角度对教育现象的种种探索,以及对教师的作用。在对目前学校中任教的教师而言,再一次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可能会对教师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以新的视角来认识现代学校教育教学,帮助教师比较迅速的从熟练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起到独特的作用。

2. 深入浅出

本书虽然介绍了很多专业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但却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的。譬如通过“引言”、“教学设疑”、“教学之窗”、“教学经验”等专栏介绍了大量的应用实例,来帮助读者理解理论,了解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如何运用。这不仅有助新教师尽快融入教师角色,熟悉基本教学工作要求,尽早成为胜任水平的教师;而且对已经成为胜任水平或熟练教师水平的教师,对继续提高自身教育理论水平,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更快的实现自身专业发展,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3. 紧跟时代潮流

在目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呈现纷繁之景象,国内教育理论研究也已经在追踪国际教育理论研究,但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学校教学实践之间的不和拍也是显见的。本书编者力图在这一方面弥补这个不和拍,使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走出象牙塔,走进学校教育实践,并针对一线教师的特点,使得教师能够看得懂,能够学着去做,能够帮助教师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 推陈出新

在传统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中,基本都会对动机的定义、各种动机理论及其作用做详尽介绍,但是却忽视了“如何提高学生动机”的系统阐述。这本书在第十二章除了阐述动机的定义、作用与理论这些基本的相关问题后,为了弥补缺憾,还重点介绍了影响动机的各种因素(包括学生、学习任务与教师),以及阐述激发学生动机的策略,力求详述如何将动机理论运用与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