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关于中国古代诗词的 作文(心目中的中国古代诗文经典作文)

关于中国古代诗词的 作文(心目中的中国古代诗文经典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27 06:04:16
关于中国古代诗词的 作文(心目中的中国古代诗文经典作文)

关于中国古代诗词的 作文【一】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为国君看病。有一天,扁鹊去为蔡桓公看病。他站在蔡桓公的身旁,细心地观察他的面容,然后说:“我发现您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

蔡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儿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无奈,只好走了。蔡桓公不高兴地对旁边的人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耐,这样才好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治好的。我不相信这一套。”

十天后,扁鹊第二次来给蔡桓公看病。扁鹊看了蔡桓公的脸色后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面。如果不治疗,病情会加重的。”蔡桓公不相信。扁鹊又无奈地走了。

又过了十天,扁鹊第三次来给蔡桓公看病。他看了看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还不赶紧治疗,病情将会严重恶化的。”蔡桓公仍然不相信扁鹊的话。

又隔了十天,扁鹊又来了。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这一下倒把蔡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这次扁鹊怎么不说话就走了呢?”蔡桓公连忙派人去问扁鹊原因。扁鹊说:“开始桓公皮肤有病,只要稍稍治疗就能好;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也可以治好;后来桓公的病到了肠胃,喝几服药汤还是可以治愈的。可是目前他的病已经到了骨髓里,我已经无法为他治疗了。”

五天后,蔡桓公浑身疼痛难忍。他急忙派人去找扁鹊来给他治病。可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蔡桓公这时后悔莫及,但没办法,只能在痛苦挣扎中去。

关于中国古代诗词的 作文【二】

古时候,人们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庙里举行一种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求得神灵的庇佑,这种祭祀仪式叫“祭钟”。每逢祭钟时,不是要一头牛,就是要一只羊,然后将牛的头或者羊的头用大木盘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们就站在供桌前祈祷。

有一天,齐国都城里来了一个人,他牵着一头牛从皇宫大殿前走过。这时,恰值齐宣王在大殿门口看见了,命人叫住那牵牛的人,便问道:“你打算把这头牛牵到那里去呢?”那人回答说:“我要牵去宰了用来祭钟。”

齐宣王听了后,看了看那头牛,然后说:“这头牛本来没有罪过呀,却要白白地去,看着它那吓得颤颤抖抖、哆哆嗦嗦的样子,我真不忍心看了。把它放了吧!”

那个牵牛的人说:“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请您把祭钟这一仪式也废除了吧?”

“这怎么可以废除呢?”齐宣王严肃起来,接着说:“这样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这头牛吧!”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牛和羊都是屠生命。对牛的怜悯与对羊的残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不能算是仁慈。齐宣王的以羊替牛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可见他的虚伪。

关于中国古代诗词的 作文【三】

伯愁是伯乐幼年时的好朋友。成人后,以磨面为生,本小利薄,小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整天愁眉苦脸,像根秋丝瓜。

这天,他从城里回来,却一反常态,笑逐颜开。

老伴惊诧地问:“你拣到宝贝啦,今天这么高兴?”伯愁说:“我在城里碰到伯乐啦,他答应送我一匹千里马!你算算,千里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一天能磨多少面?往后,咱们的日子不用愁了!”

老伴也听别人说过,伯乐善识千里马。丈夫这么说,她心里也挺高兴。

第二天一大早,伯愁就把家里那匹拉磨的黑马牵到城里去。中午,骑着一匹浑身像锦缎裹着似的枣红马回来了。他高高兴兴地对老伴说:“看见没有?这是匹千里追风赤兔马!我骑着它从城里回来,百把里路,不到一个时辰就到家了!”

奇怪的是,这匹赤兔马拉起磨来,并不比原来那匹黑马快多少,伯愁的日子还是不好过。他的如意算盘落空了,脸上又堆满了愁云。

“唉!世人都说伯乐善识千里马,我看他是徒有虚名而已!”伯愁长吁短叹地说。

不久,从城里回来的人说,伯乐在马市上又发现了一匹千里乌骓马。这匹乌骓马,很像伯愁家原来那匹拉磨的黑马。

伯愁听了,一个劲地摇头:“笑话!笑话!”

关于中国古代诗词的 作文【四】

一提起我们中国的祖先,自豪、激动便溢于言表。上下五千年的古文明,在整个世界都是屈指可数的。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更是世界文学宝库中耀眼的明珠,让我们炎黄子孙祖祖辈辈都为此骄傲。自小孩子们就会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些千古名句更是跨越时空,留传至今。如“何意百练刚,化为绕指柔”“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度被我们作为年度述职报告的总结句。

虽然从小到大也接触了不少古诗古文,但对于这些古文化,仍象藏在盒子里的宝贝一样,充满神秘的魅力。怀着一种崇敬、好奇的心理,我阅读了自先秦到唐五代的`部分文学作品,感触颇深。在这里我品位了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感受了楚国诗人屈原悲愤忧郁,战国策士们纵横雄辩的气派,诸子散文,思想深刻,耐人寻味,百家争鸣,西汉司马迁行刑后发愤著书,完成了著作《史记》,魏晋南北朝时的建安七子,唐五代的王维,李白,杜甫,韩愈更把我国的古代文学推到了巅峰。

这么多的文学佳作,我不可能一一细说,只能撷取一枝半叶与大家共赏:

在我的印象中,曹操是一位'雄,欣赏了他的诸多文学作品,特别是《短歌行》之后,我不禁被他的文学才华所折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抒情诗,表达方式委婉曲折,前八句为感慨人生短促,中十六句表达了成就功业的急迫追求,其中有求贤不得的苦闷,也有礼贤下士的热忱。情感几经起伏,充分表达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激荡不平,最后八句抒发了诗人的胸怀和壮志。诗中有忧郁,有感慨,有激情。让读者真切的体会他的复杂感情。他巧妙的引用前人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自己思念贤才的愿望。最后运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自己的志向。比喻生动形象。用朝露比喻人生短促,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贤才奔走四方。语言质朴自然,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感觉古文学的言简意赅与当代作文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一直强调孩子要把句子写具体,想方设法的要把一个简单的句子复杂化,而古文中,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含义是多么的深刻啊 !如何在此寻求一个承接点?也许是我们可以考虑的问题。还是谈些这本书对我工作的帮助吧

在教学上,它增强了我在此方面的知识,让我在孩子心目中的印象更加的有威信。二册课文中就有两课《古诗两首》。记得学习《春晓》时,孩子对孟浩然产生了兴趣。我就利用古文学所得给孩子们介绍了孟浩然的生平,几个平日里特爱钻牛角尖的还不够,还想知道他的一些其他作品,我就顺势介绍了他的《过故人庄》,还有同一时期的李白、杜甫、王维,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课后纷纷找来《唐诗三百首》阅读,对我国的古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兴趣。

古文学用词讲究,耐人寻味,读起来琅琅上口。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未必有这样深的体会。为了让孩子们能体会一些古文学的精妙。我特意修改了古诗《村居》教案,原教案注重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出示配图的古诗,讲讲你读懂了什么?现在我主要让孩子体会古文的用词精妙,含义深刻的魅力。先出示一幅图片,在一个杨柳依依,春风拂面的春天,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正在放风筝。然后请孩子们说说。班里有几个学生讲的不错,“春天来了,小草从地里钻了出来,黄莺在蓝天愉快的飞来飞去。”“柳树的枝条变绿了,长长的柳条垂下来像小女孩的长发。”大家都报以了热烈的掌声。我把说得较好的四句话写在黑板上。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来学习古人高鼎是怎样说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在这样的比较下,学生就能体会出古诗的用词讲究,含义深刻。小陆说:“现在我真正感到古诗写的太好了,怪不得,到现代我们还要学。”

关于中国古代诗词的 作文【五】

晋献公要出兵攻打虢(guo)国,首先必须经过虞国,但是他担心虞国不肯答应借路。这时,晋国大臣荀息对献公说:“您如果肯将垂棘(地名)所产的名贵玉石与屈产(地名,均属晋国领土)所出的良马奉送给虞国的国君,然后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会答应的。”

晋献公有些犹豫地说:“垂棘玉石是我祖传的宝贝,屈产宝马是我心爱的坐骑啊。如果虞国国君收下了我的这两件珍贵礼物,却仍然不肯借路给我,那怎么办?”

荀息于是对献公分析道:“虞国的国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随便收下我们的礼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宝马,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至于这两件宝贝,您有些舍不得,这也不要紧,只不过是暂时寄存在那里罢了,迟早还是要归还给您的。打个比方,我们将垂棘玉石放在虞国,就好比从内室移到了外室;而将屈产宝马放到虞国,也就好比是从内马圈牵到了外马圈一样。到时候,您如果要把这两件宝贝取回来,那还不容易吗?”

一番话说得晋献公如释重负,于是决定按荀息的计谋行事。

虞国的国君见到这两件稀世宝物后,有些动心,打算给晋国借路。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出面劝阻说:“国君可不能这样做呀!虢国是我们的邻邦,他们与我国恰似一种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是会挨冻的呀!长期以来,我们两国在危难之际互相救助,这并不是什么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战略上的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意给晋国借路,让其攻打虢国。如果晋国在今天消灭了虢国,我们虞国在明天就会被晋国吃掉,这该是多么危险的事啊。”

可是,虞国国君一心贪恋晋国的宝玉和良马,听不进宫之奇的劝阻,给晋国军队让出了一条攻打虢国的必经之路。

晋国凭借自己的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很快就消灭了弱小的虢国。在班师回朝之际,又顺便剿灭了毫无准备的虞国。为此,荀息专门去虞国找回宝玉和良马,当面归还给晋献公。

晋献公望着失而复得的宝物,十分得意地说:“宝玉还是我原来的那一块,没有变样;只是这马又多长了一颗牙齿,比去年大一岁了。”

虞国国君为了贪图眼前的一点小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结果招致亡国的巨大灾难,这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关于中国古代诗词的 作文【六】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大部分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关于中国古代诗词的 作文【七】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靠种庄稼为生的人,他的性子很急。他每天都会到地里去劳动,不管烈日当空还是刮风下雨,很是辛苦。一个烈日当空的午后,这个宋国人又去地里干活了,空旷的庄稼地里没有一点儿遮拦的地方,宋国人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直往下掉,衣衫也被汗湿透了。他顾不得擦去汗水,顶着烈日,弓着身子不停地干活。

每天劳动回到家后,宋国人累得一动也不想动,连话也不想说,他觉得辛苦极了。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地劳作,可眼看着庄稼没怎么见长。今天来看看,庄稼是这么高;明天来看看,庄稼还是这么高。宋国人有些着急了。

这一天,宋国人锄地锄得有些累了,便坐在田埂上休息。他看着庄稼自言自语地说:“庄稼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么辛苦吗?你们为什么不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吧、快长高吧……”他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了劲儿,站起身,下了地,又开始忙碌起来了……

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宋国人的妻子担心地想。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一进门便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庄稼都拔起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许多……”他边说边比画着。

“什么?”宋国人的妻子有些吃惊。他的儿子听后,赶忙跑到田里去看,结果发现所有的禾苗都已经枯了。

愚蠢的宋国人不知道:自然界的万物生长都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想法快快长高,结果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