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关于不要读书的作文(关于不要死读书的作文)

关于不要读书的作文(关于不要死读书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22 01:28:10
关于不要读书的作文(关于不要死读书的作文)

关于不要读书的作文【一】

人们都说,到了大学就特别轻松,课余时间多,一天也就几节课而已,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但是,真正到了大学以后才发现并没有他们说的那样简单……我们有很多事需要了解、准备。不要等到毕业以后……

人生规划、就业、生计与梦想,这本书里应有尽有,它不像哲学书那么深奥难懂,难以接近,也不像儿童故事书那样过于浅显。它不仅让我们看完后思考,还设法在每一个要点后面设置题目让我们采取行动,特别适合我们这种对大学生活和未来十分迷茫的大一新生,如同一场及时甘露。以下是我目前感受最深的两点:

击败拖延症!

大学的课余时间很多,特别不想以前一样。现在没有老师总是管我们,监督我们,没有父母的唠叨,于是很多人开始懈怠了。这时候,传说中的拖延症就开始泛滥、扩张。正如秋叶老师所说,很多人以前就有拖延症:考试前一周才开始复习、假期快结束才开始熬夜赶作业等等,都是拖延症的成就。长此以往,拖延症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到最后会影响我们最初制定的目标,如同蚁穴一样,可以使大堤溃崩。

我一直都赞同“先苦后甜”的说法。学习生活上来说,如果一开始就把某个任务积极地去完成了,那么接下来的空余时间,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去玩耍,去学习其他知识,不用到最后期限的时候熬夜赶工那么辛苦。今日事,今日毕。

化大为小,逐个达标

在刚开学的时候,耿老师让我们自己写下自己在大学要完成的十个目标,越具体越好,这与秋叶老师提议的方法一样——目标具体化,化大为小。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以前曾是班级前十,是老师重点培养的种子选手,由于种种原因,我选择了艺术。伺候,由于专业课耽误了文化课,我的文化成绩一落千丈,特别是数学。作为一名理科生,曾经又那么优异,我对自己很失望。最初,我自己购买试卷整套整套的做,但几乎毫无起色。于是我冷静下来,分析卷面查找弱点,并且逐个题型的去攻克,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样我不仅完成了小目标,向终极目标更近了一步,而且获得了成就感,有动力继续奋斗下去!所以制定短期目标是非常实用的方法。

我们都是在快毕业的时候才爱上学校的,爱上这个充满我们青春的记忆,又爱又恨的学校。我们都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可惜没有后悔药……不要等到毕业以后遗憾行动的太晚,不要等到失去以后才悔不当初。保持一颗前进的野心,无论最后是否到达目标,至少我为它奋斗过努力过,没有堕落,我无悔!

关于不要读书的作文【二】

在刚开学的时候,耿老师让我们自己写下自己在大学要完成的十个目标,越具体越好,这与秋叶老师提议的方法一样——目标具体化,化大为小。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以前曾是班级前十,是老师重点培养的种子选手,由于种种原因,我选择了艺术。伺候,由于专业课耽误了文化课,我的文化成绩一落千丈,特别是数学。作为一名理科生,曾经又那么优异,我对自己很失望。最初,我自己购买试卷整套整套的做,但几乎毫无起色。于是我冷静下来,分析卷面查找弱点,并且逐个题型的去攻克,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样我不仅完成了小目标,向终极目标更近了一步,而且获得了成就感,有动力继续奋斗下去!所以制定短期目标是非常实用的方法。

我们都是在快毕业的时候才爱上学校的,爱上这个充满我们青春的记忆,又爱又恨的学校。我们都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可惜没有后悔药……不要等到毕业以后遗憾行动的太晚,不要等到失去以后才悔不当初。保持一颗前进的野心,无论最后是否到达目标,至少我为它奋斗过努力过,没有堕落,我无悔!

关于不要读书的作文【三】

前段时间读完了秋叶大叔的《不要等到毕业以后》,我很庆幸没有等到毕业以后才读这本书,这本书对于现在的我确的确影响很大。之前读完一本书,会觉得那本书很不错,受到很大启发,对我的影响很大。但具体表现在哪里,我自己也没想明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读完后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反思,让那些好的思想在短时记忆结束后就消失了。而读完这本书,促使了我开始行动,也就有了开始每天写日记,写总结。不管写的好与坏,对我来说,总归有所改变,这是个大进步。

这本书跟我跟我之前读过的书很不一样,并不是在泛泛而谈,说大学生应该怎样怎样,秋叶大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成长感悟,告诉我们读大学,到底在读什么。这本书每一节都很简短,但语言很实际,结构也很有特色,有实操训练、推荐书目,还有同学的精彩分享,给本书带来了很高的价值。目录中共有十个大标题,我想挑几个谈谈我的收获与感悟。

关于不要读书的作文【四】

人们都说,到了大学就特别轻松,课余时间多,一天也就几节课而已,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但是,真正到了大学以后才发现并没有他们说的那样简单……我们有很多事需要了解、准备。不要等到毕业以后……

人生规划、就业、生计与梦想,这本书里应有尽有,它不像哲学书那么深奥难懂,难以接近,也不像儿童故事书那样过于浅显。它不仅让我们看完后思考,还设法在每一个要点后面设置题目让我们采取行动,特别适合我们这种对大学生活和未来十分迷茫的大一新生,如同一场及时甘露。以下是我目前感受最深的两点:

关于不要读书的作文【五】

很多大学生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专业,你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通过关键词找到这个行业的网站,再找到这个行业的期刊报纸,然后通过期刊报纸上的曝光率找到这个行业里面的名人,加入他们的虚拟社区,结识可以沟通互动的草根网友,了解圈子内的文化后慢慢通过社交媒体找到和行业内强人互动的渠道。这样的方法,不只是可以用在分析大学专业上,还可以通过这个训练学到一点高效搜索和整合情报的方法

2. 但是我要提醒大学生朋友,在换专业前需冷静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你了解自己的专业吗?

第二,你了解自己想调换的专业吗?

第三,你想过10年后社会更需要哪种人才吗?

3、会读书的人看懂别人思考的框架,不会读书的人记住别人思考的结论。

4、学习一个思考框架要经过“摸索→模仿→记录→表达→复用→优化”六个阶段。

5、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五四”运动最有价值之处不仅是提出“民主和科学”,而且希望每一个青年都能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6、“思考的方法”就是要求你在面对新问题时能提出合理行动对策。自学也好,老师教也好,都要学会这种思考的方法。

如果遇到我没有研究过的领域,我会使用“分析背景→找准问题→提出对策→建立行动→效果评估”的套路去思考。

7、,我常用的工作模式是:定义一个清晰的目标→对比各种可能的策略→落实详细的行动计划→寻求合适的资源完成→监督和验证计划效果并动态调整。

8、解图书营销的流程(这算一种元知识),所以我会观察同类题材图书的销量,系统考察一本同类书的市场定位、内容结构、写作风格、书名策划、封面设计、排版特点、定价策略、发行渠道、促销手段等等,丰富自己写书的套路和营销的思路。通过详细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劣,可以规避很多错误,不必等自己的书投入市场后才发现问题。

9. 写论文常见的思考框架有七种:

(1).从局部到整体

发掘局部材料→进行合理归类→总结宏观趋势→再寻求其他局部事实验证。社会学科里的田野调查就是一个典型,生物学的物种进化研究也是如此,这也是所谓数学的归纳法。

(2).从整体到局部

提出初始假设→解释真实现象→发现例外事实→修正或推翻初始假设。物理学很多研究都是如此,这也是所谓的数学演绎法。

(3.迁移法

把A领域研究方法移植到B研究领域。比如把统计学引入社会学研究,把心理学分析引入社会学演讲,把进化论引入心理学研究等等。

(4.对比法

选择一个或多个观察维度→设置一系列对比指标→寻找指标数据差异点→解释造成差异的原因→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管理案例分析中经常用类似的结构。

(5.法

选择一个经验框架→把采集的事实或数据依据经验框架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在管理学科、工科设计行业中,很多论文研究都是依据可靠的经验框架做出某个具体问题的分析。

(6.极限法

设置一个极限环境→推导可能出现的结果→证明假设的合理性或者荒谬性。在逻辑学、经济学、工程学中,这种方法的运用很常见。比如把手机放在怎样的极端环境中设计才是安全可靠的。

(7.剥笋法

剥笋法是连续深入思考问题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举个剥笋法的例子,假设要学习一门项目管理的课程,我们来问问看:

(1)什么是项目?

(2)为什么项目需要管理?

(3)过去没有这个项目吗?

(4)过去的项目管理没有方法吗?

(5)现代工业为什么要发展一个项目管理体系?

(6)这个体系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7)它有了哪些管理方法?

(8)这些方法解决了什么问题?

(9)有了这些方法,问题就彻底解决了吗?

(10)现在这个领域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

剥笋法很直观地表明学习一门知识应该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带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去学习是很难学到知识的。

10. 关于批判性思维学习,我推荐一本不错的入门书《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第十版)》。下面分享我从这本书里学到的五个质疑的问题:

(1.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他的观点中关键词是什么含义?(他有解释吗?是否在行文中偷换概念?)

(3.他对观点提出了论据吗?

(4.他的论据是可信来源吗?

(5.他从论据到论点的论证符合逻辑吗?

11. 写长文章很难,谁也不能一蹴而就,最后分享一些个人经验吧。

(1.从你最熟悉的文体开始,从短篇开始写起。

工作中使用的长文字类型很多:(1)叙述过去的问题(记叙文);(2)说明当前的现状(说明文);(3)提供未来的建议(议论文)。最能提升独立思考能力的当然是议论文。

先不要急于一下子写很长的文章,从一两百字,到一两千字??大部分人在工作中能写出有条理的三千字文章已经非常好了。

(2.培养记的习惯。

大学生不妨每天坚持写日记,把一天的心得感悟写下来,尽量模仿好文字的风格进行练习。 慢慢地,你可以在日记中写一点有深度的总结。有质量的思考一定要形成文字,长期坚持会对自己的职业成长有帮助。

可以写博客,写微博,手绘也可以。

(3.把写长文和你的某个兴趣点结合起来。

(a)假如你热心公益,就最近观察到的一个公益活动,分析它运营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和理由;

(b)假如你爱玩新媒体,就最近注意到的一个微博高转发事件,分析它被推动的原因,并得出有价值的经验;

(c)假如你喜欢读书和看电影,写一篇最近读过的新书书评或电影影评,并发布到豆瓣上和其他朋友交流;

(d)假如你喜欢写日记,那么就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滴,把这些零碎素材积累起来,顺便

加上一副手绘,没准哪天你就是中国的高木直子;

(e)假如你喜欢思考,就开一个博客,和同样爱好的人形成一个圈子。

12. 如果想做一个好的提问者,我有9条建议:

(1.如果你要别人的联系方式,提问前请花一分钟看看别人的公开信息,也许你要的联系方式都在其中。

(2.提问前请判断你问的人对此领域是否专业,假如要问一个并非他擅长的专长的问题,你得提供一个好理由。

(3.用不同的关键词在百度或谷歌搜索你的问题,或者去图书馆查查资料,无路可走再尝试提问。

(4.与人交流时,即使是非正式提问,也要先做自我介绍,别以为在网络上有过互动,别人就该记住你。

(5.问题越具体别人越好回答,尽量让别人做判断题,没有交代背景的\'问题我们基本上只能用外交辞令回答。

(6.如果问题不紧急,先去一些好的提问网站,比如百度知道,新浪爱问,知乎这样的社区提问。

(7.不要指望名师指路,他们可以提出看法,但决定权是你。如果后悔听了别人的建议,责任在你。

(8.有时候,你的问题需要别人做大量的调研才能回答,你得评估下你是想提问还是想偷懒。假如想偷懒,你应该先考虑为别人的劳动付费,而不是打着所谓免费分享的口号去鄙视别人拒绝提问。

(9.不能强求回复。不管别人回复不回复,你都要先给一个谢谢,至少别人要花时间阅读你的问题。

最后一句忠告:不管你觉得通过提问学到了什么,当伸手党永远是没有地位的。提问是为了让自己尽快独立思考,进而得到启发或者帮助别人,而不是爱上提问,依赖别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13. 个人教育应该注重四个方面的修炼:

1.人与群体的关系,这要靠道德、法律和制度。

2.人与社会的关系,这要靠社会科学知识。

3.人和自然的关系,这要靠自然科学知识。

4.人和自己的关系,这要靠哲学宗教知识。

14. 我们常常遇到的挑战是: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建立对一个行业或者岗位的了解。慢慢成长企业等不及。

对于有这样压力的人,提供一些方法:

(1.了解行业价值链。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是怎样赚钱的?有哪些模式?你的公司是属于其中哪一种?和对手相比优劣何在?

(2.了解行业的文化。这个行业的人一般是什么背景学历和专业?有没有活跃的行业论坛?

(3.了解行业的岗位。这个行业有哪些岗位,每个岗位有哪些技能要求?

(4.了解行业的人脉。这个行业有哪些精英人物?

(5.了解行业的知识。了解这个行业一些入门的背景知识。

关于不要读书的作文【六】

(一)主要人物关系

1、秦穆公,公元前659年至621年秦国君主

2、晋献公,公元前677年至651年晋国君主

3、伯姬、申生,为晋献公与夫人齐姜所生一女一子

4、重耳、夷吾,为晋献公与大戎胡姬和妹妹小戎子分别所生同父异母兄弟

4、怀赢,秦穆公与伯姬之女,先后为夷吾、重耳之妻

5、圉,夷吾与怀赢之子

(二)老不要脸的故事

在春秋战国时代,秦穆公和晋献公可以算是第一代。晋献公的爹晋武公,娶了齐桓公的.闺女齐姜为妻,武公年老体衰,不能爱爱,齐姜便与太子姬诡诸即后来的晋献公私通。晋献公继位,立齐姜为夫人,生公主伯姬和太子申生。

晋献公后来又攻占大戎小戎,先后娶大戎胡姬、小戎子,生公子重耳、夷吾。

再后来,又攻占骊戎,得骊姬、骊姬弟,“俱爱幸之”,口味够重的吧!

秦穆公为了扩大秦国势力,要求与晋国联姻,晋献公把公主伯姬嫁给秦穆公,这是秦晋之好的第一次联姻。

(三)不要脸之官二代

晋献公宠幸小老婆骊姬,生了公子奚齐,有意废太子申生,找个理由让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都搬到首都以外的地方去住,八成是伯姬为弟弟申生不平,吹了枕头风,秦穆公攻打晋国,骊姬作乱,太子申生自,公子重耳、夷吾出逃。

夷吾派人传话给姐夫秦穆公,说如果帮他回国上位,愿意割让河西八座城池作为报答。秦穆公就真的派兵帮他回晋国,登上了国君之位,即晋惠公。上位后夷吾反悔割让河西八城之承诺,秦穆公来使,大臣丕豹劝秦穆公再次攻打晋国,秦穆公没有听。

前647年,晋国大旱,晋惠公向秦国请求援助(开得了口!),秦穆公听从百里奚建议,同意援助,分水陆两路给晋国运去了大量粮食。前645年,秦国发生饥荒,请求晋国援助粮食,晋惠公听从虢射的建议,趁火打劫,发兵攻打秦国。结果反而战败,被秦穆公俘虏。因了姐姐伯姬也就是秦穆公夫人的求情,夷吾献出河西土地,把太子圉质押在秦国,秦穆公才没有掉夷吾,并把他送回了晋国。为了巩固秦晋之间的关系,秦穆公把他与伯姬所生的女儿怀赢嫁给了公子圉,从亲属关系上论,怀赢要喊自己的舅舅夷吾公公,圉要喊自己的姑姑伯姬丈母娘。这就是秦晋之好的第二次联姻。

前637年,公子圉听说父王病重,逃回晋国,前636年,晋惠公夷吾驾崩,公子圉继位,是为晋怀公。前635年,秦穆公怨恨女婿公子圉私逃,从楚国迎回了晋献公公子重耳,又把闺女怀赢许配给重耳,论起来怀赢首先是伯姬的闺女,也就是重耳的亲侄女,然后是自己亲兄弟夷吾的儿媳妇,重耳推脱了一下,后来还是接受了,娶了怀赢为夫人。这就是秦晋之好的第三次联姻。当年春天,秦穆公派兵护送重耳回晋国,晋怀公圉,立重耳为晋文公。

(四)为政之道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观古推今,政以德而立者,寥若晨星。朝秦暮楚、朝三暮四、出尔反尔、背信弃义、大言不惭、自欺欺人、欺世盗名、沐猴而冠者却比比皆是。此前,崔子称刘某云教女处世哲学不要脸云云,其实不怪刘某道德沦丧,礼仪堕落,不过是几千年传承其来有自,看今朝不要脸再放异彩而已。

呜呼!他们脸都不要,我们还能要什么?

关于不要读书的作文【七】

中文书名有点俗,英文原名比较概括真正的内容——CONTROLLING PEOPLE, How to Recognize, Understand, and Deal with People Who Try to Control You。书略显沉闷,但内容却是很到位的,相比较国内很多心理学书,提出一段观点,再用两页案例分析的要实在很多。

首先,控制狂无处不在。无论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控制狂都是泛滥的——这是人的一种天性,为了更有力地掌控身边更多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攻击别人,掠夺自己想要的资源。在以前就是伐兵,争夺别人的土地,金钱和女人;现在则是用言语或者肢体暴力来驯服身边的人。“暴力、冲突是从控制开始的。”

第一部分最有趣的定义就是关于精神边界——人和人之间不仅有身体边界,而且还有精神边界。一旦精神边界受到打击,人就会失控。控制狂发作起来是很不理智且没有意识的,其主要原因就是ta的精神边界非常脆弱,“地雷”很多。别人一不小心就容易踩上并触发ta的怒火。当然,被控制者会很难受——但有些时候,被控制者会根据控制狂的情绪模式来反控制对方,这是其他书籍里面有讨论过的。所以,我们有些时候看到的关系,并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其次,研究控制狂的精神状态——控制者生活得并不快乐。其实这章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安全感。事实上很多看起来很强势的控制狂,精神层面往往非常脆弱。因为ta们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我”必须是对的,因此任何事情都要按照自己既定的方向发展(但要么经常背道而驰,要么一帆风顺却突然情况骤变)。

而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被控制者有自己的主张,此时控制狂就是非常抓狂——因为ta所塑造的被控制者不再是那个听话的泰迪熊,而随时可以走向任何一个ta不知道的方向,ta无法控制的人。这只是一小部分情况,很多时候,控制狂和被控制者都会精神崩溃并很难走出来——情况会这么糟糕么?是的\',只不过中国人太善于掩饰了。问题再多,我们也习惯掖着,看起来“阖家欢乐”是我们的常态。

第三部分讲控制狂集合一起所造成的恐怖和破坏——这,还有比我们更熟悉的么?消灭个性乃是司空见惯。“在一个共同虚拟的世界里,毫无疑问会充满争斗。”控制狂的世界就是靠谎言堆砌起来的,一点风吹草动就能掀起轩然大波——我是说人们心中的埋怨和愤恨。情况真的这么糟么?是的,什么叫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那些争执如果不是长年累月的积累,经怎么会难念?

最后讲摆脱控制——不只是摆脱别人的控制,也是放下自己对自己以及别人的控制。两者都需要莫大的智慧和勇气,因为这就是对自由的追寻——“越清楚自己的为人,越留心日常生活,就越能增强自由的力量——选择的能力。自由依赖清醒的头脑。如果我们头脑迷糊,就不能得到自由。”

所以认真对待生活,去追寻自己的自由,去尊重别人的自由。万事只怕懒——人只要一懒,就会懒得反抗别人对自己精神边界的侵害,不能及时反击而逐渐麻木;人只要一懒就会懒得去站在对方角度去思考去体谅,任由自己的负面去支配自己,攻击别人。而懒惰乃人之天性,所以想要面对和解决冲突,勇气和智慧缺一不可。

上策以交,中策伐谋,下策伐兵。这句古话也算是概括得很精妙了,现在人和人之间真诚的交往少,互取所需已经算是比较文明的了,而最多的莫过于尔虞我诈——事实上,解除控制,释放自由需要的是信任,恰恰是我们周边最缺乏最宝贵的资源。当然也不用太悲观,做人就是那么难,我们不是早就知道么?

关于不要读书的作文【八】

前段时间读完了秋叶大叔的《不要等到毕业以后》,我很庆幸没有等到毕业以后才读这本书,这本书对于现在的我确的确影响很大。之前读完一本书,会觉得那本书很不错,受到很大启发,对我的影响很大。但具体表现在哪里,我自己也没想明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读完后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反思,让那些好的思想在短时记忆结束后就消失了。而读完这本书,促使了我开始行动,也就有了开始每天写日记,写总结。不管写的好与坏,对我来说,总归有所改变,这是个大进步。

这本书跟我跟我之前读过的书很不一样,并不是在泛泛而谈,说大学生应该怎样怎样,秋叶大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成长感悟,告诉我们读大学,到底在读什么。这本书每一节都很简短,但语言很实际,结构也很有特色,有实操训练、推荐书目,还有同学的精彩分享,给本书带来了很高的价值。

目录中共有十个大标题,我想挑几个谈谈我的收获与感悟。

1、读书和学习

上大学之前我其实是不怎么喜欢读书的,不知怎的上了大学之后就开始喜欢上读书了。我想这有部分原因是咱们广财大有个美丽的`大图书馆,走进图书馆,看到琳琅满目的书,闻到一股淡淡的书香味,总是让我内心异常平静。读的书多了,也就渐渐懂得了读书的价值和意义,读书给我带来的好处是无法估量的。秋叶大叔在书中说道:“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明白世界,看清自己,让自己在无所依靠或者无所事事时,有一种严肃的力量可以寄托”。之前我也有想过人为什么要读书,答案很简单,一句话,为了生命的完整,或者说是追回另一半的生命。现在很流行一半又一半的说法。“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其实最根本的,人生命的一半是物质,一半是精神。读书是对精神的那一半生命的能量补充。在地球上所有物种中,除物质之外还需要精神滋养的就是人类。只有人,有精神生活,有主观思维,会改造客观,追求幸福。

2、个人和社会

这几年,网上时不时会出现“老人摔倒不扶”的热点话题,很多人认为这是社会风气沦丧的表现。其实不扶并非完全是社会风气沦丧的表现,还有其他的原因。不帮扶老人不能说明我们变坏了,只能说是我们国家不好的制度设计让做好事的人没有好报,所以不扶成了正常人趋利避害的正常心理。如果改变制度设计,愿意做好事的人肯定很多。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旁观者效应”这个效应就是说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旁观的人很多,大家都会以为别人会给受害者提供帮助,自己就没有去帮助,结果就是旁观的人数越多,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性越小。所以有些人不是因为害怕不敢去扶,而是误以为自己不需要去做,因为会有别人去救。这个社会需要从多个角度观察。社会上的事并不是简单的可以用好坏来划分的,很多事情没有绝对的对和错,不同的的人站在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