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陕北家乡传统节日作文(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陕西)

陕北家乡传统节日作文(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陕西)

更新时间:2024-06-10 12:04:13
陕北家乡传统节日作文(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陕西)

陕北家乡传统节日作文【一】

在各种各样的节日里,我最喜欢春节。

今年的大年初一,我们小区里热热闹闹的,家家户户都忙忙碌碌的:有的贴倒“福”,有的在准备喜气洋洋的年夜大餐,小孩子穿着新衣,拿着压岁钱,高高兴兴地跑到小区公园里玩去了……

晚上,我们一家人带着烟花爆竹下了楼,这时候的小区已经热闹非凡,几乎家家户户都出来放鞭炮了。我堵起耳朵,看着爸爸放响了地一挂鞭炮后,也赶紧从一堆烟花中那了一个我最喜欢的烟花:小星星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地上,做了个手势让爸爸来点火,然后我跑到远一点的地方,爸爸用打火机点燃了导火线,两三秒后烟花就“嗖”地一声飞天了,在漆黑的夜幕上亮起了红色的一点,“呯”的一声,那一点又绽放开来,成了一朵色彩绚丽的菊花,当菊花的颜色渐渐消失是,随着“噼里啪啦”的声音在菊花后面亮出了星星一般的火星,接着第二朵,第三朵…。。除夕晚上的夜空被这些美丽的烟火装扮得无比漂亮。

12点时,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更是此起彼伏,新的一年在鞭炮声中转来了。

这个春节,我过得真开心。

陕北家乡传统节日作文【二】

自古就有句名言:”月圆人团圆”,就是这句话更适合用在中秋节,所以每年的中秋节都会办一些有关中秋节的活动、或跟家人一起烤肉、赏月、吃月饼以及柚子。

今年中秋节我就跟全家人和爸爸的同事一起计划烤肉和赏月,到了傍晚四点多我们去爸爸的同事老家烤肉。我吃了玉米、肉片、吐司、蛤蜊………但我觉得我吃的蛤蜊味道有点腥,所以我没吃很多蛤蜊,我边吃东西,边赏月,我发现今天的月亮不是很圆,但是很亮耶。

今天大家还看了电影呢!因为爸爸的同事有带大大白布、投影机和笔记型电脑,所以大家才可以看电影,就跟学校的投影机一样,我们看了小飞侠的片子。在看电影时有点冷,因为在户外晚上露水重寒意浓,我们都挤在一起取暖,在看电影时大家都目不转睛的盯者白布幕看,有时笑,有时惊讶,有时伤心,有时生气,大家都有者喜、怒、哀、乐的表情。

最后大家在看电影时我们几个小朋友都在玩牌,我们规定输的弹耳朵一下,弹得最多下好像是梅霞,但是我们都轻轻弹,所以不会很痛却很有趣。

我希望每年的中秋节都可以去烤肉,而且玩的很开心。

陕北家乡传统节日作文【三】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这里独特的居住风格。生活在这里的乡民们修房建屋不像辽阔的草原所营造的毡房和蒙古包,也不像广袤的平原修建的瓦房和四合院,更不像江南水乡临水而筑的别致阁楼,而是利用自然山形地势、因陋就简挖掘窑洞了。

陕北人习惯于修窑洞、居住窑洞。这种习惯究竟起于何朝何代,迄今还没有准确的定论。以我猜测,先祖们从自然形成的山洞里走出来,从大树冠中迁下来,来到这千山万壑的深山中,便开始寻找安营扎寨、遮风避雨、繁衍生息的场所了。可以想象,那时的生产力和劳动技能极其低下,山里条件十分艰苦,营造一个居住的地方实属不易!他们苦思冥想,终于在经过雨水长期冲刷形成的山崖前豁然开朗。于是就在经过亿万年堆积起来的不软不硬的黄土残塬断壁上,仿照自然山洞的样子掘洞而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形成了今天的窑洞建筑。

陕北窑洞的建筑类型形式多样。由最初的黄土、焦土窑洞发展到接口石窑、接口砖窑和生墩石窑、生墩砖窑,乃至里方外拱的仿真窑洞了。当然,土窑洞虽然简陋,但挖起来容易,省工省钱,往往是光景不好的穷苦人无奈所为;光景稍好一点的庄户人家为了好看耐用,便用石头或烧制的青砖在土窑洞的窑面砌上一层,再压上遮雨的青石板窑檐,名曰接口窑洞;光景上好的人家便纯粹用石料或砖块仿照土窑洞的形式,修筑成窑洞,号称生墩石窑或生墩砖窑,这种窑洞既坚固耐用,又宽敞明亮,曾引来多少穷苦人家的羡慕和梦想!

陕北窑洞不论哪种类型,普遍都留有窗户。窗户有大有小,有半圆也有正方,以半圆窗户居多。圆窗下根据门的所在位置,在门口边配有对称的小方窗或小单窗。门窗一般采用的是当地适生的杨树、榆树、柳树等上等木料,经过木匠精心加工制作成方格子窗户,爱好的庄户人家,还让技艺高超的匠人,将窗棂子套成美观的图案,做成的窗户在靠窑里的一面糊上白麻纸,一方面起到遮挡风沙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通气透光。

陕北家乡传统节日作文【四】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中国人民同欢喜共度过,虽然各地的习俗不同,但欢乐仍在每个人的心中荡漾。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的开端大约是在腊月二十几吧,一过腊月二十,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的物品,孩子们也陆续放了假。欢天喜地的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大人们也忙里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荣景象。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时候。妈妈的厨艺在我们家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尝她为我们准备的丰盛晚餐啦!面对着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桌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

在除夕晚上,我们一群小朋友,手里拿着鞭炮,在大人们的带领下放鞭炮,在天上炸开时,一朵朵七色花朵出来,像彩虹一样,五彩缤纷;又像仙女撒花,送给人们幸福,好漂亮!放完鞭炮我就和爸爸妈妈去看春节晚会。家家灯火通明,热闹极了。

在第二天,天没亮,妈妈就催促我快点起床,我起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起了。妈妈把昨天包好的包子,放到盘子里,我们有说有笑地吃起了包子。不一会,天亮了,大部分的人都穿上新衣服去走亲访友给长辈拜年去了。我们家也不例外,我和爸爸妈妈都穿上了新衣服,爸爸显得更英俊潇洒,妈妈变得更年轻美丽!“噼噼叭叭”,阵阵清脆的鞭炮声迎来了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给亲戚们拜年。走着走着,我们来到老奶奶家。爸爸一见老奶奶就像跪下给老奶奶磕头,可是被老奶奶拦住了!“唉,你说你磕什么头呀!来快吃点瓜子,抽根烟!”“不用不用,我不抽烟!”。拜完老奶奶家,我们又去给大妈家、叔叔家拜年!不久我们终于拜完了年!

一眨眼到了年初八,春节就结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去上学了。新的一年开始了,人们纷纷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标进发、努力了。

陕北家乡传统节日作文【五】

七月十四至十六是中元节,俗称鬼节。这是壮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从七月初七就已经开始有节日的气氛了。七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壮族受汉族的影响,也很同情这对难得相会的夫妻。但壮人还另有说法,认为今天是仙女沐浴的日子,用水来染布、做醋、煮药,格外好,所以家家户户中午有人赶往河边或山泉挑水。有些地方把初七当女儿节,出嫁的女儿不但不像织女那样渡过鹊桥寻夫,反而离开夫家回到母亲的怀抱。

初七过后,人们便为中元节办货,忙着赶圩采购香烛和鬼衣纸。节日到,家家户户鸡宰鸭猪,一派节日气氛。有的地方从初七开始就用鲜笋煮水迎祭祖先。十四日开始大祭,供桌上摆满了猪肉、整鸡、整鸭、米粉、发糕、糍粑、糯饭,一直摆 到十六日。每次用膳这前,得先把供品热一下,祭过祖,才能进餐,供桌下撂着一个很大的纸包袱,里面塞满了蓝、白、紫色纸剪成的鬼衣和纸钱。每次祭奠都烧一些,烧过之后,用芭蕉叶、海芋或荷叶包好灰烬,等到十六日最后一次烧完,一起包成两大包,由一位老人头戴竹帽,用竹棍挑往河边,放在水面任其沉浮。有的人家还烧纸船、纸马和纸屋,让祖先满载而归。

陕北家乡传统节日作文【六】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端午节最早源于战国时期,当时有个叫屈原的楚国人,他在楚王身边做官,是一位忠臣。昏君楚王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而赛龙舟是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而粽子则是百姓不忍心忠臣被鱼虾吃食,故而将米饭等食品做成粽子投入江中,以求保屈原全尸。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呀,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要好好的继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