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与时俱进团聚有方作文大纲(起承转合式作文提纲)

与时俱进团聚有方作文大纲(起承转合式作文提纲)

更新时间:2024-06-18 13:47:21
与时俱进团聚有方作文大纲(起承转合式作文提纲)

与时俱进团聚有方作文大纲【一】

有人说,幸福是中大奖后高兴的一刻;有人说,幸福是逃出病毒魔爪的一刻;有人说,幸福是中华民族解放的一刻……但我说,幸福是全家人团圆的一刻。

我在前一天得到喜讯:哥哥将在考试当天回家!我欣喜若狂,不知哥哥长多高、多胖、多酷呢!可当哥哥真正到家时,肚子里的一大堆话,却不知从何说起,只是抱着哥哥傻笑,这便是激动得说不出话的具体表现吧!

五天后,一个快乐的日子——除夕来到了。

傍晚时分,除了忙得不可开交的爷爷、奶奶两位大厨之外,我们全家人围坐在桌旁谈笑风生,准备就餐。不一会儿,一道道美味可口的佳肴就陆续上了桌。有西施豆腐、清蒸鳊鱼、红烧牛肉……真是令人垂涎欲滴。爸爸妈妈哥哥好像没看见菜端上来,继续在那里说说笑笑,我忍不住便大口大口吃起来。我吃得不亦乐乎,爸爸、妈妈、哥哥说得不亦乐乎。真是其乐融融呀……只见奶奶又端上了一碟子鸡爪,啊,鸡爪!我立刻拿起一只,张口就咬。

“啊!辣坏我了!”我大叫,“水!水!我要水!给我水!”奶奶拿出了红色的“可乐”神神秘秘地说:“给你倒!”

“怎么只有这么一点‘可乐’!”

我想是不是有什么“阴谋诡计”,先用舌头舔了一下。

“啊!是红酒!”

我突如其来的大叫,使大家哄堂大笑。

“呵呵!自找‘酸’吃!”奶奶笑了,“不喝就辣,要喝就酸,酸和辣,二选一!”

我只好闭上眼睛把红酒咕嘟咕嘟喝下了肚。

突然大家站了起来,一定是要敬酒了。说些什么好呢?我眼珠子一骨碌,大脑高速旋转,想出了一些“甜言蜜语”。

祝爸爸工作顺利!祝妈妈万事如意!祝哥哥一帆风顺!祝爷爷福如东海长流水!祝奶奶寿比南山不老松!大家都夸我会说话,我高兴极了,脸红得像个苹果。

年夜12点,那五彩缤纷的烟花映红了大地,像征着我们新的一年将会更加幸福,更加欢乐!

与时俱进团聚有方作文大纲【二】

早就听说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是如何的振聋发聩,充满着真知灼见,只是一直没有心思拜读。直到最近,在等考研成绩的百无聊赖之中,才硬着头皮啃起了这部竖排繁体的历史教科书。不过,钱先生的文笔显然比我们的那些苗正根红的史书要好读的多,再加之条分缕析的分析和多如浩海又恰到好处的史实,任何关心历史的人都会爱不试卷。

说起历史教科书是怎么样的,大家恐怕都不会陌生。以分阶段的社会进化史为纵线,阶级斗争为轴线,从政治辐射到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条目虽然清晰,但文字干枯发涩,千篇一律。我们所做的是将一些冷冰冰的事件从历史长河中抽出来让你记硬背,不许质疑书本,不许有独立思考,这根本不是学历史,这是把意识形态强行灌输到人们的潜意识中去。我常常在想,如果没有对历史的反思,即使将整本课本都背的滚瓜烂熟,也不知道中国是怎样形成怎样兴盛起来的,又是怎样落后下去的。像义和团运动那部分,书上只说这场运动是如何爱国,如何轰轰烈烈,一点没提那些团民是如何愚昧,如何残忍。爱国主义教育固然重要,但不能理性对待就容易变成民粹主义,只知帝国主义罪恶,不知我们怎么给了帝国主义罪恶的口实。

钱穆先生想做的就是这一点。在全书的序言中,先生就说的很清楚,他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全盘否定,以为整个中国封建史就是黑暗专制的代名词,没有任何光明可言;一种是全盘美化,以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两种泾渭分明的倾向到现在依然如此,前段时间关于中医关于新儒学的争论就是很好的例子。先生看来(其实我们也是这样看的,只是有时候不是这么做的)两种态度都失之偏颇,前者以西方现代政治理念为标准进行生搬硬套,自然看来事事不顺;后者则是抱残守缺,这种观点本来没什么市场,但现在有些却因着民粹主义而复活,说什么儒家文明是人类未来的出路这样不着边际的话。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说起来很简单,但我们在没分清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的情况下,要形成理性的共识无疑是缘木求鱼。

不能理性对待国史不能算是懂得历史的人,不懂历史就不是一个有知识的公民。要对本国的历史有一种敬畏之心,知道本民族繁衍生息之不易,同时又要明白中国落后之根源。作为一本教科书,《国史大纲》达到了目的,它明白无误地表明了先生理性、进步的历史观,那它和现在的教科书究竟不同在哪里呢?

《国史》反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样阶梯式进步的历史观,这是最大的不同,因为文明的延续不能用某种标准斩断,让前后之间截然不同。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指明,这样的观点来源于历史不断进步这一乐观主义的信念,以为社会是从低到高慢慢演化的。这种划分历史阶段的思维是经济基础决定论的产物,划分的依据是劳动工具的不同,举个例子,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开的标志是铁器的使用,我们书上的标准说法是公元前476年春秋战国的分野为标志,之前为奴隶社会,之后为封建社会。但是,铁器的使用是一个过程,什么时候占主导地位这不好判断,占了主导之后是否引起了上层的.变化这个也不清楚。先生举了《盐铁论》中的一段话,说明到了西汉仍有一部分农民用石器进行耕作,而在南方有些地区,春秋时期就广泛使用了铁器农具。

随后,钱穆先生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从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梳理社会的变化。经济是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样的论述在宏观层面还可以,但到了微观层面就容易纠缠不清。仅就政治制度的演化来说,在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经济基础变动不大,但政治制度却有了不少的变化,书中把它归结为这样一条线索,秦之前家国不分,王室即是政权,大臣皆为天子私臣;秦至唐是王室政权逐渐分开的过程,王室高高在上,丞相作为朝廷领袖是政权的最高行政长官,门下执行中书封驳,读后颇有点君主立宪的错觉;从宋开始君主集权加剧,但丞相仍然是公认的领袖,直到明太祖出私心废宰相直领六部,王室和政权又合二为一,所以先生才会借助顾炎武说出“我朝政事崩坏皆从太祖废宰相始”的话来。反过来,专制的政府为自己的利益又限制了民间经济的生长,否则在明一朝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出于同一原因。对此,先生持有的似乎是一种混合的观点,在某一具体时期,重点论述其中的某一部分,战国时期以思想流变为核心,两汉以制度变化为核心,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思想和经济变化为核心。在特定时期某一部分会占主要地位,影响其他两部分,形成那个时期的主要风貌。

钱穆先生是主张改良的,认为革命是一种极端,是矫枉过正,而真正的进步是在和平的环境中产生的,他用不同时期经济状况的对比证明这一点。革命是否正确,站在不同立场上的人有不同的结论,但社会的持续进步不能单靠革命的带动,则是确定无疑的。托克维尔说,自由是大革命的合法子女,但靠着百年的努力才赶走了专制暴政这一革命的私生子,使得自由民主成为现代政治的首要原则。小布什有句名言,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将政治家关进了笼子,我现在是站在笼子里给你们说话。成熟政治的产生有赖于社会理性的共识,找到病根再抓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从这个角度来说,钱穆先生理性积极的态度是多么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