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成长作文的好事例(成长事例新颖具体作文)

成长作文的好事例(成长事例新颖具体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17 01:17:09
成长作文的好事例(成长事例新颖具体作文)

成长作文的好事例【一】

在大街上,有许多好人,他们做一些好事,象帮助老人、坐公交车让座和给山里穷人买点好东西等,都是好人好事。

有一次我在和朋友玩,突然我不小心掉到坑里了,我的朋友立刻去叫人救我,这时有位大人正好路过这里,我的朋友就向他求救,帮我把我的朋友拉上来吧。这位大人没有说话,直接走到坑边就把我拉了上来。我对大人说:“谢谢你”,之后他说不用,然后就走了。

其实在我们身边不光有这位好心人,还有很多很多的好心人,他们会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帮助别人,以后我也要做这样的.好心人。

成长作文的好事例【二】

我们班的好人好事,那可不少,最近我们班又发生了许多好人好事,有好学生做的,也有那些调皮学生做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首先给您介绍的是--小郭,郭宜含。提起他,我门班同学准会想起他不光彩的事迹,总会想起他流“大米”的情景。但是本人今天介绍的是另一个他。

我们班负责洒水的小殷“同志”总是来晚,而小郭看见教室里没人洒水,他不像教室里其他同学一样示而不管,而是拿起洒水壶下楼接水去了。他先洒了走廊,又洒了教室。他洒水的过程中不像小殷“同志”洒得时候是不是有人大声小气地说:“你怎么洒得,洒到我衣服上了。”可见小郭洒得多么认真。这足以表达他对班级的热爱。

本人再向你介绍一位--魏舒捷。

星期三,我们听完报告会,走到教室前的时候,我们看见掉了可是没人管,杨老师就把它捡了起来,拿回了教室。魏舒捷到了教室,莫不做声地就拿起手抄报和胶带就去教室外贴。

这就是好人好事,只要你用你那双大眼睛认真观察,就会发现你身边的好人好事。愿好人有好报。

成长作文的好事例【三】

(2)学生汇报时,让学生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尽量让方法不同的小组发言。教师同时分类板书。

(3)之后,教师可以结合板书启发学生对改写方法进行归纳,可以适当突出“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将小数点向右移动”的改写方法。如可以提问:将0.95米改写成厘米数是什么样的变换?(高级单位的数到低级单位的数)应该怎样算?引导学生说出1米等于100厘米,求0.95米等于多少厘米,要用0.95乘进率100。进而归纳出:米数改写成厘米数是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100,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就可以了。

(4)接着教师可以再提出问题:那1.32米=厘米呢?让学生分小组探讨并汇报。完成后可以让学生思考0.95米和1.32米改写成厘米数的共同点,明确它们都是将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然后提出“应该怎样改写?”启发学生进一步归纳改写的方法: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单位间的进率,只要按照进率把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就可以了。

(5)在引导学生归纳名数改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先分清是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还是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从而决定怎么计算;②要清楚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还是1000;③根据上述两个方面判断确定小数点应该向左还是右移动,移动几位。

(6)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十一的第5题。

成长作文的好事例【四】

星期三,我生病了。婆婆带我去看病,由于针水滴得慢,打到妈妈下班还没打完。妈妈带中午饭给我吃,吃着吃着,妈妈对我说:“晴晴,你看前面的小朋友,多可怜啊!好像说她们要去拿药,小孩没人看管。”于是,妈妈走到前面说:“小朋友,你婆婆是不是要去拿药啊?”那一个小朋友惧怕的点了点头。然后,妈妈跟小朋友的婆婆说,我帮你看小孩。那位婆婆兴奋的点了点头,脸上充满了感谢,然后去拿药了。

妈妈温和的问小孩:“小朋友,你是不是发烧?那就要喝多点水。”那一个小朋友乖乖点了点头。妈妈又去沏茶给小朋友喝,等那位婆婆回来后,妈妈回到我身边。我问妈妈:“你为什么要去帮助她呢?”妈妈就说:“人家需要帮助的`,你就应该帮助,在现在的社会上,你帮助他人。如果你有困难的话,人家也会帮助你,晴晴你长大后一定要乐于助人。”

成长作文的好事例【五】

我们身边的好人有很多,但有一个人我一直记在心里,她就是我的同班同学尹澍和。她不仅学习好,而且经常帮助小朋友,是一个真正助人为乐的好学生。

有一次,我亲眼见尹澍和帮助了一位一年级的小同学。那是一个早晨,尹澍和值日拖完地,去到水房洗拖把。当时有一个一年级的小同学也去洗拖把。那个小同学个子不到1米,提着个大拖把,走路左摇右晃的,让人看着很吃力。到水池旁后,他用力将大拖把放进了水池,可是由于个子小,力气小,够不到水龙头,他就在流过的脏水里洗了起来。只见他一点一点地晃动着拖把,可是怎么也冲不干净。于是,尹澍和主动对他说:“小弟弟,你是不是洗不动拖把呀?”“嗯,是……”小男孩不好意思地回答。“那我帮你洗吧?”小男孩高兴地说:“好的.,谢谢你。”哗哗、哗哗,几声过后,洗得干干净净的拖把就交到了小同学的手里了。“谢谢大姐姐。”小男孩再次谢道。“不客气,姐姐能帮你很高兴。”尹澍和客气地回答道。

看到小同学高兴地拿走了拖把,尹澍和开心地笑了。我想,这就是高尔基说的“‘给’永远比‘拿’愉快吧!”我也应该像她那样,帮助别人,快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