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赡养老人的散文作文(描写老人的作文散文)

赡养老人的散文作文(描写老人的作文散文)

更新时间:2024-06-03 00:30:35
赡养老人的散文作文(描写老人的作文散文)

赡养老人的散文作文【一】

清晨的周末,空气,是甜的,风,也是由蜜酿的。

早上醒来的时候,第一缕阳光偷偷地透过了窗帘的婀娜,又偷偷地钻进了我的眼皮里。我掀起被角,把整个脑袋都缩进了被窝里,赖在床上贪婪地享受着那一分钟的朦胧,使劲地卷卷身上的被子,假装着酣睡。当然,我是睡不着的,只是舍不得离开那张柔软的大床,只是想躲在它暖暖的怀中,去偷偷地延续一下我那醒了的梦。

掀开被子,一咕噜坐了起来,狠狠地把眼睛再用力地闭上一阵子,趁自己还没有看到这个清晨的世界之前,深深地用鼻子嗅了一下阳光的芬芳——啊!新晨的阳光,充满了芳香,如雨露花香一般,钻入我的胸腔,滋润着我的每一寸皮肤,抚摸着我的每一个细胞,仿佛要把刚刚苏醒的我又再一次的陶醉、沉睡,仿佛又要让我回到昨晚那甜蜜的梦里。

刚一拉开窗帘,阳光就迫不及待地涌了进来,霎时间便用七彩斑斓的音符铺满了我的全身、占据了整个房间,晨露的清香也混杂在微风一起,争先恐后地挤进了小屋里。窗前枝头嬉戏的小鸟被我惊起,叽喳地吟唱着朝阳,向着远处的小河飞去,那一阵阵的熟悉的蝉鸣也骤然在耳边响起,“知了知了”地吹响着朝阳进行曲。

我慢慢地洗刷完毕,轻轻地背上了心爱的吉他,悠悠地骑上我的“小毛驴”,向着生活区的广场方向驶去。一路上,闻到的是阳光的芳醇和早点小摊奶香的缠绕,听到的是晨风的歌谣和蝉鸣低唱的交融,看到的是绿叶的微笑和鸟儿飞过的痕迹。江山日出,万物苏醒,鸟吟蝉鸣,绿叶吐气。

坐在草丛边的石凳上,看着不远处悠然打着太极的老人,看着广场上甜蜜散步的情侣,看着草坪上嬉戏玩耍的孩子,我轻轻地拨动着琴弦,轻轻地唱着柔缓的歌曲。一曲《醉清风》,醉人如梦里。朝阳的妩媚,空气的甜蜜,教人如痴如醉,留连画卷里。

赡养老人的散文作文【二】

黄山的美真的令人叹为观止,坐上索道,缓缓登上黄山,茫茫的竹海就在脚下,随着高度渐渐上升,雾霭和云海穿行于身边,仿佛有腾云驾雾的感觉,刚刚“恐高”的心慢慢松弛下来,远处群峰林立,怪石嶙峋,有的如猴子蹲在那儿望月,有的如僧侣端坐那里念经......。

下了索道,还要走十几公里的山路才能到达顶峰,还好有登山的石阶,但是导游一再叮咛,黄山的路崎岖险要,一定要遵循”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的原则,不然,真的会有危险,并且上山时,不能走的太急,体力耗费殆尽,后面的路就走不下来了。这话很有道理,即使很专心的走路,由于累了,脚下稍有些松懈,不小心趔趄一下就会心惊胆战,身边不是悬崖峭壁就是万丈深渊,再不敢含糊,所有的力气都集中在双脚上,经过长途的跋涉,终于到达了黄山三大主峰之一的光明顶,平旷的.光明顶上建有国家天文台,其上的五星级宾馆也很著名,国家江泽民同志曾在这里赏黄山美景,题诗留念,光明顶的对面就是美丽的黄山主峰—莲花峰。她真的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一样秀美多姿,她的左边是她的姊妹峰—莲蕊峰,右边是神龟驼鳌鱼的鳌鱼峰......,黄山七十二峰,峰峰秀美,群峰叠翠,云雾缭绕,连绵起伏,姿态万千,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宏伟画卷。

下了光明顶,前往莲蕊峰,前面的路更加崎岖险峻,虽然是上山,但依然是一段上山路,再一段下山路,沿着山体上凿出来窄窄的石阶,身边的悬崖,还是让你心悬一线,牢牢抓住山体一侧的石栏,小心翼翼的向前攀爬,过了险要才能松一口气,穿过鳌鱼洞,狭窄的天梯呈现在眼前,那是通往主峰莲花峰距离最近的路,也是最险的路,真不愧于它的名字,真是一条通天的梯子,高高的架在奇异秀美的黄山之上,绕过天梯,浩瀚壮美的黄山云海如画卷一般铺展在游客面前,风起云涌,似海上波涛翻卷,群峰在云海中时隐时现,或苍翠挺拔,或秀美多姿......。再走上一段路,美丽的玉屏峰就出现了,她像一座巨大的屏风拦腰斩断山脉,峰顶一位慵懒的睡美人正仰卧安寝,传说这是唐代杨贵妃的化身,也有说似一尊安详的睡佛,无论怎样,她的姿态都是那样的雍容高贵。秀美多姿的迎客松更像一位千年美人,舒展着手臂热情的迎接八方来客,黄山上到处都是姿态万千的美人松,她们迎着太阳,枝桠向着阳光的一面生长,而根须则牢牢的扎进岩石缝里,让你慨叹她顽强的生命力。这种黄山上独具的景致,一千三百多年的迎客松展现的最为淋漓尽致,她沥经了多少王朝的荣辱兴衰,又目睹了多少文人墨客、旅行家们,来这里挥毫泼墨,溢彩华章......。那株毅力于山崖之颠的“妙笔生花”不正把这些美丽的传说传颂至今。

赡养老人的散文作文【三】

浓浓的乡音始终不曾被城市的快速发展所湮灭,每一开口,便有人问,沂源人?憨憨一笑,恩。如果再继续追问,牛郎织女发源地?恩,瞬间心花怒放,笑容灿烂如骄阳。

沂源有着悠久的历史,沂源猿人是很好的证明。有人说,非洲是人类的起源地。光热充足、植被丰富、气候温润、便于藏身,便于生存——我这个外行人如是想。按照这个原理,沂源县山东省海拔最高,空气流通、气候舒适,有山可藏身、有洞可穴居、有水可生存,这会不会也是沂源猿人选择在此繁衍生息的理由呢?

总之,随着沂源猿人的落地生根,文明日渐产生,首先表现为神话。人们生产劳作的罅隙,通过想像和幻想,把客观世界拟人化,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去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同时,对宇宙、人类本身展开思考及解释。

于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应运而生。2007年,全国“牛郎织女”发源地之争博弈激烈,民俗学家们初步概括为四种说法:“陕说”、“晋说”、“鲁说”、“豫说”。最终,沂源因“天上银河,地上沂河”、“在天成像,与地成形”的奇观脱颖而出。同年8月,全国首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在沂源召开,沂源被中国民俗学会授予“牛郎织女传说之乡”;2008年6月,沂源牛郎织女传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明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涵有工具、语言、文字、信仰……等要素,如果说物质文明可以用感官感知,精神文明则需用脚步丈量。

想要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必须走进去。

牛郎织女风景区位于沂源县县城之南,美丽富饶的燕崖镇,以海拔532米的大贤山和沂河为主体。河水呈西北、东南走向,质清冽,翡翠绿色,丰盈处宽几十米。以水为界,之阴是大贤山,之阳是牛郎官庄。大贤山是织女洞所在,与牛郎官庄隔河遥望。

大贤山森林覆盖率92.7%,远处接天连山无穷绿,临岸壁立千仞如刀削。织女洞镶嵌于悬崖中间,高约8米,宽约7米,长约10米,内分三层,二层三层分别开了两个“石窗”,青砖碧瓦,朱门绿窗。织女和王母的彩色塑像正襟端坐第二层,左侧设有织女梳妆台与寝室,西北有一小洞,深不可测,洞中有一石鼓,击之有声,音韵深沉,像是为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鸣不平。

洞小,建筑粗糙——这是我的直观印象,请原谅一个居家之妇的粗俗肤浅!但是,在听到村民自发组织保护这古老民俗文化圣地度过一次次劫难的数千年的艰苦历程的讲解时,又不由感叹文化深融民众脉内心所带来力量的强大,这种震撼入骨入髓。放慢自己的脚步,清空灵魂的嘈杂,用最虔诚的心再次逡巡这最自然、最朴素,甚至有些简陋的建筑;再次凝望这古老而又陈旧的石碑;再次仰视悬崖边完整的,篆刻于光绪二十一年、长白锡元手书“钟灵毓秀”的四个大字面前,“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慨油然而生。

和牛郎织女传说共同见证历史沧桑的还有迎仙观的“叶籽银杏”。拾级而上数百米,迎面扑来一棵巨大的银杏树,干高大粗壮、一人拢不能至,树冠覆荫196平方米,枝繁叶茂,果实结于叶面,硕果累累,全国独有,往来者无不叹为观止。迎仙观遗址始建于唐代,道教胜地,资料记载曾建有老子庙堂,正殿、东西厢房、送子观音堂、天孙泉、药王庙、僧王庙等,可见当时香火之盛旺。

关于迎仙观的初建,爷爷这样讲述,有一王姓道士,行走天下寻找长生不老药。得到高师指点:高高崖上一丈茅,锅盖头部技艺高,倒骑毛驴张果老。王道士一头雾水百思不得其解。一日,行至大贤山下、沂河岸边。河水很大,寻桥未果,正在冥思苦想过河的`方法,忽然看见河中间有一口黑锅漂浮,没有顺水而流,似乎想要横跨。诧异之极,直至岸边黑锅下冒出一个脑袋。那人站起来就打招呼,王道士纳闷不认识啊,听后面有回应,一转身,一个花白胡子的老头倒骑着毛驴走过来。——“锅盖头部技艺高,倒骑毛驴张果老”。王道士茅塞顿开,疾步走至悬崖脚下,果然有一棵一丈多高的茅草偎峭壁而生。惊喜之余环视四周,依山傍水、树木葱茏,这不就是高师指点我寻找的地方吗?于是,便在大贤山,修建了迎仙观,开始炼丹,探索长生不老药。

古代的仙丹主要成分是丹砂,无独有偶,邻近的中庄镇发现过含有朱砂的页岩层。

抗日革命时期,大贤山凭借地势险要,修建有八路军兵工厂,惨遭日军轰炸,迎仙观出了个“革命道士”王元修。时至今日,有个道士仍姓王。

度过浮桥,来到牛郎庙所在的牛郎官庄村。传说中的牛郎姓孙,名守义,而牛郎官村也是个孙氏单姓村。牛郎官村的老人们仍自认为是牛郎的后人,沿袭“乞巧”习俗未曾改变。遗憾的是,牛郎庙已经坍塌并多次重建,再怎么样还原都不是历史本来的味道。只有几块残缺的石碑零落散在着,默默地向世人诉说着民俗文化的深情和久远。

石碑的秘密,亘古不息的沂河水知道。

每至七夕,雨水必至,缠绵跌宕入河,此时是沂河水最气势磅礴的时候,霸气且不失温柔地拥揽着牛郎官庄,绕过大贤山,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欢快地奔向东方。清澈的河水千百年来日以继夜地养育着这片圣洁、淳朴的土地,养育了河两岸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养育着流传千载的民俗文化,并继续发扬光大。

一定要把它呵护,继续传承。秉承着无比坚定的信念,“中国(沂源七夕情侣节”成功举办十一届。为装扮这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盛宴,每每天公作美,淋漓细雨在天空中清洗出满满地湿漉漉的富含氧离子的让人神清气爽的空气。蒸腾的雾气在山头、洞旁缭绕,与村庄上面袅袅的烟霞,滔滔水面的薄霭青丝相互辉映、交融,为牛郎、织女的相会营造出美观的舞台特效,氤氲出丝丝的伤感。

情应景而生,文化因交流呈现多元。愿我的家乡因牛郎织女故事的存在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