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母爱的散文诗作文(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作品)

母爱的散文诗作文(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作品)

更新时间:2024-06-21 18:19:40
母爱的散文诗作文(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作品)

母爱的散文诗作文【一】

有一种爱,平凡、伟大。自你出生起就围绕着你,以你为中心点,只绕着你转圈。这就是母爱。

塔蜜莎维先后生下两个孩子,可是他们都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从小就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到处访医寻药,天南地北地奔波,结果却只有一个结论:除非有人捐献眼角膜,否则他们将永远生活在漆黑的世界里。

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卖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最后连嫁妆也搭了进去。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她每天准时接送,还为他们照料大小便。孩子们经常在学校受到别的小孩的歧视欺侮。这使她极为伤心。当大儿子13岁,小儿子12岁时她毅然将两个连小学都没能念完的孩子接回了家,亲自教授起了他们的学业。

一晃五年过去了,在这五年里她查遍了所有的医学资料,证实了医生的话没有错,要见光明唯一出路就是进行视网膜移植。两个孩子在她的精心呵护下学习都非常优秀,并以骄人的成绩考取了高中。就在儿子们拿到通知书的那天,她第一时间就去了医院,她想了解一下什么时候有合适的眼角膜可以移植,但是医生的回答还是让她彻底绝望了。

她回到家里,看到孩子们正在谈论着新学校的美好话题,憧憬着对高中生活的渴望与企盼,甚至还谈起了大学生活的灿烂美景。看得出两个孩子对他们的未来充满了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乐观与信念。

次日一早,两个孩子哭喊着叫醒他们的父亲。就在两个小时前,年仅37岁的塔蜜莎维——两个失明孩子的母亲,用一条绸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桌子上除了两张入学通知书外,还有一封遗书,上面是几个墨迹未干的在大字:我后,请把我的眼角膜分别移植给两个孩子。

这个故事发生在印度,时间是2006年3月18日。

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深刻的告诉了我们,母亲爱孩子是没有任何条件的,她可以用生命来换,只要孩子幸福。

珍惜你的母亲吧,你是她的世界,也是她的生命。

母爱的散文诗作文【二】

舞台上的灯光昏黄不定,他只是怀抱一把吉他,没有呐喊,没有嘶吼,甚至没有过多的技巧,仅仅只是简简单单的轻轻吟唱,却也就这么猝不及防地直击人心。李健很中肯的评价了这首歌:“词曲作者赋予了这首歌一些,通常人来讲无法抗拒的力量,或者来自于一种亲情的能量,我只不过唱得也还可以。”

歌曲一开始就把人很自然的带入到了20世纪80年代,那个虽然物资匮乏,但却很淳朴的年代。在李健的演绎下,一个年轻父亲的形象跃然眼前,他穿着蓝色的涤卡上衣,儿子在怀里甜甜睡去,他却思绪不断:妻子的缝纫机踏板需要修修,今晚的露天电影又没时间去看了,儿子哭闹了一整天要吃饼干,明天得去向邻居再借点钱。想满足孩子的小小愿望,但生活的无奈与艰辛,却又让他无能为力。短短的几句便道出了生活的艰辛,父爱的深沉。接着歌曲又很自然的从1984年回到现在,原来之前跃然眼前的一幕幕只是因为儿子在读父亲的,此时的父亲早已不再年轻,儿子却已长大成人。两个时代自然衔接,遥相呼应,一种岁月无情催人老的悲情便油然而生。儿子继续翻阅着父亲的日记,那已是1994年了,那时的父亲已人至中年,他失去了他的母亲,一天天长大的儿子也似乎有些心事,瘦了不少。母亲的离世,儿子的成长,他深深地感到一种生轮回的苍凉,惟愿长大后的儿子不要像他一样活得如此艰难。至此画面又切回到现在,这日记里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朴素而深沉,儿子泪流不止。我想听到这首歌的我们也无不为之动容,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无常,生轮回的苍凉,父爱的厚重在这短短的一首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倾听至此,我不禁想到龙应台在《目送》中的一句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李健对歌词的改编是在最后,他加上了几句话“这是那一辈人留下的足迹,几场风雨后,就要抹去了痕迹,这片土地曾让我泪流不止,它埋葬了多少人,心酸的往事”这几句话着实加得高明,短短几句便将这首歌的格局一下子拉大了,之前一直只是在描述一个父亲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的历程,而这短短几句却展现了那一个时代的缩影。个体和整相辉映,浮现了一个时代的故事,刻画了那个大时代里一个普通父亲的形象,或者说这一个普通父亲的形象正是代表着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的父亲。

生轮回本是自然规律,无法违抗。只是生命无常,我们永远无法预知何时会失去。亡,本就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我们都不愿去面对,总是选择了逃避。因此,我们一直以为永远很远,未来很长,所以总是忽略了现在,忘了当下,总也学不会珍惜,可是我们似乎都忘了命运无常,要知道,生活可能不会给你充足的时间去成长,去学会理解,去弥补错误,去乌鸦反哺,我们以为的永远,我们许诺的未来也许转眼间就到了尽头,所以就趁现在,珍惜眼前人。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才空悲切。

其实,这首歌还有一个点特别打动我,那就是“日记”。如今科技快速发展,解决了距离给人类带来的限制。我们享受着各种通讯工具,交通工具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也遗失了书信带给我们的诗意和美好。木心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已成习惯,人们甚至都不愿抽出一点点时间静下心来用笔墨记录一下自己的生活,更不必说提笔写一封书信了。

古人感慨锦书难托,现在却是一个连锦书都快没有了的时代。纵使月满西楼,纵使雁字已回,却再也不会有“云中谁寄锦书来”的切切相思。虽说通过各种工具,你可以听到ta的声音,看到ta的面容,可这却始终隔着一层冰冷的屏幕。但书信确是不同的,书信是有温度的,有呼吸的,甚至于是有生命的。是的,书信确实不能使你真真切切地看到ta,听见ta。但那一纸书信却是你心心念念的ta一笔一画认真而深情的眷写的,无论何时你展开这封书信,阅读这纸上的文字,我不信你眼前不会浮现出ta的画面,我不信你耳畔听不见ta的声音,我不信你感受不到ta的绵绵情意,我更不信你读信时嘴角不会不不自觉地上扬,而这种诗意和美好却是任何科技都无法传达给你的。

我为什么非要执着于那一纸书信,就是因为我怕,我怕回忆敌不过时间;我怕情深熬不过岁月;我更怕心愿奈何不了命运。而书信却是我们相爱的见证,是我们过往的陪伴。

母爱的散文诗作文【三】

母爱是首无言的歌,总会在某个午后、某个黄昏、某个黑夜,轻轻响起,母爱是幅淡淡的画,总会在某个陌生街头、某个陌生小站、某个异乡旅店,在你最失意、最需要求助的时候。闪现在眼前……

孩子时候的泪水落满了母亲的衣襟,处次学走路的时候握紧了母亲的双手。母亲的年轮,记载着你人生的轨迹;母亲的四季,牵挂着你在外的冷暖。

母爱是那顶始终为你撑着的伞,暴雨袭来才突然发现母亲的艰辛;母爱是你身后坚定的目光,蓦然回首才看到母亲守望的身影。

母亲给了你生命,给了你善良,更给了你一个永远的家。回到母亲身边,起得再晚,也会精心为你准备早餐;手脚再懒,也会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衣衫放在枕边。

母爱最真、最纯,她的一切,早已融入到儿女的衣食起居,融入到日常的点点滴滴,让生命沐浴着爱的光辉健康成长;母爱最深、最沉,无论经历多少风霜雪雨,无论承受多少误解委屈,对儿女的挚爱从不改变。

每一个喜庆的日子,都会有母亲更加忙碌的身影;每一样普通的饭菜,都包含着母亲细腻的心思。

母爱简简单单,平平常常,从来没想过什么回报,却让生命在仁爱中延续、船承;母爱坚忍不拔,无怨无悔,母性的慈爱常常会超越缘,创造出一个个奇迹。有位捡破烂的母亲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肾捐给了患尿毒症儿子;还有一位母亲收养了一个脑瘫的孩子,不仅视如己出,而且不去理医生的断言,硬是让铁树开了花,让低能弱智的孩子也考入了高等学府……

儿女的目光总是向着最美的远方,母亲的目光却总是落在儿女身上,常常会忘记自己。母亲已习惯了儿女的疏忽,那颗心却追随着儿女漂泊不定。

儿女的生日喜好让母亲如数家珍,儿女的一频一笑更是母亲骄傲的珍藏。可作为儿女,谁又能说清母亲的黑发在何时便白了,母亲的腰背为何弯下了……

1952年,为了挽回朝鲜战争败局,“联合国”军增援了一批士兵,韦尔森就是其中的一员。在人民军强大的攻势下,“联合国”军开始撤退。途中,韦尔森由于伤势脱离了大部队。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几声凄厉的婴儿哭声,他循声找去,哭声是从一个雪洞里传出来的。韦尔森本能地扒开积雪,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

在一个母亲的怀里,婴儿大声地哭着。更令人吃惊的是母亲一丝不挂。原来,当时天气酷冷,这位母亲背着孩子避难的时候,又被困在了这个山沟里,天下起了大雪。母亲毅然把自己穿得很单薄的所有衣服都裹在孩子身上,然后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赤裸的母亲已经去了,但她怀里的孩子却活了下来。韦尔森被眼前的这个情景深深感动了。他用工具在冰冻三尺的雪地上挖了个坑,把这位母亲埋葬了,然后抱着大哭的\'婴儿追赶大部队去了。

战争结束后,他领养这个孩子,并把他带到美国。孩子慢慢长大,韦尔森把当年的故事告诉了他,并带着他来到这个当年烽火连天的山沟里,寻找并前来祭奠妈妈。

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她用她的爱温暖着我们。我们要好好爱她。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