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赛汗塔拉音乐节作文(夏天去剧院欣赏音乐作文)

赛汗塔拉音乐节作文(夏天去剧院欣赏音乐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30 22:35:58
赛汗塔拉音乐节作文(夏天去剧院欣赏音乐作文)

赛汗塔拉音乐节作文【一】

这是我第二次看《音乐之声》了,第一次是在大学的时候,那时我看了这部片子以后就已经被它深深的吸引了。而现在在工作的时候了、再来欣赏这部经典老电影,又给了我不一样的启发。

赛汗塔拉音乐节作文【二】

生活原本就是平凡又意味深长,成人有成人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世界,有如玛丽亚热情奔放,对音乐和大自然的爱好与执着,有如上校对自己国家的忠诚与信仰,亦然,孩子们也有着自己的思维和所向往的世界,不是巧克力玩具,而是自由与理想,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掌声和认可。

音乐之声是一部十分著名的电影,欢快的音乐,平凡的生活,在这平凡中又演译着不平凡的执着,玛丽亚对自己生活的执着,对感情的执着。不禁让我想起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遇到许多的困难时总是逃避,而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就应向玛丽亚一样,勇往直前,追寻自己所想要的东西,即使是失败也无怨无悔,因为人生没有永远不败。

孩子们的天性便是追求自由,影片里的孩子们各自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爱好和理想。他们不愿意过这种严加管束的生活,总设法捉弄历届的家庭教师,使他们呆不下去。对玛丽亚自然也不例外:一会儿出其不意把蛤蟆放在她的口袋里;一会儿趁她不备将松球放在她的座位上。但玛丽亚自己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能理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所作所为。

她引导他们,关心他们,帮忙他们,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用窗帘布给孩子们做了游戏服,带他们去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教他们唱歌,从“多,来,米”学起,直到排练歌曲。于是这个家庭平添了笑语、欢乐和生气,充满了音乐之声。

音乐感动的不仅仅是孩子,上校,一个对自己和对别人都有着严格要求,又有些沉醉于以往的男人,听到音乐后,激起了内心深处埋藏已久的情感,无法掩饰的忘我,轻轻的哼着。音乐不仅仅改变了孩子,也改变了上校,从此变得更有人情味。

电影的结尾上校决不背叛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的上校准备冒险带全家离去。临别之际,他为家乡的父老乡亲献上的还是那首他最喜爱的歌,雪绒花,雪绒花。但一曲未了便已哽咽,玛利亚默契地接唱下去,并带动全场观众加入大合唱。这是全片最令人心潮澎湃的感人高潮。

上校家庭对音乐的热爱让我感动。里面美丽动听的歌曲使我了解到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它没有国界,不分种族。其中我最喜欢的歌曲是雪绒花。它出此刻整个影片的最后,在敌人严密的监视下,剧场里的气氛异常残酷,上尉一家人演唱的这首歌曲就像在污泥中洁净的花朵,让人看到期望和春天。

赛汗塔拉音乐节作文【三】

在我的家乡包头,有一个美丽的公园——赛汗塔拉公园,它位于青山区建设路南,占地面积近万亩。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城市中的草原。(赛汗塔拉,蒙语的意思是美丽的草原。)

在公园的门口,你们一定会看到两棵人工做的大树,它们的浓密的枝条交织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大门,树上还挂着几只仿真的小猴子,伸着一只只手臂好像在欢迎你的到来。

通过精灵树的大门,走进公园,便踏上了一条长长的甬道,甬道的左边是一大片绿绿的草场,草长得非常密、非常高。上面还星星点点的长着一些野花,有红的`、黄的、粉的、紫的……像是特意赶来装扮这绿色的地毯。微风吹来,草浪此起彼伏,好像在跳着优美的舞蹈,迎接来自远方的客人。

甬道的右面是蒙古国的开国皇帝成吉思汗的雕像,在雕像 的后面是一大片蒙古包。看吧,一个个现代派的蒙古包,组成了一个蒙古包的世界,你知道吗?这里可是有很多蒙古特色的美食哟!像手扒羊肉、烤全羊、还有各种奶制品……等着你来品尝!夏天的晚上,在蒙古包前面点上篝火,蒙古族的朋友和客人一起载歌载舞,热闹极了。

顺着甬道再往前走就到了“圣鹿园”,那里有许多漂亮的梅花鹿,大的、小的,有的在那悠闲的溜达,有的安静的在草地上卧着,好像专门在等着人们给它照相呢!要是给它们点食物,它们就会争先恐后的抢着吃。这时你还可以去伸手摸一摸它头上的角,和它照相留作纪念。

出了圣鹿园之后再往山上走,到山顶你就能看到敖包,是天和地的象征。敖包上插着各色的旗敖包的蒙语意思是石头堆子,在蒙古族子,挂着哈达,哈达上写满了。人们绕着敖包顺时针走三圈祈求天地带来和平与幸福。

赛汗塔拉公园里还有其它好玩的地方,比如跑马场、射箭场、摔跤场等等,对了,来这里还可以骑一骑骆驼,我可是骑过,真的很刺激!

朋友们,听了我的介绍,你们难道不动心吗?快来这里做客吧,想想吧,在茫茫草原骑着马儿溜达,会是多么让人兴奋的事啊!快来吧!美丽的赛汗塔拉欢迎你!

赛汗塔拉音乐节作文【四】

无穷的正能量——重温《音乐之声》。

刚刚落下帷幕的第87界奥斯卡金像奖颁奖晚会上,一向搞怪的Lady Gaga以罕见地清新装扮,深情演绎了《音乐之声》中的插曲,不但让人惊艳于她扎实的演唱功底,更勾起众人对这部经典影片的无限怀念,正如随后出场的朱莉·安德鲁斯说的那样,很难相信,一眨眼就过去了这么多年!《音乐之声》已经上映50周年了,但其感染力依旧强烈如昔,好似金色童年般,虽已从手中滑过,但仍忍不住频频回首沉浸。

看完颁奖晚会的当晚,我便乘热重温了这部经典影片,坦白说,许多情节如今看来略显陈旧,比如玛利亚非传统淑女的汉子格调,特拉普典型白马王子的高富帅模式,像极了近年东亚地区流行的偶像剧套路,而玛利亚作为家庭教师,遭遇特拉普家那群难以驯服、古灵精怪的孩子们,也可见到近年校园剧的影子,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它的魅力,重温过程中,发自内心的快乐油然而生,我始终带着愉悦的笑容,就同当年第一次观看它一样。为什么?因为影片散发的无穷正能量。

女主角玛利亚是名年轻的见习修女,宗教的熏陶和简单的生活背景,造就了她乐观、单纯的性格,前一刻还在担心无法胜任家庭教师一职,下一刻就YY一切都会好起来,并越想越开心,奔赴特拉普家的路上,甚至手舞足蹈跳起来,其夸张的乐天派性格,在很多人看来有点神经兮兮,为此修道院的修女们担心她的未来何去何从,初见时的特拉普上校更是觉得她是个惹麻烦的家伙,而正是她这种有些夸张的乐天派性格,让生活时时充满了正能量。

玛利亚选取用自己开朗的人生观去影响孩子,而非用板的说教去管束孩子,如当孩子们情绪低落时,玛利亚引导他们多想想开心的事物,并用歌唱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用最简单的心理疏导方式,教育孩子们学会自我管理情绪,很快孩子们就在她的带领下,得到了童年应有的快乐、简单,他们去郊游、去划船、去爬树,并一路高声吟唱,彻底摆脱了母亲过世后,特拉普上校军事化教育造成的沉闷家庭生活,孩子们的变化和玛利亚的生活热情,渐渐也感染了特拉普上校,让他最终走出了丧妻阴影,重新拥抱感情、拥抱生活。这完全是一个传递正能量的故事,因而感情、搞笑的部分即便略显过时也无大碍,这本就不是影片的主旨。

影片在最后时分主题升华,应对德国法西斯的强权威胁,特拉普一家毫不妥协,坚决拒绝为纳粹服务,最终在众人的帮忙下,翻山越岭奔向自由,一种追求和平、完美的正能量闪耀剧终。

不论是平凡的生活正能量还是高境界的世界正能量,在人类社会都永不会过时,和平时,我们应乐观应对生活中的挫折,战争时,我们要坚定和平的立场,无穷的正能量是支持人类礼貌进程的动力,也是《音乐之声》经久不衰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