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道歉和忏悔的小作文(之前做了很多错事道歉的小作文)

道歉和忏悔的小作文(之前做了很多错事道歉的小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5 07:12:17
道歉和忏悔的小作文(之前做了很多错事道歉的小作文)

道歉和忏悔的小作文【一】

在偌大的教堂里,一片漆黑,没有点亮一根蜡烛。外面在稀里哗啦地下着暴风雨。忽地,一记闪光在漆黑的夜空划过,惨白的光亮顿时照亮天地。透过五彩的玻璃窗,光亮映射在一名女孩身上。她,在跪在神面前忏悔。窗外的树舞枝影投入教堂,犹如众多的手舞足蹈的鬼魅在狂风暴雨的夜里开舞会,直煞人。但女孩丝毫不为其所动,她虔诚地低着头,紧闭着双眼,口中念念有词。

“轰隆隆——”一声震耳欲聋的雷声突地在天地间爆开。那一瞬间,大地仿佛也震动了一下,任谁受得了如此骇人的雷声呢?女孩却只瑟缩了一下身子,仍跪着忏悔。

“咔嘞——”窗外的一棵大树经受不住风神的摧残,倒了,正好倒向教堂。窗破了,五彩的玻璃撒满地上,就在女孩的身后。一块玻璃碎片划过女孩的脸,美丽的面颊上渗出一痕淡淡的珠。女孩轻呼了一声,也不理会脸上的伤,仍跪在神面前忏悔。

亮白刺眼的闪光从窗外直射进来,照在满地的玻璃碎片上反射出诡异的五彩斑斓的光。冷冽的风从破烂的窗席卷而来。带着阴冷的笑容,风神携着他的舞伴——雨神,在教堂里开起了舞会。五彩的光照耀着舞台,伴着噼里啪啦的音乐伴奏,他们跳遍了教堂的每一个角落。女孩拉了拉紧身上薄薄的外衣,仍低着头跪在神面前忏悔……

第二天早晨,阳光灿烂,只有残叶上痛苦的泪水向人们诉说昨夜那场可怕的暴风雨。人们在破烂的教堂里发现了女孩。她,带着一生中最美的笑容,在神的脚下沉沉睡去……在她的眼角处闪烁着光亮,是雨水,还是泪水?

道歉和忏悔的小作文【二】

有一天,一只高大的蚂蚁看到蜗牛一天到晚只知道呼呼地睡觉,便冲着小房子大声说:“蜗牛大哥!你怎么还睡觉呀?起来走走吧。”蜗牛慢腾腾地伸出头,高傲地回答:“你少管闲事吧!哼,我有这样漂亮的房子,爱怎么睡就怎么睡!丑蚂蚁,你还配观赏我这漂亮的房子吗?快滚开!”大蚂蚁好心叫蜗牛活动一下,却碰了一鼻子灰,生气地扭头走了。蜗牛却笑着说这说那,样子十分高傲,得意地伸伸懒腰继续睡。

一天又一天,很少有人见到这只骄傲的蜗牛了。冬去春来,蜗牛要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刚动一下,只见房子也带了起来。原来它长期不活动,身子和壳连在一起了。

蜗牛悔恨万分,它后悔自己不听蚂蚁的话,但一切都晚了。从那以后,蜗牛的背上永远背着一个沉重的房子。

道歉和忏悔的小作文【三】

有一天,它们又在一起玩耍,突然,从后面冲出一只凶猛的.大老虎,张开盆大嘴,就要吃它们。小山羊们和小猴赶紧逃跑,老虎在后面紧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猴了,小猴子吓得爬到树上,终于安全了。老虎在树下停了片刻,没有办法,只好去追小山羊们。

小山羊们跑呀跑,忽然,看见前面有一条长长的树藤,小山羊们急忙一个接一个地拉住树藤。突然它们觉得有东西在上面拉它们,原来是小猴子。小猴子使足了劲,把它们一个一个地拉上去了。老虎在树下又没办法,只好走开了。

小动物立刻商量。小猴子说:“你们山羊有角,等老虎来了,就用角顶它!”小山羊们说:“我们不敢。”小猴子说:“别怕,勇敢点,把老虎赶出森林!”小山羊们答应了。

没过几天,老虎又来了,这次,小山羊们没有逃跑,而是勇敢地用角顶老虎,老虎只好灰心丧气逃走了。

道歉和忏悔的小作文【四】

第一次读卢梭的《忏悔录》,当时对许多人和事的看法非常幼稚,觉得这么伟大的一个人物,怎么会骗人、调戏妇女、偷东西……伟人应该是“完人”,没有一点暇癖。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当我第二次重读《忏悔录》时,才感到敢于裸裸地公开披露自己的隐私、揭示自己伤疤的卢梭,才是人格意义上的人,值得让人尊重和佩服。而中国当代的传记文学创作,是否应该学一点卢梭的精神呢!

现在,不管是在大大小小的书店里还是大街小巷的书摊上到处是各种名人的传记。然而,翻开一本本书,从头到尾,通篇都是过五关、斩六将,而看不到他(她走麦城,更有甚者,把自己说成一朵花,把别人说成豆腐渣,借机抬高自己,为自己树碑立传。总之,不是他(她实际的那样,而是他(她希望的那样。其实写自传的不管是自己写还是请别人写,真正写出自己的成长变化,犯过什么过失,倒是对世人有益。

其实学一点卢梭的精神,并不是象某些明星那样拿自己那点隐私来吸引读者。更多的应该是对读者、为后人有教益的功过是非、经验教训。一个人在几十年的经历中,他所走的路程,很难说是笔直的,一点弯度也没有。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问题是看你有没有卢梭的那种自我剖析的觉悟。敢不敢象卢梭那样揭露自己的伤疤,对自己的功过是非有没有一点实事求是的精神。周总理生前曾说过: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要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翻译者刘思慕在《歌德自传》译者新序中说:“深刻的自我解剖和坦率的自我披沥,是《歌德自传》的第一个特点……”而这些伟大的、著名的人物,敢于披露和承认自己的缺点,并没有因此而影响自己的威望,后人不是同样敬重他们吗?

我和许多的普通人似乎没有写自传出一本书的资格或兴趣。不过活着的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写自己的历史。因而,在这个文化浮躁的时代,我不合时宜地重读了《忏悔录》,发一点愚不可及的感受。

道歉和忏悔的小作文【五】

??忏悔录》读书笔记

卷三记载的是作者来到迦太基迷恋戏剧,学习雄辩术,参拜西塞罗,研读圣经的一些事件,而后作者又在环境影响下加入了摩尼教。在这个时期的奥古斯丁,执着于“肮脏不堪”的情欲,陶醉于戏剧的虚构,厮混在“颠覆者”之间,更醉身西塞罗的哲学。如作者回忆所言,“对于圣经之奥义,骄傲的人是无法掌握的”。上帝的言语就是在片刻间便可击穿你虚伪的面具,圣经的光照只会让人感到自己是无比丑陋的。按照作者的描述,如每个世人一样,迷恋在这个世代的鸟语花香之中,失去了感觉生命腐朽的能力。但凡符合人间的传统,符合人世的基本原理,他在你的眼目中总有耀眼的光芒,如伊甸园中善恶树上的果实,是的,纵使渊博真实,辞章华美,缺乏基督的名字,却毫无生机。

混迹于一群胡言虚夸,耽于邪欲的人群之中,作者奥古斯丁陷入了魔鬼的陷阱之中,去捕捉食粮的幻影。这个时期,作者跌入了摩尼教的异教中,甚至无法自拔。这卷书描述了摩尼教部分荒唐的教义及作者归正基督后对当时的反思与忏悔。

作者在第三卷书中讲述了他19到28岁9年间,误入歧途,奉行摩尼教,从而误导他人,狂妄,迷信,贪慕名利是作者对当时他自己的`评价。这个时期的作者与一个女子未婚同居,轻视巫术,却对占星术又十分迷恋。这段时期的作者,执迷在魔鬼的把戏中,并乐在其中。

人间的悲欢离合,短暂无常总是无可避免的。作者和我们一样,他讲述了在他这个时期失去了一个知心的挚友,“我的双眼四处不停地搜寻他,可是他已经不在人世”,作者沉痛之极,对主的祷文,更令人感到他的那份苦楚。返回迦太基后,作者又结识了新的朋友,“时光流逝无休无止,它给我带来了别样的希望与回忆,并使得我恢复如初。昔日拥有的却又重新出现了。”

在这个章节中,作者剖析了那时他对人间友谊的美妙之情,“许多彼此交好的事情,都俨然是发自内心,感情的付出与收回,点燃了心底的火焰,足以熔炼我们的心为一体。”相对人之情感,作者论述到,真正只有在上帝之中,珍爱的朋友才不会失去,因为上帝永不失去,那么在上帝之中珍爱的人,更不会失去。所有的短暂无常,那都是上帝定下的规律,为的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灵魂在我们之中无常易变,唯有在上帝之中才能稳固,也正是如此,我们只有认识到我们的无能,才能真正明白上帝的“道”,他道成了肉身,降临在人世,只一次便击败了亡。如此,我们的心灵还要迟钝吗?生命已然降临,难道我们不愿上升与上帝永生?是的,我们必须下降,卑微,然后才能提升,以致高升到上帝那里。

道歉和忏悔的小作文【六】

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即他在自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开始,卢梭就大声宣称:“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他对于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是正确的。

卢梭开始写这部自传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但他对童年生活的记忆仍然非清晰。童年,不但是卢梭的精神源头,而且更重要地,已成为他的生涯中的伊甸园,在坠落之后剩下的就是怅然回望,以及不自觉的对童年感情的模仿。

追求纯粹的情感上的满足近乎拙稚,以致其理性终其一生也未能成熟。

卢梭的情感如此细腻,性格如此敏感,休谟形容他“好象这样一个人,这人不仅被剥掉了衣服,而且被剥掉了皮肤”,而他清楚的自我意识使他把“多愁善感”看成了一种天赋,为了肯定自己所特有的道路,他必须把情感作为最高的价值。

卢梭写的是“忏悔录”,却把一根绳索吊在了听他忏悔的人的脖子上,就像现在也有人拿一根绳子去要求别人忏悔一样。

道歉和忏悔的小作文【七】

从前,有一个贪婪的国王,他虽然是一国之主,但仍不满足。他拥有富丽堂皇的宫殿,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成千上万后宫佳丽,可是国王仍然不甘心现状。见到什么好东西就随心所欲地拿走、抢走,想拿多少就拿多少,想抢多少就抢多少。他还十分残暴,每天都掉成百上千无辜的人,流成了河,刑场上尸横遍野。有很多人来劝告国王改邪归正,但国王把他们关进了大牢。

一个冬天的黄昏,国王在一条小河边徘徊,脸上透露出一种悲伤的神情。今天,他的王朝毁灭了。有很多人民不满国王的统治,带头起义造反,试图推翻这个残暴的王权统治。很快,这个国家的`所有人都参加了起义。起义成功了,王朝被推翻了,国王被迫流放到了野外,那里只有许多野草和枯树陪伴着他。

国王望着小河,小河的水结冰了,如镜子一般明亮。他希望自己的心灵能如这条小河一般纯洁,一般明亮。可是他回首往事,想着自己国王的种种行为,他知道自己不能够拥有这般明亮的心灵。

一股羞愧遍布国王的全身。他替自己羞愧,为自己过人,流成河的场景羞愧;为自己强抢豪夺,众多百姓失望、生气的场景羞愧。

国王的目光转向了别处。他看到远处一株腊梅在寒冷的冬天仍然傲然开放。他多么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如同这腊梅的生命力一般强盛,一般顽强。可是现在他的国家已经葬送在自己手中,国家政权已经被他人所夺了。

又是一股羞愧遍布国王的全身,他替自己和自己的国家羞愧。为朝廷腐败,不为老百姓办事,反而冤许多人而羞愧。为自己不好好治理国家,玩物丧志失天下而羞愧。

想到这儿,他的眼圈湿润了。“扑通”一声跳进河里,羞愧地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