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大年初一到初六习俗作文(春节习俗初一到初五饮食文化作文)

大年初一到初六习俗作文(春节习俗初一到初五饮食文化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16 13:13:51
大年初一到初六习俗作文(春节习俗初一到初五饮食文化作文)

大年初一到初六习俗作文【一】

小年这天的主要习俗有:

一、祭灶:这是小年这天最重要的活动。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传说,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驻一位灶神(也称为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爷、灶王,以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小年这一天,灶神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根据灶神的汇报决定下一年对这家是进行奖励还是处罚,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来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

小年这天,要把经过一年烟熏火燎,已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用一块黏稠的糖瓜或饴糖或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说好事,再用稻草为灶神扎一草马,以便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然后和草马一起烧掉。

新年后再买一幅新灶神画像,将灶神请回来。在中间这几天内,由于没有灶神的监督,一般人放量暴饮暴食、聚众赌博,放纵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时也认为不应该犯的小过错。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

关于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魏晋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搏颊”。《杂五行书》又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灶神初为女神,或称是老妇,或称是美女,说法诸多。《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

二、扫尘

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 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旧时各家各户都要在年前在进行认真彻底的清扫,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在北京,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

三、剪窗花

建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给家里增添了许多过年的喜气。

窗花图案有各种动、植物、人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四、沐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五、赶乱婚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六、吃糖瓜、饴糖、麻糖等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七、地方禁忌

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

相传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

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

台湾则忌舂米,据说会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恐怕给来年带来风灾

大年初一到初六习俗作文【二】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如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等天亮了,小朋友们起来了,吃完早饭后,大家就互相拜年!有小朋友却不知道拜年是干什么?其实就是大家都互相之间说几句吉利的话,比如:过年好!新年快乐!

初二,到姥姥、姥爷家拜年了。

初三,初四就到其他新戚家拜年了啦!

啊!这会儿我终于知道过新年要干些什么啦!

大年初一到初六习俗作文【三】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大年初一到初六习俗作文【四】

新一年到来,蒙古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

大年初一到初六习俗作文【五】

至今我过庆祝元旦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目前庆祝活动有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还有的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举办联欢晚会也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庆祝活动。而且现在把元旦顶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

除了上面的元旦习俗外,在我们国家不同地区的习俗也是有差异的,比如在南方和在北方过元旦也是不一样的,但基本上都是全家在一起庆祝元旦。

大年初一到初六习俗作文【六】

您好!

每当我在家写作业时,只要一抬头,便会看到墙上那张咱们班同学三年级的集体照。照片上的小人如今不仅长高,长胖了,那一个个无知的小脑瓜里也装了不少知识,长成大孩子了。

在小学时期里,您虽然只教了我们为您三年,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您的眼神。当我们干了好事或是圆满的完成任务时,您总会投来赞许的目光,您的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和表扬,鼓励我们继续努力。而当我与您的目光相遇时,我的心中总会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正是您这鼓励的\'目光,使我从一个满身稚气的女孩,渐渐成为了一名成熟、懂事的少女了。

当我们正犯了错误向您承认的时候,您那欣慰的眼神马上就转变成了严厉的眼神。但这种眼神始终保护着我们的自尊心。您是那样的温柔,那样的体贴,您从来都没打骂过我们,在同学们心中,大家都把您视为女神。

可美好的事物总是不长久,三年级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走了您的生命。多可惜呀,花一样的年纪,就这样被神夺走了。当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时,犹如惊天霹雳,大家都吓傻了,因为那时的我们太小了,还不明白神到底有多可怕。大家都在教室了失声痛哭起来,但泪水已经无法代替我们心中的悲痛。想想前几天还在教室里为我们讲课的您,现在却永远也见不到了,大家心中的悲痛一下子爆发出来,毕竟对我们心灵上的打击太大了。您走了,永远地走了。您的形象在我印象中已经有些模糊了,但永远不变的,使您对我们那信任的眼神。

在这里,我想对天堂的您说:“老师您辛苦了,您放心,现在同学们都已经进入初中了,您不必再为我们担心了,感谢您这三年对我的教育,您的教诲我会谨记终生。您的梦想就是教书育人,希望您在那儿,可以为您的教育事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老师,您是大地,我们就是幸福的小草;您是河流,我们就是河中的鱼儿;您是蜜蜂我们就是那娇艳的花朵……您在我们心中是永远不会抹掉的,在同学们心中,都会有一个特殊的位置永远为您保留。您就是我们最敬爱的贾瑞平老师。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闫蕴秋

20xx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