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人生品质的作文短篇(写人生要有格调的作文)

人生品质的作文短篇(写人生要有格调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3 15:32:49
人生品质的作文短篇(写人生要有格调的作文)

人生品质的作文短篇【一】

许多人品德高尚往往是实践的结果,而不是天性使然。

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一件运动衫》,让我受益匪浅。文中让我最受感动的是,主人公既然能把他非常喜欢的运动衫换成了跟他没有任何缘关系的康威老先生一直想要的软鞋子,而康威老先生又拿他唯一的亲人――小狗,跟一位小男孩换了一件运动衫。他俩都为别人着想,最后又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对我的启发有很多。

我觉得康威老先生和主人公都是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这只是那么一件小事,就可以体现出他们的高尚品质。不光是他们,生活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做出这样令人敬佩的事来。所以,高尚是我们的目标,它可以显示我们的力量,增加我们的力量。去学习那些高尚的人吧!

不管是什么人,哪怕他是个清洁工,是个乞丐,只要有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这样你会进步的。吸取身边每一点,每一滴,你吸取得越多,你对人生的感悟也就越多,对人生的道路、方向也就越熟悉,自己的人生也就越走越宽阔!

要知道,在高处的事物不一定就高;在低处的事物也不一定就低。所以我们不能看事情的大小,而是要看它们给予我们的道理。

人生品质的作文短篇【二】

雷锋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他更是作为一种精神,在我们后代的孩子们之间代代流传,让我们感受到雷锋那种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雷锋精神的涌现。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就是一种雷锋精神的诠释;公园里看见果皮纸屑,随手捡起来,也是雷锋精神的展示;在学校里和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也是雷锋精神的弘扬。

其实想要发扬雷锋精神,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时请,只要在生活中留意身边的小事,用一颗热忱的心,去帮助别人,为他人着想,那么我们也会变成一个又一个的小雷锋。

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有很多的人变得自私冷漠,出门在外以自己为中心,并不关心别人。我想我们一定要时时刻刻吧雷锋精神铭记在心,做一辈子的好人。

人生品质的作文短篇【三】

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我们要把这种品质发扬光大!

今天是母亲节,我们在学校里的美术课上早已把母亲节的贺卡画好了。我想:还有一批特殊的人们没有过上母亲节,那就是父母的母亲。父母的母亲,他们也有权利过母亲节,但大人们做到了吗?大家的回答肯定十分一致,那就是:没有!他们没有做到,但我们可以开创这些“先河”!那我就这样办,我把想法写在草稿纸上。接着我又做了两张贺卡,总共三张。

放学后,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连称妙,妙,妙。然后我们商量了一下爸爸去买蛋糕,妈妈去买了一些装饰的东西,而我则负责整理家和给奶奶、外婆打电话。

不一会儿,爸爸妈妈都回来了,我们开始布置客厅。我把爸爸买回来的大蛋糕放在茶几上,并插上一根蜡烛,表示第一次。而爸爸则和妈妈一起布置客厅。大约十分钟之后,奶奶和外婆一起来了,当她们看到这般情形,惊讶得都说不出话来了。

这次的母亲节和奶奶、外婆一起过,过得十分不一样!

人生品质的作文短篇【四】

品质与质量,是评价事物的一个重要标准。若没有了质量,任何东西再好也无济于事。做事亦是如此。

最近,电影院中无数“大牌”导演所制作的新上映的影片被无情吐槽为“烂片”,许多看客慕名而来,却为质量差的电影而感到大失所望,大跌眼镜。的确,情节无起伏,演员无表情,评价影片好的标准一条也没占上,谈何“好片”?既然被冠以“大牌”导演之名,理应不辜负大家的期待,不断创新,但“大牌”却因此骄傲自满,质量越来越差,吸引人们的不是高质量,而是名气。最后,“大牌”导演再出新片,票房却屡创新低,看客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批评和吐槽。

“有了名气没有质量”这类现象还有很多,新闻上也经常报道。试问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在于,有了名气,往往会骄傲自满,不思进取,没有坚守质量与品质。久而久之,自然就是那种后果。

难道真的有了名气,就不会坚守品质和质量了吗?其实不然。坚守品质和坚守质量的事例还有很多,今年上映的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导演叶君和萧寒就是典型的代表人物。

《我在故宫修文物》向大家呈现了文物修复过程,内容有趣不乏味,易懂,还能吸引大家的兴趣,是名副其实的好影片。坚守品质、坚守质量在这里充分地体现了出来。虽然两位导演并不出名,但他们兢兢业业的品质着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耗费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拍摄影片,把“工匠精神”这个本该严肃的词变得鲜活起来,更是体现了“格物致知”的理念—用物观人,用人观物。相比其他所谓的“大片”,这部影片没有多么宏大的场面,而是用平常的眼光记录一切,导演也有意把传统和人文融合进来。也正是导演这种细心和追求品质的精神,使这部影片获得了“最具影响力影片”的大奖。

看似普通的影片,却能获奖。虽然两位导演并不出名,但他们却创造出了“完美”的高质量影片,源于他们坚守质量、坚守品质,让大家认识了他们。

坚守质量、坚守品质可以让我们得到认可,取得成功。那就让我们坚守质量、坚守品质,走向成功之路吧!

人生品质的作文短篇【五】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所受的教育,所感知到的世界,所处的位置,而最离不开的应当是他早在幼儿时期形成的品质。这颗种子会逐渐成长,最终成为一个人的精神。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或说家风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孔老夫子提倡人性善,即人之初生,内心洁白。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用五彩的品质去填充它,而家风,无疑是一支马良画笔。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我们从他们身上所学到的:善良……同情……爱……坚强……乐观等,都可称之为家风,即内在精神的聚象化,品质。

所以,我说,家风便是一个家庭所具有的内在品质的细微表现。

家风,大可至国,是我14亿人民的良好品信;小可及家,是家庭代代相传的规矩;上以至于尧舜禅让;下至于礼貌问候。其实,家庭。他可指我们的小家,我们的集体,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只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飘扬的地方,都是我们的家。因此,家风,也是我们的国风,我们的社会风气,我们的集体风尚,我们的个人品质。

古汉语中有这样一句: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本是用以赞美君子的,便让我把它扭曲一下吧。我更认为它所描述的是个人的修养与品质:温润。这便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公子背后的家风。试问:一个终日与寇废窃贼生活之人,用一终日与书会友之人相比较,谁更富有涵养?这边是家风的作用了。

所以我说,家风不仅仅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内在品质,更多的反而是这个人背后的家庭与他所处环境的修养与优劣。

那么,家风,便不是一条条硬梆梆的规矩,不再是或许落后的祖训,相反,他是经历过数十年时光冲刷后,弃掉表面毛胚的美玉;是承受住了岁月的检验而留下的人们内心最深处的品质所散发出的外在光芒。

人生品质的作文短篇【六】

我很早就认识他,对他记忆颇深,一进他家门,扑面而来温暖气息,如春末夏初盛开花朵清香般沁人心脾,心平气和面对世间一切。

那座房子,带有乡村一种随和美,两个烟囱,不时地轮流吐着烟,一缕一缕消散。门总是紧闭着,又不时地打开;来往人实在很多,没轮到人,也不着急,心平气和地坐在板凳上,静静地等待。偶尔露出着急神色,只有去外地打工年轻人,年后,一批批年轻人陆续进门,只为带走一桶家乡豆油,他们觉得外地油不好,又贵又难吃,身心已经疲惫,难道还要让舌头受苦吗?

又一次,跟随父亲去打豆油,门前还是老样子,略显黑暗墙上赤裸着几个大字——油坊,简约而又实在。屋上烟囱不时吐露白烟,实在,应该打油了。果然,一进门,扑面而来是浓浓豆香与白雾,进去,仿佛如仙境一般,只听见油流动声音,清纯而又浑厚,一滴一滴流入桶中,柴火不停地燃烧着,吞噬着。老板出来了,额头上汗滴不住地往下流,在黝黑皮肤上发亮,如颗颗水晶。他脸庞黄皱皱,头发是蜷曲,嘴角与眼角间挂满了皱纹,他喉音很重,却不常说话。他眼睛里充满了丝,含蓄着朴实严肃目光。

和往常一样,又是满满一桶油,油咕咚咕咚地从漏斗里溜进了油桶里,金黄色液体如同黄金般纯正,散溢黄豆香气,比我见过其他油类好看得多,也好闻得多,父亲也不看几斤几两,直接问多少钱,毕竟他们家已经做这行十几年了,诚信可是一点一点攒来。

随着经济发展,大公司崛起取代了手工生产,各种手工行业正渐渐地退出了舞台。年末,我再次去他家。门前墙上朱红色大字早已变成了暗红色,脱落了不少,推开门,扑面而来不再是温暖气息,也不再是黄豆香气,仙境般美梦早已黯然消退,整个屋内只有冰冷气息,令人感到窒息,油不再奏乐,火也不再猖狂,屋内一切都没有变,只是都老了些,包括人也一样。屋外再也没有长龙般队伍,没有嘈杂喧哗声,一切,都安静得太不自然了。

老板迎上来,他没有变,只是老了些。脸上皱纹多了些,头顶秃了不少,乌黑头发已经花白了一部分,喉音依然很重,眼球有点凹陷,却依旧布满了丝。还是那金黄颜色,还是那纯正香味,油价还是那样,一分未涨。

不久,上学了,路过他家时,只见家门紧闭,烟囱上没有半点白烟,但那油那人品质依然萦绕在我心中。

人生品质的作文短篇【七】

一方灶台是外婆天地。

外婆没读过书,年轻时只能围着田地、灶台、孩子而不停地忙碌。后来她儿女逐渐走远,家中清寂,但仍可见到外婆忙碌身影。

“嗡嗡嗡”,机器轰鸣声像蜜蜂扇动翅膀发出声音,在耳边响着,敲击着耳膜。从出浆口处缓缓流下豆浆,宛若舞女手中挥舞白色长绸,在谢幕前自上而下优雅地落下,也似银河落九天时,只取那小小一隅,没有了磅礴之势,只有温和,一如外婆不急不躁性子。等到几桶豆浆接满,外婆不再添豆,将接好豆浆一齐倒入锅中。在老灶前外公,早已生好柴火,窜动火苗舔着锅底,把锅烧得热热,外公脸也被照得发亮。外婆盖上锅盖,静静地等着,不一会儿,屋内弥漫着一股浓浓香,太满太厚到屋子再也关不住它,并着袅袅炊烟,飘向别处。这时候,总有几户人家会说:“老姜家做豆腐了,快去说一声,给我们留二斤。”他们看好豆腐味道,我看好制作过程。

外婆在点卤,确切地说,在赋予豆腐品质。她一手将卤倒入豆浆中,一手用勺子缓缓搅动使其混合,渐渐锅内浮起一层豆花,一朵一朵,豆浆成为白云河。外婆将它们拢到一边,慢慢积攒沉淀,然后装入纱布,压入模具,再经过几道工序,豆腐就出锅了。外公载着它们去卖,总有人赞道:“这家豆腐做真好,连老头也收拾得干干净净。”呵呵,我认为是外婆打理得好。

几年前,外婆病了,痊愈后却再也干不了重活,豆腐也没再做过,可她忙不了大家豆腐,又忙起小家中几口人三餐。

我学习太紧张,一月去一次外婆家实属不易。每次去外婆家,她总是笑着迎上来。生病后也不改那温暖笑容。尽管岁月风刀霜剑已在她身上留下痕迹,可她做事态度始终不变。她熟知我口味,所以桌上总也不会少一盘鱼。我进厨房,她说油烟呛人,让我出去。我想学做饭,她却说:“做饭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要想做好菜,得下工夫,你学习要紧,不能耽误了你时间,以后有空再说。”我也就每次就静等美味了。一盘豆腐外加一碗外婆自制小酱,微辣爽口,一碟红烧鱼,色香味俱全,再来一份青菜小炒,简单绿意。

无论是外婆豆腐还是外婆菜肴,始终是外婆为人品质折射,她是把她整个自己融进了她食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