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关于张继科夺冠的作文(张继科事件启示作文素材)

关于张继科夺冠的作文(张继科事件启示作文素材)

更新时间:2024-06-05 08:04:29
关于张继科夺冠的作文(张继科事件启示作文素材)

关于张继科夺冠的作文【一】

张继科是中国男乒目前唯一一名现役“大满贯”得主,也是完成“大满贯”最快的球员。距离乒乓球运动史上首个“双满贯”仅差一枚里约奥运会男单金牌。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首次征战世乒赛男单比赛就举夺魁,张继科迎接自己首冠的方式有些特别,他先是躺倒在地双手掩面,随后怒吼着撕开了上衣领口,将衣服撕成两半,赤身跑上看台与教练拥抱。那一股子狂野和肢体上的行为艺术霎时让球迷们震惊了,这无疑是颠覆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传统形象的一个举动。在国家乒乓球队的精英中,藏着这么一只"藏獒",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为什么说他像藏獒呢?就是说不讲理,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他的这个潜力,在我看来是最可贵的。"从主教练刘国梁的话中,不难看出张继科在赛场上的特点,"他属于那种反差比较大、情绪波动比较大的人,好的时候像藏獒,老虎都不怕,谁都敢咬;差的时候就木木的,像只大笨狗,那种慢啊、笨啊、重啊,两面的反差比较极端。"

张继科确实只是在场上比较张扬,而且是有选择性的,只在大赛的赛场上霸气外露,"我就是那种越到困难的时候越能激发潜能的人,越到大比赛整体状态越好,所以刘导说我像藏獒吧。"长得眉清目秀,赛场之下话也不多,但张继科那强大的心脏却似乎就为了大赛而生。因此他第一次参加世乒赛男单比赛就扳倒王励勤、波尔、王皓等世界顶级球员夺冠,"在我的印象中,世锦赛是空白的,没有失败过,也没有成功过。因为未知,所以才造就了我今天的胜利。"直到半决赛击败波尔之后,张继科都没想过自己会夺冠,他在世乒赛之前给自己定的任务只是进入前八,"但一上来就以2比0领先,到第六局还以10比5领先,那时候才确实觉得有希望了。"

张继科的微博上有这样一段话:"人一辈子只有七次决定人生走向的机会,两次机会相隔约七年,大概25岁后开始出现,75岁以后就不再有了。这50年里的七次机会,第一次不易抓到,因为太年轻,最后一次也不用抓,因为太老,这样只剩五次了,这五次机会里又有两次不小心错过,所以实际上只有三次机会了。"在浪费了六个赛点之后,张继科最终还是把握住了这次机会,但这时,他才只有23岁。

"要只是正常赢,没有那么艰难惊心的话,我想我不会有(撕球衣那样的举动的。"张继科坦承他确实过于激动了,结果太完美,让他退场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有点儿语无伦次:"我有撕球衣吗?"事后,张继科说撕球衣都是突发奇想的,"就是想释放一下自己,因为很渴望拿这个冠军,拿到了特别激动。"但夺冠后的那个晚上,张继科睡觉做了个梦,梦到这一切都是假的,他惊醒过来,跑到厕所拿了把剪子一顿猛扎自己的胳膊,看会不会疼,"当然是没扎出的那种。"

肌肉是这样练成的

18年前,父亲张传铭带着只有五岁的张继科开始打乒乓。球童的小时候,比同龄人少很多玩的时间,更何况是在中国万里挑一出人才的国球乒乓。

张继科的童年很少有玩具,全国比赛拿了冠军,爸爸给买了自行车。家里还有可玩的,就只剩乒乓球拍和一个足球了。

"继科"的名字源自"白巫师"济科,父亲希望儿子能喜欢上足球。可不到一年,张传铭作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让儿子放弃足球,转项乒乓球。

父亲的严格训练培养了小继科钢铁般的意志,母亲徐锡英就曾多次对人讲:"我儿子从来不会撒娇,还在读小学时,他的自理能力就已经很强了,做事特别有主心骨。"

为了让他练出好的体魄,张传铭让张继科每天晚上练完一整套蛙跳、单腿跳、交叉步、并步、跨跳,"那绝对是被逼的啊!"张继科七岁时,张传铭就带他到海里游泳,锻炼协调性,以致后来张继科"见了大海就想吐"。

直到长大之后,张继科才真正理解父亲当年的苦心。在国家队里,张继科的身体素质相当过硬,他的卧推成绩只比成绩最好的王励勤少两公斤,其他队员的成绩被远远地甩在后面,此外张继科击球瞬间的爆发力也是国家队里最强的。世乒赛夺冠后在全世界电视观众前秀出的那一身完美的肌肉,都不得不归功于从小就开始的身体训练。

关于张继科夺冠的作文【二】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同学们一起坐校车去博物馆参观。

到了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有一面墙那么大的木版画,画上有两只仙鹤和太阳,有些女人在拿枪捕鱼,男人们在骑马。看了这幅画,就有一种进入古代的感觉。

我们上了二楼进了一间屋子,屋子里的展品是介绍旧石器时代的。在展示柜中,有许多磨尖了的石头做的器具、环形石器和许多小石头中有小洞做的项链。可以看出,那时的人们就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又走进了另一间屋子,这间屋子跟以前大有不同。时间由石器时代转到了古代。那里有军印和人了留下的衣服。能看出以前的齐齐哈尔就是一个军事重地。因为有兵器、枪、军用毯子和抽烟用的烟壶。记得还有一部电视剧《闯关东》里也说了齐齐哈尔是一个军事重地。在当时还相当的有名呢!

看看古人穿的衣服,衣不遮体,又冷又不舒服。可现在我们不仅要穿得暖和,而且还要漂亮好看。以前的古人只要肚子里有东西就行,可现在我们不仅要好吃,口感好、不能咸着也不能淡了。古人住的又小又冷的帐篷,现在住又宽有大的楼房,又暖和,又美观。并且现在有事可以打个电话,很方便,在以前是要骑马和信鸽的。并且我们有面向世界的互联网和电脑。

看看现在的我们,就像是泡在蜜罐里的小蜜蜂,就像是花房里的小花朵,个个幸福得在冒泡。我们是最幸福的一代,所以我们也是能担起社会发展的一代。等我们长大了,中国将无比富强,我们将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

关于张继科夺冠的作文【三】

张继科的父亲张传铭是岛城资深的专业乒乓球教练员。有趣的是,张传铭一开始并不希望张继科子承父业,对足球情有独钟的他原本想把儿子培养成足球运动员,之所以给儿子起名“继科”,是因为“白巫师”济科是他最喜欢的球星。

然而,中国男足1993年在世界杯预选赛中爆冷输给也门队,又一次没有“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让张传铭失望透顶,他也因此改变了让张继科投身绿茵场的初衷。因为遗传了父亲的运动基因,天赋异禀的张继科第一次拿起乒乓球拍就爱不释手。

当时,张传铭在家里摆了一张乒乓球台,一有时间就教张继科打球。1995年,当7岁的张继科来到青岛第二体育场,师从启蒙教练申蓬华接受专业训练时,虽然反手技术尚显稚嫩,但正手技术已然有模有样。

在申蓬华看来,张继科能有今天的成就,是汗水浇灌的必然结果。每当踏上训练场,张继科都会心无旁骛,练起球来一丝不苟,不像有的孩子教练在时装模作样,教练不在时就趁机偷懒。一次,申蓬华偶然间指出张继科存在“左右摆速不够快”的弱点。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那天下午,张继科专门找了一个小队员给自己发球,专练左右摆速。练完后,他找到申蓬华:“教练,你看我现在快不快?”这个细节令申蓬华印象深刻。

永不服输也是张继科登上世界之巅的关键。与其他小队员和大队员交手时抱着“小输即赢”的心态不同,张继科从不认为输给大队员是正常现象,反而会充分吸取失败教训,及时弥补差距。正是凭借这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张继科把成长路上的一块块“绊脚石”变成了“垫脚石”,逐渐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2003年,张继科勇夺世青赛男单冠军,藉此晋升至国家一队。

浪子回头金不换

自古英雄出少年。年仅15岁就进入国家一队,与孔令辉等偶像朝夕相处,彼时的张继科意气风发,甚至因此而目空一切。然而自古英雄也多磨难。2004年,张继科为自己的年少轻狂付出了惨重代价,因为违反队纪,他被退回山东队。

虽然深受打击,但张继科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很快振作精神。因为他深知,只要自己洗心革面,就一定能用出色的成绩再度敲开国家队的大门。那段时间,除了每天三练,张继科深居简出,就算是出门,也往往戴着一顶棒球帽,不想让别人认出他来。更令主管教练尹霄担忧的是,彼时的张继科沉默寡言,好像随时都会憋疯一样。

为了帮助弟子将心中的压抑情绪完全释放出来,一天,尹霄突然开车带着张继科来到训练馆的后山,从车上搬下来几十个瓷质盘子,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张继科:“把这些盘子都给我摔碎了!”见一头雾水的张继科有所迟疑,尹霄趁机因势利导:“你必须跟以前的自己彻底决裂,如果有决心,就一口气把它们都给我摔碎了!”在张继科把盘子一一摔碎后,尹霄还不算完,连续几天都带着他到后山摔盘子,直到张继科彻底走出这段阴影。

关于张继科夺冠的作文【四】

11月3日,日本的文化日,我们决定去参观一下长野县的历史博物馆。

我们先来到了位于千曲市的“长野县立历史馆”。因为是文化日,所以免费开放。在日本待了十几年,却不知道文化日里有很多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真是孤陋寡闻。

今天人很多,好像在搞什么活动。后来看到了到处飘扬的“森将军祭”的白旗。我对日本历史一无所知,更不知道这森将军为何许人也。女儿倒是津津乐道,告诉我们上次学校组织来的时候,他们爬上了那个山坡。那是森将军古坟,据说建于1600年前,是长野县最早也是最大的古坟,埋葬着当时信浓国的统治者。

进到历史馆里面,女儿有点儿兴奋,带着我们左窜右窜,显得她很轻车熟路。这里展出了从绳文时代到现代日本的社会发展史,大约2000年。我这人对历史知之甚少,主要是不喜欢记忆那些繁琐的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倒不是对历史本身不感兴趣,所以很多东西一看而过,不留痕迹。但参观了这样的历史博物馆后我想会在我记忆的存储器里留下一点东西,因为日本的这种博物馆大多修得很有品位和水平,通俗易懂,可以让普通人及小孩子看得明白,而且有很多模型或实物,让人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时代的生活情景。比如这里有绳文人住的茅草屋,屋内摆放着他们所食用的野味模型及猎到的动物标本。也有江户时代的民宅,还有20世纪初冈谷的缫丝业发达时期的机器及养蚕的模型。这样的东西可以让参观者尤其是孩子不感到乏味,又容易理解。

由此想起前年回北京时,曾经带女儿参观过号称中国最大的科技博物馆的“中国科技馆”。从外表看,建筑物称得上造型很有气派,且颇有创意。进到里面也很宽敞而有现代感。但是所展示的东西却实在不敢恭维。解说词晦涩难懂,别说是小孩,就是大人理解起来也不容易。实物呢,则不是不能正常运转,就是即使运转起来,也不知其要说明什么原理。我想这是便是差异,即在日益发展的中国,人们常常追求拥有一个富丽堂皇的外表,但却对是否拥有与其外表相匹配的内质视而不见,当然也许是管理、经营水平还不到位吧。

再回到眼前这个历史馆。除了室内设施外,外面还有几间茅草屋,供人们体验古代人的感受。天下起了雨,在这不遮风又不挡雨的昏暗小屋,不禁令人感叹人类追求舒适享乐的是怎样地推动了社会文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啊!而且这种发展是那么地不可逆转。我很难想象现代生活在钢筋水泥或优质木材建造的温暖洁净的住宅里的人们,再回到这种自然的环境里。虽然有人会去做一些回归自然的体验,但那不过是一时追求新奇、刺激的冒险,而不会将自己的生活基盘永远建在那儿。

之后我们去了县内另一个历史博物馆——“松代大本营地下战壕”遗址,可惜时间过了开馆时间,只能在门口的小展示室里看了看。以前从没听说过这个地方,听了女儿的讲解,并看了展室出展的内容,才知道二战期间还曾有过这样的历史。

原来这是1944年11月11日日军紧急开工的一个战壕工事的遗址,之所以至今作为历史教育的一环展示给世人,是因为它不仅是战争的产物,而且还是种族歧视的一个的见证。太平洋战争末期,决定在本土与盟军决以战,并将指挥中枢转移,最终选定了在长野县松代町的三山环绕之中建立所谓的松代大本营。于是开始了紧急修筑战壕的工程。据说当时的修筑工程十分艰难,日军动员了很多当时为日本殖民地的朝鲜人及一些日本人作为民工参加劳动。但是象岩石爆破及日夜倒班这样的最艰苦的劳动则都是让朝鲜人做。没有好的安全保障,工期又紧,所以工伤事故频发。多时一天掉几十人,而且掉的人常常不为人知,连尸首也找不到。据不完全统计,者在7000人以上。另外,还绑架了一些朝鲜女性做慰安妇,并设置了慰安所。这种罪恶行径,不仅使无故女性遭受性暴力的蹂躏,也充分暴露了殖民者的冷酷而无人性。

也许是我历史知识贫乏之至,迄今为止,我竟不知有这样一段淋淋的历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对这段历史的宣传教育不够。我不知道这段历史是否在全日本的小学用社会教科书上有记载,只知道它是长野县大多数小学“社会见学”的一个内容。但愿这种教育能够培养下一代正确的历史观,以适应越来越广泛的国际化需求。

战后60余年,围绕如何认识历史的问题,日本与亚洲周边国家的矛盾冲突不断。但通过对历史博物馆的参观,我觉得虽然右翼势力的嚣张影响着一些人的历史观,可是更有一些正直而善良的人们在为还历史的本来面目而不懈地努力着。正如长野县历史馆的网页上所写的那样:“历史为何物?我们能说它与我们无关、它仅仅是过去的记忆、它不过是教科书上的文字吗?如果我们被亚洲人民问到日本的过去,我们能说随着时光的流逝,过去也消失了吗?”

我相信有正义感的人一定会认识到:历史是不能抹、不能回避的真实存在,只有正视、反省它,才能真正成为“前车之鉴”。

关于张继科夺冠的作文【五】

去年出现了多部外太空封闭环境的科幻片,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契约》、杰克·吉伦哈尔和瑞恩·雷诺兹主演的《异星觉醒》、星爵和大表姐主演的《太空旅行》; 而说到《科洛弗悖论》之前有一部恐怖片叫《科洛弗档案》,本片是它的前传。 本片的豆瓣评分已经在今天新鲜出炉:5.8分可以归论到烂片里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了章子怡我们到底要不要看这部片子呢?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喜欢科幻片又对cult情节有很大的接受度也想寻求点小刺激,最重要的一点是看过去年的那部《异星觉醒》而且不对结尾反感的话,那么这部渣片你当看无妨。

本片的故事百分之九十发生在外太空,导演贴心的只给主角艾娃开了一条家庭的副线,想看汪峰的朋友们就别想了。 于是我们跟随主角的家庭线知道了一群人要上太空,也因为片头的大段介绍知道了地球疾患能源危机。而只有这群人上到天上的空间站开启一台叫施伯德的粒子对撞机,它产生的光束能够为地球提供免费且大量的能源。 这个任务听起来就不是那么好完成的,上到太空里的宇航员来自各个国家有美国有俄罗斯有中国有德国等等,罕见的没有日本人。他们上到太空的六百多天里多次开启了施博德但是没有一次成功的,眼见空间站的能源还能支持他们最后五次开启。而此时地球上也麻烦不断,石油消耗的差多了,各国都有小规模的战争,俄罗斯还要地面入侵美国。而专家更是对施博德运转之后或将引发的科洛弗悖论有着大胆的推测,这就像是大刘小说里描述的差不多,高能粒子对撞实验会引发空间维度的塌缩和重叠,甚至有可出现其他纬度的恶魔在地球上。 就是在这样吉利的预言下在空间站的这帮人的倒数第五次开启施博德的实验成功了!可惜下一秒就因为机器的过载停止了运转。这一停不要紧,正触发了科洛弗悖论。 第一个反常事件是宇航员们发现他们的地球不见了。 接着在飞船墙壁的夹层里面他们发现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叫詹森,她是来自另一个纬度的宇航员。她和谭(章子怡饰演一样是施博德的运行算法工程师。 接着又一个宇航员手臂被墙壁吞噬,而后手臂出现在另一个舱室的地板上。 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地球上,地球被开路不明的巨大生物袭击变得满目疮痍。 而关键在于这一行人找不到地球的所在。废了好大的劲这些人才搞明白他们实际上处于另一个纬度的地球的侧面。而这个纬度的地球正面临一场新的世界大战。 是的,他们要回去,这样,他们只能修好施博德让它再次启动。 过程中谭因为去修复冷却系统而被困在排水池里,排水池增压压迫船舱之后炸开,水一接触太空之后将谭整个冻在了里面。 章子怡青了。 而实际上有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那就是两个空间维度是在共用一台施博德,因为詹森所在纬度的空间站整体坠毁了。 也就是说如果他们回去詹森的同伙就回不来了,于是詹森果断反水了她想了剩下的三个宇航员。 结果当然是主角把她干掉了。 然后仅剩两人,他俩启动了施博德,回到了原先的纬度,地球果然还在那里,太开心了。 但是因为燃料耗尽飞行员们不能在空间站呆了,于是地面上的人就让他们回来了,这时候主角的丈夫手里拿着电话大声喊着:不要让他们回来!不要让他们回来,地球显然已经不只是能源问题了。 最后我们也不知道逃生仓落地了没有。 不得不说这结局和《异星觉醒》如出一辙。

关于张继科夺冠的作文【六】

《科洛弗悖论》(又名:上帝粒子)看完了。我没有看过这个系列前面两部,它独立成片,并无关系。 一直关注着,是因为章子怡参演了。 在这部电影当中,章子怡并非主角,但的确是主要角色,甚至在剧情的推动上来说,是关键角色。 在这里就不剧透了。 说几个跟剧情没太大关系的信息点吧。

第一,总共7个宇航员,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象征意味很浓烈。 第二,章子怡饰演的中国宇航员,谭,在这个项目中,是直接负责这个加速器项目的工程师(总算看到一个正面积极、不打酱油的中国人角色了)谭这个角色,在片中代表睿智、冷静、勇气、担当等种种元素,未免剧透,不一一说明了,总而言之,这个角色是一次正面的中国人形象,反而,其中俄罗斯人又被黑了一把。 第三,章子怡全程使用普通话对白,而所有外籍演员在片中都能理解她的普通话,也能用普通话做回应,在一部英语片中,实属难见,毕竟,主要角色都来自各个不同的国家,唯一使用本国语言与其他角色自然交流的角色只有谭,这个意义难得。 第四,片子应该根本没有往中国来上映的打算(也许会来上映也未可知)比起其他好莱坞电影中为了开拓中国市场而刻意放一个几分钟的中国人角色这种做法,《科洛弗悖论》从一开始用的就是多国宇航员为了拯救世界一起进行一项太空任务,谭这个角色在里面并不突兀,而且,戏份有份量。这个份量指的不是多,是这个角色之于整部电影的贡献。你们去看就知道了,这次不是美国人带着全世界人民拯救地球了。 第五,很喜欢女主角,那位英国女演员。 第六,这不是一部以角色为中心的电影,有一丁点惊悚元素,但并不是作为惊悚部分出现,没有任何画面和配乐的渲染,连我这种看《京城八十一号》都会吓得全程三分之二闭眼的都完全可以接受。不要抱着任何标签去看这部电影。毕竟,一开始我以为它是灾难片,看到二十分钟我以为它是悬疑片,再看到一个小时我以为它是科幻片,再看到最后他妈的竟然变成了一个怪兽片。 第七,类型并没有约束它,它讲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而在这个完整的故事之外,有很多可以去延伸的东西。 第八,我是非常推荐这部电影的。

关于张继科夺冠的作文【七】

今早起来发现科洛弗档案第三部续集《科洛弗悖论》就这么神不知鬼不觉地在超级碗放出了第一个预告,还同时宣布该片将在Netflix同日首播。从《科洛弗道10号》挖下的天坑到今天为止,无数人对JJ艾布拉姆斯创造的"科洛弗宇宙"充满了好奇,从初代横扫曼哈顿的巨型怪兽,到续作毁灭人类的机械与生物混合的神秘外星种族,科洛弗宇宙的世界观越发庞大和令人好奇。然而最不爽的一点,也是JJ本人在拍摄《迷失》时就犯下的错误,那就是不停的扩展世界观,却从来没有尝试去填坑。第一作的怪物究竟哪来?是如同当时片尾那样从天而降,还是如同续作以及衍生漫画所言,早就被虎视眈眈的外星人埋在海床,为他们后来的入侵铺路?贯穿三部曲的神秘日本饮料Slusho是什么来头?其中来自海底"让人沉迷"的物质,究竟和初篇那只怪物有多大的联系?第二部里曾在海军服役的变态Howard(约翰古德曼的演技太棒)在追踪苏联卫星时究竟发现了什么,让他如此执着地修建地下掩体,而他和Slusho饮料的母公司"Tagruato"又是什么联系,使得他成为病毒营销里公司网站的"月度最佳员工"?其实,观看科洛弗系列的魅力并不是电影本身,而是挖掘种种之前两部电影埋下的伏笔去构建一个充满着怪物,外星生命和阴谋论的世界观的过程更加有趣。

然而,正如我所说,坑挖了就得去填,用后续的故事去完善自己世界观的设定,才是科洛弗宇宙现在最急切需要去做的。《科洛弗悖论》早在一年前就以《上帝粒子》的代号泄露了出来,讲述宇宙中粒子对撞机实验发生事故和平行宇宙的故事。如此宏大的设定自然让我对本片极其期待,怪物是否来自于平行宇宙?外星人是否借着对撞机事故来到了地球?满怀信心的我点开了电影,却未曾想到,本来一个如此好的补全世界观的机会,却被这样糟蹋了。或许是我只看了一遍,还未找到片中隐藏的伏笔,亦或是粒子加速器和怪兽苏醒,外星人入侵之间的关系。但全篇我没有发现曼哈顿的怪物和空间站事故有任何明显的因果关联,就仅仅是空间站出事了,然后纽约开始遭殃了,这都是什么鬼!而片中最大的卖点,也就是平行空间重叠,更是完全没有任何升华剧情,营造气氛的作用,在片中除了描写一些时空重叠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外,对这个题材的利用也就戛然而止,完全没有《彗星来临那一夜》的那种时空身份错位所营造的戏剧张力和剧情深度。至于剧情,整部片子我都不需要剧透,就跟《地心引力》以及众多的太空逃生片一个道理:空间站出事,大家逃生,中途不断以牺牲为代价化解各种问题,再夹杂点儿女情长,人物冲突,最后来个人反水一波营造危机感,然后被主角化解,逃出生天。完全没有一丝新意的剧情,更是因为没有对科洛弗宇宙的世界观有明显的推进和补全,让这部电影看下来真的特别失望。

当然,痛定思痛,回顾以前的作品不难发现JJ现在拓展科洛弗系列的思(套)路:找到一个和科洛弗世界观有间接联系的剧本甚至是正在制作的电影,而且JJ找的剧本必然是那些想法很好,但没有突出特点(第二部的密室逃脱,第三部的太空逃生),在同类型片里无法出类拔萃(如果去掉两部续作里关于科洛弗宇宙的内容,你自己就知道剧情会有多平庸),JJ找到这些二流剧本,插入科洛弗宇宙的东西,然后就以续作的名义堂而皇之的扔给我们来收货一流的票房和口碑,如同在讨来的剩饭里加黑鱼子酱,然后就变成一道高贵菜品一样,JJ作为一个商人我佩服他的头脑,但作为一个影迷,尤其是关注一个经过10年了的系列(第一部2008年上映)但到今天都还没有得到答案,麻烦不要再吊我们胃口了,是时候该坐下来好好的讲讲怪物,外星人的故事了,JJ现在这吃相,真的恶心。

当然,现在这个趋势已经是成型了,在我看电影的时候就得知第四部续作已经在后期制作了,讲述诺曼底登陆期间盟军遭遇的神秘现象,还有可能讲到Slusho母公司Tagruato的发家史。虽然一看就是又找到哪个二战剧本然后强行塞内容的套路,但请下次不说讲好故事,麻烦讲一个和这个世界观有关系的故事,作为一个喜欢深挖Cult电影背后有趣世界观的影迷,我是真的快熬不住了,那么好的底子,不要砸了招牌,期待后续有没有病毒营销继续补充世界观)

(对科洛弗宇宙设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Cloverpedia,或者10 Cloverfield lane的病毒营销全过程,相当精彩的互动,对剧情补充也很重要)

最后说一下全片的担当,她的演技嘛。。。反正看到便当脸的时候,我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