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以乡村教师为主题的作文(乡村教师是个怎么样的人作文)

以乡村教师为主题的作文(乡村教师是个怎么样的人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7 09:12:37
以乡村教师为主题的作文(乡村教师是个怎么样的人作文)

以乡村教师为主题的作文【一】

在我家我又多了几个好朋友,它们是谁呢?就是我家刚买的\'几条小金鱼和小银龙。

小金鱼的头尖尖的,肚子大大的,肚子的颜色红红的特别漂亮。小银龙是银色的,它的身体是细长的,游起来身子一摆一摆地像一条龙,非常健壮。

慢慢地小银龙长大了,可是我发现小金鱼却少了一只,我非常奇怪,小金鱼跑哪儿去了?一天我蹲在鱼缸旁边,突然看到银龙向小金鱼飞快地游去,一下子小金鱼不见了,我才知道了这个天大的秘密。

原来在这个小小的鱼缸里,一直被我认为是朋友的它们却是敌人,真奇妙啊!

 

以乡村教师为主题的作文【二】

假如我是一条小鱼,我将游向大海。

一天,一个渔民来捕鱼了,把我也捕了进去。我尽最大的力挣扎,也没有逃掉。我被渔民抓了回去。

渔民回到了家,他的老婆看了看他的鱼筐,生气的说:“你又抓了些小鱼,快再去抓!

抓不到大鱼不许回来!’’

渔民又去抓鱼了,这次他运气好,抓到了一大筐大鱼。渔民高高兴兴地回了家。他老婆笑了笑说:“这次不错!’’渔民兴高采烈

的说:“我们可以拿一条大的鱼做摆设,而筐里的鱼是小的,吸引人来买。”渔民的老婆听了,说:“这个方法不错,但你要小心被人发现。”渔民很有信心的说了一句:“不会被发现的。”

第二天,渔民一大早就起来了,准备去买鱼,他随便拿了些小鱼,又拿了几条大鱼铺在小鱼上面。但他没有把我拿走。我就一直在家里。

渔民到了鱼市,大声喊:“快来看,我这里的鱼又大又好!快来看,不要错过好机会!”

于是许多人都来看他的鱼,他心里特别高兴,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人们买它的鱼要好好挑挑。

渔民心里想:完了,他们会把大鱼挑走只剩小鱼,到时不就露馅了吗?他心里这样想,但他无法阻止。

渔民刚回过神来,就挨了一顿痛骂,因为他已经露馅了。

人们骂他是骗子·不诚实。渔民觉得很尴尬,灰头土脸的跑回了家。

到家之后,他发现老婆不在家,就说:“哎,还是被识破了,真倒霉!”我听了后,对他说:“做人要诚实,你现在知道错了吧!”渔民很害怕地说:“你是谁!你怎么会说话?”我说:“我是人变的小鱼。你如果想变好的话,就要悔过。“渔民说:“那我要怎样悔过呢?”我说:“你要用双手,换来幸福,不可妄想不劳而获。比如去城里打工。”

渔民低头深思了一会,把我们放回了河里,并给他老婆留了一封信,就去城里打工了。

从此我们又在河里自由地游着。

 

以乡村教师为主题的作文【三】

9月10日,又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今年的主题是“为了农村的孩子”。这是一个让人联想到崇高与光荣、复兴与图腾的日子。每年的今时今日,媒体洋溢着祝福与赞美,舆论承载满尊重和感恩。教师的生存语境被集束性观照,教师的道德操行被神圣化标点。是的,这是一个值得被铭记和传扬的群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

柏林格说:1520年以来,全世界只有85个机构存活至今,其中50家是大学;哲学教授姚国华言:中国20世纪所有的骄傲,都归结到中国能够在最绝望的时候,有很少的一些中国人,他们居然能够办起几所大学或准大学,支撑起整个民族的文化。

“那么几家机构”、“那么一些人”……那些在贫瘠的土地上创造丰盈的希望的“人”,我们真心关注过他们的快乐吗?XX年我们教师节的主题是“光荣的人民教师”,XX年是“爱与责任”,今年是“为了农村的孩子”。这已经是中国的第22个教师节了,当我们在节日对他们讲“光荣、责任、奉献”的时候,他们的人本主义快乐却成了一直被赊欠的帐单,我们应该还记得那项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的结果——80%的教师感觉压力大,10个教师3个倦怠工作,一半以上的教师有眼病和咽喉疾病……是的,那个教我们写名字、带我们识数字的老师,他不是道德工具教化机器啊,首先他是一个“人”,遗憾的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化传统一直将教师角色的社会认同“神圣化、悲情化、妖魔化”着:所谓“天地君亲师”,教师在知识、智慧、人格上被抽象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接着我们用蜡烛、春蚕,眼泪、疾病给了教师群体悲情主义的文化匡定;于是老师的错误是动辄得咎的、是不可原谅的,一个人的过失都足以让整个群体蒙羞……在这样一种宏大的社会语境下,老师,你真的快乐吗?

祝福老师、感念师恩,就请首先还原教师的“人”的.对等身份吧。快乐与尊重,不是非要以贫困、坚守、挣扎、超负荷为成本。在新近“取消教师终身制”的寓言里,我们一边以市场化、功利化、甚或官僚化的管理法则竭力把教师还原为市场“打工者”,另一方面又要以高尚化、美学化的道德法则要求他们在新课改的号角里抛开名次俗念关注学生的自由发展,那么教师的身份定位到底是什么?教师既要是学科专家,又要是心理医生,还要是道德楷模,但另一方面,他们“全面自由成长”的空间日益狭仄,“期望值”和“给予值”之间的落差成了现行的制度设计一直填不平的忧伤。

今天,是谁的节日?是每一位教师的节日。但在林立的表彰会和飞舞的镁光灯里,节日的基层意义似乎还停留在标语横幅上,或者仅是献出生命、牺牲健康、有突出贡献的小众教师的节日。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一篇论文,却甘愿在大山里送走一茬茬学生;他们可能一生都没能培育过北大清华生,却在民工子弟学校挥洒青春;他们可能买一件衣服都会犹豫半晌,却把微薄的薪水挤出来救济贫困生;他们也许还对环境、待遇发点小牢,对应试教育“愤青”过,却依然与中国教育生与共荣辱共存——“他们”,也是最本色最可爱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