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习惯的力量作文例子(习惯的力量议论文)

习惯的力量作文例子(习惯的力量议论文)

更新时间:2024-05-14 16:22:04
习惯的力量作文例子(习惯的力量议论文)

习惯的力量作文例子【一】

《习惯的力量》中提到养成习惯的三个要素:暗示,行为,奖励。由接受到暗示,到产生行为,然后得到奖励进行巩固,形成一个闭环回路。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本身我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比如,当我们路过麦当劳,飘出来的香味或者店面的招牌等,都是一种五官上的暗示,促使我们产生“去吃”的行为;当我们吃完感觉到满足的时候,就形成了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奖励。这种回路给我们带来了极好的体验,也促使了我们下一次类似的行为。

当然,在暗示→行为→奖励的回路里,必须要形成一种“渴求”,如上个例子,一定要我们脑子里对麦当劳有“想吃”的,才能走完这个回路。假如麦当劳给过我们不好的体验,造成我们本能上就不想去吃,当然也就无法形成正常的回路。

习惯的力量作文例子【二】

但是,这样的回路仍然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面临压力的时候。比如我们已经戒酒很多年了,一旦碰到了诸如失恋、离婚、破产等重大打击而产生极大的压力时,“酗酒”的坏习惯就很容易再冒出来占据上风。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习惯是很强大,也很难根除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增加一个“催化剂”——信仰。这种信仰不是要我们去信佛或者信上帝信耶稣,而是自己要有一种“改变自己改变生活”的信仰,或者说是信念。

不要小看了心理因素,它也是很强大的,而且在关键时候可以拉自己一把。试想,如果一个天天被逼着去减肥,总觉得自己减不了、减不下去的人,能够一直坚持下去吗?对他而言,减肥不仅仅是一种生理上的痛苦,还是一种心理上的痛苦。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入社群来强化这种信仰。当自己想要偷懒的时候,与他人多交流交流,或者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就能够更好地激励自己。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社群都用类似打卡的程序来鼓励大家的行为,一来打卡是一种心理上的奖励,二来也是一种社群活动,有效地增加了坚持的耐力和持久力。

习惯的力量作文例子【三】

有一家大型汽车公司要招聘员工,已经淘汰了好几批前来应聘的人。后来,一位报名者推开了总裁办公室的门,就在不远处有一张不大不小的方纸片,可能出于习惯,他毫不犹豫地过去弯下腰捡起了纸片,扔进了垃圾桶里,然后走到总裁办公桌前,总裁二话没说就把他给录取了。

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惊奇的故事,就因捡起了一张小纸片的一个小小的细节,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这个被录取者,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美国工业之父———亨利福特。这多么令人震惊啊!

你可能认为这是一个巧合,但是,你没有任何借口,否认那个细节。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由此可见,答案只有一个,是习惯的力量。

其实,多少个成功者向我们昭示了这种力量。

在一次诺贝尔颁奖典礼上,一位记者问获诺贝尔奖的一位老者:“您认为你在哪所大学或哪个实验室收获最大?”老者的回答却出人意料:在幼儿园里!原来这位老者在幼儿园时,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养成了乐于助人、诚实勇敢的品质,良好的作息习惯和敏锐的观察力。这些为他将来登上诺贝尔领奖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者的一番真挚的`话语,使我明白了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受益终身。

养成良好的习惯,说时容易做时难,习惯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长年累月的积累,养成习惯只有持之以恒,从小的方面做起,非凡的毅力与耐心更是不可缺少的。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功便离你不远,换言之,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就是习惯成自然。

作为一个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而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进步,扎实地走好第一步。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善问善思善学,不妨想一想,假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少时间白白地浪费,而且学习会吃力,得不偿失,中学生行为习惯也要养成,要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是我们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成大业。

很多伟人成功的原因为习惯,牛顿凭着习惯成为了物理学泰斗……这种例子不胜枚举,他们为什么对人类社会有所贡献,养成良好的习惯会成为成功的基石,对于我们学习有益,并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让良好的习惯伴我们一生,去拼搏,去奋斗。

成功其实很简单,只要有习惯的力量。

习惯的力量作文例子【四】

《习惯的力量》这本书,其实在很早听冬吴相对论的时候就知道了这本书,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去读这本书,可能想读的书实在太多了,很多优秀的书籍就可能被搁置在一旁,迟迟没有时间去读吧。

虽然这本书还没有读完,但是第一部分是讲的个体的习惯,后面讲的是组织的习惯和社会的习惯,所以,第一部分已经对我很有帮助了。以前也零零散散的读过一些养成习惯的文章,自己也有一套方法论,但是在没有读到这本书之前,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东西,而且很多时候会困惑为什么有的习惯能够养成,有的习惯就是无法养成,有些习惯虽然养成了,但是花费了不少精力,折腾了很久才得以养成,真的非常辛苦。这些困惑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今天有幸读了《习惯的力量》,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习惯是这样养成的:把暗示、惯常行为和奖励拼在一起,然后培养一种渴求来驱动这一回路。举个例子:烟民看到暗示,比如中华香烟,那么这个时候烟民的大脑就会预期尼古丁的味道,单是看到香烟就足够让大脑产生对尼古丁渴求的冲动。然后就开始抽烟,抽烟的同时得到快感,随着这一过程的重复次数的增加,吸烟就变成了不假思索的习惯。

可以看出,习惯的养成有四大环节:暗示、惯常行为、奖赏、大脑预期奖赏,渴求内啡肽的分泌或者成就感。

所以我们在培养新的习惯的时候,就可以从这四个环节入手,比如暗示环节,如果你要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首先,书要放在你手边或者能看到的地方,这样你才会接收到暗示,这时候你想想你读书后能够获取到新的知识,开阔你的眼界,在于朋友交谈的时候,思维清晰,更有深度,收到你朋友的崇拜,非常有成就感,于是你拿起书开始阅读,某次你与朋友交谈,朋友大赞你思维严谨,看问题看得够深远,你很有成就感,你就会越发的渴望多读书。当然不可能每次与朋友交谈都会获得赞赏,但是日积月累,你在朋友的眼中就是一个有思想的人,这种自豪感是会一直持续的,另外你读书还可以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等到好处,慢慢的,你就会养成读书的习惯。而我之前困惑的为什么无法养成每天锻炼的习惯,不是缺乏渴求,缺乏奖赏,最关键的就是没有暗示,习惯养成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所以可以把运动鞋放在显眼的地方,吃完饭很容易看到运动鞋,然后就想起运动,同时也会想象到运动给我带来强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这时候就会渴望去运动,随着坚持运动,身体素质越来越棒,精力也越来越充沛,既然而然的就会养成运动的习惯,我在写这篇文章,也是在加强我对运动的渴望。

如果有某些坏习惯想改掉,首先就是明确暗示和奖赏是什么,保证这两项不发生变化,替换掉惯常行为,你就会让好的习惯,取代了坏的习惯。比如有的人压力大的时候喜欢暴饮暴食,这时候我们遇到压力,去跑步,同样也满足了减少压力的快感,这样慢慢的就会改掉暴饮暴食的坏习惯,养成了跑步的好习惯。